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县,龙脑桥风光美,博物馆石刻多

作者:庐江周公瑾 显示图片

四川省南边,有一座被称为“龙城”的地方,这就是距离泸州市35公里的泸县。记得8年前,我到过离它很近的隆昌,事过境迁,如今的的泸县也已进入了高铁网,于是在这个龙年的五月,我决定前去拜访一次这座城市,经过90分钟的旅程,我到达了绵泸高铁上的泸县站。今天的天气非常得好,蓝天白云,似乎白云也呈现出龙一样的形状,而人,则如在画中。


泸县城区的景点,主要就是三个:龙脑桥、玉蟾山,以及宋代石刻博物馆。另一个屈氏庄园由于距离较远,所以本次没有计划。这三个景点之间的距离在3-8公里之间,没有公共交通,所以出租车是唯一的选择。出站后不久,我们坐上这一程的出租车,前往龙脑桥。

龙脑桥,是泸县的一个标志,这里的一切都与龙有关。在今年春节时,这里是相当得热闹;4个多月过去了,这只是通常的一个周末,加之接近30度的气温,所以也就清静了下来。


四海龙王的集体照,中间那个就是龙珠了。


这里还有清高宗乾隆年间的圣旨碑一座,驼着碑的自然是赑屃,龙生九子中的一个。


石壁上也刻着龙。


走到了主角:龙脑桥面前。下面的河就是九曲河,可以说是泸县的母亲河。


各个角度的龙脑桥。


这座桥建于明太祖洪武年间,距今已超过650年历史。


这里补一张后来在博物馆里看到的,关于龙脑桥的介绍。


所谓“龙脑”,自然就是以桥上的龙头像而得名。其实不光是龙,桥上的动物分为龙、麒麟、象、狮四类。这个是麒麟,也是龙生九子中的一个,代表着祥瑞。


这是龙。


白象。注意象鼻所在的位置,如果水到达了象鼻的位置,就说明已经涨水了,桥上不能通行了。


狮子。


麒麟。


再来看看这一尊龙头。注意它嘴里的那颗龙珠。如果水到了龙珠的这个位置,这个龙头会喷水,并发出警报声,表示龙脑桥已被水淹没。古人的奇思妙想,真是巧夺天工。


这是一处国保,当然它成为国保的时间并不算太长。


龙脑桥的简介。


在旁边的山上,意外发现了这一尊县保碑,这个就算是有点年头了。


龙脑桥参观完毕,用时大概半小时。然后我们出租车前往县城用饭,饭后又再次出租车上山,到达了此行的第二站:玉蟾山。

玉蟾山位于泸县县城东南面,是泸县县城的最高点。2021年的那一场地震,使得玉蟾山受损严重,也一度关闭了两年时间,直到去年才重新开放。它的门票本来是20元,但我们到的这天是519旅游日,泸州市所有A级景区全部免费开放,作为3A级的玉蟾山自然也在其中。


拾级而上,不多时,就看到这个“蟾窟”牌坊,它还有一个名字叫“玉蟾仙境”。



玉蟾山的主要看点,其实是山上的石刻。但非常遗憾,它们现在都有修复之中。比如著名的千手观音,现在只能看成这样。


沿着这个罗汉街,我们向着玉蟾山的最高点走去。


这些个石刻看着还是有些年头。


路两旁也有一些威严的石狮。


以及玉蟾山的主角:蟾蜍。



走到了玉蟾山的最高点:金鳌阁。


这三个字是杨升庵的手笔。


此处的海拔是500米,而泸县县城的海拔大概是280米,登上阁顶,泸县县城已尽收眼底。凉风吹来,好不惬意。


远处的白龙塔。


位于玉蟾山上的主寺庙,就是玉蟾寺。当然这个寺庙的规模就很一般了。


也就寺中的这个千手观音看着还算有些气势。


玉蟾山,我们上下大概是用了90分钟。风景还是不错的,爬山也起来了锻炼的作用。回到山门,正遇到了一辆出租车送客上山,于是我们很幸运的坐了上去,无等待的前往了此行的最后一个景点:宋代石刻博物馆。

宋代石刻博物馆,可以算成泸县博物馆。可别小看了这一座县级博物馆,里面的文物那是相当得多,单论规模可以干掉很大一部分市博了。


它的主题是“匠心石韵”。


序言。“北宋看开封,南宋看杭州,民间看泸县”,这算是把泸县拔得很高了,当然逛一圈下来发现,这些精美的石刻也确实能达到这样的高度。


泸县的综合说明。


历史沿革。近百年来与龙马潭区、江阳区也算是分分合合了。如今的泸县,说它是泸州第一县似乎也不为过。一般说来,与州同名的县,地位都不低。


闲庭别院,以石代言。


这是泸县石刻的发现过程,2002年才闻名于世。


妇女启门图,算是宋代石刻中的一个代表。



二男侍椅,也是一个代表。



花好月圆石刻,顶上还有一个“月”字标志。


这一幅“飞天”石刻,给人的印象很深,让人仿佛身在敦煌。


男人左手持笏,这应该是一户官宦之家。


吉祥的花朵。


将军众生相。




这一位将军是文官打扮。在重文轻武的宋朝,这位的官职应该比上面这几位明显要高一个级别。


接下来是四神兽:青龙。


白虎。


朱雀。


玄武。


两个双飞天石刻。这些飞天石刻大概是传递着古人的一种信仰。



梦回南宋,看到这些石刻,人物栩栩如生,也确实让人有一种代入感。当然了,南宋似乎不能算什么太好的朝代。


各种妇女启门。




交椅出行。在宋代,交椅是一种身份的象征,也就是说能带上这东西出行的,非富即贵。




持壶女石刻。她手里拿的叫做“注子”,是宋代的酒器。


这里还有仿宋的一条街,勾栏瓦舍、柴米油盐,尽在其中。


摆放在这一段的石刻,与身后的背景也仿佛是融为一体了。这是拿棋盘的侍女。


拿着书本的侍女,与她背后的“酒”字旗。


拿着盘子和侍女,与她背后的窗户。



带着交椅的男人,与他背后的“盐”字旗。



各种歌舞石刻。


各种乐器。


吹拉弹唱。


接下来就是宋代石刻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了:女武士石刻。宋代重文轻武,男人尚且不尚武,女人出现在战场上就更为罕见了。



也许这些女武士,只是人们的一种想象?


也就是因为宋代的重文轻武,在他们遇见蒙古铁骑时,总是会上演很多悲壮的故事,神臂城之战就是其中一个。


蒙古人中箭倒地的一幕,当然这场战斗最终还是他们获得了胜利。上面各种石刻中的安逸、宁静,在这场神臂城之战的呐喊声中,似乎是不太协调。


最后一部分讲的是宋代石刻的前世与后世。


从展出的宋代石刻身上,能看出汉代的影子,只是画中人的穿着打扮有所不同。


这两个来自南北朝的石刻,也能看出与宋刻的不同。


宋代以后,石刻的传承。


明朝以后的龙,就是一种代表。


泸县境内有大大小小的龙型石桥180多处,所以被称为“龙城”。


这里特别提到了龙脑桥。


这是原比例复刻的龙脑桥。当然了,都来到泸县了,就像我一样,肯定是要去实地参观的。


清代的龙。


清代的侍女画像水缸。这上面的人物又是另一种穿着了。


结语。我们在宋代石刻博物馆参观了90分钟,算是大开眼界了。这个4A级博物馆也确实是名不虚传。


当我们走出博物馆时,发现外面的蓝花楹正在盛开。


伴随着蓝花楹,以及背后的蓝天白云,我们这次的泸县一日游就到此结束了。


泸县县城内的这几个景点,公共交通可以认为是没有,而彼此之间的距离(3-8公里)已早已超出了正常步行的范围,共享单车也是没有,所以全程都靠网约车进行。因此,如果从成都出发过来,是选择高铁还是自驾,除了人数的考虑以外,关键就在是否前往屈氏庄园了。如果要前往屈氏庄园,那一定选择自驾过来,因为这个网约车的价格有点太离谱了,而且由于屈氏庄园是在泸县的北边,所以一来一回的时间,高铁就不怎么占优了;如果不前往屈氏庄园,那就和我一样选择高铁出行吧,这个更轻松一些。毕竟当天往返,自驾需要6小时,这个确实有点累了。
总之,龙城泸县,是值得安排一日游的地方。当然了,如果是自驾,那么泸县与富顺、隆昌大概是呈一个等边三角形的分布,彼之两城之间的距离在25-35公里,泸县的石刻、富顺的文庙、隆昌的牌坊,串联起来进行一场“川南文化之旅”,想必也是很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