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游记系列:
◆攀枝花|凤凰花开 赴一场美丽的约会
@https://imfw.cn/l/319460344
◆攀枝花三线博物馆|曾经的峥嵘岁月
@https://imfw.cn/l/319460350
◆彝族村落迤沙拉 雄伟壮观金沙江
@https://imfw.cn/l/319460356
◆二滩|百里画廊 水墨二滩
@https://imfw.cn/l/319460360
什么是三线建设?三线建设就是ZG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初,为应对国际局势和加强国防,以及改善生产力布局,在中西部地区进行的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本设施建设。
三线建设的重点是在三线地区进行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和工业建设,旨在改变国内生产力布局,加强国防和战备能力。三线精神可简述为: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
三线建设有哪三线?建设时期,ZG将全国划分为三个区域,即三线:
一线:主要指沿海地区和东北地区,这些地区经济相对发达且处于国防前线。
二线:位于一线与三线之间的地区,包括安徽、江西及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四省的东半部。
三线:指京广铁路以西、甘肃乌鞘岭以东的广大地区,主要包括四川(含重庆)、贵州、云南、陕西、甘肃、宁夏、青海等省自治区;以及山西、河北、河南、湖南、湖北、广西等省自治区的部分地区。
标语墙上这些经典的语录,非常醒目,似乎蕴含着攀枝花人的一份骄傲,也透出些许英雄城市攀枝花当年搞三线建设的底气。
攀枝花三线博物馆,全称攀枝花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其馆位于攀枝花市花城新区,筹建于2010年初,2015年3月3日正式对外开放,是一座年轻的现代化博物馆。
攀枝花市是三线建设的核心城市,攀枝花三线建设博物馆是中国面积最大、展陈最全、藏品最多的、讲述三线建设历史的博物馆。这是一个非常值得一去的博物馆,这是一个能让人热血沸腾的地方。
博物馆展示了全国13个省区三线建设的历史面貌,对其进行了全方位的介绍。展馆设置了众多模拟、复原场景,营造出更为真实的效果,再现当时三线建设领导者的决策场景,建设者们日常生活场景以及当年建设过程中所使用的物品,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在“备战备荒为人民,好人好马上三线”的时代号召下,400万工人、干部、知识分子、解放军官兵和上千万民工,打起背包跋山涉水,来到祖国大西南、大西北的深山峡谷、大漠荒野,风餐露宿、肩扛人挑,建起了1100多个大中型工矿企业、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这场上千万人参与,四百万人迁徙,几代人无私奉献的英雄业绩,也铸就了我们的三线精神。
三线建设历时50余年,随着岁月的流逝,三线建设的贡献日益显现,三线精神被广泛颂扬。曾经辉煌的日子,是值得纪念的;这段峥嵘的岁月,值得我们一生铭记。
三线建设是一次极大规模的工业迁移过程,改善了中西部地区生产力布局,为中西部地区工业化做出了极大贡献,修建博物馆,浓缩了那个时代一幕幕场景、一件件物品都凝结了三线建设者劳动与智慧的结晶。
在博物馆里总有一些场景让人无比感动,深生敬意。其中不乏三线建设的亲历者来到展馆,在参观途中神采奕奕地结合展品与其他游客细说当年的经历,饱含热情地跟大家描述当年工作的场景,激动之余不停的挥动着双手,仿佛又回到了当年并肩战斗的岁月。在有些展台前,他们默默地观看,一言不发,热泪盈眶。
对父辈而言,这是一个充斥着时代记忆的地方;对孩子而言,博物馆里的绝大多数文物和历史他都惊叹不已,一方面不理解几十年前的生活和环境与现在的反差;另一方面也很惊讶祖国的发展如此迅速。
三线建设的重中之重是攀枝花的开发建设,其源自攀枝花的丰富矿产。大家不知道攀枝花的矿产,至少听说过攀钢。1955年西南地质局的勘探队勘探出攀枝花钒钛磁铁矿资源储量达10亿吨之多,属特大型矿床。从此攀枝花这座川西聚宝盆开始进入三线建设的行列,地处攀西大裂谷的“万里长江上游第一城”也悄然诞生。
攀枝花磁铁矿发现者常隆庆和刘之祥的塑像被立在入口处。1936年1月4日,常隆庆偕助手殷学忠攀西探矿,坚持野外地质调查长达8个月之久。1940年8月17日至11月11日,国立西康技艺专科学校采矿系副教授刘之祥与常隆庆等7人发现攀枝花铁矿,并对矿区地质构造、地层产状、岩性、矿物成分和地质储量,做了详细的地质调查,测绘了矿区地质草图,认为攀枝花铁矿储量大,最有价值的。
这里有一辆火车头,曾经担任过攀钢的主要交通工具,还有当年攀钢生产建设中承担重要运输任务的蒸汽机车,这些都是教科书上没有这样的内容。
博物馆设计和布置得非常用心,细节到位、充满情感,再结合多媒体技术,让历史变得更加有趣和生动。馆内的模拟体验区,真的超级震撼,可以亲身感受当年建设工作的艰辛和祖国山河的壮丽,让人仿佛穿越回了那个辉煌的时代。
手掌墙✋在攀枝花开发建设50周年之际,攀枝花市总工会特采集100余位劳模的手印并设计制作铜浮雕版,铺铸成“劳动之星荣誉榜”,以此铭记参与攀枝花开发建设的广大建设者,激励攀枝花人,弘扬三线精神,传承劳模品格。
地上建设者的脚印👣
花是一座城,城是一朵花,从1964年底开始,来自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的35个民族的5万多英雄儿女,跋山涉水,奔赴渡口市(当时为保密将“攀枝花特区”更名为“渡口市”)。几个月以后,会战大军人数达到20多万,高潮时期,甚至达到60多万人。攀枝花在他们的建设下熠熠生辉,也成就了许多“三代姻缘跨五省”的佳话。
博物馆的文创纪念品
博物馆的室外展区,坦克和战机,这不是模型,是货真价实的实物,深受小朋友的喜欢。
在攀枝花,我们住在仁和区,附近是国潮风情步行街, 仁和烟火,充满活力与欢乐的地方。有各种特色美食小吃,当季水果, 还有刺激的游乐设施,趣味十足的游戏项目,有吃有玩的,太适合逛吃逛吃了。
沿街很多的烧烤店,夏天的标配:烧烤、啤酒、小龙虾,三三两两的食客,喝酒聊天,好休闲。
晚餐,牛肉汤锅,我们要的菌汤锅底,配菜有牛肉、牛杂拼盘、午餐肉等其他小菜。锅底用牛大骨熬制,原汁原味,加上菌菇、红枣、枸杞等。吃肉前先喝一碗汤,牛肉味十足,汤清味鲜。
牛杂是牛肉汤锅的必搭美食,牛肚脆嫩鲜美,口感滑嫩脆爽。小肠软糯的口感略带着肠壁的微微油脂,嚼在嘴里的饱满。牛筋色泽清透,看似难咬,却软软糯糯,劲道Q弹。鲜嫩的牛肉包裹着秘制红油,口感醇香。新鲜时蔬用美味的牛肉汤涮煮,营养清爽。
攀枝花由于靠近云南,在这里米线的受欢迎程度远远高于面条,大街小巷的小吃店都有米线卖,牛肉米线、肥肠米线、杂酱米线等别具攀枝花本地特色。其中盐边羊肉米线,是众多的攀枝花小吃中人气最高的。
这家店位于三线建设博物馆的对面,店面整洁,是一对中年夫妻在经营,生意很好。每个桌上都有自助的调料盒、大蒜、跳水白菜,还有新鲜的薄荷。所以,当地也称薄荷羊肉米线,有点攀枝花的地方风味。
橱窗是敞开式的,可以看见一大锅熬制的羊肉汤和羊肉。味道很赞,米线软糯,汤鲜肉美。薄荷、小米椒、大蒜等配料更是羊肉米线的灵魂所在,搭配脆脆的跳水白菜,口感很丰富。
此次米易没有安排行程,回重庆途中路过,我们高速下道,去了米易城南农贸市场,主要是想买点水果,到达市场已近7点钟,大多数摊户收摊了,我们买了些蓝莓、早熟的芒果,枇杷,桑葚干,价格实惠,品质也很好。忙着买水果,吃水果,搞忘了拍照。
【基本信息】
☞ 地理位置:攀枝花市东区新区榕江路1号。
☞ 开放时间:9:00-17:00(16:30停止入馆,每周一去闭馆)。
☞ 门票信息:免费(需在入馆前正大门旁小亭子登记身份证,刷脸入馆;如果没登记身份行,刷身份证入馆),不需要提前预约。
☞ 展馆区域:分为室内展馆、室外展馆两个区域。室内展馆内分3层,6个展厅,顺序随意参观;室外展馆有坦克和战机实物展览。
☞ 游览时间:建议2-3时。
【交通信息】
☞ 自驾信息:直接导航即可,有地下收费停车场,景区门口有指示牌。
☞ 公交交通:9路、9A、27路、27A、20A(博物馆站下车)
【讲解服务】
☞ 入馆后,右侧服务台可以请讲解员。
☞ 入馆后左前方有电子讲解器可以租赁,耳机是需要单独购买的10元/副,不喜欢戴耳机的也可以不用购买,讲解器有外放功能,请控制好音量,以免影响他人参观。
☞ 公众号内有智慧导览(较简洁)。
☞ 馆内手机扫码导览(较简洁)。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