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解锁了第二次的云南之行。上一篇游记《丽江、香格里拉6日行攻略》记录了我们此次的全部行程,想看路线的可以翻下上篇。但篇幅有限,对于丽江的感受不够详尽,还有很多细节值得分享,因此有了这一篇。
丽江是一个兼具自然与人文的灵秀之地。丽江地处云南西北部,与四川很近,市区的平均海拔2400米左右。丽江是纳西族时代生活的地方,纳西族的文字是东巴文。当年统治阶级的首府是在白沙,后来带领族人迁移到了现在丽江古城,大研。来丽江之前,特意看了一部《纳西纳西》纪录片,对丽江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
丽江古镇有3个:丽江古城(也叫大研古城)、束河古镇、白沙古镇。丽江古城距离机场最近,也是开发最早、最繁华的;白沙古镇距离玉龙雪山最近,是纳西族人最初生活的地方;束河古镇曾经是“茶马古道”上的一个重要驿站,也是“茶马古道”上保存完好的重要集镇。
我们这次玩了丽江古城和束河古镇,白沙古镇因为时间太紧没有去,希望下次可以补上这个遗憾。
从机场乘坐大巴可以直达古城南门,门口有超市可以寄存行李,大件10元,很方便。南门游客不是很多,可以随意拍照。毕竟大水车、四方街、大研花巷等热门打卡点都在北门附近。
有人说丽江古城商业气息太重,但是这是古城普遍的问题吧,不过丽江古城尽可能保留了最具特色的文化建筑-木府。不去参观木府,丽江古城之行必有遗憾。
木府是当地的统治阶级-土司时代居住的地方。土司制度兴起于元,繁盛于明,消亡于清。当年,丽江当地土司镇守边关,防止吐蕃入侵。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为表彰云南土司是国之重臣,将"朱"字去掉一撇一横,变成"木"字,赐姓云南土司,寓意是明朝的股肱之臣。清康熙年间,吴三桂拥兵自重,朝廷决定削蕃,土司制度被废除,盛极一时的木府走向衰落。
议事厅是进入木府的第一座大殿,很雄伟壮观。大殿侧面悬挂着木家字画,其中这位木增,当政时期邀请徐霞客到丽江游览,徐霞客用大篇幅的笔墨记录过丽江的美景。
万卷楼是当年的藏书阁,能够看出当时木府也是尊重汉文化的。
藏书阁后还有专门的听音阁,修建的十分精妙。从整个建筑群最后面的三清观边上的一条小路,可以直通狮子山-万古楼景区。万古楼共有四层,从顶层可以北眺玉龙雪山,东望丽江古城,是整个古城的最高点。
丽江是纳西族世代生活的地方,所以到处都有东巴文字。连垃圾桶上都刻着东巴文字。东巴文作为兼具表音、表意的文字,历史久远。
万古楼还有专门的夜间游览线路,相信灯火初上,俯瞰山下的万家灯火一定很美。
古城里的厕所都引进了智能化管理系统,通过电子屏就能知道使用情况。
距离万古楼不远,有一处红军长征纪念馆。对于出生在和平年代的我们,已经无法想象当年长征是如何艰难困苦,遥想当年朝不保夕的苦难生活,更应该珍惜当前、珍惜眼前。
从四方街到北门大水车,时间渐晚,天气渐凉,天空还淅淅沥沥的下起了雨,一件长袖+披肩已经抵不住寒冷。还好带了冲锋衣。
此次出行因为行程比较紧,没有白天游玩束河古镇的机会,不过夜间的束河古镇也很有韵味。但是和丽江古城比起来,特点没有那么突出。
在束河古镇只吃了一顿正餐,但足够回味无穷。这家浮娴小锅饭不仅口味很棒,环境也超赞。去晚了可是要等位的。
在丽江吃的特别舒服的一餐,环境美、菜品香。 |包浆豆腐特别软糯,必须用勺子和筷子一起才能夹起来。外皮有点点焦香,辣椒面是点睛之笔,提起了鲜香的味道。 野生菌汽锅鸡的汤非常鲜,特别适合寒冷的天气,一碗下去身体就暖了。看着锅不大但是能喝好多碗。 招牌小锅饭,锅里有米饭、土豆、肉丁,搭配在一起让人一口一口停不下来。 青稞酒忘记拍照了,不太大的一壶,不过2个人喝合适,酸酸甜甜很好喝。 餐厅环境布置的像花园一样,餐厅是半开放的,外围有很多拍照的人。餐厅的服务也很好,很周到。
吃完晚饭继续在古城里闲逛。这座青龙桥是木府时代修建的。青石已经被时光抹平了棱角,在灯光下熠熠生辉。
三眼井在丽江和束河都保留着,体现着纳西族人对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纪念。一股泉水,分为三塘井水:第一眼做饮用水;第二眼做洗菜水;第三眼做洗涤水。一水三用,不争不抢,敬畏自然,珍爱环境。
在三眼井旁边有一个纳西文字墙,一个个纳西文字好像一幅幅画。
路过一家店,遇到了一只可爱的羊驼。
飞花触水两旁的酒吧晚上还是很喧闹的,但是流水潺潺、花草青青,不会被打扰。四方听音的广场上,当地人围在篝火周围,欢快地跳着舞。
预报说是小雨,果然路上就开始下雨了。9点到景区,正式停车场已经没地方了。
玉龙雪山一共有4个游览区,冰川公园(海拔4680米)、牦牛坪(海拔3700米)、云杉坪(海拔3240米)以及蓝月谷,前三个景区都需要乘坐索道,蓝月谷乘坐景区大巴到蓝月谷(水月阁)站。如果只玩一天的话,冰川公园+牦牛坪/云杉坪+蓝月谷,或者牦牛坪+云杉坪+蓝月谷的组合时间比较从容。如果高反比较严重的朋友,冰川公园要慎重。
我们的游览线路是云杉坪-蓝月谷-冰川公园。
云杉坪有徒步路线和观光车路线两个选择,但是我个人建议徒步路线比较好玩,徒步都是木栈道,很好走,可以边走边看云杉树,仿佛进入了原始森林,很有意思。
清晨的一场雨水,让路旁的植物都喝饱了。
云杉坪的终点是一片高山草甸,茂密的森林中间为什么会有一片草坪,至今是个谜。草甸上有很多小动物,牦牛、小羊一群一群的,特别悠闲自在。
玉龙雪山的冰雪融水自雪山东麓穿谷而过,因月亮在蓝天的映衬下倒映在蓝色的湖面上,又因英国作家詹姆斯·希尔顿笔下《消失的地平线》一书中描写的蓝月亮山谷近似于此,故名“蓝月谷”。
蓝月谷的水在流淌过程中因受山体阻挡,形成了四个较大的水面,“玉液”湖、“镜潭”湖、“蓝月”湖和“听涛”湖。四个湖大小不一样,景色不尽相同。
蓝月湖有很多鱼,还会因争抢吃的跃出水面。
在景区最远处有一个白水台,类似小瀑布。还有圣洁的白牦牛,等着和游人拍照。
不过,从白水台再走回蓝月谷大巴乘车点确实有一点点远,特别是对于已经游玩疲惫的人来说。白水台有电瓶车,只前往景点,不到大巴车点。建议景区考虑一下,给电瓶车加一个到大巴车上车点的路线
5月飘雪,是不是也很难见到了我们乘坐大索道的过程中,雨水慢慢变成了雪,到达冰川公园时,雪已经不小了。和刚才在蓝月谷公园的小清新相比,还真是有点反差呢。
白雪茫茫,天都被雪下成了白色。
走路得慢慢悠悠走,走快了就会心慌。高反真的是差异很大,我全程没有什么感觉,但是老公走一走就要吸点氧,要不就会心跳加速、心慌。所以大家一定量力而行,不要太猛了。
上山的路上看到一只小鸟,在雪中觅食,特别倔强。
经过1个多小时,终于到了山顶。看山顶拍照的人,真是感觉不是旺季,基本上不排队。不过因为下雪,一直没看到雪山的容貌。
❗从大索道下来,到达大巴乘车点,去蓝月谷的游客很多,返回停车场的人很少,所以我们等了好久才有车回停车场。建议淡季去的小伙伴可以从大索道下来再去蓝月谷,这样可能等大巴车的时间会短一些。
这次我们选择的民宿是溪田.悦上,青春环游记剧组曾经在这里居住。民宿有两个店,一条小马路之隔。我们选择的是雪山观景店,从三层平台能够看到玉龙雪山,但是因为我们去的几天都是阴天,所以也没看到。不过居住的还是很舒适的,而且对早餐也很满意。
房间的面积虽然不大,但是木质的小屋,合理的布局,不会让人觉得拥挤,行李、衣服也有充分的空间摆放。床上有6个枕头,足够自由搭配了。窗户边的塌适合两人盘坐喝茶赏景,浴室卫生间和洗漱台灯光很亮,室内的立式空调也很给力。
餐厅是在爱丽丝店,民宿的早餐肯定跟酒店没法比,但是品种也很丰富,有现场制作的米线、烤面包片、煎鸡蛋。蔬菜、主食、牛奶、咖啡、豆浆应有尽有。能感觉到老板还是很贴心的。
吃完早餐,在爱丽丝梦游仙境店闲逛。环境布置的真是像童话中的小花园,绿色植被、可爱小屋、棋子般的小路,能够看出老板的用心。而且还有给小朋友们玩的滑梯。
从香格里拉回程的路上,停在拉市海服务区,这也是很多旅游大巴会停靠的地方。不得不说,这个服务区太大了。
这里有一个二层观景平台,可以远眺拉市海。感觉拉市海和香格里拉的纳帕海很像,都是属于开车环湖游的景点。当天的云层很厚,偶尔玉龙雪山会从云层中隐隐的露出她的容貌。
白牦牛在当地是圣洁的象征,一个巨大的雕塑屹立在这里。丽江也是茶马古道的重镇,所以有一个小型的茶马古道公园。
五月的阴雨丽江还是给我留下很好的印象,有点像诗画江南。虽然没有看到玉龙雪山壮美的样子,但也算是给我留下了第二次前往的理由。丽江的古镇还有白沙古镇没有去过,丽江的古镇还有需要静静体会的时间。
庆幸这次我们准备了足够的防寒衣物,白天最高气温18度,冲锋衣几乎没有离身。提前买了民族风披肩,保暖、拍照都可以,还是很实用的。玉龙雪山必须穿羽绒服,雪山的冷真不是一般的冷。
丽江的路很好开,从丽江到香格里拉也有国道或者高速,会有山路的急弯、陡弯、上下坡,但只要不是路面结冰都很好开的,所以自驾是个不错的选择。
从丽江离开赶上了落日,这还是第一次在高空看到落日的美景。山河在脚下,灯火正阑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