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人一年到头假期很少,且还都是节假日,如何利用有限的假期玩得舒心是一大难题。众所周知,节假日人们扎堆出游,处处人从众,也不知道是去看风景还是去看人。因此,避开热门旅游城市/景区,选一个好的目的地至关重要;再加上我每年的大多数出游都偏向于特种兵,基本天天3w+的步数,久而久之,安排一场不紧不慢、风景好就歇、不用赶点的度假放松一下。五一5天假,时间不长也不短,以北京为圆心,在半径1000公里的范围内,寻找一座外地游客想不到,不温不火,外部交通便利,且有看点的城市,最终信阳脱颖而出。确定好目的地后,提前一个半月预定了文新茶村的度假酒店,以及鸡公山上的云中宾馆。虽然买高铁票时遇到些突发情况,不过还是顺利地抢到票。
信阳不是什么热门旅游城市,提起这里,很少有人能说出个所以然来,可能,信阳毛尖就是其最知名的名片吧!因此,到了信阳怎能不到茶田实地看看呢!尤其像我这样的北方人,虽天天喝茶,但却从未见过茶田,那漫山遍野的茶树,覆满大地的碧绿,对我来说足够有吸引力,这其中以文新茶村最为出名。另外,这里还有中国四大避暑胜地之一的鸡公山,去年盛夏在庐山上小住了几日,如今依旧能时时想起那旷世的清凉,想来鸡公山也是如此。这两个景点均不是全国闻名,只在周边小有名气,想来外地游客也不会太多。那就跟本地游客抢一回资源吧!
信阳毛尖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更是信阳响当当的名片。茶树,偏爱气候温暖、烟雨氤氲的南国,但茶园美景却并非南方专属。信阳地属中国四大茶区的江北茶区,位于淮河之南,大别山北麓,是茶树在没有人为干预的情况下所能生长的最北界。然而信阳全境并不都适合毛尖的生长,好茶叶都是有固定产区的,在产区中每座山丘产出的茶,口感和色泽就有很大区别。更何况产区中又有核心产区一说,和西湖龙井的“狮龙云虎梅”一样,信阳毛尖也有其核心产区,集中在南湾湖和大别山北麓间的丘陵地带,称为“五云两潭一寨”,而文新茶村就位于“两潭”中的白龙潭之滨。
文新茶村距信阳市区40公里,公共交通只有去浉河港的L3路可以到达,出门在外,舒适为先,打快车前往更加方便。汽车行进在绿荫道上,沁人心脾的空气顺着车窗吹来,当城市逐渐变为乡镇,高低起伏的丘陵逐渐取代一望无际的平原后,就知道目的地离得不远了,50分钟车程,100元车费,远离城市的喧嚣,重新拥抱自然,也是值得的。
文新茶村附近也堵车,有近200米路段行驶缓慢,坐实了节假日到处拥堵的定律,不过和工作日的早晚高峰相比还是宽松了不少。
正值中午时分,炎炎烈日也难以阻挡游客的热情,反正今晚就住在茶村,先不和大批游客凑热闹了,到预定的茶村度假酒店休息休息再去游玩。
040乡道贯穿文新茶村,将茶村分为东北和西南两个部分,东北边是连绵起伏的丘陵,丘陵之上是一望无际的茶田;西南侧则是文新茶叶加工园。茶叶加工园中包括度假酒店、饭店、简餐厅、民办的信阳毛尖博物馆、非遗制茶展示工坊和信阳毛尖文新专卖店。到茶田游玩之前,不妨先到博物馆了解了解信阳毛尖的历史文化,进入非遗工坊亲眼看看制茶过程中杀青、揉捻、干燥的执行方式。
文新茶村免费参观,但要想在山顶的文新楼喝茶需要购买喝茶券,喝茶券根据采茶时间、种植海拔分为三个价位:30元/人/杯(雨前茶)、50元/人/杯(明前茶)、100元/人/杯(高山明前茶),均可无限续杯,50和100的还赠茶点一块。另可凭每张喝茶券乘坐单程观光车一次。我是二人出游,于是就买一个30的,一个100的,最便宜和最贵的,也方便比较。
另外,花50元/人,可以到茶田中来一次采茶体验,采的茶无论多少都可以带走,乍一听很划算,但仔细想了想,采来的茶怎么处理是一大难题!首先自己不会加工,就算让景区加工,加工费也不菲,而且一时半会还拿不到,这样就不如买成品茶划算;如果不加工带回家去炒菜(因为苏州有个菜叫“碧螺虾仁”,是用碧螺春为配料做的),也是4、5天之后的事了,到时候不知这些绿叶是否还能要的。权衡利弊,还是算了,去山顶品品茶好了。
顺着山脊的小路,上上下下,边欣赏茶田美景边拍照,走走停停,“翻山越岭”抵达最高处的文新楼。
在山顶上放飞无人机,航拍视角下,放眼望去,到处都是绿色,纵使茶有红黄白绿黑…但长在树上时,必然还是绿的,万千绿叶汇聚成茶田,像一条碧绿的织锦覆于大地之上,远处的南湾湖又如织锦上的佩饰,散发着潋滟的水光。
田中偶有几位采茶的茶农,精挑细选进行掐尖,一派田园风光。青山绿水、茶香田园,对于当地人来说再平常不过,但对于我这种久居城市的人来说却是弥足珍贵,这种心情可能就是陶渊明所说的“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吧!
到了文新楼,也该兑现那两杯毛尖了(下图方杯的茶100元、圆杯的茶30元),从茶水的通透度可以看出100的比30的色泽更清澈,杂质更少,喝起来也更清香。找把藤椅,舒舒服服地窝进去,抬头远眺上下起伏的茶田;低头再看杯中,茶水呈淡绿色,腾起的气息飘来阵阵清新的草香;茶叶如草原上的嫩草般长在杯底,轻摇一下,如同水草一样随波荡漾,如此形态难怪人们称其为毛尖;品上一口,香醇回甘,韵味悠长。
不经意间瞥到山顶那块石碑,正面写着“信阳毛尖发源地”,侧面则是苏东坡所题—“淮南茶信阳第一”。说到苏轼,他有一句诗很是应景——“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文新楼旁也有一信阳毛尖文新专卖店,里面售卖有各种不同品质的毛尖,听导购讲了讲才知道:同一茶树产出的春茶,采茶时间越早越好,就比如明前茶要比雨前茶贵;同一时间采的茶,种植海拔越高越好,就比如高山茶更贵一些。了解行情之后,选了一罐90元/两的明前茶,回家先喝喝看,毕竟现在电商物流这么发达,在网店也能买到!而且绿茶是有保质期的,必须低温冷藏,在当前外温下只能放一周,变质就得不偿失了。之后,这罐茶就跟了我一路,不管是爬山还是坐车,直到最后一天返程时,在信阳东站发现那里也有一家信阳毛尖文新专卖店。
文新茶村度假酒店的房间是观景房,由于是提前一个半月预订,所以仅495元/间/晚。清晨,推开门走上露台,阳光穿透云雾,照耀在那漫山遍野的茶田,一时间,万千种绿交织在一起。这里远离主路,没有嘈杂的汽车鸣笛声,只闻山间宛转的鸟语,空气微凉却清新,仿佛飘满茶的香气。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的外在刺激,一刹那唤醒了沉睡的身心,果然,大自然是最好的闹钟!
既然起得这么早,何不去看看清晨茶田是什么样子?6点多的茶村冷冷清清,没有了正式营业的喧嚣,只有两三游人漫步田间,茶农却很勤劳,本着日出而作的优良传统,一大早便下到田间地头挑选最好的嫩芽。观光车也还没有运营,因此可以大摇大摆地走在之前不让进入的观光车道上,再次前往文新楼。迎着朝阳,山间仿佛起了一层薄雾,如轻纱一般,朦朦胧胧。当光、云、山、雾、茶等自然元素集合在一幅画框之中,就构成了东方美学中或壮丽或婉约的图景。
茶田与山丘的尽头,高楼大厦的轮廓清晰可见,和假日中的大多数城市一样,信阳可能也还没睡醒吧!
俗话说得好“早起的鸟儿有虫吃。”早起的人也可以体验到景区包场快乐。随便拍摄哪片茶田都没有闲杂人员入镜,这才是纯粹的自然。毫不夸张的说,闭着眼都可以拍出绝美的大片。换句话说,昨日拍的很多照片都可以删了。还有那前一天人们争着抢着拍的“我在文新茶村等你”的牌子,如今却孤苦伶仃的没人捧场,看来只要时间选得好,景区节假日也有人少的时候!
文新茶村这个地方适合自驾,从市区打车到这里很方便,但如果从这里打车可就难了,更何况要去的不是市里而是鸡公山,虽然只有区区33公里,车程40分钟左右,但可能连拼车/顺风车的机会都没有。根据网友们的打车经历,我预留了2小时的时间用来打车,但今天真的运气爆棚,刚打开滴车app没多久就有人接单了。
一路沿河而行,山清水秀,还经过了很多宛如世外桃源的小村庄,炊烟袅袅,几头水牛在田间慵懒地小憩……一派闲适山水田园风光,让人倍感放松。渐渐地山高了起来,山势也陡起来,终于进入大别山中了!
鸡公山是中国四大避暑胜地之一,却没有另外三个那么有名(另外三个是北戴河、庐山、莫干山),并且因为定位、风景、位置与庐山的相似度较高,致使这里没什么名气,但在信阳境内这里已经是最有知名度的景点了,因此节假日游客依旧很多。5月2日这天,上午11点门口就排了50多米的队,还好久居北京养成了提前预约的习惯,不然当天可能会因为限流进不去。鸡公山风景区的门票80元/人,门票+往返车票100元/人,大门分两种检票口:步行山上通道和乘车检票通道,步行上山通道检票很快,几乎不用排队,果然坐大巴上山的人占绝大部分,这不,在门口排了一个小时队,才进了景区大门。
5月2日鸡公山大门排队“盛况”
狭义的鸡公山指鸡公山风景区,广义的鸡公山还包括波尔登森林公园、桃花寨风景区,听起来挺大的,但和同类型的庐山相比,这里就显得太小了。去年曾利用4天时间在庐山玩了一次深度游,虽说是深度游,但也只是走遍了核心景区以及环山十大景区中的5个,而鸡公山风景区甚至还没有庐山上的牯岭镇大。因此,如果能在早晨8点景区营业时入园,乘坐大巴上下山,那么在日落前游览完就绰绰有余;如果乘坐单程大巴,徒步上山或下山,时间也将将够。所以,想玩得休闲一些,两天时间是相当宽松的,还可以爬爬山锻炼锻炼,很早就在鸡公山山顶的云中宾馆预订了2晚的房间,但随身带了一个小行李箱,只能先坐大巴上山,到酒店放了行李再游玩,然而,等大巴排队上山居然又花了半小时。
等车类似于游乐场的迂回队伍
趁着等车的这段时间,看了看天气预报,明天可能会下雨,雨天爬山虽然凉快,但毕竟不安全;最后一天更是直接带着行李坐大巴下山,更没爬山的可能,于是爬山的机会只落到今天了。本来一开始的计划是,到酒店放了行李,吃个饭就坐大巴下山,然后再沿长生谷登山道爬山,后来仔细一想下午下山排队等大巴的人可能比这里还多,没准排完队坐上车到山下天就黑了,还爬个什么山?反正上山下山景色都一样嘛,下山还不累呢!照着今天人这么多的情况,就算到了晚上7点山上的游客都下不来,照样得从山下发车去接,返空车上去多浪费,多俩人也烧不了多少油,就算那时候还有上山的,也只能是住酒店的客人,想来也不会有多少。嗯,这个方案很棒,我都佩服自己了!
鸡公山没有上下山缆车,除了徒步登山,只能驾车上山。驾车上山需绕行9公里的盘山公路,全程约20分钟,道路十分狭窄,某些地方会车都得十分小心,若非有多年山路驾驶经验的老司机,非常不建议自驾上山。而上下山的大巴线路,为景区大门至山顶宝剑山口(或星湖停车场),中间不停站,其间均为山路,有极高晕车风险,需要注意!
无人机航拍鸡公山盘山公路
5月2日这天大巴在山顶的停靠位置是星湖停车场,但3日和4日两天就改为了宝剑山口,还好3日发现了这一变化,不然4日下山时可能还会傻乎乎的去星湖停车场等车。
在星湖停车场下车后,一旁就有观光车等候,线路为宝剑山口(或星湖停车场)到报晓峰,跟司机购票即可,票价10元/人/次,中途设若干站,但中途下车后需重新购票方可再次乘车。其实,大可边游览沿途景点,边感受森林氧吧的清新,步行1.1~2.1公里到报晓峰,但实在不想拉着行李箱走在山路上,还是坐车去吧!
报晓峰,听到这个名字必会想起成语“金鸡报晓”,其形似雄鸡,鸡公山也因此得名。
这里海拔768米,是鸡公山南主峰,只闻其名,就知道这里是个观日出的好地方。天气预报第二天要下雨,届时能见度都有可能会变差,更别提看日出了,于是临时变更计划,从云中宾馆出来先到报晓峰去看看。云中宾馆到报晓峰只有200米,刚到山下就望见报晓峰峰顶站满了人,峰顶那个观景台很小,仅容20人站立,而报晓峰又是每个到鸡公山的游客的必打卡景点,这会儿人满为患。在峰前的广场上起飞无人机,让它去探探路:果不其然,峰顶正在限流,每隔一段距离有一名工作人员在维持秩序。别看这座山头不高,想攀登它也非易事,得围着山体绕一圈才能登顶。
操控着无人机绕着报晓峰飞了几圈,从各个方位、不同高度观察其形态,终于找到了它最像雄鸡的角度。而远处峰峦叠嶂,一重山连着一重山,如同泼墨山水一般,又像《千里江山图》一样震撼。看了看地图,这里离湖北省很近,西南50米是随州,东南20米就是孝感,要是鸡公山的神鸡传说是真的,这里可谓是真正的“鸡鸣三市”之地。
好了,先不浪费时间排队登顶了,在景区住两晚,咱有的是时间。现在,当务之急是找点饭吃,已经下午2点多了,早就饥肠辘辘了。
每座城市都有其最繁华的商业街,在鸡公山则是南街。20世纪二三十年代,是南街最繁华的岁月,甚至有小上海之称,当时店铺众多,有钱庄、绸缎庄、呢绒、布匹店、杂物店、瓷器店、食品店、水果店、牛奶店、皮鞋店、裁缝铺、时令服装店、饭馆旅舍等,如今这里则开满了便利店、饭店、客栈等,成为鸡公山居民们的生活区,以及旅游餐饮一条街。
航拍视角来看,那条满是灰顶房子的街道便是南街
沿着山间公路,从月湖的大坝下来就到南街了,这里依旧保留着民国时期的建筑风格,甚至街道中还设计了一条景观水渠,以水韵活力带动街区发展,漫步街头,仿佛走进了老上海影视城。
这边的饭店基本都经营本地特色菜,像土笋烧腊肉、珍珠花炒鸡蛋、炕豆腐、焖罐肉等,每盘的量都很大,也都挺好吃的,不过每个菜放的油都很多,吃一顿就会觉得有些油腻。价格嘛,毕竟是景区里,比市区略贵很正常,两个人就餐差不多150元左右。值得一提的是,街中有家和上海滩同名的和平饭店,白天还看不出什么名堂,一到晚上便化身为整条南街“最靓的仔”,霓虹闪烁、K歌嗨到爆,像个大排档一样,热闹非凡。
酒足饭饱,沿着南街继续向前,便到了龙子口附近。这里是徒步登山的二次检票口,虽然已过了下午4点,仍有大批游客撑着木棍步履蹒跚地爬上来,座椅早已不够用,台阶上都坐满了气喘吁吁的游人,好像刚比完跑马拉松一样累瘫在地。看到此情此景,我格外庆幸先前做的决定是徒步下山,而不是爬上来。
鸡公山的门票不可重复进出,但只要不出景区大门,毫不夸张的说在山上待一年都没人管。而除了大门需检票外,在大巴到达宝剑山口、徒步登山路的龙子口都需要二次检票,二次检票后游览山上所有景点均不需出示门票。在龙子口问了问工作人员,下山后不出景区大门,再返回山顶,需要什么凭证。人家当时都愣了,可能,没有多少像我这样的游客,下山后还要返回的吧。最后,他给出了解决方案——凭在山顶入住酒店的房卡返回。
步行登山道有两条:古登山道和长生谷,两条路从景区大门出发,最终在龙子口汇合。其中,古登山道开发早,平缓,易走,登顶用时短,因此游客较多,但沿途无看点;而长生谷台阶多、坡度大、路面崎岖,游客很少,但一路有溪流瀑布为伴,树荫茂密,凉爽且景色优美。
出来玩就是为了看风景,因此选择从长生谷下山。一路拍照、休憩、走走停停,最终耗时2小时10分钟到景区大门,如果登山的话大概需3小时。
大多数游客都匆匆忙忙,坐车上下山,只为了去最有名的报晓峰,却没时间、没体力到长生谷走一走。其实,长生谷是鸡公山最被低估的部分,如果将鸡公山的景色三分,那么其一是“无限风光报晓峰”,其二是“万国博览别墅群”,其三则是“林间秘境长生谷”。
长生谷是近年来新开辟的登山路,其间流水潺潺,沿山涧而下,与溪水相伴,潭水、溪流、飞瀑穿插其间,台阶、栈道、崖壁、吊桥元素多样,空气沁人心脾,凉爽湿润,充满山林野趣。如果说登山是件苦差事,那么沿长生谷登山,则其乐无穷。当然了,一定要带根登山杖哦!这边山路十分复杂
崖壁
仅容6人通过的吊桥
栈道
磐石路
在长生谷的山林里几度以为天已经黑了,等钻出来才发现,天空依旧亮着,原来是林深树茂挡住了天光。穿过一个写着“1936”的铁道涵洞就到了景区大门,涵洞上方是老平汉铁路,如今已不通火车,只有仿古的观光火车还运行。
晚上6点45分到达景区大门的大巴车站,和料想的一样,此时入园的游客寥寥无几,排队等车上山的也只有十几个人,而且这个时间根本就不查验是否购买了车票,相当于省了一趟的车费。等到再回山顶的星湖停车场已是晚上7点5分,观望了一下,排队等大巴下山的游客得有小一千人。看来,先前的规划100%正确!既节省了时间,又体验到了人少的美景,还保存了体力!
虽然下午4点才吃过午饭,但下山的过程也会有所消耗,星湖停车场旁正好有家星湖之畔酒店,稍微吃些东西补充补充能量,点了一份炕豆腐和土鸡,比之前在南街吃的油稍微少了一点,还是不错的,量依旧很大,两个菜吃到撑,两人花销114元。
饭后已经是8点多了,观光车早已停运,徒步走回酒店,全当下下食。穿过写着“民国风情街”的大门,一路下坡前往南街购买一些水和零食。路上打得灯光还挺漂亮的,自此对鸡公山的夜景充满了期待。
南街本就是一条会让人产生穿越错觉的街道,到了晚上这种感觉愈发强烈,繁体字的招牌、如汽灯般闪烁的霓虹,中西结合的建筑,还有那斑驳的石板路,要是这会儿再开过一辆老爷车就更应景了。街道的拐角处聚集了一批人,镁光灯照得睁不开眼,原来是有小姐姐在拍民国姨太风情的写真,真别说,美景配佳人,让人梦回南街百年前的繁盛。
南街的尽头是月湖大坝,说是湖,其实也就是百年前方便洋楼别墅取水的蓄水池,但这坝体也确实高,挡住了后面的光,使得坝下漆黑一片,让人感到一丝不安,但爬到坝顶则是“柳暗花明又一村”。月湖的灯光秀照亮了沿湖的一切,让原本绿色的森林在夜晚仿佛换了几身新皮肤,红的、黄的、蓝的、紫的,尤其那如落雪一般的白,仿佛冬日仙境,美轮美奂。
光影变换间,有一块始终照耀在橙光下的突兀山岩,结合白天所见,应是报晓峰了。从峰上不时有闪光灯发出的白光判断,即使是晚上8点多,峰顶居然还有游客。
从月湖畔行百步便到了消夏园附近,这里是鸡公山夜晚最耀眼的地方,荷花池开启了音乐喷泉,喷泉虽不是什么稀罕物,但这精致小巧的池塘,还是惊艳到了往来的游客。
消夏园对面的水杉林,在灯光和人造雾的加持下,幻化为一座如梦如幻的迷雾森林,光影律动,萤火点点,发出BlingBling的光。美景容易让人看得出神,忘记脚下的路,好几次都走到了栈道的边缘,差点踩空掉到水里!
从消夏园到云中宾馆的路上,一路无人,山路虽幽深,但却明亮;山间格外寂静,不闻人语,只有虫鸣阵阵,伴随左右;谷间无风,空气清凉抚摸着肌肤,良辰美景好时光,何不跟心爱之人抓紧时间享受这难得的二人世界!
云中宾馆的房间预订的是高级观景双床房。由于提前一个半月预定,所以每晚的价钱只有328元。这座酒店并不是鸡公山上最好的(最好的是建业星舍酒店),但胜在离报晓峰最近。这里距报晓峰广场只200余米,如果要登顶报晓峰看日出,在这里住宿是最佳选择。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但奈何“东风”一直不来,在山顶的两个早晨,要么阴天,要么直接下起了雨,看日出是不可能了……山间的气象变幻莫测,日出,可遇而不可求,但中国人有句老话——“来都来了”。不去看看怎能心安,往好的方面想想,万一一会儿上天眷顾“拨开云扉见日出”,而人又不在那儿,岂不追悔莫及!
早上6点,景区还没有正式营业,到报晓峰游玩的也只是留宿山顶的住客,登顶的石阶远没有昨天下午那么拥堵。中途路过灵化寺和鸡公山博物馆,看到这两个景点都在维护施工,这下好了,不用惦记了。
报晓峰,虽仅有几十米的高度,但山体却非常陡峭,攀爬必须十分小心。待到登临山巅,一览众山,结果却是空欢喜一场,既没有日出也没有霞光,虽早已做好心理准备,但不免还是有些失望。
峰底有两块指示牌,说的是云海,没错!鸡公山以云海奇观著称,素有“云中公园”的美称,今天也确实有云,但都是高空云,尚不具备形成云海的条件……竹篮打水一场空啊!
算了算了,看看报晓峰本身吧!别看报晓峰没多高,山头也不大,石刻却不少,突发奇想难道这些石刻不是先人们“乱涂乱画”的“杰作”吗!除了写得有章法外,跟今天的“到此一游”有什么本质区别?没想到居然成了艺术瑰宝。
从报晓峰下来,游客渐渐增多,回酒店吃过早饭,开启山顶部分的观光,而山顶的景点主要是洋楼和别墅。
四大避暑胜地的共同特点,是都有洋楼别墅(因为“四大避暑胜地”是美国人评出来的),各个都相当于一座万国建筑博览会,鸡公山也不例外。更甚者,这里居然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公共租界(可不是上海哦)。清末民初,山上曾有23个国家的别墅洋房共500栋,尖顶突起的教堂式、环形古雅的宫殿式、玲珑剔透的小巧别墅…在这里都能见到。
其中,离酒店最近的是美龄舞厅。这是以1918年英国华昌洋行的旧址进行改建后形成的,因蒋介石、宋美龄曾在此跳过舞而得名。舞厅四周有回廊,室内宽敞明亮,外墙一米以上全为花窗玻璃,故又被叫做“玻璃房”。如今作为宋美龄生平资料展厅。
美龄舞厅的一旁是活佛寺。活佛,说的是谁?可能大家都想不到——这里的活佛指的是济公。相传,济公云游至此,看到鸡公山风光旖旎便在此坐化。到了民国时期,信众又在此修建了活佛寺。时至今日,此地依旧是全国唯一一座供奉济公的寺庙。从大门进入,穿过一片幽深的竹海便来到寺中,与其他寺庙别无二致,这里自带佛门的清净气场。
而从美龄舞厅和活佛寺间的道路一路向前,便到了中正防空洞。中正防空洞建于1937年秋,是国民党为蒋介石1938年来鸡公山避暑,在原花旗楼的基础上所造。这是鸡公山众多民国别墅中人气最高的一栋,人多的时候,甚至要排队才可进入参观。花旗楼的第一个房间是会客厅,厅后有进入防空洞的暗道,防空洞中则设有会议室。如今花旗楼中展出了武汉会战的历史照片,通过图片的形式,让吾辈铭记那个烽烟四起的峥嵘岁月。
钻出防空洞的隐蔽出口,顺着山间小路来到观鸡台。这里是远眺报晓峰的最佳角度,据说从这里看更像一只雄鸡。
鸡公山上虽洋楼别墅众多,但除了美龄舞厅和中正防空洞外,绝大多数都不对外开放。沿一条人迹罕至的林间小路来到万国广场,途中经过无人问津的马歇尔楼。
自万国广场不足百米便又来到消夏园,没想到这里大白天的也开着音乐喷泉。周边有很多卖小吃的摊位,使得这里成为除报晓峰外最热闹的地方。
消夏园对面的丹麦楼是为数不多对外开放的洋楼,只不过这里是酒店兼饭店,也不是想进就能进的。
沿着山路,经过北德国楼和巴公别墅后,一路北上来到北岗别墅群。如果说前面的一些别墅还能看看外观,那么北岗别墅群连外观都看不了,自美国大楼开始,往后都是军事管理区,看不到也进不去,只能原路返回。
隔着栅栏拍的美国大楼
顺着山路一路下坡来到星湖,除了小教堂之外,几乎没有什么亮眼的建筑。
不过,一路上却看到了很多刚上山的游客,原来今天的大巴不再前往星湖停车场,而是停靠在宝剑山口,明天下山时要注意这个变化。
星湖同月湖一样,也是一个蓄水池,登上星湖的大坝,下视北街。与热热闹闹、人头攒动的南街不同,北街冷冷清清,没有人气;而且跟南街的宽街大气不同,北街更像一条小胡同,很是局促,这大概就是它不温不火的原因吧!
对岸就是星湖停车场
又到南街,也到了该吃中午饭的时候了,来一碗热干面吧!虽然武汉的热干面天下闻名,但热干面同样也是信阳的特色小吃,来了可要一饱口福哦!
鸡公山上最有名、最引人注目的别墅当属颐庐。当时在报晓峰上观景时,这座金顶房屋就从一众红顶之中脱颖而出,赚足了人们的目光。这是一座中西合璧式的别墅,整楼用花岗岩构筑,长、宽、高相等,体现了中国传统的“方正端庄”的特色。其主人是北洋军阀靳云鹗,当年鸡公山上没有中国人的别墅,他心中愤然不快,决心要在鸡公山上盖一座最壮观、最漂亮的楼房,在规模和气势上压倒外国人的建筑,扬中国人的志气,又名“志气楼”,至今颐庐依旧是鸡公山上最亮眼的房屋。
颐庐是一家对外经营的民国主题酒店,只有凭房卡才能进去,看官方的宣传图片,里面的陈设、家具等完全还原百年前的模样,可想而知,住一晚的价格定当不菲。
穿过南街,爬上月湖大坝,去看看鸡公山上另一间对外经营的民国主题酒店——姊妹楼。
姊妹楼,因两幢别墅的外观和结构均相同,故得此名。和颐庐一样,这里也是凭房卡进入的,所以只能在外围看看了!不过,这里还是河南大学抗战办学遗址,很有历史底蕴。
作别姊妹楼时,天空飘起了雨,便匆匆赶回了酒店。
5月4日是旅行的最后一天,一大早拉开窗帘,发现外面笼罩在一片浓雾之中,能见度不足20米,雨丝斜斜飘下,湿寒叠加,让人不想离开温暖的被窝。不愧是避暑胜地,真冷!难怪景区的工作人员5月了还穿着加绒冲锋衣,怪我还是太年轻,只带了一件皮肤衣来。
雨天路滑,还是要尽早下山为好,恋恋不舍的从被窝里钻出来。到楼下吃完早饭,回房间边收拾行李,边向窗外望去,直到9点半都没有观光车送游客到报晓峰,不免有些焦虑,还好酒店前台可以帮忙叫车,这才顺利的到达宝剑山口的大巴车站。下山的游客不多,刚上车,大巴就出发了,沿途的山路也没有遇到多少上山的车辆。而到了山下的大巴站,排队等车的游客只有寥寥数人,门口检票处更是畅通无阻,与两日前大相径庭,恍如隔世。
从鸡公山景区有回信阳市区的L1路公交车,L1路全程票价10元/人,发车间隔为4~7分钟,当天车上没有其他乘客,我们笑谈“是包了辆公交车”!当山山水水渐行渐远,又回到了城市中心,一个半小时后,抵达信阳火车站南广场。之后打车到信阳东站,乘高铁返程。
一趟游览下来,感觉这里和庐山简直太像了,用一种“中二”的比喻来说——庐山是鸡公山的一生之敌。如果你来选择你会选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