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风楚韵:宜昌博物馆,长阳清江美

作者:樱~枫fox 显示图片

更多游记请看:
诗和远方——我的游记分省总目录 @http://www.mafengwo.cn/i/11406786.html
相关游记链接:
自由万岁!——2023年初浙闽疯狂游总篇 @https://www.mafengwo.cn/i/24078229.html
**************************************************************************************************************

翻开我的旅游足迹版图,会发现西北方向已到甘肃宁夏,西南方向已到云南贵州,而正西方向却空着一大片,川渝两省均未涉及。高铁到重庆有两条路线:南路,合肥---武汉---宜昌----恩施-----石柱----重庆北;北路,合肥---武汉----襄阳----巫山---奉节-----万州-----重庆北。南路取直线,但车速慢;北路绕路,但车速快。无论如何,到重庆的用时都在九小时左右,更不要说去成都了。

因此除非是寒暑假,平时即便有连续四五天时间,想去重庆成都都不现实,但是这两条路线上的一些城市可以考虑:宜昌、恩施、利川、巫山、奉节。其中最向往的是巫山、奉节这两个长江三峡上的重要节点,不过需走北路,单程路费很高,在400元以上,需要好好做攻略。

相比之下宜昌最近,花销少得多(高铁票241元),又是三峡的入口,应该优先考虑,为日后西进巴蜀打个前站。可是宜昌市区的几个标志景区:三峡人家、三峡大坝、三游洞、屈原故里,离宜昌东站都很远,还不如去宜昌下属的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坐车方便。长阳位于长江支流清江岸边,山清水秀,比市区诸景区更吸引我。所以初游宜昌先去长阳。

暮春时节,人间四月天,消停了半个多月后,我再度踏上旅程。最终的行程是:
4.25  合肥南至宜昌东,宜昌市博物馆,宜昌至长阳;
4.26  清江画廊;
4.27  清江方山,长阳县博物馆;
4.28  中武当天柱山,长阳至宜昌,宜昌东至麻城北;
4.29  麻城龟峰山杜鹃花,麻城北至合肥南。

9:30从合肥南站出发,在汉口停车时间较长,之后进入江汉平原,放眼可见金黄的稻田。


每个季节都有属于自己的美丽,暮春时节大多数花儿都谢了,但是树木充满朝气的新绿也让人心醉。


13:15到达宜昌东站,对我而言又是一个全新的目的地。今天挺热,中午气温29度,有了夏天的感觉。


出站口有自助餐,不贵,正好解决午餐。


为了节约时间,我打的去宜昌市博物馆新馆,13:55到达,车费14元。

宜昌博物馆在“伍家岗区”,高铁站东南方向,离市区很远,离高铁站并不远。老话说“了解一个城市,先从博物馆看起”,何况宜昌是这样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而且还是国家一级博物馆。


宜昌古称“夷陵”,说是白起伐楚时,把此处夷为平地,故而得名。“吴蜀夷陵(猇亭)之战”“火烧连营”更让它出名,让刘备的粉丝痛心疾首,至今宜昌仍有“夷陵区”、“猇亭区”。


走进博物馆大厅,一幅顶天立地、气势恢宏的巨大浮雕闯入眼帘。两岸青山相对出,一湾碧水奔向前。山水之间,“峡尽天开”四个大字令人心潮澎湃。


“峡尽天开”出自郭沫若的诗:“峡尽天开朝日出,山平水阔大城浮。” 宜昌是“三峡门户”、“川鄂咽喉”,长江到了这里豁然开朗,博物馆的内部设计也是非常大气。


室外骄阳似火,在这里却很自在,游客也不多。


馆内有四个基本陈列,按年代排序:远古西陵、巴楚夷陵、千载峡州、近代宜昌。还有四个专题陈列:风情三峡、古城记忆、开辟鸿蒙、物竞天择(贝林厅)。


大约19.5万年前,“长阳智人”出现在宜昌长阳。博物馆里一座绿藤缠绕的山洞中,展示着长阳人的牙齿化石和头部复原雕塑。物虽小,考古意义却十分重大,就像临汾丁村人的牙齿一样。


“太阳人”石刻,是我国发现最早的太阳神图腾崇拜文物,极其珍贵,出土于秭归县东门头新石器遗址。不过这是复制品,真品被湖北省博物馆搜刮走了。


那时的人类,广泛采用“屈肢葬”瓮棺葬“。


“巴楚夷陵”分两个子展厅,分别展示商周时期宜昌的巴文化和楚文化。“下里巴人”很早就活动在鄂西渝东一带,尤其是宜昌的清江流域。下图是清江的香炉峰,发现了早期巴文化遗址。


“廪君”是传说中巴人的早期首领,已被神化,他使巴人部落迅速壮大,为后来建立巴国打下基础。后来我在长阳,发现“廪君”的形象可谓无所不在。


这件“猪形铜磬”出土于长阳,是商朝时巴人的打击乐器,也是馆藏精品文物。


“虎钮錞于”是巴人的标志性乐器,錞于是军中乐器,从北方传入,而虎钮就是巴人的独创了。因为传说廪君死后化为白虎,继续守护他的臣民,所以巴人崇尚白虎。我在长阳的大街小巷都能看到白虎的图案。


巴人用“柳叶形铜剑”,和我们熟知的吴国夫差剑、越王勾践剑有所不同。


这是西陵峡的兵书宝剑峡出土的悬棺!悬棺文化也是巴人的特色,武夷山、龙虎山也有悬棺,但可能都没有巴人的规模大吧。


巴曼子,是巴国的将军,民族英雄。巴国后期式微,夹在强大的楚国和霸道的蜀国中间苟延残喘。为应付蜀国的侵略,巴曼子不得不求助于楚国,并私自许诺割三城相谢,以自己的人头作保。


赶跑蜀军之后,楚国使臣前来索要城池。巴曼子说:“烦你回复楚王:曼子的头可以割,巴国的土地决不能割!请来接头”,就把自己的头颅砍了下来。这个故事我小时候就知道,非常时期的“老赖“,不惜身败名裂来保全国土,一直被当做忠君爱国的典范。

巴国的生存空间一直受到楚国挤压,宜昌地区靠近楚国的郢都,必然受到楚文化的浸润。其实楚国的“龙兴之地”丹阳就是宜昌下属的枝江县,所以从一开始巴楚两种文化就在宜昌交融。

走进楚国展厅,迎面就是镇馆之宝——“楚季宝钟”青铜甬钟,出土于枝江,陈列在一个专柜里。这件甬钟之所以珍贵,是因为清晰的铭文具有断代意义,明确年代属于西周中晚期,填补了早期楚文化研究的空白。我们熟知的楚国故事,一般都是春秋战国时期,比这个晚。


在玻璃罩上点击,就能看到多媒体展示。实物和虚拟动画同框,妙不可言。

另一件重量级甬钟,上有“秦王卑命”四字铭文,但这只是铭文的一部分。同样它记载了重要史实:楚平王派自己的儿子率军救秦国。难怪后来申包胥哭秦庭能成功呢,秦楚两国那时关系很好。


徐太子伯辰鼎。徐国那时已沦为楚国的附庸,徐太子伯辰客居楚国时(估计就是当人质)给他老婆造了这么一个鼎。


黑皮磨光陶罐,陶器的上品。


楚国人喜欢各种奇形怪状的金属饰片。


左为圆形金属饰片,上有龙虎动物图案,雕刻细腻;右为漆木盾牌。均出土于当阳赵巷楚墓。


当阳赵巷楚墓现场模拟,出土了不少精美漆器。


下图左为“王孙雹”铜簠,可能就是楚国大夫申包胥。右为“许之戈”,可能是许国的兵器。


春秋晚期的附龙玉璧,扁平圆形,两面密布卷云纹。一端附有S形龙形雕饰,昂首、挺腹、卷尾。制作精美,造型生动。


战国晚期,楚国末年宜昌最大的名人当数屈原。屈原故里在秭归县,和三峡大坝好像是捆绑在一起的,以后有空去看看。


博物馆的大众互动感很强,放置了很多青铜器复制品,可以触摸感受到的那种。

秦灭巴楚,一统江山,很快又被汉朝取代。“千载峡州”展示从汉到明清的宜昌历史。


西汉漆木盒。


西汉香薰炉。礼器越来越少,生活用具越来越多。


王昭君也是秭归人(现在划给兴山),昭君文化和屈原文化堪称宜昌精神遗产的双璧。


又一件镇馆之宝——东汉鎏金铜熊,秭归出土。共四件,形制略同,大肚子,单膝跪地,两前足扶膝。造型生动,憨态可掬,可能用于支撑器物的四角。类似器物考古发现中极为少见。


这是东汉“昭明铜镜”。


宜昌的三国文化也很浓厚。关羽长期守荆州,在宜昌一带很有人缘,这边自古以来更崇尚关帝,但是关羽走麦城被俘的地点就在当阳。说到当阳,谁不知赵云大战长坂坡的故事?还有张飞喝断当阳桥?西陵峡峡口三游洞景区那里至今还有张飞擂鼓台的遗址。


刘备起倾国之兵为关张报仇,在夷陵、猇亭被东吴火烧连营,全军覆没,家底败光。这一战,成就了陆逊陆伯言的威名。


东吴的铜钱。


晋灭吴,西陵是主战场。这是西晋的蛙形水盂。


三峡所在的长江被称为“峡江”,宜昌从南北朝到宋朝一直叫“峡州”。这是“峡口”处的三游洞,很多文人墨客曾去游览吟咏。虽然旅游的评价不高,不过我想以后还是要去看看的。


宋朝的船形瓷枕,青底黄边釉。


宋朝的瓷粉盒,瓜形影青釉。



下图左为宋朝的“四灵魂瓶”,非常精致;右为明朝的三彩狮子形瓷灯盏。


时光推进到明末乱世,说宜昌的历史必提李来亨抗清。李来亨是李自成的侄孙,接过祖辈的枪,顽强抗清,有“小闯王”之称。在鄂西渝东当年巴人的故乡建立根据地,号称“夔东十三家”,打得风生水起,一直坚持到康熙时。他最后的阵地是兴山县的茅麓山。


这是清朝的火炮。茅麓山最后的大战非常惨烈,最终李来亨全家自焚,明朝在大陆的最后据点丧失。茅麓山算是明朝的崖山吧。


下图左为“汉土疆界碑”,不过是复制品,清朝时这里汉族和土家族矛盾多多;宋朝右为乾隆时的瓷器花瓶,上有一只毛茸茸的猫咪🐱。


最后看了清末宜昌书画家杨守敬的书画作品。


清朝的宜昌府管辖的范围全部是鄂西偏远地区,经济落后,但是在近代反生反转。1876年,宜昌开埠,晚于上海、汉口,但是早于重庆。开埠后,列强纷纷在宜昌开洋行、办公司,虽然目的是为了掠夺资源和倾销商品,但是客观上促进了宜昌航运业和转运贸易的繁荣。


宜昌闗”石匾,原嵌于清朝末年宜昌海关大门之上,20世纪80年代拆除此建筑时,石匾被转移到宜昌博物馆收藏至今,是国家一级文物。此匾是宜昌近代开埠通商历史的重要实物见证。


这是清末民初的川汉铁路宜昌火车站。川汉铁路是那是的一个宏伟蓝图,总设计师是詹天佑,但在那个动荡年代,一直没能实现。


无论怎样,这也曾是宜昌近代史上的重要记忆。


这是辛亥革命中的“宜昌举义”,清朝宜昌知府向革命军投降的场景。


抗日战争中,宜昌作为重庆下游的门户遭到日本鬼子的重点袭击,损失惨重,伤痕累累。张自忠将军就是在“枣宜会战中殉国的。


宜昌大抢运空前惨烈,堪称中国的”敦刻尔克大撤退“。


这是阻击鬼子军舰的水雷,原来水雷长这个样。


常规展厅参观完了,下面走进“风情三峡”展厅,迎面看见一群峡江边的纤夫,喊着古老的号子,凝固成不朽的雕塑。


巴、楚文化碰撞并绵延,伴着“渔樵耕读”的生活,在宜昌留下了20多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有五峰南曲、兴山民歌、长江号子、宜昌丝竹、土家撒叶儿嗬、屈原故里端午习俗、当阳关陵庙会等。


在这个展厅里,仿佛进入了这些独特民俗的沉浸式体验场。


古色古香的土家吊脚楼前,火红的花轿、悠扬的哭嫁歌将人们引入土家婚礼现场。吊脚楼内,雕塑栩栩如生,父母坐高堂,夫妻正对拜。


宜昌皮影戏。镶嵌着歌舞、民俗演出显示屏、挂满相关照片的山形墙壁左右相对而出,将参观线路变成了“九曲十八弯”。


再上一层楼,顿觉天高云淡,豁然开朗,抬眼看,已穿越回百年前的宜昌古城。斑驳的木船停靠在浮雕的山崖栈道边,再往前便是房屋鳞次栉比的复古街巷。


这可是真正的蓝天白云!原来在四层露天区域,博物馆独具匠心地设置了“古城记忆”宜昌古城风貌展。


留光照相馆、邹郭顺铁匠铺、万顺白铁店、万长隆杂货铺等,凝聚了城市记忆。


按照宜昌古城原有街巷,遴选富有代表性的特色建筑,以仿照复制原生环境的形式再现出来。


这些建筑包括城门、牌坊、文庙书院、祖屋、民居中的燕子门楼以及明清家具、匾额、九佬十八匠的用具,极具宜昌历史文化特色。




古街旁边还有“宜昌史志馆”。


宜昌还是中国钢琴之城,我孤陋寡闻,从没听说过。


最后直下到一层参观“物竞天择“展厅,它是对环球健康与教育基金会主席肯尼斯·贝林先生捐赠野生动物标本的专题纪念展厅。


由走进非洲、野性呼唤、铁角铜蹄、生存之道和长江大保护5个单元组成,展示来自南非、北美、喜马拉雅山的几百件珍稀动物标本以及宜昌境内长江活化石中华鲟标本。看了之后大开眼界。


非洲草原,我喜欢看不常见的动物,比如疣猪。


北美寒带针叶林,比如黄石公园。


北美野牛,和非洲野牛长得不大一样。


建筑师河狸,尾巴最有个性,有鳞甲。


犰狳和臭鼬,小动物也生存有道。


喜马拉雅高山动物,盘羊什么的,角大得夸张。


太多了,只贴几张照片,现场可以看很久。这里适合带孩子来开开眼界。


压轴的是中华鲟、白鲟标本。中华鲟是物竞天择的奇迹,和恐龙生活在同一时期,在地球上存续了1.4亿年,是现存最古老的脊椎动物之一。


令人扼腕的是,比中华鲟更早出现在地球上的白鲟,在2022年宣告灭绝。


人类的出现,远远晚于这些古老的生灵。保护长江,保护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任重道远。

16:45就开始清场了,还有一个“开辟鸿蒙”的地质类展厅我没来得及去,最后我溜到文创店买了一个东汉鎏金熊的立体冰箱贴。总体感受,宜昌博物馆集历史、自然、民俗、古建为一体,内容极其丰富,布展水平也很高,在市级博物馆里出类拔萃,甚至超过某些省级博物院。我逛了将近三个小时,都没有逛完。

17:20,在博物馆公交车站坐上B343路,回到宜昌东站。高铁站隔壁就是“宜昌汽车客运中心”。买了18:10从宜昌发往长阳的长途汽车,车次是813路,车费15元。


准点发车,过“伍家岗长江大桥”,隔着车窗远眺江南岸的连绵青山,此处地势正如诗仙所说,“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沿着江岸,先向东南疾驰,路过“宜昌长桥公路大桥”,从桥底穿过。再上高速,在大山中西行。


19:15到达长阳汽车站公交车站。注意:原来的长阳汽车站拆迁了,原址成了大工地,但很多车还是从原址的公交车站发车,新汽车站则人气不足(回宜昌时经过新汽车站)。


我在长阳住了三晚,三天竟然换了三个地方,牛吧?


最后一晚住的“清江河畔酒店”最佳,四楼,江景房,面南背北,非常宽敞,还带套间,才128元!


我向朋友们隆重推荐她家!正如小猫所说:好的民宿胜过城市连锁酒店。



落地窗,观无敌江景,真是相见恨晚!楼下就是公交车站,靠着“清江大道”,离老汽车站不到两公里。


阴天的清江水也是澄澈碧绿,十分诱人。


晚上在江边散步,对岸山上的灯火斗折蛇行,倒影入江。


凌晨时,偶见山头一轮明月。


晴天的清江就更美了,还未去“清江画廊”景区,就能感受到山水画廊的味道。



从民宿往东走400多米可以看江上日出。这是第一日,起晚了,6:15,太阳升起老高,不过也很好看,日头不刺眼,江上有轻雾笼罩,水波迷离。


第二天恰到好处,6:05,朝阳从远处的山头冉冉升起。


一轮红日喷薄而出,用赵匡胤的话就是“千山万山如火发”。


我对日出的感觉却是相当柔美,一如妩媚的清江山水。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县城在清江北岸,狭长分布,北边是高山,隔江的南岸也是高山。地理格局颇似瓯江畔的浙江青田县。


不同的是:青田是“双边”,长阳仅为“单边”,但长阳的风景更加自然。


公交车站用“花”来框景。长阳公交车站之间的距离一般都不长。


沿着清江大道还有亲水的游步道,好多钓鱼的。


游泳的也不少。


还有船上餐厅。


这个时节江畔开满月季花。


汽车站旁边有“长阳广场”,光着膀子吹着号角,脚踏独木舟,这是廪君的经典形象。对了,土家族是古代巴人的后代,有七百万人口。


少数民族元素哪里都是。



注意:“清江大道”是单行道,北边不远处还有一条并行的“龙舟大道”,是对向单行道,它们共同构成一个闭合的橄榄形。所以坐公交车一定要注意方向。


长阳县博物馆就是这个”橄榄“东边的尖上,外观还是很漂亮的。我在第三天游览完方山以后直接坐公交车就过来了。


时间充裕的话可以看看,有一个历史文物展厅——佷阳瑰宝。


新石器时代的石臼。


又见虎钮錞于。


好东西都被上级博物馆拿跑了,这个元朝瓷瓶就算精品了。


另有两个本地文化特色的展厅:吞口雕塑、土家织锦。


吞口雕塑与傩戏有关,悬挂吞口的习俗是土家人崇拜白虎图腾的典型遗风,一直被视为土家族代代相传的吉祥物。 


土家族的传统织锦多作铺盖用,土家语称为“西兰卡普”,意思为土花铺盖。


这种传统的土家族手工织锦以独特的图案、丰富的色彩和精湛的织造技艺而闻名于世,入选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老鼠嫁女,不少民族都有这个故事啊,用它作图案很有寓意。


本篇主要介绍宜昌和长阳的历史人文,后面才是重头戏:清江画廊、清江方山、中武当天柱山,喀斯特山峰和水质上佳的长江一级支流相得益彰,值得专门为它而来。

这个五一哪都没去,宁可宅在家中补游记,总结,也是终结旧的出游,为新的出游积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