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游平顶山步道,细览龙泉洞寺 ——霞姐印象重庆之平顶山步道

作者:霞姐 显示图片


第一次登平顶山还是在85年,当时的平顶山山顶还是贫瘠空旷之地,住户都没有几家,更别说商家。我同我的同学一路爬上山顶,在山顶处没有呆多长时间就离开下山了。
第二次是98年单位工会组织活动,那时候已经有商家入住,农家乐有好几家,我们中午吃饭后下午玩牌,在晚上吃完饭后才离开。
后来几次去均为纯粹玩乐,吃饭打牌唱歌,平顶山成为离主城比较近的休闲娱乐场所。
印象最深的是十年前参加一个婚礼,发现平顶山山顶已经修建的一家比较高大上的酒店,酒店前面的广场宽敞干净有序,一改过去像农村集市的感觉。附近居民纷纷前来锻炼身体散步吸氧,平顶山公园真正成为大众文化娱乐的场所。
今天主要是走平顶山步道,在我穿过众多山城步道后,下决心征服平顶山步道。于是我由土湾公交站前的一个支路开始上山。




在进入步道时,发现旁边立有“半山崖线步道概况”牌子。


山多的“重庆”有许多临崖步道,现在打造的半山崖线步道,已经是把山城贯穿,它位于渝中区、沙坪坝区两区,主要串联李子坝抗战遗址公园、鹅岭公园、佛图关公园、虎头岩公园、平顶山文化公园等5个公园、约30个文化资源点。而它的起点即是“平顶山文化公园”。




整个半山崖线步道全长约28公里,主线全长9.1公里。而平顶山步道长约7公里,占据四分之一的路程。




虎头岩公园至平顶山公园段建设属于二期工程,在此可观红岩村嘉陵江大桥,并连接“龙泉洞”道观、平顶山公园等景观。




我经过“土湾”公交站,穿过一片已经拆迁空置荒凉的老居民房,七拐八弯,沿着长满荒草的梯步一步步向上行。




越往上走,步道越来越整齐划一宽敞,周围的绿植也越来越多。




当走到最后一大坡梯坎时,我已经浑身无力冒汗了,在我稍事休息后,咬咬牙又闷头爬了。




终于爬上公路段,这让我大大松了口气。




该处处于中间位置,一边往左走是“龙泉洞”道观,一边往右走是“平顶山公园”,往上走则是平顶山步道。我选择左行,首先去参观“龙泉洞”,然后去“平顶山公园”。




来到了平顶山步道的“梳影林台”景点,步行这一段,就看到独属于“山城”的高差,和由此带来的层叠错落的风景。




在半山崖线山林之间,绿意盎然又见梯步蜿蜒,是看江景、散步、健身的好去处。




路遇的建筑和装饰都比较与公园契合,连老旧的建筑都比较干净整洁。



一路上树木茂密,空气中负氧离子浓度非常高,深吸一口气仿佛洗过肺一样,无比舒爽。



今天天气不好,“红岩村大桥”和“石门大桥”只能隐隐约约看得见。


“龙泉洞”到了。这是一座被许多网友誉为重庆版的“悬空寺”---“龙泉洞”。




传说古时因嘉陵江有条恶龙跃出水面翻江倒海、涂炭生灵,被元始天尊降伏,压于石壁中,此为龙泉洞的由来。




“龙泉洞”本身是一处道观,这里古木森森,绿意浓浓,红墙琉璃嵌在其中。




它建在山腰岩壁之上,就像一座镶嵌在山壁间的悬空建筑,面朝嘉陵江。它的脚下是车水马龙的滨江路,可远眺“石门大桥”和“红岩村大桥”,是“重庆”山水城市立体风貌的体现。




龙泉洞”道观的历史不长,始建于1998年,其原名为“灵泉洞”。




我以前经过沙坪坝的时候经常看到半山腰一座红色的寺庙,那时还不知道它叫“龙泉洞”,更没有上去参观过。



而今走进寺内,只见烟雾缭绕,梵音尧尧,“国泰民安”“风调兩顺”两面旗帜迎风飘扬,格外醒目。




道观内的房檐上、柱子上都有龙的雕刻。




来这里可看城市的风景,可观道家的文化,可听大江奔流不息,可望城市的繁华,可守一份清幽。







站在这里可近观“石门大桥”和“红岩村大桥”,可远观北滨路的火炮台和江北区的鸿恩寺,“会当凌绝顶”的气势展现得淋漓尽致。




这里是真正的“龙泉洞”寺的山门,以前的人们通过这长长的坡道上来,由此而进入。




然而99%的重庆人都不知道这里有个“龙泉洞”




道观是依山悬空而建,从空中俯瞰,就像一座镶嵌在山壁间的悬空建筑,美妙绝伦。




“中国”的古刹名寺大多建在深山远林中,而“龙泉洞”却依山傍水,面朝嘉陵江,背依沙坪坝,尽显繁华都市的清幽。




“龙泉洞”规模不大,它由玉皇殿、王母殿、慈航殿、财神殿等组成。期间殿宇重重,层层叠叠而上,各个阶梯都比较陡峭。


中午时分,在道观的食堂吃15元每人的素斋饭,吃完后一律要求自己打扫卫生,自己洗碗放置。仿佛自己修行一般,体感还不错。




“龙泉洞”这处洞天福地虽然籍籍无名,却汇集了道场所有的元素:绝璧、悬崖、古老、神秘、古庙、清泉、传说、岩壁,让人惊艳不已。




离开“龙泉洞”寺,开始往回走,一路的清幽静寂让人心旷神怡。




据文献资料显示,“平顶山”是“重庆城”继浮图关之后的又一关隘,南控通往成都的东大路,北邻嘉陵江黄金水道。这里曾发生过不少载入史册的重大战役和事件。



1911年秋,清朝陆军第十七镇排长夏之时率部在龙泉驿反清起义,义军于农历十月初二先占领磁器口,然后经平顶山、浮图关、通远门而光复了重庆城,成立了辛亥革命蜀军政府。




过境碑旁边就是五虎岭




“平顶山公园”有圣泉茶庄、鸟语长廊、五虎岭、儿童快活林、石刻文化、书卷长廊、辛亥义军过境碑、观景长廊及玉兰寨等景点。




“一岗突起,山顶平阔如案”,故名“平顶山”。公园依平顶山而建,以山地园林景观为主要特色,占地16万平方米。




石刻文化区的石刻比较众多







据悉,目前平顶山公园有3条步道,全长约800米,我不知道自己走了几条步道。




在高差80多米、宽度30多米的登山台阶两侧及中间栽植40cm以上香樟、玉兰、枫香等大树,建成了森林梯步,形成了路穿林间,人行树下的森林韵味。




我基本走完了半山崖线步道,进入了“平顶山公园”旁边。




“平顶山公园”是采天地之灵气,集山川之雅韵,紧邻都市却远离尘嚣,让人有返璞归真的感觉。




“平顶山公园”在4300亩范围内栽植了上千种近10万株植物,植被茂盛稠密,形成了平顶山森林公园的绿色基调。




公园海拔近425米,向东南延绵到化龙桥虎头岩,是九龙坡石桥铺的制高点。这里有超大的停车场,整个广场干净整洁,规范有序。




公园修建了一座集休闲、健身、观景、住宿为一体的商务酒店,其总建筑面积3000余平方米,它以古典园林式设计为主体,黄墙红瓦,风格极为雅致。




文化是“平顶山公园”最具韵味之处。建筑、景石、匾额、对联、题刻、植物作为文化载体,融入公园的地理环境、绿色背景,仿佛在无意间散落,流淌着气韵绵密的文化气息。

步行这一段,你会看到属于“山城”的高差,和由此带来的层叠错落的风景。

半山崖线步道位于渝中区、沙坪坝区两区,主要串联李子坝抗战遗址公园、鹅岭公园、佛图关公园、虎头岩公园、平顶山文化公园等5个公园、约30个文化资源点。

步道两旁的树木一簇簇伸延而来,让生命的活力与轻快点缀在我们的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