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0多年前,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武则天登基称帝,改唐为周,建立武周政权,号“圣神皇帝”。定都于洛阳,称神都。隋唐洛阳城分为外城、皇城、宫城三重城垣。核心区域一区一轴块。一区即宫城区,包括明堂、天堂、九洲池、应天门等部分遗迹;一轴;即隋唐洛阳城的南北轴线区,包括南北纵贯邙山上清宫﹣宫城﹣天街﹣伊阙龙门的隋唐都城轴线。她在贯穿南北的中轴线上,修建了明堂、天堂、天枢等建筑,构成了一条壮丽的天际线,使隋唐洛阳宫城殿宇的立体轮廓和风貌气势显得更加辉煌壮丽。
明堂、天堂位于洛阳市西工区,景区内有武周时期明堂及天堂中心柱遗迹、隋代轩廊遗址、隋代乾阳殿遗址、唐代轩廊遗址、宋代轩廊遗址、宋代太极殿遗址等遗址遗迹,还有文物及艺术品展示,昔日女皇武则天理政、礼佛、生活的重要场所, 现归属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成为洛阳旅游的必去景点。
景区主要包含了明堂、天堂两座建筑。明堂是武则天执政的皇宫正殿,又称“万象神宫”,天堂是武则天的皇家礼佛堂,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高的建筑。
武则天将明堂建在隋乾阳殿,天堂建在隋大业殿,说明明堂、天堂在当时是按皇家宫殿的规格礼制建造的,不仅是唐代宫殿建设上的大事,而且影响到后世。明堂又是国家举行祭祀大典的场合,武则天亲祀明堂,合祭天地。像北京天坛的祈年殿,就参考了唐洛阳明堂的建筑特点。
现在复原的天堂高88.88米、明堂高33.52米,远不及武周时期的天堂高约150米、明堂高约86米的建筑高度。复原的天堂和明堂远不及武周时期的高大宏伟。
明堂,外行看,有上中下三层。底层为四方形,象征四季。四面各施一色,分别代表春夏秋冬;中层为十二边形,象征十二时辰。上为圆盖,四周环绕九龙雕塑;顶层是24边形,象征24节气。
最顶端置金凤(后改为火珠,被誉为“国宝”),中有巨木围,上下国通。
现在看到的只有33.52米。
明堂是一代女皇武则天时期建在洛阳神都的皇宫正殿,高约90米,是武则天用于朝会、庆赏、祭祀等大型礼典的举办地。武则天曾在此宴飨群臣,接受朝贺,发布政令。
我们来到了明堂的第二层,1300多年前这里是女皇武则天祭祀天地、宴飨群臣、举行神宫大乐舞的朝堂所在。
回看对面的应天门北门和广场
明堂是紫微城执政的大朝正殿。并且气势恢弘、壮观华丽、巍峨参天,有吞天吐地、包罗万象之气、因而称为“万象神宫”。
几千年来,历代封建王朝都非常重视修建象征帝王权威的皇宫,形成了完整的宫殿建筑体系。武周时期所建造的明堂作为宫城的正殿,不论在结构上,还是形式上,更要显示出皇家的尊严和富丽堂皇的气派,从而区别于其他类型的建筑。明堂和天堂是当时世界上最高大的木质建筑,体现出当时极高的建造水平,展现出皇家建筑的宏伟气魄。千年前,这里是女皇一统天下,执掌国柄,沟通天地,感应四时的重要场所。
内部装修金碧辉煌,再现了武则天统治时的大唐国威,是世界历史上体量最大的木质建筑。
在正前方女皇宝座后面我们所看到的正是盛唐之光垂帘,垂帘分为三个部分,下方为海水江崖,此设计融合中国传统古画,以江山及海水的图案显示江山社稷为盛世不可撼动的基础;中间为凤衔牡丹,金凤象征一代女皇,牡丹代表神都洛阳,此图案表示了在女皇的统治下神都洛阳的繁荣昌盛;上方为飞天祥云,显示出佛教对于武周以及大唐的深远影响。
下到底层一楼,中心遗址大厅1986年考古发掘明堂基址, 是六圈八边形的夯土台基,在明堂遗址中心为圆形的巨型大柱坑,坑口直径9.8米,逐层内收,坑底直径6.16米,深4.06米。坑底为四块大青石构成的巨型柱础,柱石外围由两圈刻度线,外圈直径4.17米,内圈3.87米。其中三方上面有圆形榫眼,在柱础石外侧有包砖呈八边形,外围是夯土。整个遗址坑有不同程度的残损和酥碱,经过专家们反复研究,采用轻钢架结构进行保护,基本上不改原柱坑的外观。
沿革厅这里主要展示明堂考古发掘、历朝历代变迁模型,以及隋、唐、宋三个朝代宫城正殿的形制和沿革变化。明堂建筑规模模型图,明堂建筑在整个中轴线上。
天人合一神都壮丽隋唐东都城,始建于隋大业元年(605年),唐、五代、北宋一直沿用,至金毁于战火,历时五百余年,该城由宫城、皇城、诸小夹城、东城、含嘉仓城及外郭城几部分组成,畦分棋布洛水贯其中,犹如河汉;象。且皇城从东、南、西三面拱卫宫“以象北辰藩卫”。武则天徙居洛阳,对这里的郭城、皇城、宫室苑圃以及宗教、文化设施多所营缮修葺,使之更增强了“天人合一”的意识。甚者连轴线上的主要建筑的名也都冠以“天”字或天的含意。如从南至北依次为天阙(伊阙】、天街、天门【应天门)、天津【天津桥】天枢、天宫(明堂)、天堂。可谓七天工程。
大享厅位于明堂的西北侧,主要展示的是武周时期在明堂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明堂即是武则天的布政之宫,也是敬神之所,是武则天皇权的象征
迁都洛阳,显庆二年(657年)十二月,唐高完以洛阳为东都。此后,高宗常住洛阳,并于弘道元年(683年)驾崩于洛阳宫贞观殿,武则天承制后,于光宅元年(684年)迁都洛阳改东都为神都(有“君权神更之意) ,改长安为西京,共迁十万户居民入洛阳。
凿像立寺,咸亨三年(672年),龙门石窟中规模最大、最具代表性的大龛——大卢舍那佛龛(后称奉先寺)开始雕凿,并于上元二年(675年) 完成。奉先寺南北宽约34米,东西深约36米,置于3米宽的三道台阶之上,龛雕一佛、二弟子、二胁侍菩萨、二天王及力士等十一尊大佛
建都开河,大业元年(605年)三月,隋炀帝诏尚书令杨素、纳言杨达、将作大匠宇文恺营建东京(洛阳)是年,以洛阳为中心,利用自然河道或前代旧渠,隋炀帝令人开雷贯通南北的大运河,次年春,东京洛阳建成。大业五年(609年)正月,隋场帝改东京为东都。
建都开河,大业元年(605年)三月,隋炀帝诏尚书令杨素、纳言杨达、将作大匠宇文恺营建东京(洛阳)是年,以洛阳为中心,利用自然河道或前代旧渠,隋炀帝令人开雷贯通南北的大运河,次年春,东京洛阳建成。大业五年(609年)正月,隋场帝改东京为东都。
沿革厅武周时期,武则天以“自我作古,用适于事”建明堂,在形制,结构,规模的方面,将明堂这一古代重要的礼制建筑,推到了一个不可企及的巅峰高度。垂拱四年,(公元688年),武则天毁乾元殿,造明堂,高二百九十四尺,四面各宽三百尺,有上下三层,下层象时,各随方色;;中层法十二辰,圆盖,盖上盘九龙捧之;上层法二十四气,亦圆盖。”上层为圆顶亭子,上立高一丈的涂金铁凤,屋顶铺木胎夹纻漆瓦。明堂有上下贯通的巨木中桩,作为斗栱梁架依附的主干。明堂的规模和复杂程度超过唐两京所有宫殿,反映其设计与施工能力已接近或达到封建社会的最高水平。武则天时期,曾在此宴飨群臣,接受朝贺,发布政令。
城建厅明堂城建厅展示明堂中心柱遗迹巨木十围、浩瀚星空,武则天宫城区沙盘模型及《武周之治》视频。在这里, 我们虚拟设计了通天柱的剖面装置,其柱体是有多层巨木包裹围合而成,以榫木连接,铁箍围合。以此来展示当年气势恢宏的通天柱,让我们再次领略盛唐的奢华。
隋唐洛阳城始建于隋大业元年,公元605年。唐,五代,北宋,一直沿用,南宋初年,宋金争夺洛阳,城区毁于战火。隋唐洛阳城前后沿用时间长达五百余年。由宫城,皇城,东城,外郭城等几部分组成。
在天字轴线上修建了世界上最高的木建筑——明堂与天堂。形成了隋唐洛阳城最为辉煌壮丽的景观。
来到文化厅,我们首先看到的是这面装饰有二十个汉字的墙壁—武皇造字,作为历史上唯一一位正统女皇帝,她在文字上大胆改革,增减前人笔画,从其独创却广为使用的二十个汉字中,不难窥见其才气与非凡智慧!其中日月当空这个字念zhao,是武则天当初为自己起名字所用,因为日月当空普照大地,所以叫曌。
升仙太子碑历经1300余年风雨沧桑,依然矗立于河南省偃师市府店镇南缑山之巅,武周圣历二年(公元699年)二月初四,武则天由洛阳赴嵩山封禅,返回时留宿于缑山升仙太子庙,一时触景生情而撰写碑文,并亲为书丹。
唐朝,处于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无论在思想还是物质生产都达到了历史的高峰,唐代盛行波状的连续纹样与花草相结合图案,工艺饰品普遍使用花卉图案,结构图活泼自由,丰满圆润!唐代女性的服饰,确实是浓艳、大胆、奢华、雍容大气、标新立异。
政绩厅,公元690年,武则天称帝登基,极具政治才能的她总结唐太宗的经验和教训以及自己辅佐高宗20年的经验教训,比照前朝与当今,制出了施政大纲十二条,也就是我们面前所看到的——建言十二事,稳定了社会,造福了百姓,为后来一些执政者提供了很好的参考。
明堂受朝, 万岁登封元年(696年)四月朔日,武则天又行亲享之礼,大赦并改元万岁。第二天又御通天宫端扆殿,令有司读时令,布政于群后。
政绩厅展示武则天殿试、文武举互动项目游客参与展示、建言十二事为载体的12根凤凰立柱、武则天与唐太宗时期的疆域图、嵩山封禅祭、投放武则天除罪金简模型展示。
武则天统治时期,武则天亲自主持考试,云集各地精英于洛阳,考生有上万人之多,连续考了数日。在他执政之后,又开设了武举。武则天在位的15年间,基本能维护了帝国的统一,疆域的辽阔,国家的强盛。这里的互动体验区,各位游客可以重返大唐,感受武周盛世的威严。
武则天在嵩山投“祈福除罪”金简图
展示的文物
从明堂东门出来去天堂,换个角度明堂
明堂和应天门同框
历史上的天堂是武则天的御用礼佛堂,是一座巍峨高大、直上云霄的塔式建筑。传说中,遥远的佛国有一座专供佛祖讲经的神圣之地,名叫“天之圣堂”,那里,是无数证得佛果的大德鸿儒们理想的归宿,殊胜非凡。女皇武则天心中的天堂,就是“天之圣堂”在人间的真实写照。
据史书记载:“证圣元年正月丙申夜,天堂火灾,延及明堂,至清晨,二堂具毁。”一座倾注举国之力修建起来的世界高楼,存世时间仅有短短的七年。
面前的这座“天堂”,是一座内部钢架结构,外观仿唐代风格的保护性建筑,旨在起到遗址保护与展示的双重功能。
“新天堂”建筑本身高度近60米,加上两层台基和宝顶,总高度88.88米。外观五层,内有九层,明暗相间,一气呵成,象征着天子九五之尊的无上地位。具体说来,除外观保留古建筑造型外,内部采用现代建筑构造。
九层,代表佛教里面的九九归真的寓意。就是为了彰显女皇以及推崇的佛教,唯我独尊、居高临下的王者气概。外观虽看起来只有五层,但它既“高”又“大”,象征天子之尊的无上地位。是一代女皇感应四时、与天沟通的礼佛佛塔。
“天堂”各层全景导览图
天堂建筑内部的第二层——接引堂。正前方,是一幅长22米,宽4米的壁画《万国来朝》,由当代著名壁画专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孙景波、王颖生担纲创作,壁画主要讲述了武周盛世与诸多国家友好往来的情景
《万国来朝》表现内容为大唐武则天执政时期,女皇武则天于洛阳明堂接见百余外国使节的宏大场面。唐代自立国之后,经济、文化、政治对世界产生巨大影响,与唐有往来的国家达三百之多,建立外交关系七十多个。
同时,唐政府容留大批西域各国王公贵族,并有大批外国人移居唐朝。至武则天时期,国力雄厚,商贸更加发达。画面中以简洁四条明柱表现宽阔的殿堂空间,以两侧华丽的帷幔来衬托前景中数量众多的人物,使画面效果既变化丰富又和谐统一。
抬头看正上方的凤凰图案水晶灯周围,环绕着几位衣态翩然、仙气袅袅的飞天,
仔细看不知您是否有一个疑问,飞天的面部为何是黑色的?我们都知道,佛教源于印度,兴于中原,在武周时期达到汉化的高峰期。
如果说《万国来朝》壁画体现的是武周朝繁荣的外交,那么这几位飞天面部颜色与外观风格体现的就是这种繁荣外交背景下的宗教文化交流。
沿着下行楼梯一直往下,现在我们来到的是天堂建筑的一层——遗址层。这里是展示武周天堂建筑遗址的地方,是当年武则天御用礼佛堂天堂的遗址所在,该遗址于1977年被发现,青石砌壁,上部直径11米,深4米,底部直径9.6米。
由于底部三块条形青石上方有很多刻度线,当年刚发现的时候有不同程度的磨损,因此关于这个遗址,有两种推论广为流传:其中一种推论说它是天堂建筑的中心柱遗址。另一个推论说,它是天堂内部供佛像移动的机关。
请继续往前参观,遗址层这块展板,全方位的介绍了天堂遗址从发现到景区动工的全部过程,不妨驻足一观,了解天堂的建造过程。
我们乘电梯到天堂建筑内部的第九层一一天之圣堂。走进第九层,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名为《极乐世界图》的大型壁画。
天之圣堂中放置的这尊佛是著名的未来佛—一弥勒,通高6米的,九层弥勒佛像采用黄铜材质构筑佛身,表面大漆贴金,使佛像看起来庄严不凡,金光璀璨。佛像身下设有缅甸柚木材质的须弥座,佛像背光与莲台饰纹皆采用唐代风格卷草纹装饰工艺,尽显大唐风范,下图是网络图片。
参观完九层的内部陈展走出九层,到外面的环廊上进行参观。我们是18:55到的,在这里等着天黑亮灯
天堂是今天隋唐洛阳城宫城内的标志性建筑,站在环廊眺望,当年的城郭俯而可见,远方的龙门山和面前的洛河,尽收眼底。
杨广营建的洛阳城:“北依邙山,南望伊阙,左瀍河,右涧河,引洛水贯穿都城,以象天汉”,这座天人合一、象天法地理念修建的洛阳城,当年的中轴线直到今天依然清晰可见。
前方是洛阳宫正南门应天门,穿过皇城,就是洛河北岸的皇城正南门端门,端门南侧的天津桥,天街的尽头就是外郭城的正南门定鼎门。
而在天堂的西侧就是千年之前修建的大型皇家园林——九洲池的遗址所在地,新建隋唐园林盛景重新屹立在洛阳城的地面之上。因为景区是多朝遗址叠加区,环廊下方看到用木栈道和玻璃幕墙组合成宫殿轮廓的就北宋的太极殿遗址。
天黑灯亮拍系列照片后依次向下逐层参观,千佛堂八层千佛堂,佛像供养中心共设有777尊佛龛,随缘供奉777尊佛像。在佛教经典中,单数为阳,7是一个极为殊胜的数字,777尊佛像数字的设定,代表了释迦牟尼佛祖修行中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第一个数字7代表了佛祖降生后所行的7步,又称“七步生莲”,象征着广大的慧根;第二个7代表着佛祖在修行过程中,逐渐摆脱佛 “七情六欲”的执着烦恼,达到自我身心境界的和谐;第三个7取“七级浮屠”之意,象征着未来的果报,功德的圆满。
佛缘厅第七层佛缘厅。正北方,有一尊巨大的皇家风格照壁,照壁是中国传统建筑特有的组成部分。
古代封建帝王多崇尚风水格局,敬畏鬼神,殿宇内部摆放照壁,一方面可以凸显主人崇高的社会地位,另一方面,也有隔离空间、丰富室内布局的功能。
向上看,在我们的正上方,有一座风格与二层凤凰灯饰相同的“莲子牡丹”水晶灯,牡丹的富贵荣华搭配莲子的清净如意,有着圆满、大德的寓意。
古人常说“宁可三日无肉,不可一日无茶”,茶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饮品。唐朝以前的饮茶,属于粗放煎饮时代,人们豪饮大口喝茶。从唐代开始,品茶日益盛行,并逐渐与释、儒、道三教相融合。禅茶,是佛家特有的一种品茶方式,眼观鼻、鼻观心、心观万物、万物如斯。如有兴趣,可坐下来,品一盏大唐风韵,尝一道禅心茶语。
法宝阁五层法宝阁。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就是一面镶满精致瓷器的墙壁“三彩壁佛盘”。
这里所用的瓷器是最具洛阳地域特征的“唐代三彩工艺”,价值不菲。德化瓷“千手观音”
俗话说:家中有宝,宝不外露。走进五层,我们可以看到众多出土于洛阳、与洛阳历史有关的珍贵文物,大家可通过近距离的接触这些文物,身临其境的感受武周的时代气息。
中华瓷王“各种釉彩大瓶”,是当年景德镇乾隆皇帝特制的杰作,原件(500件)现存北京故宫,该瓶体型硕大;结构妙,工艺复杂,被誉为“瓷王”。
六方八宝青花瓷
释禅堂三层释禅堂,顶部呈现了一座大型坛城。坛城,系梵语“曼茶罗”的意译名,是“坛城”或“道场”的意思。在藏传佛教中,坛城被视为最神圣、最奥秘、最有特色的造型艺术。我们面前的这座坛城,正中央莲台主尊是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
返至天堂二层由南门出,在到明堂二层俯瞰灯光下应天门广场
夜晚的应天门灯火辉煌,比白天要漂亮辉煌的多。有高大的城门楼子,有两边的雀楼,在晚上格外的高大壮观。
北门门前的广场非常大,广场上人来人往,贵妃们依旧遍地都是。很多专业拍照的人打着灯,在为贵妃们拍照留念,收费很低。
要进入应天门,需要从南门进,我门转到正面,正门门前也有护城河,广场反而不如后门的广场大,但人流很多
应天门是隋唐洛阳城宫城---紫微城的正南门,隋唐第一门,有五座城楼,东西各有阙亭,展开像翅膀一样,俗称“五凤楼”,始建于隋大业元年(605年),原名则天门,神龙元年(705年)避武则天讳改称应天门。其“两重观,三出阙”是中国古代礼制中最能彰品天子身份和地位的建筑形制,是目前国内发现等级最高的城门楼遗址。
阙自西周以来就有,原本是用来瞭望的,后来才慢慢演变成建筑等级的象征,阙有单阙双阙三出阙,应天门是“两重观、三出阙”的构造 ,三出阙是古代城门建制的最高等级,只有天子才能享用,应天门的双向三出阙,让整个城楼显得特别巍峨壮观,气度不凡,有种君临天下的震慑感。
五凤楼是宫城正门形制,上有崇楼五座,以游廊相连,东西各有一座阙亭,形如翼翅,似五只凤凰。这是应天门最醒目,也是尤为重要的建筑特色之一。
这是一座由门楼、朵楼、阙楼及其相互之间的廊庑连为一体的“门”字形巨大建筑群,规模恢弘,气势壮观,是当时发现的隋唐洛阳城中保存最好的一处遗址
现代城市的车水马龙之间,这座巍峨宏大的建筑彰显了历史性的威严。
唐代诗人李白曾诗曰:“一百四十年,国容何赫然。隐隐五凤楼,峨峨横三川。”
应天门的城楼下开有三个门道,中为御道,左入右出;门前置有象征皇家威仪的双向三出阙,东西两边共计十二阙,是古代城门建制的最高等级、天子享用的最高礼制。
并与明堂、天堂成为当时全世界最辉煌壮丽的宫殿群,堪称“世界奇观”,整个隋唐洛阳城(紫微城)占地面积约4.2平方公里,被誉为“万宫之宫”。
丽景门也是洛阳城的西门,是在明清时期建筑的基础上重建的,虽和隋唐时期的丽景门不在同一个地方,但同样展现了古都洛阳的风貌,是 洛阳 城历史文化风貌的标志之一
因此也有“中原第一门”的美誉。
整个丽景门景区由城门楼、瓮城、箭楼、城墙和丽景桥(古时为吊桥),护城河等部分组成,
丽景桥上那些惟妙惟肖或憨厚或淘气的小狮子还是挺有趣的
其城垣高厚,月城宏阔,重门叠关,上干浮云,气势磅礴,成为洛阳老城历史文化古城街区的龙头。
成为洛阳古城历史文化最具特色的标志之一,并且被评为洛阳八景之一,有“不到丽景门,枉来洛阳城”的美誉。
城楼之下是一条商业街,汇聚了各种美食店,特产店,文创店,各种小摊小贩摆在路边,叫卖声不绝于耳,热闹非凡,一派盛世繁榮的景象
西大街是洛阳市老城区的一条重要街道,位于老城区中心地带,西起丽景门,东至十字街,全长约 1800 米。
洛阳西大街是洛阳市最古老的街道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在古代,洛阳西大街是洛阳城的商业中心,街道两旁店铺林立,商贾云集,是当时洛阳城最繁华的地段之一。
如今,洛阳西大街依然是洛阳市的商业中心之一,街道两旁有许多商店、餐馆、咖啡馆等,游客可以在这里购买当地的特色商品和品尝当地的美食。
漫步在这条古街上,不仅能品尝到地道的美食,感受当地的方言,还能领略到旺盛的商业气息和特色景点的魅力。
洛阳西大街是洛阳美食的缩影,这里汇聚了众多传统美食和特色餐馆。从洛阳水席到不翻汤,从烤羊肉串到炒凉粉,琳琅满目的美食让人垂涎欲滴。这里的饮食文化博大精深,展现了洛阳特有的风土人情。
洛阳西大街保存了大量完好的古建筑群和清一色的青石板路面,这里的唐装盛行,仿佛穿越回了盛唐时期。
小巷深处的景象别具一格,古老的建筑风格和静谧的氛围让人感受到岁月的沉淀。这些古建筑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传承着千年的文化底蕴。
同时,洛阳西大街也是洛阳市的文化中心之一,街道两旁有许多历史文化景点,这里有个城隍庙
不过我们进去,没有找到什么庙,就是看到这庙门,感觉很久以前的城隍庙
清晨我又去一次,这里可没有晚上这么热闹,确实有点感觉
因为住在民宿在西大街,清晨7:00之前看到的西大街可是很清静的,街上只有清洁工打扫
遛狗的和快递起手轻松通过,与白天完全不一样的感觉
7:00以后店家开始忙碌做生意了
总之,洛阳西大街是洛阳市的重要历史文化街区,也是游客了解洛阳历史和文化的重要场所。
西大街尽头是十字街,十字街位于洛阳老城区西大街和东大街的八角楼金街也称为“十字街”,自古乃是商人云集之地,建国之后这里成为洛阳市重要的商业区之一,同时这里更是洛阳小吃的汇集之地。
2015年五月,《人民日报》官方微博评选出全国十大美食街,洛阳老城十字街夜市入选全国十大美食街。
青石板的道路,古香古色的门脸,高挑的红灯笼,给这条小街装扮上节日的气氛,来到这里的人们无不称赞道美。
离开十字街到东大街直走,过了鼓楼就是洛邑古城
洛阳老城的鼓楼,正名“谯楼”,始建于明代,历代经过数次修缮,距今已有350年的历史,为洛阳老城区的地标建筑之一,鼓楼的东端镶一石匾刻“就日”,西端石匾为“瞻云”,均为楷书
洛色古城位于河南省洛阳市老城区,现为国家AAA级景区。景区包含文峰塔、河南府文庙、妥灵宫、四眼井、金元古城墙遗址等多个历史时期保护建筑,并以唐、宋、元、明、清、民国各时期建筑风格为建设主基调,以历史文化为基础结合旅游、餐饮、住宿、娱乐等综合业态,综合建设成为集文化、旅游、商业、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历史文化古城。
洛邑古城,一座承载着千年历史与文化的古都,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漫步在古城的街头巷尾,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繁华的古代。
真没想到洛邑古城这么多人,门口汉服体验店一家挨着一家。
更令人感到意外的是,全城皆是摄影师,拉着一辆小推车,里面装满摄影道具。
如果有时间,来洛阳体验一把穿越,会有格外惊喜呦。
洛色古城我们想看夜景,所以到的时候已经亮灯了,洛邑古城的夜景真的太美了,而且还有演出,牡丹节期间真是人山人海啊!
走进洛邑古城,文峰塔、城墙高大坚固,仿佛在诉说着古城的辉煌历史。
九洲池是隋唐洛阳皇宫『紫微城』内重要的皇家池苑,荟萃了唐宋园林建筑艺术的精华,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的杰出典范。始建于隋,唐宋沿用。九洲池因似东海的九洲而得名,占地十顷(约52万平方米),水深丈余,约3.4米。堤岸屈曲,池中有数岛,鸟鱼翔泳,花卉罗植。池水向紫微城辐射,园内水网密布、殿台楼阁点缀其间,其景美不胜收。
隋唐洛阳城将谷水引进紫微城,并依水建造了众多池沼,其中最大的池沼即是位于紫微城西北隅隋代兴修的九洲池。九洲池遗址是隋唐时期洛阳城重要的皇家园林,九洲池正位于隋唐洛阳城宫城(紫微城)西北部高地上,池内的水向宫城辐射,构成了水网密布、殿台楼阁点缀其间的宫苑园林胜景。九洲池作为紫微城内最大的皇家园林,是帝后妃嫔每日休闲之处,也是宫内风景最美之处。
九洲池遗址位于原洛阳浮法玻璃集团中部的,是武则天时代的皇家园林,也是隋唐时期后宫休闲娱乐的主要空间场所。2009年,为推进隋唐洛阳城大遗址保护工作,洛阳市决定斥资10亿元整体搬迁洛阳浮法玻璃集团,对该区域的九洲池遗址群进行整体保护。
进入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条笔直宽阔的道路。火红的灯笼一字排开,林立两旁。
沿道走到尽头,有一高大的亭子,供游客休息。
穿过亭子,地面开阔。正中间建一两层大殿。我们去时不是很合适时间,九州池进行升级改造,本来能参观的地方都不开放,一层为九州池概况、来历、布局……等等的介绍。但是我们看不到
这古色古香的格调,使人油然而生庄重之感。
布置很有节日味,旅游中国,美好生活
从东边顺阶而上,来到大殿二楼,九州池的全貌尽收眼底。
二楼门虽开着,想进去看看,硬给正在升级的人员赶出来
绕周看看,皇家建筑,
要看天堂
穿越大殿,順阶而下,来到园林西边。从一偏门进去,顺着蜿蜒的石板路,有座白色的石拱桥。
桥下碧水涟漪,满池花花。岸边花草茂盛,蒹葭飘飘。
小景叠瀑
再往前走是一个大湖,湖北面是山坡,坡上树木葱郁,两层大殿倒影成双。
再往东走,穿过一条小道,豁然开朗。跨过高高的木门,就到了牡丹园。
可惜已经过了早期牡丹花盛开的季节,但是还是能看到绽放的牡丹
这里能看到天堂通天塔
找几个机位拍拍牡丹与天堂同框
红枫与天堂同框
西工区自公元前1038年周成王在此营建王城后,先后有东周、隋、唐、后梁、后唐、后晋等6个朝代30个帝王在此建都。
西工小街有上百年的历史,1914年,洛阳成为北洋政府军事重地,吴偑孚等先后在此驻军和修建兵营,并在营房东修建了一条商业街,为官兵和家属提供日常生活服务名“营市街”,即“西工小街”的前身。
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小街可是当年洛阳市商业行业的风向标,消费趋势的导航站,百姓日常生活的大货仓。可以说,形容它是西工地域或洛阳全市的国计民生“晴雨表”毫不为过。从涧西、老城或周边县城来洛阳办事和游玩的人都要到西工歇歇脚,喝点水吃顿饭,都把小街做为最后一站
西工小街是2019年洛阳市西工区打造的“百年历史,小街记忆”特色文旅商业街区,也是一个本地人、外地人,吃洛阳本地小吃的地方。
这里的美食五花八门,独具特色,如今最“出圈”的当属小街天府、丹珍汤圆、西工饭庄等知名老字号餐饮企业和洛阳各类特色美食,同时还保留了织补、修表、刻意等手工技艺,被誉为洛阳城的老底片。
整个小街不长,但布局紧凑,规划风格整齐,不像我们本地的小吃街,杂乱无序,如果说做特色文旅商业街,西工小街是值得学习的典范。
小街天府感觉出售我们天府之国的一些小吃,所以选择了小街锅贴,大清早的小街锅贴就开始排队,店里店外有两个窗口
去时过了中餐的点,人不多,
锅贴半斤起卖,分猪肉馅、牛肉馅,选了牛肉馅,油炸的火喉控制得刚刚好,皮簿酥脆,馅嫩多汁,蘸上一点老陈醋,去掉一些油腻味,让人欲罢不能,停不下来,很久没有吃到这么好吃的锅贴了,必须推荐!
活络起来的西工大街小巷,组成城市的脉络,来自过往时日的故事,搭载着宁静祥和的生活片段,驶往下一个日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