自古有“人间仙境”之美誉《蓬莱阁、八仙过海、三仙山》

作者:走自己的路 显示图片

2024年5月,我们的旅游计划从山东省开启。
目的地:蓬莱、烟台
乘东方航空飞往烟台蓬莱机场。乘机场大巴至蓬莱汽车站。
住宿:如家酒店•neo(蓬莱阁景区海水浴场店) 蓬莱市钟楼北路43号 0535-3548555 
住宿:如家商旅酒店(烟台汽车总站火车站店)青年路35号 0535-2963888
交通:
票价¥1 最快 蓬莱7路/蓬莱4路/蓬莱3路
13分钟 | 1.0公里 | 步行320米
如家酒店•neo(蓬莱阁景区海水浴场店) 
步行 100米
福林商场站 上车
蓬莱7路(或 蓬莱4路 蓬莱3路 蓬莱2路 蓬莱3路雨山刘家区间 )2站
蓬莱阁东站 下车  
步行 220米
蓬莱阁游客中心

蓬莱阁,位于山东省烟台市蓬莱区迎宾路7号蓬莱水城景区内,地处丹崖山上,始建于北宋嘉祐六年(1061年),历代屡加修葺,没有经过重建,至今仍保持北宋原貌。因“八仙过海”传说和“海市蜃楼”奇观而闻名四海,自古有“人间仙境”之美誉,是“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楼”之一,世称“江北第一阁”。1982年,蓬莱阁作为“蓬莱水城及蓬莱阁”的组成部分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蓬莱阁风景区,始建于北宋嘉佑6年(公元1061年)。现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蓬莱阁与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并称中国四大名楼。以“人间仙境”著称,广为流传的“八仙过海”神话传说便源于此。
·蓬莱阁临海,常年云雾缭绕,恍如身处仙境一般。运气好的话还能看到“海市蜃楼”。
·除了蓬莱阁外,蓬莱阁风景区还包含了田横山、登州博物馆、古船博物馆、黄渤海分界线等景点。
·山顶可远眺黄海与渤海的交界处,黄色与蓝色两股海水的交界线非常明显,还能远眺海中间的长岛。

60岁以上持身份证可免费入园。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蓬莱水域及蓬莱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一九八二年二月二十三日公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一九八八年批准
胶东半岛海淀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蓬莱阁景区


蓬莱阁




蓬莱阁古建筑群





天后宫
据历史记载,蓬莱阁天后宫始建于宋崇宁年间(1102一1106年),庙额为“灵祥”。宋宣和四年(1122年)路允迪出使高丽,因遇路风“八舟溺七”后获妈祖庇护,唯路允迪坐舟有惊无险。路允迪奏明圣上,扩建成四十八间规模。道光十六年(1826年)毁于火灾。第二年重修,把原来“灵祥”改为“显灵”,成为我国北方最大的天后宫之一。




天后宫位于蓬莱阁的“丹崖仙境”牌楼后正中,额曰“显灵”。



福锡丹崖
“福赐丹崖” ,意为妈祖能福佑丹崖,丹崖为蓬莱阁地方的别称,因该地皆呈丹色。



胡仙堂 
胡仙堂建于明代,门上的楹联为“入深山修心养性,出古洞得道成仙”。这三尊塑像,中间为胡仙,身边是他的两位药童,一位手拿灵芝,一位手拿葫芦。


相传明朝登州府内有一姓胡的人家,家中有3位公子,但他们三人自幼无心读书,淡薄名利,到处寻求民间药方,进深山采药为老百姓治病。兄弟三人中数胡三医术最高,不管什么样的疑难杂症,他都能药到病除,妙手回春,因此被人尊称为“胡仙”。后来他潜修仙道,得道成仙。人们建此“胡仙堂”纪念他的功德。


唐槐
唐槐是开山建阁时留下来的,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它铁干虬枝,绿荫如盖。唐槐每年春天发芽,较其他槐树迟一个多月,而深秋时,其他树木落叶后,它却仍然叶绿果实,实为罕见。



避风亭
避风亭原名海市亭,系轩亭建筑,明正德八年(公元1513年),如府严泰修建,因有神奇的避风效果,遂被令名替代。亭内有壁刻石25方,其中有明代董其昌、清代施闰章等诗文刻石,堪称稀世墨宝。




海天一色


在城墙上,远观八仙过海景区的场景





走到此处,穿过此门可乘索道、去往环幕影视城、登州博物馆、田横山。
乘索道上山可观看田横山、田横寨遗址、黄渤海分界线、炮台、老北山灯塔等景点。山顶可远眺黄海与渤海的交界处,黄色与蓝色两股海水的交界线非常明显,运气好的话还能看到“海市蜃楼”。
但事与愿纬,工作人员告诉我们索道维修暂停使用。因身体条件有限不能爬山,所以这些景点只能放弃。


蓬莱古船博物馆



前言
蓬莱地处胶东,濒临渤、黄二海,相望朝鲜、邻近日本,历史上曾经是海上丝绸之路最为耀眼的起始港口之一。
春秋战国,这里是“稻作东传”北方路泾的重要节点,更是齐国往朝鲜、日本的出海口。秦汉至隋,古登州港已成为海上交通的中枢和对外交往的说要港口。唐代登州治所迁至蓬莱,登州港迅速崛起成为中国北方第一大港。宋代筑“刀鱼寨”,登州港演变为军港,占据着中国北方最重要港口的战略区们。蓬莱水城港池内发现的四艘无明古船,正是当年海上丝绸之路盛况有力的印证。
过去,我们的先辈扬舤远航,开启了连接东西方文明交流的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今天,我们在“一带一路”倡议和丝路精神的指引下,乘风破浪,续写海上丝绸之路的朝代篇章。

循海岸水行
魏晋南北朝中朝日黄金通道



起航之港
先秦东方海上丝绸之路开辟




碗口炮
明代1368—1644


造船场景



蓬莱二号古船
明代 2005年蓬莱水域海海出土



古船舵
山东莱州海域出水,由舵柄、舵杆、舵叶组成,舵柄长5.5米,舵杆长6.3米,重达1.5吨。



八仙过海,是在中国民间流传最广的神话传说之一。八仙分别为汉钟离、张果老、韩湘子、铁拐李、吕洞宾、何仙姑、蓝采和及曹国舅。八仙最脍炙人口的故事之一,最早见于杂剧《争玉板八仙过海》中。相传白云仙长有回于蓬莱仙岛牡丹盛开时,邀请八仙及五圣共襄盛举,回程时铁拐李建议不搭船而各自想办法,就是后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或“八仙过海、各凭本事”的起源。
八仙传说,山东地方民间传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8年6月7日,八仙传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
“八仙过海”,道教掌故之一。在传说中,八仙各有不同的法器,铁拐李有铁杖及葫芦,汉钟离有芭蕉扇,张果老有纸叠驴,蓝采和有花篮,何仙姑有莲花,吕洞宾有长剑,韩湘子有横笛,曹国舅有玉版。他们随身所携带的法器各有妙用。
交通:
乘公交车不方便,可打网约车
8分钟2.7公里 打车约7.72元




在游客中心左侧的沙滩上拍下的景区外景及海鸥飞翔的照片。
那天海面的风很大,阵风可达8级以上,刮的人站立不稳,但海鸥飞翔的姿态非常优雅、漂亮。



抓拍-游客给海鸥味食的一顺间。


入口-第一座牌坊的上额正面刻有“八仙过海口”,背面则刻有“人间仙境”,




云外仙都
云外仙都牌坊是八仙过海景区的重要景点之一,前后共有两座牌坊,均为四柱冲天单檐雕刻,高9米,宽13米,进深3米。第一座牌坊的上额正面刻有“八仙过海口”,背面则刻有“人间仙境”,均为北宋大文豪苏东坡的手迹。






像卧驼山吗?




斑海豹
斑海豹是黄、渤海特有的海洋动物,以鱼肉为食,用肺呼吸;水中动作,十分敏捷;它们聪明可爱,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 。请大家多多关爱他们,爱护海豹,勿扔杂物!


八仙祈福钟
钟高1.78米,直径1.5米,重达1.58吨,是目前道教中唯一一尊刻有暗八仙的铜钟。铜壁刻有麒麟纳福、仙鹤献寿,寓意招财纳福!福寿安康之含义!


望瀛楼
望瀛楼属于北拱飞檐式建筑,雕梁画栋,气势雄伟,“望瀛楼”三个字为当代书坛泰斗启功先生所题。意思是在这里登楼观海可看到海上三仙山,望瀛楼有“东海三仙岛,瀛州第一楼”的美称。


望瀛楼是八仙文化博物馆,一楼展示出的是八仙的玉雕和木雕展示品,



张果老有纸叠驴
张果老,道教神仙“八仙”之一。张果老原为唐代道士,擅长法术,常隐居在恒州中条山,往来汾晋之间,世人相传他活了数百岁,尊称为张果老。民间传说他常背负一道情筒,倒骑白驴,云游四方,宣唱道情,劝化世人。所乘白驴,日行万里,夜间折叠入纸,放入箱中,白昼以水巽之,还成一驴。


韩湘子有横笛
韩湘子,传说中的八仙之一。有史料记载韩湘子字北渚,又字清夫 ,是韩愈的族孙,性疏狂,不喜欢读书,曾于初冬季节令牡丹开花数色,又曾聚盆覆土,顷刻开,以花片上有“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的句子出示给韩愈看,韩愈当时不理解。后来韩愈因为谏迎佛骨被贬官去潮阳,途中行至蓝关遇雪,韩湘冒雪而来,并对其说花上的诗句“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传说中韩湘得道成仙之事,即由此附会而来。


曹国舅有玉版
曹国舅这位神仙的形象是头戴纱帽,身穿红袍官服,手持阴阳板(玉板),与其他仙人的打扮迥然不同。传说他是宋朝的皇帝宋仁宗曹皇后的长弟,名景休。他天资淳善,志在凊虚,不慕虚荣,不喜富贵。还有一种说法,说他出家时皇帝赐他一块金牌,后来过黄河时没有船费,就以此抵押,恰好遇到了吕洞宾,与他一起同游,因此悟道而名列“八仙”。中国民间传说中的八仙之一


吕洞宾有长剑
吕洞宾,吕岩,字洞宾,道号纯阳子。生辰籍贯,一说为唐德宗贞元十二年(796年)农历四月十四生于永乐县招贤里(今山西省芮城县永乐镇)人;另一说为唐末京兆(今陕西西安)人。道教全真派北五祖之一,全真道祖师,钟、吕内丹派、三教合流思想代表人物。后人奉为仙,位列八仙之一。


铁拐李有铁杖及葫芦
铁拐李又称“李铁拐”“铁拐先生”,为道教八仙中资历最老的神仙。据《历代神仙通鉴》卷五与《列仙全传》卷一等道经记载,铁拐李蓬头虬髯,巨眼坦腹踱足,模样丑恶,金箍束发,铁拐踱足,常背一药葫芦,浪迹江湖,行医治病,后功行圆满,被玉皇大帝封为上仙。


汉钟离有芭蕉扇
汉钟离姓钟离,名权,字云房,号正阳子。京兆咸阳(今陕西)人,汉钟离是《八仙过海》里的角色,原名钟离权。是铁拐李最先收的徒弟。本是一位将军,排斥道教,奉旨攻打番兵,临行前太上老君化身道士赠他护身符却被他扔进海里。本来大获全胜,却因为东海龙太子化身道士帮助番兵,使得他转胜为败,只能沦落到街头杀猪,名利一旦抛,道从心生,就跟随铁拐李修道,成为汉钟离。


何仙姑有莲花
何仙姑,八仙唯一的女仙,据说原名何秀姑,生于唐武则天时期,出生时紫云绕室,头顶上有六道亳光。还有一种说法是,何仙姑十三岁时入山,遇仙人吕洞宾,吕赐其一桃,吃了以后不饥不饿,并能预知祸福之事,颇为灵验。村里的人奉为神明,专门建楼供其居住,后来吕洞宾度其成仙。民间传说中道教八仙之一


蓝采和有花篮
蓝采和本为男子,常常女装打扮,手提花篮,据说他本是赤脚大仙降生,原来是一名游方的道士,常穿破烂的蓝衣裳,系着一条三寸多宽的木腰带,一脚穿靴子,一脚赤行。中国民间及道教传说中的八仙之一。


山枣古树
千年山枣古树是景区的镇园之宝,树龄1700余年,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 
这棵山枣古树原在蓬莱(古称登州)城南遇驾沟三官庙前,当属山刺之王。树高15米,胸径75厘米,冠幅6ⅹ7米,干高3米,树龄1700余年。有碑记云“唐二主征东时即有此树”。经查证,在我国境内的山刺树中,树龄和树高堪称之最,最世人称为神树。蓬莱是三仙山之一,相传山上有臣枣,是仙人们所食之物。诗仙李白东游留诗曰:“我昔东海上崂山餐紫霞,亲见安期公,食枣大如瓜。”此神奇之处可见一斑。今作为镇园之宝供奉于此。



八仙祠
八仙祠位于宝芦形景区的丫腰处,在中轴线的中间位置,是一个独立院落的单体建筑。中间一座坐北朝南的正殿是八仙祠,在左右各有一配殿,分别是祈福殿和财神殿。在蓬莱的诸多神话传说中,八仙传说最为生动传神,它在我们整个华夏民间,也是流传久远,影响深广。最早在唐宋时期的诗词、杂记中就有八仙之说。至明代吴元泰所撰《八仙出处东游记》中才认定:铁拐李、汉钟离、张果老、吕洞宾、何仙姑、蓝采和、韩湘子、曹国舅八位仙人,一直相传至今。





祈福殿





财神殿




果老骑驴亭







会仙阁
八仙过海会仙阁位于大瑶池中,为五层仿古塔阁建筑,也是标志性建筑。
会仙阁,寓意“众仙相聚、会合仙宾”的地方。阁中荟萃了道教有代表性的72位神仙。匾额“会仙阁”和楹联“常称香港通海客,且看蓬莱会神仙”是由当代大书法家欧阳中石先生题写。正门上方匾额“众妙之门”四个大字的意思是踏过这个门,可感悟道家的玄妙与深奥。


登上阁顶,凭栏远望,碧海蓝天尽收眼底,正像著名作家杨朔描述的那样“一望那海天茫茫,空明澄碧的景色,真可以把你的五脏六腑都洗得干干净净”。您不妨也登阁观海,亲临体验那“东方云海空复空”的意境,特别在早晨观日出,更可感受“日出扶桑”的神奇。




“澄怀观道”,本是禅的境界——拈花微笑里领悟色相中微妙至深的禅境。这一禅境亦十分精妙地呈示了在审美主客体的交融升华中达到的最高审美境界。“澄观一心而腾踔万象”,是中国人的文化心灵所深深领悟的一个审美主题。






八仙过海处


往返摆渡车
八仙过海—三仙山 
八仙过海景区对面人行道上就停有摆渡车,八仙过海—三仙山两地相距300余米。但是,想要乘此车必须在八仙过海景区售票窗口购买三仙山景区的门票,司机验票后立即发车不等客。



三仙山风景区位于烟台市蓬莱区北端的黄海之滨,西与八仙过海景区、三仙山温泉相毗邻,北与长山列岛隔海相望,是一处集旅游观光与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综合性景区,更是山东半岛黄金旅游线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景区构成:由三和大殿、蓬莱仙岛、方壶胜境、瀛洲仙境、瀛洲书院、珍宝馆、万方安和等景观组成。主体建筑气势宏伟,造型美观,各具特色。园区内古木参天,奇石各异,碧水荡漾。既有北方皇家园林之雄,又有南方私家园林之秀,集中国古典园林之大成,展示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天人合一的美妙绝伦的画卷。整个景区文化内涵厚重、规模宏大、气势雄伟,令游览者叹为观止,流连忘返。


三仙山是指古代神话传说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是当年秦始皇、汉武帝东巡访仙寻药祈求长生不老的地方,是中国东方神话的源头,“人间仙境”的美誉也由此得来。













蓬莱仙岛,位于山东省烟台市蓬莱市海滨路9号三仙山风景区中的一个岛屿。




















瀛洲书院
为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景区内建有瀛洲书院,收藏有《四库全书》等古代书籍2万余册,书院还将开设讲坛,邀请国内儒、道、释等各家大师来此讲学。同时,景区还引进了少林武术、编钟歌舞表演等,为游客展示少林十八般武艺、硬气功、象形拳和古代宫廷歌舞表演等,发扬光大中国的传统文化瑰宝。





四库全书
丛书是指在一个总名目下,将很多书籍论著汇编于一体的集群式图书,又称丛刊、丛刻、汇刻。《四库全书》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卷帙最多的丛书,世界文献宝库中的瑰宝。


珍宝馆
珍宝馆—木化玉三仙山是博物馆群。景区建造了珍宝馆,汇集了全国各地的石雕、木雕、铜雕、漆雕、玉雕、碑雕、瓷雕等传世艺术品以及古今名人笔墨等藏品2000余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26件,二级文物152件,三级文物300多件。深埋地下达两亿多年的活化石——缅甸木化玉,馆内陈列总量达到2000多吨。



木雕艺术展






名称:神股牛
材质:香樟木


名称:十子招财
材质:红香樟


名称:官上加官
材质:樟木


名称:马到成功
材质:花樟木


名称:童子拜观音
材质:红香樟


名称:福寿延年
材质:香木藤


名称:五十六个民族齐腾飞
材质:花樟木


名称:富贵齐天
材质:红樟木


玉佛寺
玉佛寺—世界最大缅玉卧佛传承三教文化,打造传统文化传播地。三仙山景区继承了中国传统儒家、道家、释(佛)家思想,弘扬三教合一,彰显人与社会和谐。由三个单体建筑组成,分别是天王殿、观音阁、卧佛殿。
天王殿即笑口弥勒佛,象征的是未来世界光明和幸福。
观音阁玉雕像,高9.9米,重72吨。500玉罗汉群雕、释迦牟尼、观音雕像、四大天王等均有缅甸水白玉制成。
卧佛殿卧佛玉雕像是由一整块冰种水白玉精雕而成。重达108吨,长12.86米,晶莹剔透华贵端庄。中国第一大缅玉卧佛为景区镇园之宝,已申请吉尼斯世界纪录。







楠木馆


岫岩玉
岫岩玉又称岫玉,以产于辽宁省鞍山市岫岩满族自治县而得名,为中国历史上的四大名玉之一。这块岫玉玉质上乘、通透润泽,未经人工雕琢且巨大实属罕见。



金丝楠木
中国特有的优秀木材,属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因木纹有金丝而得名。60年后才进入黄金生长期,木质坚硬而腐,木性稳定不翅不裂,冬暖夏凉,香气清香宜人,为百木之首。


材质:金丝楠木
产地:缅甸


烟台市博物馆创建于1958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较早建立的一座综合性博物馆,国家一级博物馆。现有包藏文物6.9万余件/套,其中三级以上珍贵文物1.1万余件/套,是山东省馆藏最为丰富的博物馆之一。市博物馆具有团体考古发掘资质和二级可移动文物修复资质,于2022年12月加挂烟台市考古研究院牌子。下辖有文化中心主馆、烟台民俗博物馆和一处红色文化场馆,面积共计2.6万余平方米。



山海古韵 
烟台古代历史陈列
本展览通过文物、图片、绘画、雕塑、模型等内容,采用场景、沙盘、多媒体等手段,展现烟台地区自1亿年前生活的古生物种群至清朝未年的历史发展进程。重点展示具有烟台地域特色的贝丘文化、莱夷文化、青铜文化和海防文化等。
这里有中国恐龙之乡的恐龙峡谷奇观、国内博物馆罕见的贝丘文化层、山东首次发现保存较为完整的岳石文化时期的陶窑、华跺精美的青铜器、形制硕大的煮盐盘、烟台海军学堂的历史照片等,弥足珍贵,异彩纷呈,让您目不睱接。


古菱齿象
距今180万年至1万年的新生代第四纪,地球气候经历了冰期、间冰期数次变化,物种也随之改变。当胶东半岛气候温暖,草茂林密时,喜欢山地森林的古菱象曾在这里繁衍生息。



陶瓮  盛器
新石器时代晚期
烟台莱山区庙后遗址出土


三足盘
新石器时代晚期  食器
乳山小管村遗址出土


制陶巅峰
龙山文化时期,陶器制作普遍采用了更为先进的快轮制作方法,器型更加规整,器壁薄厚均匀。其中的薄胎黑陶,薄如蛋壳,漆黑乌亮,称为蛋壳陶,它的出现把制陶技术推向了顶峰。


绳墨神工
清式家具造型厚重、装饰富丽、工艺精美,是中国古典家具的典型代表。展厅内以各种结构精巧、做工细致的清式家具,组合而成客厅、卧室等场景,带您品位优雅的中国传统居室文化。







美如如斯
玉,从极其遥远的年代开始,就走入了中国人的精神世界。长久以来,在中国人心中,玉已被赋予了人格化、道德化的意义。展览展出藏玉器精品100余件,控索中国源远流长的玉文化




兽面纹玉壁




古钱今览
本展览展出的钱币,既有先秦的贝、布、刀,秦汉的半两、五铢,也有唐代的通宝,钱文书体多样的宋币,还有明清的制钱,一枚枚钱币,犹如串起的一粒粒珍珠,带您走入那绵延不断的悠久历史。




世纪之路
本展览通过丰富的实物、文献,辅以图片、场景、多媒体、背景油画、主题群雕等展陈手段,展现烟台地区自清末开埠到新中国成立的百年风云,集中反映烟台人民反帝返款封建、追求近代化进程,为中华民族独立和解放做出贡献的发展历史。其中登莱青首衙门点、《登黄战事纪实》手稿、国民党“重庆号”巡洋舰船钟等文物,以及“反对美军登陆”“南下北上”等历史事件的展示,生动形象,如临其景,让您流连忘返。





许麟庐艺术馆
许麟庐(1916-2011),山东蓬莱人,著名国画家、书法家、书画鉴赏家。1945年拜齐白石师,在创作中吸收了石涛、朱耷、吴昌硕等讲得诸农技笔墨技法,并将民间艺术和京剧表现形式融入绘画,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2011年,许麟庐将其不同时期的部分书画文房用品捐赠本馆,在此展出的是其中的一部分,您将领略到艺术大师的风采。


白牡丹


红菊枇杷


飞鹰


忆曟居咸宁图


和为贵



草书自述


下一站:青岛  敬请朋友们光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