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篇本不想提笔的游记,因为马蜂窝上面优秀的香港游记太多了,我已经不觉得我的City Walk路线值得与人分享!重点还是,从香港回来,我把心留在了南丫岛!一连数周,都是恍恍惚惚,想着南丫岛码头那一排排自行车,想着在阳台躲着偷拍下船回家的人群那种窃喜,想着入夜后海边餐厅酒吧门口坐着的一群群外国人,想着我们住的房子楼下的小超市和幽默的“大老板”还有超市门口喝酒聊天到深夜的外国人,想着非要请我喝茶的法国朋友,想着怕我晒太阳非要让我把椅子挪进去却又语言不通的老奶奶……
我把心留在了南丫岛,对香港的街道我已经慢慢淡忘了,想着多年以后,我估计真记不得我走了哪些街道哪些路,又看了哪些城市风景线……所以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我还是认真记录一下吧!
为什么去香港?
去香港的理由有千百个,但我想80后多少都有粤语情怀吧~粤语歌、四大天王、TVB电视剧、凤凰卫视、channel 【V】……80后是特殊的一代人,我们出生的时候还没有互联网,所以我们听着港台流行歌曲的磁带,追着四大天王,男同学留着林志颖那种分头,女同学买着周慧敏王祖贤的杂志~这就是时尚!!高中时候能收看凤凰卫视和channel[V],那种震撼程度不亚于看到了世界!!
我们长大后成为这个时代的中流砥柱,也开始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努力的跟着跑,但相信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首最难忘的粤语歌,有时我们不会去介意自己是否听得懂,因为我们听的是一种感觉,喜爱粤语歌的人就像追随一种信仰!!我自认并不是一个不接受新事物的人,但这个年代的粤语歌,在情怀之外还有许多可以让我们回味的东西!虽然也会因为一首新歌单曲循环,但终究还是要在老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故事,就像陈奕迅曾唱的:“好想唱一阙歌,见证日子怎过,哪个时势能没有歌......”
所以……香港,我来了!
1、首先我们需要办理通行证,现在都是数字化快捷办理,所以都很方便快捷!在重庆办理港澳通行证,首先是查询自己方便的办理点,建议不要去江北之类的办理点,人太多!四点以后你即使取到号了,但当天下午办好肯定是没希望的!所以尽量选择小众一点的办理点!
取号后自助机拍照,头发扎起来露出耳朵,不要穿浅色衣服,最好穿正装外套,这样拍照一次就可以搞定!我前面一个女生穿了白色毛衣,拍了十分钟都没成功,最后只能离开第二天再来!
拍照成功后就可以去警察那里办理了,大概五个工作日就办好了!
2、重点——友情提示:
换一定的货币!!!
香港不像澳门一样每家店都可以刷微信支付宝,特别是油尖旺区和深水埗区,当然还有南丫岛,很多老店只能现金,即使可以刷微信,但跟澳门那种直接可以计算出汇率的微信刷卡机不一样,香港的摊贩或者店老板们很会做生意,他们出示他们私人的微信收款码(不会自动转换汇率)然后要求你按照同等价款支付,比如100港币就要求你支付100人民币……所以,记得兑换一些货币!(在澳门反而觉得货币揣着麻烦,因为都可以微信自动转换汇率支付)
DAY 1
深圳罗湖口岸过关,现在过关都很方便,直接刷卡扫脸打指纹,然后ok!不过到香港是两边都要刷一次,深圳这边和香港那边都要,不像去澳门可以只刷一次。
顺利过关后就乘坐地铁往香港市区,价格有点小小的肉疼,毕竟只是地铁,从蛇口坐到会展,47.2元人民币!(支付宝可刷)
然后就开始我们的City Walk啦:
地铁出站过马路到会展中心,虽然人多但这是必打卡的地方——walk——中环码头(坐船到榕树湾,记得是榕树湾,不是南丫岛!!!)不用去售票处窗口,直接在机器上刷内地的支付宝(自动转换汇率)购票,票价20.37元人民币,大约半个小时船程到达南丫岛的榕树湾码头——南丫岛(住南丫岛)——南丫岛游玩发呆都可以
DAY 2:
上午:南丫岛徒步,香港很有名的家乐径路线,据说是位于麦理浩径之后的排名第二的香港徒步路线(具体介绍在正文中)——家乐径到索苦湾码头,坐船回到中环。
下午:walk——中环(路过高楼林立的商务区,经过汇丰银行、渣打银行、苏富比拍卖行、律政中心)——walk圣约翰教堂——walk索道上太平山——公交巴士下山——中环公交车枢纽站——walk中环码头——天星小轮——尖沙咀——walk油麻地——walk深水埗——到达酒店放行李——地铁到尖沙咀——夜游星光大道,观灯光秀——地铁回到深水埗——walk庙街——walk鸭寮街——回到酒店
DAY 3
上午:walk——walk庙街——walk通菜街——walk鸭寮街…… (油尖旺一带CityWalk)——旺角东
下午:旺角东——地铁——蛇口口岸
用脚步丈量大街小巷,感知城市的肌理和气质——City walk,这是到访香港的许多游客都会选择的游览方式。
至于漫步路线,繁华的铜锣湾、热闹的油尖旺或高楼林立的中环均是不错的选择。不过要寻找烟火气,当然推荐油尖旺区!
这个人口密集的老城区可能代表了外地人印象中的香港:交错的道路两旁点缀着霓虹招牌,多元化的居民在熙来攘往中创造出缤纷的街景,潮湿的海风夹杂着浓浓的烟火气扑面袭来。
我对庙街最初的印象是一部TVB港剧《庙街,妈,兄弟》,感觉这部剧有点冷门,以至于说到把庙街作为取景地的电视剧或者电影中,没人能说出这部剧!可这部剧却让我第一次知道“庙街”这个名字!
很多人说没去过庙街等于没去过香港,所以我来了!虽然这句话有点绝对,但足以见得庙街属于香港烟火气中的扛把子!
庙街的热闹理论上应当是晚上的夜市,从各大媒体平台的报道可以看到,庙街夜市远近享有盛名,但我却觉得我去了一个假庙街吧:我们特地在入夜后赶去庙街逛夜市,结果只有零零星星的几个摊位,街道上两三个小摊,有卖廉价服饰,有卖冰箱贴等纪念品,有卖小吃;天后宫那里三四个占卜的小摊;还有一两家还算热闹的大排档……当时觉得很扫兴,因为为了庙街夜市,我们还特地住在这附近!
第二天上午再来,雨后的庙街略显冷清。
鸭寮街,几乎所有的香港游记都会出现的名字,包括这张图
鸭寮街其实是个跳蚤市场,主要是电子产品二手市场,什么相机、手机、电话卡、黑胶唱片、电子元件……所以只要你有足够时间和耐心,在这里随时能淘到“宝”!
小贴士:
1、鸭寮街的店铺几乎人都很多,里三层外三层围着,不过看热闹的肯定比真正掏钱购买的人多,因此店老板估计不那么热情,所以自己招呼自己,看好了再问,不过千万不要挡着门口,不然会被店老板“招呼”,咱们这点素质还是必须有,毕竟也只是看热闹的。
2、有些东西也只能看看热闹,切勿冲动消费,如果有意购买,建议参考一下某鱼等二手交易平台,你会发现上面的价格其实更低。
去金鱼街之前我真的没做任何攻略(其实每条街道我都没做攻略,甚至不知道我在哪里?我即将去哪里?反正跟着某人走走走),只是在走走走的途中,突然发现某家店铺门口用透明塑料袋挂着一袋袋的金鱼,大的小的,红的黑的,一条的两条的……每个塑料袋上面还用记号笔写着价格,这满满当当的一墙金鱼袋子,迅速给了我视觉冲击,挪不开眼睛!抬头顺着街道一看~好家伙,一条街都是这样的经营方式,忍不住小小地激动!
如果说每个女人都有颗粉红少女心,我想金鱼街肯定会让你少女心爆棚!先不说这些可爱漂亮的金鱼让你心里软软的柔柔的,把金鱼墙当背景拍照照片也是别具风格!
小贴士:
1、很多店铺都挂着不能拍照的告示牌,虽然我们忍不住拍照,但一定要尊重老板的意愿,要么悄悄拍两张打卡照就行了,要么征求老板意见。
2、金鱼街名字不叫金鱼街,只是因为这种卖金鱼的经营方式特别或者说这本来就是一个花鸟市场而被大家俗称为金鱼街。准确说,金鱼街位置为通菜街贯穿旺角道至水渠街、太子道西的一段。
香港是座神奇的城市,揭开繁华现代化的外壳,一边是高楼大厦,一边是市井气息,特色分明又不矛盾。高楼的缝隙里有另一个香港,旧式街市构成了一种香港独有的建筑空间,也构成了一种属于香港民间的生活气息,它代表了香港人多元、包容的文化气息,或者说这才是香港人骨子里的气息,在繁华的背后却又接地气,生活就是生活,一代又一代的香港人享受着现代化的繁华,却更喜欢穿梭在通菜街的平价衣服市场、鸭寮街的二手电子产品市场、在庙街的夜市吃着大排档,保留着他们的生活方式——这就是我想寻找的烟火气吧!
去香港,无论是灯火辉映的维多利亚港,还是视角豁达的太平山顶, 大多数人也只是拍几张照片便匆匆走过,我们却在充满烟火气息的地方流连忘返……
也许,这才是真实的香港!
这里没有压抑的高楼大厦,没有喧嚣的车水马龙这里成了在香港工作的外国人的欢乐岛。
他们把工作和生活分隔在海的两边,上班时衣冠楚楚、一丝不苟;下班后无拘无束、悠然自得。
码头就是分界线,一边正装,一边凉拖;一边事业,一边生活。早上步履匆匆,晚上闲庭信步。
这就是南丫岛!
早起,我趴在阳台上瞭望大海,清晨六点多钟的海面还是一片天地不分的蓝色,渐渐地,渐渐地,清晨的雾气在海风的吹拂下慢慢飘散,露出一片无垠的海面,海鸥在海风中翱翔,与海浪的声音交织在一起,形成一首优美的自然交响乐。
我享受这片暂时宁静,因为随着日出的节奏,楼下的路人开始络绎不绝,码头又开始忙碌起来。码头道路两边的自行车又开始密密麻麻,形成这小小码头的一道风景线。
“大老板”(法国朋友戏称)用人力推车拉着一箱箱新鲜的牛奶,然后开始往门口冰柜里摆放,他的小超市开始了一天的营业时间……
买一瓶牛奶,坐在超市门口,望着匆匆忙忙的上班族清一色的从左往右(往码头方向)。超市隔壁是我们租住的房子,再隔壁就是一家西餐厅,临时摆放的早餐摊位供应着手工三明治,三种口味都是我不曾品尝过的,买了牛油果杏鲍菇核桃口味的三明治,继续坐在超市门口当观众,一位同我一样前来喝牛奶的约莫七八十岁的老太太和我坐在一张桌子旁,她用粤语跟我说着什么,我没听懂,她又重复说了一遍,我还是听不懂,最后她干脆艰难地起身走到我面前,示意我把椅子往超市门口方向拉,又用手指着天空,我瞬间明白她是怕我晒太阳,让我把椅子往里面挪一挪!即使语言不通,但老太太的善意深深印刻在我的脑海……
很难得那么悠闲,顾不了去沙滩上给孩子捡贝壳,就这么坐着看着海面,看着从左往右的人群,看着西餐厅隔壁的茶餐厅渐渐地坐满了人,交谈声越来越大,门口摆放的茶点越来越少,海面上的电子屏显示着时间和温度,它计算着一分一秒流逝的时间和光阴。
到了傍晚,最惬意的事情不外乎躲在阳台上偷拍下班回来的人群。我们住的房间在二楼,正对大海,正好在通往码头必经之路上,这个时间正好是下班高峰期,从右往左的方向正好可以拍到人们的表情,骑车的,步行的,戴着耳机的,面无表情的,和朋友聊天的……行色匆匆却是那么生活百态!我们不是狗仔队,也不是偷拍狂,我们只是喜欢这种烟火气,这种原始没有包装的一个小小的海岛上的慢生活!
再晚点,楼下的超市和西餐厅、酒吧就开始喧嚣了!这时候最惬意的事情莫过于听“大老板”讲述岛上的故事……“大老板”给我们讲述他在南丫岛和老家广东之间每个月来回就为了七八只鸡的故事,逗得我们哈哈大笑,却是那么接地气!“大老板”的超市由于地理位置优越,来来往往的本地人外国人他几乎都认识,哪个人来自哪个国家,来了几年,甚至有个什么国家的女朋友……“大老板”的八卦消息让我不得不承认他就是南丫岛的“八卦杠把子”!他用幽默风趣的语气讲述出来的八卦怎么听都是一段美好生活,听别人的故事还在阳台上偷拍,我感觉我在南丫岛过着狗仔的生活,哈哈哈!
岛上唯一的银行到了傍晚俨然就是生意最好的,很少看到有人在自助机排队取现金了!
超市门口的桌子边围坐着四个外国人,他们在超市买了易拉罐啤酒,坐在这里聊天,聊着聊着就是深夜!“大老板”给我们讲着他们的故事“这是意大利来的!”“No,France!”这就是我的法国朋友!来南丫岛两年了,每天到“大老板”这里“报道”,热情地拉着我们聊天,不嫌弃我们蹩脚的英语,甚至搬张桌子在我们面前,还把“大老板”的抹布(天啦,他居然知道抹布在什么地方~)拿来给我们把桌面擦干净,把椅子给我们摆放好,然后问我“coffee?tea?beer?redwine?water?milk?”我随口一说“tea!”他转身就走进超市买了一瓶绿茶饮料摆在我面前……于是我有了这瓶非喝不可的绿茶饮料!
南丫岛最有名的莫过于家乐径!据说是香港很有名的徒步路线,仅次于麦理浩径!
如果不是我的朋友洁洁提起麦理浩径,我还不知道我在南丫岛背着电脑包走的是家乐径!这时候已经是我从香港回家后半个月左右时间了……
这条仅次于麦理浩径的香港著名徒步路线,沿途路过小村庄、小士多、亚婆冰豆花、穿过树林、越过草丛、爬上山坡远眺大海,还有“私人海滩”……这条沿着海岸线蜿蜒的徒步路线却在我背着电脑包穿着拖鞋不经意间走完了,还后知后觉!
那么我与家乐径的缘分总结起来就是糊里糊涂,有眼不识泰山啊!这也成为让我想再走一次的家乐径的理由,至少让我认真拍照吧!
小贴士:
1、建议在中环码头搭乘到榕树湾的船,先到榕树湾,在榕树湾停留一天(至少停留半天),第二天早上出发走家乐径,然后沿着家乐径到索苦湾,索苦湾的船没有榕树湾的多,所以一定要注意时间,以免误了船造成长时间等待。
建议早上从榕树湾出发,走到索苦湾正好坐12点40的船回中环。
索苦湾码头有一些餐馆,主要经营海鲜,如果有需要可以就餐完了再登船。
回去的船票也可以支付宝,先登船,到了中环码头出关再刷支付宝。
2、南丫岛的住宿如果是淡季(周末节假日除外)可以不用提前预定,直接到了去找,岛上以前是统一登记随机安排,现在都是可以直接在你看好的民宿直接订,一般就是楼下房产中介就可以订!房价淡季不贵,大概400人民币一间,还是海景房!房间不大,但是五脏俱全也很干净卫生!
关于香港,记忆深处浮现着一些碎片,我无法把它们串成优美的文字与段落,但是又不想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把它们淡忘……无论如何,这就是香港!
层层叠叠的店铺广告牌,写满褪色的字,像电影里一样依附在高楼上——我只能用照片记录这样的画面,它是香港的味道!
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霓虹灯招牌在一条街的上空错落排列,互不遮挡,但又在暗中使尽力气突显自己。每个招牌都是一个书法和艺术设计的展示,红橙黄绿闪烁的繁体字灯牌,让人眼花缭乱。
这些霓虹灯广告牌虽然静静伫立着,但他们却默默见证着这夜的繁华!都说香港是夜猫子的天堂,这种夜的繁华不同于维多利亚港的璀璨灯光秀,它是别具一格的港式夜生活,而这些广告牌见证着虽然光阴流逝却依然璀璨的夜市生活!
“叮叮车”是一种双层有轨电车,因停站发出“叮叮叮”的提示音而得名。翻看香港的游记或者攻略,好像没有躲得过“叮叮车”的,到香港必体验“叮叮车”,但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只能拍照,即使是在我们的照片中,怀旧的“叮叮车”和这个繁华的大都市也是和谐得不要不要。
“叮叮车”在曾经就是一种单纯的交通工具,而且通常挤满了上班族,和其他交通工具相比,“叮叮车”价格低廉又有自己得轨道所以不会堵车,因此深受上班族得青睐。而如今的“叮叮车”在作为交通工具的同时已经成为一种休闲惬意的交通方式,让大家在繁忙的工作节奏中可以欣赏着城市的风景,随着“叮叮”“叮叮”的声音,彷佛乘坐了时光机回到了过去,成为一种复古的情怀!而“叮叮车”带着车身五颜六色的广告海报穿梭在都市街道,彷佛一道穿梭的风景线!
香港的繁盛不止在白天鳞次栉比的楼宇间,亦在夜晚流光溢彩的霓虹中。光影变幻,是越夜越精彩的热闹,是市井人间最真实的热络,是味蕾、观感、精神的满足。在香港的夜色中,体验这座城市的另一种风情。
在光色的辉映下,行人如织穿梭不息,许多商铺通宵火爆营业,随便找个角度,拍下这香港夜的“浮世绘”,便可留下独家港式记忆。
都说到了香港一定要坐一回叮叮车,但很遗憾,我们此行没时间去体验!不过香港的公交车巴士依然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倒不是因为左边驾驶的原因,而是因为坐公交车巴士也能坐出风驰电掣的感觉!
从太平山下来,我们选择了巴士,双向两车道的山路蜿蜒曲折,弯道多又急,路窄车又多,双层巴士一点不嫌弃路窄弯道多,虽然体型外观略显笨重,但在司机大佬的驾驶下,也能跑出法拉利的风范!一路上我拉近扶手,腿上放的背包落了一次又一次(每次转急弯的时候就得滑落一次)……这下知道它一点不笨重,反而是身手灵活甚至一路狂奔!
即使在城市街道,香港巴士车身色彩明亮,看上去笨重却活灵活现穿梭在香港的街头,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香港的巴士基本上体型都比较大,多为两层巴士,但香港的巴士车站却十分简约,不像内地车站一样有一大幅的“背景墙”(线路查询、广告牌),还有遮阳遮雨的顶棚,还有供乘客等车休息的座椅,旁边还有饮料自助机,有的巴士车站甚至还有免费充电服务。。。。。香港的巴士车站就是一根柱子,上面贴有巴士路线,不过颜色鲜亮醒目,也成为这个拥挤的城市中一道风景线。
作为一种交通工具而不是旅游船,天星小轮的名气可谓无人不知吧!但凡到香港,天星小轮必打卡!
中环码头乘船,票价便宜,可刷支付宝买票,船身色彩缤纷又复古,不管是拍照还是乘坐体验感都非常值得推荐!
香港的地铁站很有特色,车站的色彩五颜六色,采用复古的马赛克,又带了赛博朋克的感觉,成为网红打卡点。
集齐九张是不是可以召唤神龙?
到南丫岛必打卡的就是亚婆豆花!
这可是周润发都青睐的美食哦!对了,忘记提一句~南丫岛是周润发的故乡!
要说亚婆豆花哪里特别?对于技术问题我说不上来,只感觉口感比我在重庆吃到的冰豆花更粗糙,豆花颜色更黄一些,不是我在重庆吃那种白嫩白嫩的,亚婆豆花虽然更粗糙,但是口感却更实在,就是有嚼劲,淋上糖浆,很简单的搭配,豆子的原味搭配红糖浆的甘甜,应了那句老话“原始的还是最好的!”
牛记餐厅位于海边,距离我们住的民宿很近,岛上的餐食大多以西餐为主,也有少数几家港式餐厅,这家牛记其实只是我们不知道吃什么的时候偶然进入的,可结果却出乎意外!
先不说价格实惠,就这卖相也让你食欲大开:鲜嫩的鱼肉,煎得火候正好,外酥里嫩,搭配酱汁儿,新鲜营养又开胃!
老板是当地渔民,地道的港味儿,还可以一边就餐一边看赛马,不愧是地道香港味儿!
前面关于南丫岛的小贴士我已经说过关于住宿,这里再补充一点就是:
由于淡季出行,我们没有在网上提前预定,到了之后随意找了一家靠海的民宿,楼下中介办理入住后被分配到二楼一间海景房,在这里不得不赞一个香港人的服务意识:我们原本没有打算住海景房,因为想到只住一晚上,但是中介工作人员在办理入住的时候出错了,其实只是记错了剩余房间是海景房还是普通房,根本没有对我们造成任何损失,但他却坚持说他记错了房间是他的错,所以按照普通房的价格给了我们海景房!400元左右人民币!房间虽小但五脏俱全干净卫生!最喜欢的就是正对大海的阳台!
我们住在二楼,就是广告牌电话号码这间房,太喜欢这个阳台了:面朝大海,而且正对码头,正是途经码头来来回回的必经之地,于是成了我们躲着偷拍的好地方!这也是我们一天当中最惬意的时光!
小时候听了一首歌——
“1997快些到吧
和他去看午夜场
1997快些到吧
八百伴究竟是什么样
1997快些到吧
我就可以去HONG KONG
1997快些到吧
让我站在红勘体育馆”
香港,我终于来了!虽然不是1997,但我带着青春时代的懵懂来了!
看到了大都市的香港,也感受了烟火气的香港;看到了维多利亚港的璀璨灯光秀,也看到了油尖旺繁忙夜市的市井灯光;
逛了TVB认识的庙街、尖沙咀,认识了鸭寮街、金鱼街、通菜街、基隆街……
每日三万步,我们在这座城市City Walk……
却最终因为一个叫南丫岛的地方,让我把心留在了那里……于是有了这篇游记!
无论如何,我来了,留下记忆,留下文字和照片,因为我还会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