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匀‖小城故事 这里需要的是慢慢品味

作者:中国老高 显示图片

已经有十多年没有来过都匀了,这次因为要来这里观看网球比赛,正好可以故地重游一番。

都匀市,中华人民共和国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辖县级市,是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首府。

印象中的都匀市区是沿着剑江两岸而建,两岸的进深都不大,所以都匀是一个地形狭长的城市。

也是因为沿江两岸而建,所以在剑江上修了很多各式各样的桥,都匀也被称为“桥城”。

都匀市自古以来便是贵州的南大门,这里出产的“都匀毛尖”茶是中国名茶之一。

为了能在都匀多玩几个地方,我们比赛的前一天一大早就从铜仁自驾出发了,路上三个半小时,到都匀后直接去第一个景点“秦汉影视城”。

整个影视城分三期打造,分别为一期秦汉城,二期唐宋城,三期影视文化孵化园。现在是一期,看现在的样子后期无望喽,据说现在这里的规模也是西南地区最大的影视城了。

秦汉影视城就是复原了当时首都长安的皇宫西宫“未央宫”,东宫“长乐宫”,以及长安城里,一些当时的重要部门官衙府邸,还有街道房舍等。

景区现在都是从下面这个“安门”出入,停车场就在大门旁边,挺方便。



现在景区,六十岁以上人群免门票,退伍军人也免门票。我们都在优惠范围内,贵州省文旅今年优惠政策落实的非常好,为贵州文游加油、点赞!


在大门口先了解一下景区的各种时间表,导览图、免票政策等。





然后,又到大门外的宣传栏上了解了一下,看看都有哪些影视剧组在这里拍摄取过景。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在这里取过景的剧组还真不少。



下图是大门口外的一家小吃店,在做攻略时,看到他家网上的评论还不错,现场看景区大门外,好像就只有它一家正常营业,来这里至少不会饿着肚子。


办好票务手续,进入景区后先打卡拍照,这都是必须的程序。


开启慢慢游过程,没有刻意去了解影视城的结构,只是随心而动。看到好看的景观就拍几张。

先路过“夜郎古国”,就在大门外拍一个照片记录一下吧,没进去,想先把主要的皇宫部分看完再说。


又路过“宰相府”,西汉最早的宰相,应该就是当时负责修建这个皇宫的萧何吧。



在宰相府里的回廊拍几张,感觉拍照挺出彩的一个地方。





路过下面这个“锦官府”,应该就是“卫青府”,汉朝大将卫青的家,进去看看,里面环境很有意境也拍几张。




里面穿汉服拍照的人也不少,其实整个景区里基本上也都是穿汉服旅拍的人。





继续往前走就是“司马门”,这是看到的第一个比较宏伟的建筑。

司马门也是影视城中的皇宫区“未央宫”的大门。

未央宫,是西汉帝国的当朝正宫,汉朝的政治中心和国家象征,由刘邦重臣萧何监造,位于汉长安城地势最高的西南角龙首原上。

自未央宫建成之后,西汉皇帝都居住在这里,成为汉帝国200余年间的政令中心。

西汉以后,未央宫仍被新莽、魏晋南北朝等多个朝代用作皇宫,隋唐时作为皇家禁苑。

未央宫也是当时的“西宫”。当时还有一个东宫“长乐宫”。看景区导览图上也有,可是最后竟然忘记了,在景区里没有去逛到,小遗憾。

汉高祖7年(公元前200年),刘邦从洛阳迁都长安,将秦朝修建的兴乐宫改建为长乐宫居住,同时命丞相萧何在长乐宫的西面兴建皇宫——未央宫。



未央宫宫门前的角楼,主要是防卫之用。





司马门前的武士雕像,犹如兵马俑一般。



门前有一排大鼓,有高升鼓、长寿鼓、健康鼓等,敲响那一个会实现相应的愿望,只能选择一个敲响哦,如果敲响多个鼓那就不灵了,我选择敲响了“健康鼓”。


进入大门回头拍一个走过的街道,还有远处的风景,是不是有点门洞大开的感觉?


进入司马门向前看,一个宽敞大气的广场对面就是未央宫的“宣室殿”。

宣室殿为未央宫的主体建筑,在汉代是皇帝与近臣讨论国事的场所。凡皇帝登基、朝国群臣、皇家婚,丧大典大礼等均在此殿举行。

目前秦汉影视城的的宣室殿主要是进行游客游览和影视剧拍摄。





下图是登上台阶后,回头拍了一个司马门。


现在来看看“宣室殿”的里里外外,金璧辉煌、威严大气是我的第一感觉,只是今天游客不是很多,稍显冷清。




今年是龙年,我也是属龙,在这里摸摸龙的身体,边摸要边念“摸龙口诀”。

龙年摸龙头,万事不用愁;

龙年摸龙尾,顺风又顺水;

龙年摸龙背,今年啥都会。

龙年摸龙爪,开心去玩耍。

最后一句是我编的,也是我最想要的,哈哈……




有兴趣可以上去坐坐金銮殿的龙椅,拍拍照也挺好,我就算了。


来到大殿的后面,可以看到未央宫的“承明殿”,该殿是未央宫里给朝臣们休息的地方,现在正在维修,不能参观。


站在这里还可以看到稍远处,下图这个宫殿,那是未央宫的后宫“椒房殿”,远看还是很精致气派的,一会过去看看。


在景区里随便转转,看到好看的就拍几张。

又找了个地方把带来的干粮吃完,也算是解决了午饭。



下图是瑶池,现在也看不出来有什么仙气了。


下图是“奔跑吧”在这里取景时的道具。


电视剧“陈情令”取景的“陈情令馆”,里面的景观还是不错的,算是保存完好的地方之一。

还有其它的电视剧取景馆,没有刻意去寻找,随缘吧。





馆内有陈情令的剧情介绍,还有很多很多的剧照和拍摄花絮。


里面还有一个剧情同款屋顶可以打卡拍照,有很多人来这里寻找,看到以后一定会哑然失笑,真是逗你玩啊,剧情里的东西骗你没商量。哈哈……

剧中是下图这个样子,浪漫满屋顶哈。



实际上就是下面这个屋顶,你笑不笑吧?


陈情令馆出来就是皇宫的“祭台”,在下面拍了几张照片,没有上去。








站在祭台下的台阶上,拍几张旁边的景观。



下图是未央宫的“椒房殿”,就是皇宫的后宫,也是皇宫里的重要宫殿。


看完这些,开始往景区大门出口走,还是要从入口那里出去。



下面这个“西安门”才是景区的正门,只是现在封闭不用了,都是从“安门”出入。



看到这里游玩基本就结束了,还有很多地方都没有去仔细找、仔细看。有些地方看了也没有拍照,仿建的景区人气又不足,有点影响情绪,大致上了解一下就可以了,最后只能是走马观花的一游了。

准备从这里去西山公园看看,那里可以看到都匀市全景。

随手用照片制作了一个视频,留个纪念。

出了景区一路导航到了西山公园,山上有一个停车场 ,一定要开到“九龙寺”的后山上,这个停车场很方便。




我们顺着路牌,一直来到靠城区方向的“钟韵亭”,从这里可以俯瞰都匀市区大部分市容市貌。


钟韵亭的对面山上还有一个“问云亭”,看起来问云亭更高一些,不过看起来离城区方向要远一点,所以我们选择了更靠近市区的钟韵亭这里。

下面几张是给“问云亭”拍的照片。




下面是从钟韵亭这里给都匀市区拍的几张。这里的地势还是矮了一点,不能很开阔的俯瞰都匀市容市貌。





在这里可以拍到下图的“都匀大桥”,因为和剑江成45℃角,所以都匀人都叫它“斜大桥”,它也是贵州省的第一座大斜度跨河流公路大桥,旁边就是历史悠久的“百子桥”。


下图就是有名的都匀市网红大桥“西山大桥”。


下图是隔着剑江和都匀市区,与西山公园分别守着都匀东西两侧的“东山公园”。要过去的话还很远,这次就不过去爬山了,拍一个照片记录一下吧。


顺着路牌指引来到禅茶院,谁知道它现在已经荒废,只好围着山林里的小路又转到停车场下边的“九龙寺”,去寺里面看看。



都匀西山九龙寺始建于一九九四年,位于贵州省黔南州都匀市西山之上,都匀九龙寺也叫“大悟禅院”。

先路过寺里的餐厅,看到提示这里是可以吃斋饭的,今天没赶上吃饭时间,错过了。




先到九龙寺山门拍了一张照片。

山门上的对联:

数十年一晃眼  对错从不论  坦然在心中

人我烦是非起  惭愧生懊悔  便入我家门

做到了就看破红尘了,想想也是那么回事。


从山门上来就是天王殿,里面供奉的是大肚弥勒佛像,还有四大天王,弥勒菩萨坐像背后没有看到韦陀菩萨。



二楼上供奉有一尊千手观音菩萨雕像。


九龙寺是依山而建,所以,每个大殿二楼都通往后一个大殿的一楼,逐步升高,整个寺院错落有致。


再上一层是“大圆通殿”,也就是供奉观音菩萨的大殿。


殿内供奉的是一尊木雕千手观音菩萨立像,佛像背后是一尊关公像,关公也是佛教的“珈蓝”护法神。

注解:“珈蓝”意思是僧众聚集修行的场所。

“伽蓝”,与寺院中的“寺”为同义。



观音菩萨雕像旁边是钟和鼓。因为这个寺院没有单独的钟楼和鼓楼。


再往上一层是“未来佛殿”。

佛界里的三世佛——过去佛(燃灯佛)、现在佛(释迦牟尼佛)、未来佛(弥勒佛),也被称为“竖三世佛”。

所以这个殿主供奉的是弥勒佛。


最高的一个殿,在最上层的路边,也算是寺院的一个门。


韦陀菩萨的佛像原来放在了这里,看韦陀菩萨的持宝杵姿势可以知道,九龙寺不免费接待云游僧侣。


到这里基本上九龙寺主要的地方都看完了,准备下山了。

下山后先去到提前定好的酒店,把住宿办理好。


稍休息了一下,步行去吃晚饭,晚饭尝尝这里的特色美食“虾酸牛肉”。

虾酸是贵州省黔南州独山县特产臭酸的升级版 ,因臭酸用剩菜腌制不卫生或让有洁癖的人恶心,故改用虾子制作,制作后与臭酸差不多,比臭味稍逊。

来到都匀这个虾酸是一定要尝尝,这可是这里独有的特色美食。

虾酸与盐酸菜,臭酸并称为独山三酸。



虾酸牛肉里面还加了猪大肠,一般情况下,第一次吃的人,开始吃的时候可能稍有不习惯,煮一会后会感觉味道越来越好,开始有香的口感出来了,而且越到后面越好吃,特别下饭。


都匀的酸汤煮蔬菜,相比凯里酸汤,口感上腌味要更重一些,汤汁也更浓稠一些,不过喝起来要舒服很多,感觉更养胃一些。


吃完晚饭,到都匀城里转转,主要是沿着剑江岸边开始游走。


远远的给已经灯火阑珊的西山大桥拍几张。



走到都匀水上体育公园,这里可以从剑江这边穿过体育公园到剑江对岸。








下图是从网上截了个图,看看航拍的都匀水上体育公园全景。

图的下方就是西山大桥。


再往前走了几分钟就可以转到都匀的一条老街“石板街”,这是到都匀必须打卡的地方之一。

我们进入的这个方向是处于坡上的街尾,街的正入口在坡下的另一头。

石板街上人声鼎沸、熙熙攘攘、热热闹闹。



街上的中国水族非遗产品“剪纸”店,传承人亲自坐店,笑得真诚开心。




现在的石板街上,除了看热闹的游客,和休闲的本地人,基本上都是来这里旅拍的。

各种各样的服装,各色人等,在夜晚的石板街上闪亮登场,络绎不绝。

我随手一通蹭拍,模特满街都是,风格齐全。














帽子叔叔们也是尽心尽责,最辛苦的永远是他们。



入口附近有很多制作各种美食的小摊,烟火气十足。



下图这个手工制作的冰箱贴,用来当作伴手礼或纪念品都还有都匀特色。



正门入口的牌楼,风格满满的都是民族风情,看起来富丽又大气。


最后从石板街的正门出来,继续逛都匀,下一个目标“文峰云桥”。

下图是新桥,现在还在改造之中,暂时不能通过,不过旁边连在一起的老桥可以正常通行、休闲。




下图这是老桥,和新桥通过再下一张图那种练廊相通,都是步行休闲两用的特色风雨桥。



走过老桥就是文峰公园,都匀文峰塔就在这里。

文峰塔原名文笔塔,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系五层木塔。

后来改造成七级实心石塔,号称“贵州第一塔”。

当时认为都匀东、西、北三面皆有山峰,唯独正南面缺少一峰,造成水口散漫,故在此建塔,作为镇物之用。

并且南方对应的是文化兴旺之象,文峰塔镇卫南天,直指文曲星,寓意文星下界,希望都匀的读书人能人才辈出。

文笔塔修建之前,都匀无一人中进士,之后则层出不穷,是巧合?还是天意?




现在的文峰塔稍有倾斜,成了一座“斜塔”。

也许这样能使它更加吸引人们的目光。



文峰塔看起来的确是一个实心塔,塔身只有一面有一个假门。


公园内下面的这块石碑重约50吨,被称为“云石”。来自都匀西部常年云雾缭绕的螺丝壳山,上面刻有原国家副总理田纪云题写的“文峰园”三个字。

背面还有两句诗词:

仙女下蟾宫  桥城喜气融

佳园卧瑞石  奇景美文峰



最后是一个文峰园的牌坊。


看完文峰公园,走一段不远的路就到了“南沙洲公园”。

过去都匀人都叫这里为“海南岛”,这里一直都是都匀环境比较优美的地方,现在改造成了一个又大又漂亮的公园。



公园门口外还有一个亲子乐园,适合溜娃的地方。


下图就是公园的大门,修成了一个古色古香的城楼,用一座桥相连通过,让人特别有氛围感。



进入大门后,可以看到“三丰仙阁”。

据说道教张三丰大师在武当山得道后,来黔南州的福泉市福泉山修仙了八年,所以,都匀也就和张三丰有了一些瓜葛。

门口柱子上有对联:

道气千年原不散

凡尘百劫总无缠


在仙阁后门上有一块匾额,“有仙则名”。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因有张三丰在黔南州的福泉市福泉山修炼过,福泉山名声大振,明初就成为西南十大道场之一。


后门的围廊靠外的柱子上有两副对联:

外侧对联是:

武当华岳空传语

唯有黔山见此身





内侧对联是:

隐迹华岳  武当得道  称邋遢

留踪福地  藜我成仙  日净光



漫步公园内,看到现在公园里有很多休闲茶馆,都匀产的“都匀毛尖”茶全国有名,真是不错的休闲品茗之地。


准备上到高处的广场看看,走到台阶入口时,看到旁边的一块巨石在喷水池里熠熠生辉,有着不同凡品的釉色纹理。

经朋友介绍后才知道,原来此石为贵州省黔南州罗甸县人民政府为都匀市南沙洲公园所贡献。

这是一整块产自于罗甸县的“花斑玉”原石,怪不得看起来那么有深藏不露的感觉,其实人家本来就是“货真价石”啊。


广场周围有半圈民族风格的连廊建筑,其中有“崇实书院”、民族风情展览馆等。





广场上有很多市民在舞动一种叫“健康龙”的彩带,看起来非常娴熟,好不让人羡慕。

看完这些就没有继续逛这个公园了,里面还有一些地方就不看了。

出来后,继续沿着剑江往上游走就是都匀历史悠久的“百子桥”,可惜百子桥主桥风雨楼正在维修,不过可以从边上留出的通道通行。


都匀百子桥,最早因当地唐姓家族筹建也称唐家桥,结构为七孔石拱桥,因为历史悠久并且多次扩建装饰成为都匀桥的典范。

最早的百子桥主要是用来通车,1986年改建为游览风景桥,桥上建有古典楼厅、六角琉璃亭、石狮以及龙、凤、八仙等精美图案,古今建造融为一体,整座桥雄浑古朴,精美典雅,为都匀众桥之冠,也是“桥城”都匀的龙头桥。

都匀当地有一顺口溜“都匀大桥头,汽车打转转,火车打圈圈…”,便是说这百子桥,用当地话说朗朗上口,也经常拿来为难那些学都匀话的外地人,并成为流传全贵州的玩笑之一。


关于百子桥的另外一个故事:

传说年老夫妇周维丙与妻洪氏,年近五十,膝下无子,为方便剑江两岸行人捐资修桥。一年后,两人年龄加起来一百岁,喜得贵子,所以人们称此桥为“百子桥”。


都匀斜桥位于百子桥上游,长144米,宽14米,三孔净跨40米,与江流夹角45度,是当时全国大中型桥梁中斜度最大的桁架拱桥。

据说是一位女设计师所设计,曾获1981年贵州省优秀设计奖。



再往上游走可以看到下面这个拦水坝,都匀剑江的水面,现在是靠好几级这样的水坝围堰起来的,这样才使得剑江看起来水域宽阔了许多,风景也秀丽了许多。


剑江河岸上可以看到很多的棕榈树,现在正是开花时节,这个平时不常遇见。


再继续往上游走就是都匀的“西山大桥”。

西山大桥连接着都匀老城区和西山公园,最早建设于1966年,在2018年进行了改造,成为了一座别具特色的桥。

电影《无名之辈》曾在此地取景,西山大桥也因此成为都匀网红大桥。




现在的西山大桥有三层,第一层的中间是车辆通行主干道。


主干道两侧都是风雨桥式的人行通道,旁边有联排坐椅,就是那种“美人靠”长椅,也叫“鹅颈椅”,坐在上面照相出彩,休闲纳凉也舒服,安逸。



人行通道的二楼同样是风雨廊桥,现在是市民跳舞、演唱、直播的娱乐场所。



人行通道的三楼,在靠两边桥头处,主要设置成了人行过街天桥,以方便市民跨过桥头的车行马路。


看完这些桥,不远就是我们住宿的港龙大酒店,这是都匀市的老牌酒店,地理位置很好,条件也不错,住在这里方便。


第二天清晨下起了大雨,等了半天也不停,最后只好导航急急忙忙赶到比赛场地,还好比赛还没有开始。

整整看了一天的比赛也很辛苦,中餐蹭了一个赛会提供的盒饭,不过自己喜欢就能坚持下来。



看完比赛,晚餐去尝尝当地的特色美食“火烧皮”,这家店在都匀很出名,本地人特别推荐的。

端上桌看起来感觉就是贵州常见的“干锅带皮牛肉”,尝尝过后,味道还是有所特色,再经过开火把下面的油汤汁烧沸后,经过油汤浸润后的带皮牛肉,味道才被彻底激发出来,这时的牛肉风味感觉真是特别好,看来人家还是有自己的独门调味秘诀啊。



还是腌味更浓稠的酸汤煮蔬菜,在都匀爱上了这个当地酸汤,每次都是意犹未尽的感觉。


吃完晚饭,又来到都匀街上随便转转,遇到下面这个特大号的茶壶,来一杯吧。哈哈……

看了一天的比赛有点累了,转了一会就回酒店休息,明天还要去看都匀绿博园。


一夜安睡,今天没有网球比赛看了,准备去都匀绿博园逛逛,然后回家。

早餐是昨天晚上散步时已经观察好的一家店,属于黔南州下辖的瓮安县的特色美食鹅肉粉,他家正餐也做鹅肉火锅。




要的是清汤鹅肉粉,煮好的粉里有少许鹅血,鹅肉是整只鹅煮熟后片下来的肉片 ,放上葱花香菜,汤鲜味美 ,嗦粉届的必尝美味之一。

豆浆免费自助,吃鹅肉粉必配的凉拌烧青椒也是免费自助。



去绿博园前先去都匀“三线建设博物馆”参观一下。

路上路过国家旅游局给都匀颁发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纪念碑,拍一个记录一下。


国家旅游的代表性标志物,就是这个铭碑上的奔马雕塑,是采用现存于甘肃省博物馆的“马踏飞燕”原型。

在很多获得“优秀旅游城市”的地方车站、机场或市区都可以看到这个标志性铭碑。

下图这个就是现存于甘肃省博物馆的“马踏飞燕”原物。


马踏飞燕,原名铜奔马,因郭沫若老先生认为铜奔马蹄下是飞燕而得名“马踏飞燕”,又名马超龙雀、天马逮乌等。

1969年10月出土于甘肃省武威市雷台汉墓,现藏于甘肃省博物馆,是该馆的镇馆之宝。


这个博物馆展示了中国历史上一个叫做“大三线建设”的历史时期情景,也是1960年代至1970年代期间,中国政府为了加强国防而展开的一项巨大的工程。

中国三线建设推动了中西部城市的发展,当时在甘肃、四川、贵州、云南、陕西、河南、湖北、山西共8个省的23个城市,参加了三线建设工程。

这些城市在三线建设进程中,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成为引人注目的城市和重要的工业基地。其中贵州有4个城市:遵义、安顺、都匀、凯里。

当时的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州府都匀市,1965年展开三线建设相关项目的建设工作,以电子工业为主的一系列生产基地、研究机构迁移至此后,群山之间开始冒出一个个国防工业基地和“好人好马上三线”的建设者生活区。

现在都匀三线建设博物馆位置在的东方记忆景区其中。

“东方记忆”的前身是东方机床厂厂区,这是一座曾为全国重型机床六大骨干厂之一的原机械部重点企业。


下图这个用线路板和齿轮构成的博物馆铭牌,体现出了都匀三线建设的代表行业:机械、电子。


进入博物馆之前,看到门口有一列火车,从小就喜欢火车的我赶快爬上火车头,上上下下拍了一个够。









还有一架飞机,也拍一个吧。


景区的“东方记忆”四个字是写在一个高高的大烟囱上的,烟囱被刷成天蓝色,变成一个大大的显眼包。


下图是三线建设博物馆所在的“东方记忆”景区导览图。看起来面积不小,也算是城市里的一个休闲街区吧。


博物馆大门口的地面上,嵌入了两块大理石介绍牌,介绍了都匀三线建设工程“0八三基地”的前世今身。

1965年1月国家四机部批准在贵阳花溪成立第四机械工业部贵州地区基本建设筹备处。
1966年4月命名为第四机械工业部贵州地区指挥部(代号为083指挥部)。
1966年12月迁至都匀。1974年4月名为贵州电子工业基地,亦称083基地。
1976改为贵州省第四机械工业局,保留083基地名称。
1996华6月迁至贵阳市乌当区。
1999年改制为中国振华电子集团有限公司。


下图是“0八三”基地的所有下属工厂,都是用代号命名,显得神秘莫测,在那个年代也是建设参与者们自豪和神圣的体现。


进入博物馆大门内,首先看到的是这个大型群雕和墙壁上的浮雕,场面震撼。


博物馆序言

三线建设是20世纪60年代我国以战备为指导思想的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交通基本设施建设和中国经济史上一次规模空前的工业建设大迁移。

贵州三线建设,是中国重要战略后方基地,为我国航空航天、军事电子技术、兵器制造、军队后勤保障等国防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黔南三线建设,是一部国防电子军工发展史,为铸就国之重器做出了巨大贡献,一幅机械制造工业的缩影,为贵州工业化进程奠定了坚实基础都匀三线建设,浓墨重彩地书写了贵州和黔南工业发展历程的辉煌篇章。

三线建设,宏伟深远的超级战略决策,伟大的历史丰碑。


三线建设背景:

1964年,针对严峻的国际环境和美苏两国对中国的军事威胁,5月,在中央工作会议上,党中央、毛泽东主席运筹帷幄,提出了“注意国际形势的发展,准备打仗,在长远规划中首先要搞好战略布局,加强三线地区建设”的决策,会议从战备需要出发,根据战略位置将中国各地区划分为一、二、三线,并指出“三线”是全国建设的大后方。


三线建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空前的建设战略,在世界军事史和经济史上前天古人。
它凝聚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共中央领导集体在当时复杂国际国内形势下的战略思考和筹划。


“三线建设”概况

中国大三线建设历时16年(1964—1980),横贯三个五年计划,国家主要在13个省和自治区的中西部地区投入了2052.68亿元巨资,涉及600多家企、事业单位的重建、搬迁、合并,整个工程规模史无前例。

几百万工人、干部、知识分子、解放军官兵和成千万人次民工的建设者,打起背包,跋山涉水,来到祖国大西南、大西北的深山峡谷、大漠荒野。

他们露宿风餐,肩扛人挑,用十几年的艰辛、血汗和生命,建起了星罗棋布的1100多个大中型工矿企业、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在铁路交通先行的前提下,三线建设的工业进行全面深刻的再造,建成了基本完备的钢铁、能源、有色金属、电子、化学、机械等重工业体系,奠定了现在的发展基础。


成果:

三线建设工程其中一部分,后来被称为西部工业的脊柱。

如:攀枝花、酒泉、金川等钢铁冶金基地,

酒泉、西昌航天卫星发射中心,

葛洲坝、刘家峡等水电站,

六盘水、渭北煤炭基地,

长城、水城等大型钢厂。

贵州、汉中航空基地川西核工业基地,

长江中上游造船基地,

四川、江汉、长庆、中原等油气田,

重庆、豫西、鄂西、湘西常规兵器工业基地,

湖北中国第二汽车厂、东方电机厂、东方汽轮机厂、东方锅炉厂等制造基地。

中国西南物理研究院、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等科研机构。


“三线建设”的三大片区机构:

西南三线建设:1965年2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西南三线建设体制问题的决定》。决定成立西南三线建设委员会,以加强对整个西南三线建设的领导。3月29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西南三线建设委员会组成人员的批复》同意以李井泉为主任,程子华、阎秀峰为副主任。1965年1966年间,彭德怀曾任西南三线建设委副主任。

中南三线建设:中央批准成立中南三线建设委员会,中共中南局第一书记王任重为主任,湖北省委副书记王树成、湖南省委书记华国锋、河南省委书记戴苏理、何幼琦为副主任。

西北三线建设:1966年1月,中共中央批准成立西北局“三线建设委员会”,由刘澜涛、王林、安志文、宋平负责,机构设在西安。

同年4月,陕西也成立“三线建设委员会”。陕西的三线建设投资重点在铁路、能源、国防科技和民用机械。


全国“三线建设”主要军工基地分布:

011基地贵州安顺。歼击机和教练机生产基地。

012基地陕西汉中。预计建设成歼击机生产基地,1975年,基地变为运输机制造基地。

013基地(湖南航空)张家界一长沙。

014基地(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河南洛阳。158厂南峰公司从汉中迁来,专门制造空空导弹。

061基地(江南航天)贵州遵义。防空导弹生产基地,航二院分建。

062基地(航天七院)四川万源一成都。火箭/弹道导弹生产基地。航一院分建。

063基地(航天四院)陕西西安。

064基地(并入062基地)四川达州。

066基地(三江航天)湖北远安一孝感。飞航导弹生产基地(红鸟)。航三院分建。

067基地(航天六院)陕西凤县—西安。液体火箭发动机生产基地。航一院分建。

068基地(湖南航天)湖南邵阳4县1市—长沙。航二院分建。

081基地(川北电子)四川广元。原0821指挥部,1965年开始兴建,为火控雷达生产基地。

082基地四川成都东郊电子工业基地。

083基地(振华电子)贵州都匀。

541总厂  坦克制造基地,机关在山西闻喜东镇,厂区分布在山西绛县、翼城和垣曲。


三线建设工程地理位置:

三线地区位于我国腹地,以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大行山、大别山,贺兰山、吕梁山等连绵起伏的山脉作天然屏障。

按区域来划分,三线地区基本上就是不包括新疆、西藏、内蒙古的中国中西部内地。

这又叫“大三线”地区。在全国的一、二线地区,按照地势又划分出若干地方为本地区的“三线”,是为“小三线”地区。


贵州三线建设的重要成果:

贵州生产的第一架战斗机“歼六”。


384中远程警戒引导雷达

这是我国第一部远程全相参捷变频三坐标雷达,38所研制。1993年,该雷达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下图的341型火控雷达

341舰载炮瞄雷达,长洲无线电厂生产的我国内第一代舰载火控雷达。

改进后被称为341A型火控雷达,在国内首次实现舰载炮雷达的“光电一体化”。1983年,获电子工业部科技成果一等奖。





博物馆里再现了三线建设工程那个年代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情景。

虽然环境简陋,但是科研技术人员和广大职工的工作精神十足,决心坚定。



三线建设的成果还有很多、很多,可谓是硕果累累,造福直至今日,这里不在一一列举,参观过后内心还是很震撼的,被那一代领导人的智慧和气魄所深深折服。



看完博物馆出来,在“东方记忆”景区里转转。

先看看博物馆旁边的一个少数民族手工技艺展览馆。



下图这个是水族的书法,虽然看起来还是比较工整,但如果没有旁边注解,简直无法猜测。

贵山贵水迎贵客

贵酒贵茶敬贵人



水族书法的历史还是非常悠久的,有很多历史作品流传下来。


下图是做成牛角状的银饰展品。


布依族的“蓝染”服装。


苗族和水族的刺绣展览作品。


一定少不了的都匀“毛尖”茶。


从展览馆出来,进入景区的“都匀会客厅”游览区。

整个景区都是利用老厂区的厂房办公楼等改建而成,现在景区里吃喝玩乐,游戏体验、休闲品茗功能齐全。


下图是一个灯光秀广场,要晚上才漂亮。



景区里的很多墙面上都爬满了绿植,老房子也变得耐看了。


下图是另外一个广场,有骑行爱好者聚集。




下图是一个无论是外观还是内装饰都很漂亮高大上的酒楼。




在景区里没有目标的四处转转,看到喜欢的就拍几张照片。





景区里还最大程度的保留了原来厂区风貌,很多过去工厂的建筑结构也使得景区充满了历史韵味,相得益彰。


景区里还展示了一颗金丝楠木的原木,可惜好像已经腐朽了。

小趣事:

同行的伙伴之一,看见我在拍这个腐朽的大木头时。

她说“一个烂木头,拍它干啥?”

我说“这是一整棵金丝楠木哦。”

“啊,那我得好好拍几张。”

哈哈,嫌贫爱富就是这样吧?




兜兜转转,把景区大概的做了一个了解,其实还有大面积的景区没有逛到,不过就此赶往都匀绿博园了。

从市区到绿博园,大概有二十多分钟车程,据本地朋友介绍我们从西门开车进入的景区,理由是从这个门进入可以自驾,其它门有可能需要坐景区交通车。



2020年的10月18日,第四届中国绿博会在贵州省黔南州都匀市举办。

这次绿博会创造了四个第一。

第一次在中国西部、
第一次在少数民族地区、
第一次在地州级城市、
第一次在高原山地举办。

绿博会结束后,给都匀留下了绿博园的56个展园,每个省、市、区的展园各具地方特色,用最精华,最经典的造型和标志展示自己。

绿博园很大,要想每一个展园都看到也不容易,我们就随性自驾开盲盒吧。

首先给在园区的各个方向都能看到的“七星塔”拍一个。没有刻意去寻找最佳拍摄取景机位。


然后在进入景区湖边的第一个路口,看看景区介绍还有导览图。


导览图右下角有关于自驾车等进入景区的规定。


最先到的是北京园,这里拍照挺好看,我们停车的地方是北京园的后门,其实从前门进去,北京园里还是很漂亮的,我们错过了,可惜、可惜。

本来每个省市的园区还可以看到一些本省的植物样板。

因为对这方面兴趣不大,就随缘看看吧,主要是那些花花草草也分辨不清楚啊。




旁边就是天津园,园区里建筑不多,站在高处拍一个湖景罢了。



马路对面就是河北省园区。河北省园区打的是感情牌,利用的是长城与贵州名人丘禾嘉的情缘。


这座以1:1比例建造的金山岭长城是万里长城的精华。长城与贵州历史名人丘禾嘉有着不朽的传承故事,让今天的贵州亲人们看到长城更加亲切。


丘禾嘉就是黔南州下辖的贵定县人,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的举人,研诗文而好谈军事,在贵州平息匪乱中立功。

明崇祯元年(1628年)受命向皇帝“上条呈言略”谈军事策略而被皇帝选中,即授予兵部职方主事之职。

崇祯三年(1630年)山海关外,军情紧急,崇祯皇帝任命丘禾嘉为辽东巡抚兼辖山海关诸处兵马,抵御清军。

他临危不乱,奋勇还击,收复永平、遵化、迁安、滦州等四城,解除了对京城的威胁。

凯旋之日,崇祯皇帝特赐“帝依长城”金匾一块,授予丘禾嘉右佥都御史,任蓟辽巡抚兼辖山海关诸处。

今天在万里长城起点山海关城楼上,屹立着一尊身着铠甲、手执宝剑的威武大将军塑像就是丘禾嘉。

可惜我去过山海关景区两次都没有了解这一段历史,惭愧啊。



出来就是都匀园区,没有进去。


再往前一点就是山东省的齐鲁园。园区大门的牌坊挺气派。



牌坊上有对联:

泰岳巍巍   齐鲁情未了

乌江荡荡   黔贵风正和

“好客山东”的设计师情商在线啊,让你不得不赞👍👍👍👍👍👍👍👍👍👍👍👍👍。


山东省的代言人必须有孔子老圣人。


齐鲁园马路对面就是安徽园。徽派建筑特点的大门。


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封安徽省潜山县境内的天柱山为中国南岳。

天柱山也叫“皖山”,安徽省的简称“皖”就来自于此。

后隋文帝为扩大长江以南的地盘,封湖南衡山为南岳。

故天柱山又称古南岳,其山上有一座“古南岳亭”。现在这个安徽园就选择了“古南岳亭”为代言之一。


下图里皖山瀑布的水也流干了,鹊桥就是这个样子滴,哈哈……



安徽省的安庆市是黄梅戏的起源地,被称为中国黄梅戏之乡。
“天仙配”也算是黄梅戏的代表之作。

下面这个亭子上的对联就是大家熟悉的那句:

绿水青山带笑颜

幽林归鸟成双对


和安徽园隔路相邻的就是江苏园,也是我们今天看过的园区里面最漂亮的一个。

首先,门里门外的几块太湖石就让我啧啧称奇了,江苏用太湖石作代言理所应当。



这个“四时风雅”是采用苏州园林“可园”里的景观。






利用各种门窗来借景是江南园林的常规操作,这里当然必须得有。




园内下图中的这个水榭廊柱上有一副对联:

爽借清风明借月

动观流水静观山

应该是来自于,苏州的中国四大名园之一的拙政园“绿漪亭”。

拙政园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还有苏州的另一个园林“留园”,合称为中国四大名园。


鸟语花香、绿水青山只是园区的一部分景观。




楼台亭阁、小桥流水再现江南风貌。


这里也是摄影爱好者的聚集地,长枪短跑到处扫摄。



看到喜欢的背景我也自拍一个。



江苏园是值得好好看看,慢慢回味的一个园区,很多景观都是经典,只是头脑里的储备太少,不能一一回顾对照,以增加乐趣和理解,有点失落。

浙江园就挨着江苏园,进入时只看到下图这个石碑。


下图这个专门用来拍照的窗口,设计师用心了,只是我这个一般人还驾驭不了啊。



小桥流水、花巷观鱼,很浙江。


下图这个水榭门上匾额写有:

四时胜景

还有一副对联:

古往风雅诗文流韵

今朝锦绣山水传情



体现的都是生态山水,人文浙江,绿色人居。

再用习总书记的讲话来作宣传,效果肯定是杠杠滴。隔着图窗拍一个。


浙江园的大门其实是在这里,原来我们进来时是走了后门啊。


出了浙江园后,本来是要顺着景区的导览图线路,沿途去广东及香港等园区,可是前面正在改造,不准车辆通行,天气有点热,不想步行太远的路,只好掉头去往其它园区。

特意找到贵州园来看看,结果还真没看出太多的贵州元素,都是没有解说惹的祸。


贵州园的这个园区大门都是不锈钢制作的,寓意什么呢?没想出来。




园区里再现了苗族村寨景象,只是用的建筑材料很有创意。

不过贵州园区从大门到里面的这些景观,都是金属材料制作而成,有点意思。



从这里看“七星塔”也非常漂亮,和这里的景观也挺般配。那个七星塔也是用金属材料制作而成。


回来写这篇游记才反应过来,下图应该是仿建的“荔波小七孔石桥”。可惜七孔没有拍完全。


没有用我们铜仁的梵净山“红云金顶”或“蘑菇石”作代言,给差评。哈哈……

来到了吉林园区,用朝鲜族的风格代言也是很吸引人们的眼球哦。



“泉阳泉”全称是吉林省泉阳泉国家森林公园,地处长白山主峰西北麓,位于吉林省白山市抚松县泉阳镇和北岗镇境内,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森林矿泉景观区。

也是“中国人参之乡”,吉林的人参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当之无愧的代言产品。

背景里的长白山景观已经面目全非,惨不忍睹。


一个铺满人造积雪的小木屋旁边,有一颗“吉林林草一号卫星”模型,看来这颗卫星一定不简单啊。


园区内的这个雪花状雕塑,为什么是红色的呢?

每一个雪花晶片上,都有一个用不同字体书写的“吉”字,除了吉林的简称外,也是寓意“万事大吉”呗。



园区里这个蜂巢状的亭子特别显眼。


吉林园区马路对面就是一个大游乐园,看来都匀已经把绿博园变成了一个功能齐全的大公园了啊。

旁边还有一条美食街,也是景区里最热闹的地方之一。



吉林园旁边还有一条登山步道,绵延通向山林深处,这是专门为喜欢越野跋涉、登高望远的人群设计的,真挺好。

我以后要有机会一定来体验一把,看了下图这个石碑上的介绍栏,感觉不上去看看就亏了一样。



接着是辽宁园,进入园区一看,无处不体现出的都是“共和国工业长子”的风采,红红的颜色不要太醒目。




休息一下,自拍几张,乐呵乐呵。




内蒙古园区,就是照片里这些景观。门口旁边的花开的真是鲜艳夺目。



继续往出口方向走,路过甘肃园。在门外就能看到的“反弹琵琶”雕塑,敦煌莫高窟的代言。


还有能看明白的是下图这个“月泉阁”,看到就能想到甘肃著名的“月牙泉”,这些代言都是名至实归。



接着是“老家河南”园区,大门是“高山仰止”牌坊,应该是指位于河南省登封嵩山的“嵩阳书院”。

嵩阳书院也是中国四大古书院之一,其它三个书院是商丘应天书院,长沙岳麓书院,江西庐山白鹿洞书院。

其中应天书院位于河南省商丘市,据历史记载“州郡置学始于此”。

北宋庆历三年(1043年),应天府书院改升为“南京国子监”,成为北宋最高学府,同时也成为中国古代书院中唯一一座升级为国子监的书院。

其建筑风格是研究中国古代书院建筑、教育制度以及儒家文化的“标本”。

地处商丘的应天书院竟然是古书院之最,意外吗?



下图就是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嵩山的“嵩阳书院”的“高山仰止”牌坊实景。


下图这个楼阁上的牌匾字认不全啊,不知道出处,惭愧啊。


骑着青牛的老子,牛脚下刻字“紫气东来”。

这是指老子骑着青牛,踏着东来紫气进入函谷关,写下举世名篇“道德经”的故事。

函谷关在河南省三门峡市代管的灵宝市,正好去年自驾游路过打过卡。


接着下一个是山西园,无法进入,就在门外看看,斗拱密集的牌坊,麒麟吐玉书、踏祥云的影壁,这些都是很山西。


接着的是湖南园,除了一个门面墙,就啥也没有了,竹筒制作的墙,有些造型,没看明白寓意。


最后一个是江西园,里面的礼堂式建筑是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那次在瑞金召开的大会,宣布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意义非凡。


整个园区外观的设计寓意,一眼就能看出来,用“瓷都”景德镇的陶瓷,再现上饶市婺源县的水墨丹青。这个真的够江西。


到这里,就走马观花的把都匀绿博园逛了一小圈,只是没有把“绿”这个主题去发掘体现,毕竟那些树木花草咱们一般人还真看不明白不是,所以这次游玩跑了题喽,哈哈……



看完后,直接去高速口不远的一家酸汤鱼店吃饭,这是都匀知名度很高的店,饭口上一位难求,我们来的时候正好错峰。



挑鱼、称重,一锅鱼很快就上桌了,还是都匀特有的浓郁酸汤,令我垂涎欲滴。



还点了一个炸粽粑,本来是无意之举,没想到却误打误撞尝到了都匀一个特色美食——灰粽粑。

灰粽粑是加入了稻草灰,所以是黑灰色。炸过后味道真是特别好,我喜欢。

稻草灰的做法是:选择干净,干燥的稻草芯,或者干粽叶,在无水的不锈钢盆内燃烧,要分少量多批次燃烧,尽量不要让燃烧的黑灰堆积在一起,否则过度燃烧就成偏白色的稻草灰了。


火锅配菜里面还有特色的用豆腐渣做的锅巴。这个味道倒是没有太大的惊艳,但也是第一次尝试,这都是高兴的事。


酸汤鱼好不好吃,青辣椒做的蘸水也是重要一环,他家的蘸水味道不算突出,好在酸汤很出彩 ,正是有这些相互补偿,才能相得益彰。



用小甑子蒸的米饭,贵州这个倒是常见,米饭也没有什么特别,其实米饭好不好吃,归根到底还是米的品质最重要。


吃完这顿饭,就直接上高速回家了,在都匀短短的三天两晚,走马观花式的游走不能完全体验它的美好,还有最著名的“斗篷山”风景区没有去过呢,下次一定一定再来。

咱们下次再叙,再见!

都匀,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