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下午2:50分,我们离开了令人失望的哈素海景区,前往希拉穆仁草原。小丫头导游告诉大家,今晚要住在希拉穆仁草原“蒙古人度假村”的蒙古包了。经过两个半小时的颠簸,晚上5:20分,我们来到了希拉穆仁草原旅游区。这里是内蒙古包头市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的希拉穆仁镇,是典型的沙化草原。希拉穆仁,蒙古语意为“黄色的河”,俗称“召河”,因希拉穆仁河畔一座清代喇嘛召庙“普会寺”而得名。我们的车子停在一个越野车的停车场,另一侧停着4、5辆老式北京吉普车。
虽然已经晚上5点多了,但我们在希拉穆仁草原的活动才刚刚开始。第一项活动就是乘坐吉普车进行草原越野,这里的车子都喷成了鲜艳明亮的颜色,是为了驰骋在草原上更加醒目吧?我们选择了一辆红色的北京吉普,跟在一辆黄色的吉普车后面出发了。什么越野?就是沿着草原的土路向前开,速度也不快。
给我们开车的是一位五十多岁的牧民,他是希拉穆仁草原上的牧民,普通话说的很好。他家也有很大的草原牧场,放牧空余时间就来到这里开车,来景区开越野车增加收入。
前面的车子在一道简易门前停下了,可以看到这里是与另一块草场的分界线,一道铁丝网架设在前面。司机电话交涉后,下车打开了拦在土路上的简易门。开车的司机告诉我们,现在的草原都分给了牧民个人,为保护自家的草场不被践踏、损坏,各家的都把自己的草地围起来,也就出现了草地相互之间的铁丝网。由于这条土路从这里通过,所以草地主人在这里设置了简易门。这就是告诉通过者,要想从此过,估计要留下“买路钱”。
车子在希拉穆仁草原的土路上奔驰了10多分钟,前方看见了白色的蒙古包群。在铁丝网围栏里面,我们看到了来到希拉穆仁草原后的第一个羊群。羊群的规模虽然不大,但可算是看到了“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羊”,虽然没有风。
转过了一个弯,车子驶进了一处好像度假村的场地。这里红旗招展,各种游乐设施呈现在广场和草坡之上。
后面的车子陆续开进了停车场,我环顾一周,也没发现任何文字能告诉大家这里是什么地方。小丫头导游告诉大家,我们要在这里游乐、游玩和拍照。整个游乐区只有我们这不到20人,很快大家就分散到了各个角落去玩了。
这个游乐场的门外有一群马跑过来了,我们跟着去拍摄。在马群的旁边,几只白鹅摇摇晃晃的走着,对这个马群熟视无睹,好像已经熟悉了这个马群。
门口停放着一辆坦克,炮塔上还插着国旗。一看就知道这是专供游客拍照的景区道具,只是看不出来是退役的?还是自制的?门里面还有一辆步战车,也为供游客提供的摆拍道具。
山坡上的游乐园里有几处游乐设施,在一个简易敖包下面是一座吊桥。吊桥不高,我走上去,好友张在下面拍照。
这里应该是一个高台滑草的设施,只是这里的草连地皮都盖不住,怎么能滑草?只能使用彩色塑料建成滑道,供游客游乐使用。在彩虹滑道的下面停放着两辆吉普车,一群女团友在吉普车顶上疯狂的跳跃、拍照。这里可玩的就这几样,一个点小时之后我们就登车返回了。
晚上18:50分,我们来到了今晚下榻的“蒙古人度假村”。一个巨大的马头琴雕塑矗立在“蒙古人度假村”入口,这是“蒙古人度假村”的地标性标志。这个度假村坐落在达茂旗希拉穆仁镇白彦淖尔嘎查,建于1997年5月,占地面积10000平方米。有住宿蒙古包、演艺大厅、特色餐厅、骑马基地等,是希拉穆仁草原上名列前茅的涉外接待中心之一。
这是我们今天夜宿的蒙古包,现在希拉穆仁草原已经很难看见老式的毡房蒙古包了,各个景区基本都是这种仿建的水泥蒙古包。我们走进包内,还挺干净。包内有独立的卫生间、空调、电视,但是没有洗澡的热水。按照小丫头导游的吩咐,我们进入包内的第一件事是打开空调,否则晚上没有暖风。
在蒙古包的前面,就是晚上的篝火晚会的广场。广场中间摆放着篝火盆,数根雕刻着神秘花纹的神柱立在一侧。
这座二层小楼就是度假村的餐厅,建筑面积1000多平方米,可以同时容纳700人就餐。餐厅小楼的门前,摆放着一个巨大的银碗雕塑,在夜灯的照射下给人一种神秘感。
这座黄色墙壁蓝色花纹的建筑,是这个度假村里最宏伟的建筑了。入口门楣上方的“蒙古人”几个大字,十分醒目。这里就是今晚的“草原宫廷诈马宴”的现场,门口已经有几位身穿蒙古族服装的人在进出了。
晚上19:10分,马头琴雕塑下的地灯亮了。我们也开始前往“蒙古人”大厅,准备参加“希拉穆仁草原宫廷诈马宴”了。“诈马宴”是元朝时期宫廷大宴。距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了。“诈马”是波斯语,意思是外衣。参加“诈马宴”者都要身着统一蒙古贵族服饰,在规定时间、指定的盛宴席就座。
19:15分,我们走进了“蒙古人”的大门。门厅内左侧是男士更衣处,在这里为大家准备了各种尺码的“王爷”袍子。穿上了金黄色的王爷袍,扎上腰带,戴上蒙古王爷帽子,拍张照片,看看像不像王爷?王爷怎么能穿旅游鞋?只有这一点差强人意,如果再有一双蒙古靴子就完美了。在服务人员的引导下,我们步入大厅。按照宴会的程序,接受了主办方工作人员献上的哈达,“诈马宴”开始了。
诈马宴是古代蒙古民族最为隆重的宫廷宴会,是融宴饮、歌舞、游戏和竞技于一体的娱乐形式。诈马宴严格遵循各仪式流程,是将蒙古族文化、元代宫廷礼仪、原生态演艺、互动娱乐等内容进行融合的一个大聚会。
身穿豪华蒙古族服装的游客欢聚一堂,一边品尝美食,一边欣赏宫廷歌舞表演。这是一次饮食盛宴、更是视觉与听觉的盛宴。
台上是穿着蒙古服饰的俊男美女翩翩起舞,台下的王爷和王妃们畅饮奶茶、奶酒,品尝着奶酪、奶油、羊肉以及草原上的各种特色菜,为演员们的表演呐喊、鼓掌。
两位草原琴师在台上就坐,马头琴表演开始了。在这里我们可以聆听蒙古三宝,即长调、呼麦、马头琴精湛表演。
诈马宴上,我们领略和体验了古老而纯正的蒙古风俗文化。在这里,他们将蒙古族文化、元代宫廷礼仪、原生态演艺等内容相融合,使我们这些来自内地的游客深刻地体验到了古老的蒙古族文化的精髓。
精湛的蒙古族艺术表演,精美的草原特色菜肴,香甜的奶茶奶酒,使我们难以忘怀这场希拉穆仁草原宫廷“诈马宴”。宴会即将结束的时候,主持人向大家报告了一个好消息,外面已经下雨了。为什么说这是一个好消息呢?因为希拉穆仁草原太干旱了,这场雨可以说是草原梦寐以求的甘露。当然,下雨了,随后的篝火晚会也就取消了,我们减少了一个活动项目。
在蒙古包了睡了一夜,虽然床铺有点凉,但包里还是暖的,因为我们提前给了空调暖风。今天已经是5月10日了,我们迎来了草原的清晨。不到7:20分,我们已经吃过了早餐。天色已经大亮了,我们来到了马头琴雕塑前面,和这个“蒙古人”的标志合影。
清晨的希拉穆仁草原四周一片宁静,站在度假村外的土路上向远方瞭望,沙化的草原点缀着片片翠绿。这样的绿地只在洼地和水泡子附近,远处还是土灰色。
转悠回到度假村里面,我们和这些蒙古包合影,还有一架草原勒勒车。昨晚在“诈马宴”上当了一回王爷,那就与这个“王爷包”留个念想吧!
上午8点,我们开始了今天在希拉穆仁草原的第一个活动,乘车前往“草原深处”的“蒙古部落”家访。车子沿着这条路向前奔驰,10多分钟后便来到了这个“草原深处”的“蒙古部落”,看门上的横额,这里是“卓亚艾力”。
一位年约30岁的蒙古族女人接待了我们,大家跟随着这位能说会道的女人走进了一座蒙古包。其实,大家都知道,这种所谓的“家访”,就是各种银器售卖的前奏。类似的所谓“家访”,在云南、海南、新疆、西藏等地的景区都有,我们已经习以为常了。
上午10:30分,天上的云层厚了,风也大了气温也下降了。我们来到了红格尔露天剧场,在这里观看大型室外情景剧《漠南传奇》。在进入这个露天剧场之前,小丫头导游就告诉大家,可能这场《漠南传奇》就是为我们这20个人演的。因为在她办理购票的时候,还没有其他人购票。由此可见,现在这里的旅游市场是如此萧条。
果然不假,我们走进这座巨大的露天剧场,里面空空如也,只有我们这些不怕冷的游客。环顾整个红格尔敖包景区演艺场,看台上的折叠式座椅有5000把之多。顶棚是遮阳膜结构,前面是假山维墙造景。
演出开始了,大型室外情景剧《漠南传奇》再现了成吉思汗时代蒙古民族在草原上成长、壮大,驰骋疆场、建功立业的英雄画面!
剧情共有六幕,分别讲述了相知、征兵、那达慕、反抗、战争和回归等情节。
最后以蒙古大军终于统一各部落,建起横跨欧亚的蒙古帝国,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格局奠定了基础为大结局。
40分钟后演出结束了,所有演员骑马列阵在观众席前的通道边,向观众道别,虽然只有我们这不到20个人的观众。
露天剧场的北面高地上坐落着一座敖包,这就是著名的红格尔敖包。红格尔敖包是希拉穆仁草原上最大的敖包,祭敖包是我们今天的第三个活动。我们通过了祈福门,沿着通道向红格尔敖包走去,这时候天上的黑云更低了。
敖包是蒙古语,意即“堆子”。原始的“堆子”,是草原人用石头堆成的道路和境界的标志。后来逐步演变成祭山神、路神和祈祷丰收、家人幸福平安的场所。一条木制通道直达上面的红格尔敖包台阶,通道两侧还立着转经筒,金光灿灿的。
据说红格尔敖包,是成吉思汗的弟弟哈萨尔时期修建完成,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现为希拉穆仁草原的核心景区的一个著名景点。我们走上了敖包的祭拜台,高大的红格尔敖包挂满了蓝白色的哈达,在中间的大敖包两侧还有数个小“堆子”。
红格尔敖包有两个传说,一个是与尽孝道有关,牧民为了救助患病的母亲得到敖包相助。另一个是出征的将士祈求胜利平安。我们不知道如何祭敖包,跟随着小丫头导游顺时针围着敖包转了三圈。祈求长生天保佑长辈和儿、女平安吉祥。之后,将蓝色的哈达系在敖包的铁环上。
风越来越大了,我们沿着通道来到了平安门。来的时候走的是“祈福门”,回去的时候走的是“平安门”。景区很会设计,很懂得游客的心理需求。
在草原骑马,是我们在希拉穆仁草原的最后一项活动。我们来到马队的时候,已经是中午12点了。要骑马,首先要在装备室戴好马帽,然后在马场选一匹自己中意的马,翻身上马等待出发。
在这里的草原骑马,不是想象中的在草原上随便溜达,而是在规定的路上走马。4、5匹马一个队伍,这些马根本跑不起来,所以我们称之为“走马”。
骑马给自己拍照很困难,一只手要抓紧马背上的铁环,一只手才能伸出去拍照。稍不注意,手机就会掉落到地上。还好,张在我的后面,虽然给我拍的都是背影,总比没有强。
北风呼呼的吹,而且越来越大。我感觉衣服都被吹的贴到背上了,感叹回来时该多难受。从张拍的这张照片可以看出,我的马尾巴被风吹得像一朵盛开的花,可见北风有多大。
顶着呼啸的北风,40多分钟后我们终于回到了出发地。小丫头导游在迎接大家,并给每位骑士拍照。
由于马镫太短,一路走来腿始终是弯曲的,不能伸直。回到了马队出发地,翻身下马,腿都软了。在马场你会看到一个现象,凡是身高腿长的团友,下马走路都是一瘸一拐的。
下午2:20分,我们启程奔向呼和浩特,我们的最后一站。从昨天下午5:20分抵达希拉穆仁草原景区,到离开这里,我们在希拉穆仁草原的时间是21个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