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15至04-29日,我们一行11人参加金色福旅行社的团,舒缓,自在,比较深度地感受了 杭州 的城市风光和人文历史。
此行是我们不同于以往走马观花的游览,我们以 杭州 市为中心,14天住同一家酒店休闲旅游的方式。旅行社为我们安排了4天周边团队旅游,3天完全自由行,7天领队带领城市休闲游。团队游时旅行社提供旅游车和双导游,城市休闲游时领队陪同订出租车,乘地铁或公交车出行。15天游下来,我们大家都比较认可这种新的旅游模式,它很适合中老年人旅游出行。
2024-04-22日领队带领我们乘出租车到杨梅岭---九溪十八涧---九溪烟树--- 龙井 村问茶---参观 中国茶叶博物馆双峰茶叶博物馆。
我们租车到达杨梅岭村,从这里经理安寺到九溪烟树,再到九溪十八涧,最终来到龙井村。
杨梅岭村,隶属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西湖街道 ,地处西湖风景名胜区南线,是九溪十八涧中“九溪”的发源地 。这里四面环山,绿树成荫,环境幽静,群坞之水汇成的小溪穿村而过,终年遄流不息,是西湖景区内原生态较好的一处风景胜地。
杨梅岭村是一个山村。村内的路都是石板路,村民的房子都是依山而建,白墙黑瓦,是典型的江南传统民居,现在村中几乎家家户户都在做旅游,有点卖茶品茶、有的是做农家乐,吃喝玩乐一条龙服务,还有的索性变成民宿,让过来休闲度假的游客在这个宁静的村子里度周末或者夏季避暑。
沿途溪水潺潺,杉木高耸,路边高树蔽日,空气清新,阴凉宜人。
杨梅岭村因为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成为狮峰龙井茶的主产地之一,现有茶地329亩。你可以看到漫山遍野的茶树,一片郁郁葱葱,会看到有人在茶树间忙碌。
下图系网上图片。
清一色灰砖白瓦,与自然的景色相互映衬,不禁觉得像是走进了世外桃源。这一带游客比较少,所以环境比较清静。
一路上高大树木造就生气勃勃的满目绿色。
理安寺古称涌泉禅寺,因寺内有与虎跑泉齐名的“法雨泉”也称法雨寺。位于杭州九溪风景区杨梅岭村古道旁。 理安寺始建于五代,屡建屡毁。近代只存遗址。2003年才加以整理,但未复建寺院。
鼎盛时寺庙规模宏大、装饰华丽,建有山门、御碑亭、弥勒殿、大雄宝殿、禅堂、法堂、藏经楼、方丈、且住庵、松巍阁等建筑。别致的建筑风格加之周边清雅的山水景物,曾激发无数文人墨客的灵感,在这里留下许多题咏。
现在的理安寺为本世纪初重建,是一个精致的小庭院,有几座殿堂,但没有佛像也没有僧人,后殿展示一些古理安寺遗物。 寺前有一片楠木林。
五代时志峰和尚在此建寺。但此地有虎为患,志峰和尚就化缘每天买肉饲虎,从此老虎不再危害山民。志峰和尚被称作“伏虎和尚”。
今天的理安寺内,有伏虎禅师和老虎的铜像,老虎乖乖俯身围坐在禅师身旁,还吐出舌头卖萌。
从理安寺再往前走就来到九溪烟树景区了。
九溪烟树一个诗情画意的名字,也称九溪十八涧,是西湖新十景之一。它位于五云山西侧,鸡冠垄下,北接龙井,南贯钱塘江。全长5.5千米,东支流源出杨梅岭村,西支流源出龙井村,两支流汇合于鸡冠垄与八觉山之间形成浅水湖,南流注入钱塘江。
我们来时正当杜鹃花盛开,红花配上红绿相间的枫树,玲珑清秀倒映在清澈的湖水里,美的如诗如画,真是名副其实的新西湖十景呀,一幅山水画卷,令人心旷神怡!
在九溪烟树公园里,“九溪烟树”其实不是一棵树,而是一块写着“九溪烟树”的大石头,但实际上,“九溪烟树”是指每当下雨后,周围的群山上就会云雾弥漫,树在雾中若隐若现,便形成了烟树的景观,因此而得名。
“九溪烟树”公园环山绕水,小桥和亭榭散落其中,山如屏障,水如碧玉,更有悬瀑跌落,晴天时秀色可餐,阴天时烟云飘渺,令人心旷神怡。瀑布下的清潭,乃九溪十八涧汇流而成,水清而浅,中有小屿,如袖珍西湖,甚具玲珑清秀之美。
明朝诗人张立有诗赞道:“春山飘渺白云低,万壑争流下九溪”。清代学者俞樾云游九溪后也兴然赋诗:“重重叠叠山,曲曲弯弯路。叮叮咚咚泉,高高下下树”。
很多人说,“遇见最美的杭州,不是在西湖,而是在九溪十八涧”。我们有切身的体会,太喜欢这里的景色了,天然的景观少有匠心,像这样没有商业气息的地方已经越来越少了,真是非常值得一游的!
这里是全杭州最具茶香味的乡间小径,鼎鼎大名的龙井茶即产于此。放眼望去,漫山遍野,茶田层层叠叠,翠绿一片,看不到尽头。九溪上自龙井起蜿折7公里入钱塘江,一路汇合诸多溪流。
十八涧系指细流之多,流泉淙淙。九溪与十八涧在八觉山下的溪中溪餐馆前汇合。一路重峦叠嶂,茶园散处,峰回路转,流水淳淳,山鸟嘤嘤。 远处山鸟嘤嘤,脚下水流潺潺,走在崎岖不平的山路上,一步一景,美不胜收!
十八涧景色天然,少有匠气,溪水因山而曲折,忽左忽右,其中6处溪流漫过山径,上置石步,游人可涉水溪中,也可自石上鹤步而过,各有意趣。
九溪烟树的总长度约为5.5公里,蜿蜒而过的清澈小溪旁,是葱茏的树木和大片的茶园。
九溪十八涧山谷小径的两旁是满山的茶树,这里是上好龙井茶的产地,如果能赶上谷雨前来这里就好了,可以看到优美的采茶场景。
这里是一个很幽静的地方,没有大景区的嘈杂,一棵棵参天大树遮天蔽日,漫步在古老的青石路上,欣赏着潺潺溪水,有种完全融入大自然的感觉,一切显得那么安逸。拾阶而上,路的尽头就是龙井村。
经历数道山屏、数处谷口,鸡犬之声相闻,密林中透出青瓦粉墙檐影,著名茶乡——龙井村才在眼前,有一种人在画中游的感觉。龙井村位于西湖风景名胜区西南面,四面群山环抱,呈北高南低的趋势,拥有近800亩的高山茶园。“茶乡第一村”——龙井村,因盛产顶级西湖龙井茶而闻名于世。有1600年的建村历史,行政面积3.18平方公里,是全国文明村和千年古村落。
这就是十八棵古茶树。相传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曾到龙井村狮峰山下的胡公庙品尝西湖龙井茶。饮后赞不绝口,并将庙前十八棵茶树封为“御茶”。
网上下载图片。
村的西北面北高峰,狮子峰,天竺峰形成一道天然屏障,挡住西北寒风的侵袭。南面为九溪,溪谷深广,直通钱塘江,春夏季的东南风易入山谷,通风通气的地理条件为龙井茶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
虽然是一个小山村,但是因为龙井的名字,所以靠着马路边的每一户人家都是个茶馆+农家乐。得益于旅游业的发展,这个村子已经建造的像模像样的。
村子里风景优美,有饭店,茶楼,咖啡店等等,在花花草草的装扮下都很别致。
我们的王导曾几次带团来此家歇脚喝茶,我们也来品一品茶吧。
两位老人家是这家的主人,人很热情也很实在。我们有几个朋友买了他家的茶,他们免了我们的茶水费,并送了我们每人一小瓶桂花。
作为免费景点的九溪十八涧,拥有的是蜿蜒的小溪流,沿途绿树成荫,溪流潺潺,一路溯溪而上,可以看到成片的茶园,九溪整体是一个丫字型,中心的九溪烟树美不胜收,有点小九寨的味道,虽然是春天来的,也有绿树红叶,色彩倒映水中相应成景。过九溪烟树后左侧路去往龙井村,右侧路去往杨梅岭满觉陇~虽然景区没什么配套,但是阴凉清爽,景美如画!
中午我们到绿茶饭庄吃午饭。饭菜的口味还不错,环境也很好。
九溪烟树,这个神奇的“烟树”仙境,是杭州旅行中不容错过的精彩之地。在这里,你可以领略到大自然的神奇,感受山水之美,尽情探索这片被誉为仙境的山水胜地。走进九溪烟树,领略杭州之美,让心灵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得到抚慰,这将是一次难忘的旅程。
午饭后我们去参观双峰山龙井茶保护基地和中国茶叶博物馆。双峰村位于西湖之西,地处西湖风景名胜区的中心,南北高峰之间,三面环山,一面临湖,连接杨公堤、花港观鱼、于谦祠等湖西著名景点,四周有各大宾馆、疗养院、中国茶叶博物馆等,是名副其实的景中村。
西子湖边、山水秀丽、林木葱笼,龙井茶产地、双峰插云的龙井路,一眼看去,是终年苍翠欲滴、漫山遍野的茶园。
中国茶叶博物馆位于杭州,分为两个馆区,双峰馆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龙井乡双峰村龙井路88号,占地4.7公顷;龙井馆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西湖街道翁家山268号,占地7.7公顷。两馆建筑面积共约1.3万平方米,集文化展示、科普宣传、科学研究、学术交流、茶艺培训、互动体验及品茗、餐饮、会务、休闲等服务功能于一体,是中国与世界茶文化的展示交流中心,也是中国首个以茶和茶文化为主题的国家级专题博物馆。
这是双峰馆区。
这是龙井馆区。网上图片。
1986年7月31日,浙江省旅游局同意筹建“茶叶博物馆”; 1991年4月24日,中国茶叶博物馆双峰馆区正式对外开放; 2015年5月,中国茶叶博物馆龙井馆区对外开放。中国茶叶博物馆藏品数为3865件/套,珍贵文物156件/套,古今茶叶标本170件、国外茶具349件/套。
我们参观的是双峰茶叶博物馆。下图是双峰茶叶博物馆导览图。
走入博物馆,最先给人带来意外的是:偌大的博物馆没有院墙!中国茶叶博物馆连通了护栏和院墙,仅在必须隔绝的地区,稀植长刺绿色植物,构建出一个“馆在茶间、茶在场馆”的生态化无院墙博物馆。
从正门口往里走,会看到一块巨石,上面写着“茶为国饮 杭为茶都”,而它背后红瓦白墙的建筑,就是双峰馆区的陈列大楼。
这是茶圣陆羽雕像。陆羽(约733--804年),字鸿渐,唐代竟陵(今湖北天门)人。他精于茶事,撰写了世界上第一部全面论述茶学的经典著作《茶经》,并提出“精行俭德”的茶道思想,被后人尊为“茶圣”。
一号馆门前的美景。
一号楼为陈列大楼,设5个展厅。茶史厅介绍中国茶叶生产、茶文化的发展史,茶萃厅展出中国名茶和国外茶叶的样品,茶具厅展示中国各历史时期茶具的演变和发展,茶事厅介绍种、制茶、品茶的科学知识,茶俗厅介绍云南、四川、西藏、福建、广东以及明清时期的饮茶方法和礼仪,反映中国丰富多彩的茶文化。
淙淙水声把人引入大楼的序厅,只见一面水幕从十米高处徐徐而下,中间是一个偌大的“茶”字,水幕下则是郁郁葱葱的假山盆景。
茶博物馆院内的景色很美。 博物馆主体由几组错落有致的建筑组成,以花廊、曲径、假山、池沼、水榭等相勾连,营造出富有江南园林的独特韵味和淳朴清新、回归自然的田园风光。
二号楼用作外宾接待和学术交流。三号楼设6个不同风格的茶室,供参观者品尝各茶系的饮茶风味。在四号楼,参观者可以欣赏到古今中外的茶艺和茶道表演。时间不早了,我们就没去参观。
无论是龙井馆区还是双峰馆区,都是很值得打卡的! 中国茶叶博物馆龙井馆区依山而建,建筑风格以西湖名居建筑为蓝本,结合园林景观建筑的风格,与山体融为一体,双峰馆区四周被茶园与茶树环抱,环境优美。去到中国茶叶博物馆可以了解到茶叶的起源、发展、风俗、制茶工艺、器皿、茶叶交易等用蜡像还原,巧夺天工。
从博物馆出来已经四点了,我们就没去问茶古道游览。在此打车返回酒店。
下面我把4月20日从安吉竹海回来参观的余杭区未来科技梦想小镇介绍一下。
放眼看余杭,在浙江经济第一区,可谓强手如林。这里有之江、良渚、湖畔等重要科研机构,一大批企业总部聚集,还有阿里巴巴、中电海康等科技龙头企业,也有高层次人才创业的海创园、人工智能小镇。
梦想小镇,位于杭州市余杭区仓前街道,占地面积约3平方公里,于2014年9月启动建设,2015年3月28日正式开园 ,主要涵盖互联网创业小镇和天使小镇两大内容。
从创立之日,梦想小镇的定位就有些不同:面向大众,海纳梦想。一个“小”字,却有大格局。这座曾是粮仓的江南小镇,不看出身,不论地位,再小的梦想,也悉心呵护,再大的雄心,也要从小做起。
“梦想小镇”是在国家号召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浙江省、杭州市大力发展信息经济的背景下,依托杭州未来科技城蓬勃的产业前景和良好的创业环境,努力打造的全国互联网创业首选地和创新资本集聚高地。2014年,梦想小镇从零开始谋划,作为一个以互联网创业为主题的特色小镇,通过改革重组创新要素,让人才、资本和项目在这里聚集,形成创业闭环。
小镇临近西溪湿地、闲林港,在环境打造上突出“生态”特色。小镇建造遵循“三生”原则:“先生态、后生活、再生产”,在自然的底板上进行嵌入式开发,核心区1/3的面积保持原生态。这个水乡小镇,不仅有白墙黑瓦,有小桥流水,它能成为无数梦想的起点,归功于它的基因和口碑。
小镇延续江南水乡的环境特色,同时小镇将本地章太炎国学文化、运河文化、蚕桑稻作文化等元素与创业空间结合,12幢粮仓改建成LOFT办公空间和会议室,建筑与公共空间融入历史文化展示,营造出浓郁人文氛围。
下图系网上图片
九年间,小镇打造高质量孵化创新生态,引进孵化平台57家,创业项目3042个,集聚创业人才26552名。这其中,有272个项目获得百万元以上融资,融资总额达157.02亿元。
九年之久,无数梦想在这里生根发芽,无数创客们从这里走向世界;九年不久,转眼之际,花开遍地,梦还在继续。
梦想小镇的建筑,给人一种古今融合的感觉。仿佛以那条运河小支流为界,一边是现代的高楼林立,一边是古色古香的亭台楼阁和精致地园林。它闹中取静,无论春夏秋冬,别有一番韵味。
因时间关系,我们没参观互联网办公区域,而是来到余杭塘河边参观章太炎故居。
在举世闻名的京杭大运河南端,余杭区仓前街道的余杭塘河畔,曾经诞生过一位中国近代民主主义革命家、思想家和国学大师——章太炎。他一生“三入牢狱、七被追捕”,为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章太炎故居位于仓前老街中段,坐北朝南,共四进一弄,由轿厅、正厅、内堂、书房、避弄等组成,为清末民初时期建筑。先生在此出生成长,并度过了对其一生产生重要影响的二十二个春秋。
参观章太炎故居,不仅是一次对历史的回顾,也是一次精神的洗礼。通过参观,可以深入了解章太炎先生的生平和贡献,感受到他作为一位爱国学者和民主战士的崇高品质。他的故居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座精神的丰碑,它见证了章太炎先生波澜壮阔的一生,以及他对中国近代民主主义革命和思想文化的巨大贡献。
游客一家人在这里围炉煮茶畅聊,十分惬意!
这是给年轻人搭的创业梦想小棚。让他们开启创业创新之路,为人生的旅途点亮光彩的一笔!
小镇前的余杭塘河水清岸绿,小桥流水人家,让人留恋江南水乡的秀美。
梦想小镇的最佳游览时间莫过于下午临近傍晚时分。网红景点金拱门在远处的夕阳余晖下熠熠生辉。白墙黛瓦的房子倒映在水面中,如诗如画。待到夜幕降临,再到仓前塘路,漫步青石板路,吹吹余杭塘河的风,看沿河老宅星星点灯……生活的惬意不过如此。
以下两图系网上下载。
梦想小镇建于2014年,却在2018年就入围了最美特色小镇50强的行列,短短四年能有这样的成绩,可想而知,它有多独特!这梦想小镇既不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居民小镇,也不是时下最流行的什么仿古小镇,而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创业小镇、造梦基地,无数创业者在此造梦、圆梦,堪称最有“抱负”的小镇。
4月21日从天目山回来还有点时间,我们游览了留下古镇。
留下古镇,又称留下历史文化街区,坐落于西湖、西溪湿地之间。老街沿着留下河而建,北至西溪路,南至留下河南岸,向西一直延伸到留和路。
这个古镇背靠西溪路,距离西溪湿地不足1公里,它“一水穿镇,石桥横卧,傍河筑屋”依稀可以辨识出曾经的繁华!
沿着老街由北往南走,“西溪且留下”的牌匾映入眼帘。这块牌匾大有来头。宋时,留下古镇被称为“西溪”。据说,宋高宗赵构南渡至杭州,心系西溪,欲将皇宫建于此地。虽然,他后来找了别处,但一句“西溪且留下”,逐字中透露出对西溪的依依不舍。“留下”一名,便一直沿用至今。
在清代,留下就已经形成了成熟的市镇。留下河穿镇而过,河东、河西住满了人,约有五六百户之多。
古镇区内原曾有五座古桥。现保存有四座,分别为忠义桥、盈春桥、庆春桥、古灵慈桥。最古老的要数忠义桥,位于历史地段中段,俗称“大桥”。在忠义桥南约50米的盈春桥,俗称“小桥”。
这静静卧在小河上的单孔石桥庆春桥式样古朴,年代看似久远,但却十分牢固。
这街区中段的忠义桥历史最悠久,由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杭州城区唯一一座有南宋题记的石拱桥。
忠义桥坐落于留下大街中段,始建于南宋嘉定十一年,距今已有800余年。岁月悠悠,浙江境内现存南宋时期桥梁只剩39座,杭州市区仅存忠义桥,足见其弥足珍贵。
在距离忠义桥约50米远的位置,南北方向各有一座单孔石拱桥。南桥名为盈春桥,北桥名为庆春桥,两桥都是在乾隆年间重建。盈春桥、庆春桥现在均为杭州历史保护建筑。 这是盈春桥。乾隆二十八年(1763)重建,薄拱式单孔石拱桥。俗称“小桥”。
这里就是申明亭。旧时民间调解纠纷的地方。明洪武6年(1374)开设,民间争斗、户婚司法都在此调解。上世纪30年代以前,留下镇没有镇公所,没有警察,民间纠纷一般请当地土绅来解决,地方就选在申明亭茶馆,大家可以听,听到不公之处,任何人可以参加意见,真是:亭号申明就此众议公断,有争斗借他论是辩非。
留下桥在古镇的中间,把古镇分为南北街。
这是从桥上看到的南街。
这是从桥上看到的北街。
参观完南街我们来到了北街。在北街我们只看了看古灵慈桥。
现存的“留下老街”不长,“留下古镇”也不大,两边的“明清建筑”虽然一套接着一套,但绝大多数门窗紧锁,比较冷清。衷心希望等周围的所有工地建筑完成,这里又会焕然一新,成为杭州西湖区另一个热闹的去处。
下篇游记我将介绍灵隐寺,永福寺,胡雪岩故居。敬请大家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