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旅行 贵州篇 黔东南 千户苗寨

作者:酒剑司徒仙 显示图片

西江千户苗寨,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西江镇南贵村,距雷山县城36千米,距黔东南州州府33千米,由十余个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连成片,四面环山,重连叠嶂,梯田依山顺势直连云天,白水河穿寨而过,将西江苗寨一分为二。
西江千户苗寨在半山建造独具特色的木结构吊脚楼,千余户吊脚楼随着地形的起伏变化,层峦叠嶂。西江千户苗寨主要景点有西江苗族博物馆、鼓蔵头家、活路头家、酿酒坊、刺绣坊、蜡染坊、银饰坊、观景台、噶歌古道、田园观光区等。西江千户苗寨是一座露天博物馆,展览着一部苗族发展史诗,成为观赏和研究苗族传统文化的大看台。

景区门票与电瓶车   
门票100元/人+电瓶车20元(四段 这个选择不做 或者单独购买)
四段电瓶车:  每一段5元,其实距离也是不太远。。好在价格不贵 做了一下也好。。。  
往返:大北门—小北门   
往返:一号风雨桥—观景台       

景区表演项目   (除了晚上的歌舞表演其他都是免费的,,,淡季的时候只有大门处的拦门酒是正常表演的,其余景区内部的各个表演项目都是暂停的)
1、大门—拦门酒10:30/15:00  
2、表演场—11:30苗族歌舞 
3、芦笙场—跳芦笙 14:30
4、长桌宴—12:30/18:30  
5、博物馆  
6、也东寨—古藏头+活路头
7、嘎歌古巷—苗族婚俗15:00 /16:30  ++苗族蜡染、造纸、酿酒、苗歌
8、一号风雨桥—梯田  风雨桥1-7    
9、观景台—夜景:
10、银环广场—高山流水体验 

我的第一印象
1、苗寨很漂亮夜景也是不错,整个沿河区域的商业化程度很重,主要的沿河街区基本都是饭店和旅拍店,想深入体验苗族文化需要额外。。。
2、来寨里的女生大部分都是会选择旅拍套餐的,满寨都是装着苗服的美女。。。其中真是寨子里人的不多,如果只是拍照表演加不上山的话,沿河多数是平路观景台有电瓶车直达,整体游览对体力要求不是太大的说
3、山顶的也东寨和东引寨高处还是有不少本地人的,苗族是沿山而建只有上山之后才有苗族的风情的
4、寨里的特色美食主要其实就是那几样。 酸汤鱼、黑毛猪、黄牛肉、糍粑、米粉等等,人少的话是碗粉就好,几个人选择酸汤鱼,人数多的时候可以尝试长桌宴。价格方面还想是比好统一的看了好几家都是差不多的,有景区滤镜价格相对是要贵上一下的,在最后的一号风雨桥位置还有一个夜市可以选择
5、长桌宴。有好几家大饭店都是有长桌宴吃的,看着主要是 有高山流水体验这一点事比较吸引人的,吃的方面看着不是很丰盛的说,而且是看着的人比体验的人有趣
6、长桌宴和旅拍都要甄别选择一下,看着推销和广告是铺天盖地的真假难辨
7、入住的青旅位于也东寨高处,晚上灯光不是很好。。。最后迷路了很久才找到
8、淡季的时候只有大门口的 拦门酒表演是正常演出的。。。其余寨子里的表演都是暂停的。。。长桌宴的酒店一般会有小型表演,可以免费观看一下
9、寨里主要是去景点是沿河的七座风雨桥加上晚上山顶的观景台附近。。。看哪的旅拍人多其实就知道了的
10、寨里对于游客和本地人来说在价格等方面应该是有所区别的,寨子的学校在小北门不远,赶上了放学时间,本想着和小孩哥一起找下吃的的,最后没有找到地点在哪
11、山上的运输多数是靠马来进行的,上山之后总是有牵着马的人



我的行程
DAY 1
1、贵阳北—凯里南   8:50—9:25  0.5h   —直通车1h —西江千户北门(西门也可以下)  
2、北门—拦门酒—倒站车—小北门—风雨桥—表演场—长桌宴—芦笙场—博物馆—也东寨
3、也东寨—守寨树—活路头—鼓藏节—酿酒坊—起鼓场—农贸市场—嘎歌古巷
4、风雨桥—梯田风光区—东引寨—古街—倒站车—西江观景台—西江夜景—也东寨

DAY 2
1、早—寨子里转转—车—北门—8:20/1h—凯里客运站

凯里南站站房为褐白色梯形的建筑,设计灵感源自侗族风雨桥 ;4个桥墩呈梯级状,共11级,形状如同鼓楼;顶层支撑起桥面,桥面共3级,为下宽上窄呈梯级状;与站前的芦笙文化广场、站房北侧的三座鼓楼共同展现侗族特色

贵阳来西江千户苗寨高铁可以直达。。。
从贵阳北到凯里南 只要半小时的车程
从出站口出来就能看到  民族风格的鼓楼




客运站在凯里南站不远的位置
前往 千户苗寨的直通车是 第一班车是早上十点发车   (全程是高速车程不到一小时),客运直通车价格是不同的,从凯里南到千户苗寨是35元,返程价格是25元
也可以选择旁边旅行社的直达车 可能要方便一点的


另外  每一种车其实都是有销售和推销的应该
这次是乘坐的客运直通车。。。车上配了导游 在一段讲解之后就是对长桌宴和旅拍的推销了。。。


位于苗寨的高处位置,离着晚上观景台也是不远
大部分游客是不会选择在西门进出的,客运直通车是先到西门再到北门的。。。
在西门下车的旅客,一般是联系的旅店位置在北门不远在和店家联系好之后再这边下车
感觉西门是一个小门的感觉,没有北门热闹




北门是进出苗寨的主要通道,直通车站点和苗寨客运站都是在这边
北门前广场要比西门大的多,上午的拦门酒表演要壮观的多

现在的北门是大北门——进入后需要做电瓶车到小北门之后才会进入寨子

拦门酒是苗家山寨的一种古老的习俗,其中以叭咕苗寨最为盛行和最有特色。苗家娶亲嫁女,亲戚朋友都要上门送礼贺喜。好客的主人和贤惠大方的亲朋戚友,总是要把这门喜事办得体面热闹,同时也总是要借个良好的机会展示自己的富有,广交朋友。主人把事先早已准备好的包谷烧酒,请来寨子里德高望重的族老和歌师,在自家的大门口摆下大方桌,桌子上摆满了一碗碗喷着清香的美酒。客人来时,由主管把门的族老首先唱讲贺词,然后,客人中最年长且声望高的长者唱答谢词。

西江千户苗寨景区北门,苗寨人穿着盛装,摆着十二张大方桌,苗家姑娘端上米酒,同时请来村寨德高望重的寨老来敬酒,这是苗家迎接宾客的最高礼节。这十二道酒分别代表了十二道祝福与祈愿:一道恭喜;二道昌盛;三道勤劳;四道善良;五道宽宏;六道富裕;七道明亮;八道美丽;九道长寿;十道英雄;十一道智慧;十二道华贵。


淡季唯一开放的苗寨表演项目。。。。而且是在入口外面的,理论上是可以不买门票免费体验的

**主要是看苗女表演,拦门酒的话是不会逼着喝的。。。但是个人还是可以尝试一下的,度数不高的米酒喝上几杯是可以的,十二道都体验一下好似是算了吧现。。。最后还是可以大大方方和苗族女生拍照打卡。。。


这些苗族同胞开始有次序的列队,渝帆看了一下,大致分为四队,两边的是队伍的前面部份为吹着芦苼的男性,他们身衣蓝色长袍,头戴尖顶斗笠;后面是年龄较长的阿姨、大婶,她们满身银饰,头上还戴有一朵鲜花及一些小鸟样的银饰。













声势浩大的欢迎阵仗,体现了苗族人的热情好客。沿着石阶向上走去,就会看到一位慈祥的长者站在最前面,捧着从苗族姑娘们手里接过的一个牛角形状的酒杯,里面倒满了苗族人自己酿造的米酒,等到客人走近时,长者就会举起牛角杯,向宾客敬酒。




不喝完十二道拦门酒,不能进苗寨?不,这个你完全可以不用担心。
西江千户苗寨的拦门酒表达的是苗族人的热情好客,就好比酒一样的浓烈和清纯。拦门酒是自愿品尝的,如果喜欢的话,可以挨着一道一道地喝完,直到把十二个祝福全部收下为止,你喝得越多,苗家人心里越高兴,认为这是看得起他们,敬重他们;
但如果不喜欢的话,完全就当个围观的观众,就当是了解苗族文化。


现在的北门是新建的大北门。。。进入寨子需要乘坐电瓶车先到小北门(据说是原来的景区入口)再步行进寨子
这一段距离还是有点长的

个人觉得如果是带着大行李箱的话 其实住在景区小北门附近是比较方便了。。不用拖着箱子在寨里转。。。




“僦餸嗡”,又为“回龙桥”。苗语中“餸”是“拦截”的意思,“嗡”是“龙”的意思。为什么要在这建这座“回龙桥”呢,西江苗寨有这样的风俗,在村寨河的下游要修建一座“回龙桥”,意思就是把龙潭的龙拦截住,不让神龙顺河游走,这样就可保西江永远得安宁、千年百代乐悠悠。


从小北门出发看到的第一座风雨桥  这边是还没进入到景区核心区域。。。很容易错过了的




【六号风雨桥】 暂缺苗语桥名和桥名牌匾。因六号风雨桥建于荷塘月色酒吧的旁边,故也有人称其为荷塘月色酒吧风雨桥。于2013年2月春节期间与五号风雨桥同时建成。也许是该桥短得可怜和只有双檐简单结构的缘故,几乎100%的游客都直接忽略其存在,或懒得投去一睥。其实这座风雨桥是南贵村的主要交通要道,也是农家歇息养性的好去处。

游人逐步开始多了起来。。。周边的饭店和旅拍店也开始多了









寨子里几个比较大的饭店都是有长桌宴表演的。。。。这个项目是人越多效果越好越有趣的,人少了就没意思了的
在客运直达车上和寨子里都是有推荐的,价格差的不多
其实主要是体验高山流水的。。而且看的人要比体验的有趣。。。菜品感觉还是一般
每天是中午和晚上两场,都是有表演和高山流水体验





还没有名字的风雨桥。。。已经到达景区的核心区域了
河边旅拍的游人也越来越多了


五号和四号风雨桥之间的广场。。。环广场都是各路的旅拍店铺。。。
广场主要是有三个巨大的苗饰银环,白天和晚上拍照都是不错的。。。
而且白天的时候广场上还是有 高山流水体验的(收费),这个看着要比饭店里的盛大的多








【僦岽乧】风雨桥 左至右正读,读音“jiu dong dou”,倒装词;苗语中“岽乧”意为“读书”,当地人习惯直称其为四号风雨桥,因与桥对面颇有名气的西江民族中学存密切的关联性,故也有人称该桥为“学子桥”



淡季不开放。。。




嘎达略(芦笙场)载歌载舞的场所。中心铜鼓表演场铺设青石块,建筑风格采用苗族吊脚木楼、凉亭及连廊,白天雷山歌舞团的演员每天都为远道而来的游客表现精彩的歌舞。

芦笙表演场,淡季不开放的 。。。这个没有体验到还是挺遗憾的说
位置在四号风雨桥向着古街方向走,离着苗族博物馆不远
也是 苗寨这边的篮球场。。这边训练村BA就是在这边的吧





西江苗族博物馆位于西江千户苗寨景内,具有典型苗族建筑风格的六栋单体两楼建筑群组合而成,外观为苗族独特的吊脚楼。馆内共设展厅11个,分别为前厅、历史厅、生产厅、节日厅、歌舞厅、建筑技艺厅、服饰银饰厅、体育苗医药厅、巫文化宗教信仰厅、生活厅、多媒体多功能厅。

  馆内珍藏有1220余件苗族文物和350余张具有代表性的图片、画像、书籍,从苗族历史、生产、生活、节日、音乐、歌舞、服饰、银饰、苗族医药、建筑、巫文化宗教信仰展现苗族文化的独特性和多元性,是研究和了解苗族文化的大看台。










苗族博物馆旁边的小巷子开始一路向上走就是了也东寨了
越到山顶才越是本地苗族居住的场所。。。。每一条小路都是蜿蜒曲折的,新旧有别看着是一直修的,现在来说真正的西江苗寨精华应该还是在山上的,
此处只能沿着一级级的古道拾阶而上,越往上走房子愈有年代感。吊脚楼鳞次栉比,下面是石头砌成的底,而上面则是木质主体建筑。活路头、鼓藏节、守寨树等等都是要上到高处才能找到的
其实主要是入住的青旅就是在也东寨的高处,不得不上来的。来一次苗寨怎么也要住一次吊脚楼呀。。价格要相对便宜的多
白天的时候上山路比较好走么一条路其实都是蛮清晰的。。。不过晚上的时候有点不适应了,最后走着走着就迷路了。。。还一路上遇到N多回家的本地人  

开始上山了。。。其实游玩的话  只在沿河就好


一路上行。。。商业活动逐步在减少。。。越来越贴近原生态的了吧(其实还是有很多的旅店、饭店的)







山顶基本就是只有一类当地的老人在谈天说地了




在苗族古歌里面,枫树是祖先蚩尤的鲜血所幻化的树木,被苗族人当成神树,有着神圣的意义。
相传蝴蝶从枫树心中孕育而出之后,就孵化出了十二个蛋,其中就有苗族人的先祖姜央。所以苗族人认为,枫树是诞生“蝴蝶妈妈”的树木,而蝴蝶妈妈在苗族人的心目中,就好比是造人的“女娲”一样,创造了祖先姜央,繁衍了苗人族群,所以苗族人把“蝴蝶”叫做妈妈,当成始祖来供奉。也因此,苗族人对于诞生了蝴蝶妈妈的枫树,特别地敬重和崇拜,他们亲切地把枫树称为“祖母树”,认为枫树是祭奠蝴蝶妈妈的地方,神圣不可侵犯。因而,枫树才能成为苗族的图腾,被尊为神树。


几乎来到也东寨的最高点。。。就是守寨树了。。。这边也是当地人的一个出入口




在苗家,“活路头”是全村人生产劳动的示范者、管理者和带头人,村民们从事每一项农业生产,都要跟着“活路头”,只有他开始耕作了,其他人才能跟着干,实际上“活路头”也是村里的生产技术能手,大家跟着他干就有“活路”。



也东寨的最高点,有一个木制的寨门,总会看到络绎不绝的人特意寻觅而来,旁边的石墙上赫然标注着鼓藏头家,这神秘的鼓藏头就是传说中的苗疆苗王,苗王的房子叫做鼓藏堂,苗王一般系历史上苗族部落的尊称。所谓王,就是君主,是统治者。在氏族、部落中是首领。俗称的王就是苗族中的首领。
鼓藏头并不是民主选举产生,而是由最先到达此地定居的苗族家族祖祖辈辈各代由排行最小的男性世袭担任。鼓藏头是世袭的,在西江苗寨,世代的鼓藏头都产生在唐家,而且是传给年龄最小的儿子。“鼓藏头”拥有管理、珍藏和组织祭鼓(祭祖)大典权,西江的祭祖、祭鼓活动,选定每轮12年,在天干地支中的寅年十月寅日寅时进行。过“鼓藏节”时杀猪的那天要听到鼓藏头家在凌晨五点之前杀猪的声音以后,四方的人家才能动手杀自己家的猪。在跳铜鼓舞芦笙舞时首先由“鼓藏头”家的姑娘先起头跳三圈,跳吹芦笙舞的时候也要由唐姓或羊排村的青年在鼓场引跳三圈,然后下到大芦笙场跳三圈其余的村民才进场一起载歌载舞。

“鼓藏头”不是村长,没有实权,却是苗寨的头人和精神领袖。掌管西江18个自然村寨。遇到重大民俗活动和苗族13年一次的“鼓藏节”时,由 “鼓藏头”招集各村的寨老们聚集议事。民间纠纷、民俗上的事,村民大部分会去找德高望重的 “鼓藏头”帮忙解决问题。


苗族鼓藏节

鼓藏节又叫祭鼓节,是苗族属一鼓(即一个支系)的支族祭祀本支族列祖列宗神灵的大典,俗称吃鼓藏。鼓藏节13年举办一次,每次持续达3年之久。苗族聚族而居,雷山苗族以血统宗族形成的地域组织鼓社为单位维系其生存发展。鼓是祖先神灵的象征,所以鼓藏节的仪式活动都以;鼓为核心来进行。
据《苗族古歌》载,鼓藏节在先秦以前夏王朝时期的古三苗国就已经有了。三苗国在与夏王朝的战争中解体,苗族在往西南迁徙过程中仍然过鼓藏节。苗族迁到雷公山地区定居后,鼓藏节更为盛行。鼓藏节,苗语称"牯哝江略",意为鼓社节,即以血缘宗族为单位的祭鼓活动。
鼓藏节的来历在苗族经典《苗族古歌》里有记,说的是人类祖先姜央过鼓藏节是为了祭祀创世的蝴蝶妈妈。传说蝴蝶妈妈是枫树生出来的,所以苗族崇拜枫树。既然祖宗的老家在枫树心里,用枫树做成的木鼓就成了祖宗安息的地方,祭祖便成了祭鼓。苗族最高的神是祖先,是生命始祖枫树和蝴蝶妈妈。鼓藏节就是祭祀神枫树和蝴蝶妈妈。

在西江千户苗寨,有个每隔十三年才过一次的隆重节日,叫做鼓藏节。鼓藏节是苗族的一种古老的祭祖礼仪。苗族盛行祖先崇拜,并且坚信祖先灵魂不灭,随时跟随大家,庇佑子孙。苗族人去世后会有三个灵魂,一个守坟,一个守家,另一个跟随祖先藏在鼓中。这面鼓平时不能随便敲打和触摸的,由掌管祭祀祖先和社会事务的人物——鼓藏头负责管藏,只有到了13年一次的鼓藏节,才能把它请出来。










苗族鼓藏节起鼓仪式的专用场所,鼓藏节祭祀祖先的第二道仪式



相传寅虎飞和卯虎飞是最先来到西江定居的两位祖公。早年在雷公坪居住。“寅虎飞”、“卯虎飞”和许多先民时常从雷公坪下到西江来打猎。那时西江一带森林密布,沼泽很多。有一次,他们发现猎狗身上沾有浮萍。人们意识到有浮萍的地方是都能生长谷物之地,于是跟随猎狗来到“翁利学”池塘边,栽下了一棵枫树。后来由于雷公坪海拔高,谷物收成不太好。于是“虎飞贤”和儿子“寅虎飞”、“卯虎飞”带领“西氏”苗族先民从雷公坪迁徙下到西江来居住,从此在这里修村建寨、开山造田,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辛勤劳动,形成了今天的千户苗寨。



在也东寨绕了一圈。。。最后回到古街上了又。。。

市场外有不少卖青菜的老奶奶 。。。
二楼超市价格不贵。。。饮料和水有点贵的



腊肉



黑毛猪




继续下半段。。。。

【僦哟妃】风雨桥 左至右正读,读音“jiu yo fei”,倒装词;苗语中“哟妃”(或“游方”)有恋爱,爱情或情人的含义,当地人习惯直称其为三号风雨桥,汉译名为“游方桥”或“情人桥”





白水河是从雷公山流下来的,其落差比较大,在河水上游形成一个瀑布,河水从瀑布上方湍急而下,看起来就像是一条美丽的白布,因而得名“白水河”,它穿越了众多峡谷,来到西江千户苗寨,养育了一代又一代西江人。苗家人认为,有河湾的地方就有灵气,河湾越大,聚集的财富就越大,才能生生不息,世代繁衍。因此“背山面水,山环水绕”成为西江千户苗寨布局的一大特点。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西江苗寨自开村建寨以来,苗家人就懂得怎么巧妙地利用白水河的所有来开创自己的美好家园。把河边平地开垦成良田沃土,用河水来灌溉水稻,将白水河里取来的石材铺成一条又一条寨中弯来绕去的花街路,或者给寨子里的每一座吊脚楼建造坚实的堡坎。这里的人们还很早就知道如何利用水能,以前白水河畔就建有五六座用水能驱动的碾米房,可以日夜不停,源源不断地为苗寨加工稻米。




【嘎铥僦】风雨桥 左至右正读,读音“ga diu jiu”;苗语中“嘎铥”为“螃蟹”,意即“螃蟹桥”,当地人习惯直称其为二号风雨桥, 据称与桥对过水井里的一只能丰水的神螃蟹有关,



嘎歌古巷,苗语里是苗寨小巷子的意思。嘎歌古巷有很多游客必去的文化景点,顶着油纸伞走进古巷,两侧古旧的木房暗红的木墙上涂着民族风俗的壁画,栩栩如生的彩绘壁画记录着苗族神秘的图腾、美丽的传说、盛大的苗年。古巷中有见证西江最早历史的“源西江”,有展现苗家古老祭桥文化的 “家祭桥”,以及展现苗族先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过程中创造出来的口传史诗古歌演唱、情歌对唱、苗绣非遗传承点、银饰制作、米酒酿造等活态文化展示点。

淡季的时候古巷内没什么表演。。。看看就好饿


哿嗡僦】风雨桥 左至右正读,读音“ge weng jiu”;因苗语中“嗡”为“龙”,故有“头桥”,即第一座桥的含义,当地人习惯直称其为一号风雨桥,汉译名为“龙潭桥”, 据称与该桥上游50米处水潭里的神龙传说有关,
这座桥边原来有一个深水潭,相传以前,人们在天黑时看见有龙从潭中钻出,于是人们就把这座位于深水潭边的桥称为龙潭桥。苗族民间信仰认为,人是其灵魂通过“桥”而诞生,没有桥,便没有出生;没有桥,即便有人,也不健康,更不长寿;没有桥,人类无法与天沟通,与神交流,得不到上天和神灵的庇护。架桥的目的除了方便生产生活和交通来往,一是修阴功、集善法,二是为自家添丁加口,让孩子茁壮成长,福寿康宁。所以,桥在苗族中有着特殊的意义,是苗族村寨中最富民族特色的交通设施。





层层的梯田,清澈的河水,还有水田间弯弯曲曲的小路,有时候你还能看见一家人在水田里忙碌,平整土地,插秧,让人感受到浓浓的淳朴民风。这样一幅静谧的农耕图,整个人会变得特别安静祥和。

淡季还没有到耕种的时候,看着是有些荒凉的





苗寨东侧的东引寨。。。现在是比较新开发的寨子。。在田园观光区的位置。
相对价格要实惠的多,晚上的时候是有一个夜市的。。。去观景台看夜景的时候可以在夜市吃宵夜的




饶了一圈  又赶上一家店的 长桌宴晚餐了







。。。剩下的就是寨子里闲逛。。。等着天黑去看夜景了。。。或者是去风雨桥看旅拍美女了






西江观景台可以选择  在一号风雨桥乘坐电瓶车往返。。。
或者是在大约四号风雨桥位置步行上山看着步行应该也不会太远。。。但是电瓶车价格算是不贵坐车也是不错的选择

站在观景台,可以看对面上千户苗家做饭时,升腾起的袅袅炊烟。千户苗家吊脚楼依山而建,层峦叠嶂,鳞次栉比,大气磅礴。从山脚可以拍到山顶,随手拍都很美。



















晚上的观景台人是比较多的,比较拥挤也是拍照人最多的地方了。。。
这边的饭店很多都是很好的观景点。。。可以吃个晚饭,慢慢看夜景

东引寨路口的夜市,,,可以选择的小吃是比较多的
价格其实和在寨子核心那边的都是一样的。。。
除了特色的黑猪肉和黄牛肉一类还是有一些炒饭炒粉的











 



也东寨——回旅店的路上迷路了  在山间转了一个多小时。。。












如果不看夜景的话,其实一天时间是足够的了
淡季时候可体验的内容不多

赶着去凯里市转转。。。北门客运站有直达车
或者是在凯里南站倒公交车



下一站、凯里

特色灌蛋   千户苗寨

游客印象
千户苗寨里面苗族博物馆不远的位置的粉店,旁边就是也东寨的入口,算是在寨子的中间核心位置,中午的时候店里人气不低大部分都是游客的说
因为景区的滤镜价格其实是要贵上一些的,但是好像整个寨子里小店的价格都是差不多的大差不差
这家的特色是肉馅灌蛋价格小贵,味道还是不错的比较清淡,简单尝尝算是特色之一
干拌粉给的粉不少一顿午餐是足够的了,口味不是很突出需要多加点小料配制一下
景区餐馆环境、服务和价格等等都是不要过于强求就是了,适合一个人简单吃一口





手工糍粑  千户苗寨

游客印象
千户苗寨里面特色小吃之一,其实也是街上主要买的小吃之一,这家的位置在二号风雨桥不远,相比较很多都是卖家挑着担子,这家是有店铺的,而且可以选择体验一下自己来打糍粑,还是挺好玩的其实也没有很容易得说
糍粑的话有有两种,一种是烤制的,一种是不烤的。因为景区的滤镜价格其实是要贵上一些的,重点是两种价格是不一样的,烤制要贵上一些,
简单尝了一个烤的,味道还是可以的搭配上白糖吃,但是没有很突,每一家应该都是大差不差的吧,苗寨特色之一游客打卡




董哥烧烤  千户苗寨

游客印象
千户苗寨里面特色小吃之一,这家烧烤的五号风雨桥不远
主打的事苗寨这边特色的黑猪肉串和小黄牛串,其实越到寨子后面买糍粑和烧烤等小吃的摊位就越多的,这家算是比较靠近寨门的了,因为景区的滤镜价格其实是要贵上一些的,价格来说基本上是统一价了
门前还有一只在剔肉的黑猪腿,看着肉质是可以额,而且这家也是卖肉的看着也有人直接在这里买肉馅的说
二十元的串,猪肉和牛肉各一般,味道其实还是不错的,刷上酱料是蛮香的,为一就是有点小贵的说,想要好好吃一顿的话其实要花不少的吧






周妹小吃店  千户苗寨

游客印象
千户苗寨早上准备出寨子的时候出了开门了的几家粉店之外,好像只有这家包子铺生意是不错的,位置在大约五号风雨桥吧三岔路口的地方
早上的时候除了粉面之外还有老台东的包子卖,赶时间要了两个包子加豆浆就算是早餐了
价格来说因为景区的滤镜价格其实是要贵上一些的,而且好像也是对游客有定区别的吧,
早上来说包子味还是不错的,唯一馅料有点少,算是挺实惠的一家了,游客的早餐简单尝尝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