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蓥山天意谷景区,位于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县甘坝乡、华蓥山主峰高登山南麓, 原名华蓥山大峡谷,风景区总面积约20平方公里、景区海拔在400—1100米。
天意谷相对高度700米、冬暖夏凉、四季如春。天意谷风景区与华蓥山景区紧邻相依。两景区仅18公里,小车可通行。从邻水县城至景区20公里,所有大型车辆畅通无阻。从重庆到景区可以在坛同下高速,下高速后到一号桥左转,下高速至景区18公里。
根据四川旅游标准评定委员会2014年第2号公告,华蓥山天意谷景区于2014年8月13日被批准成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华蓥山天意谷原名“龙须沟”,曾用名“大峡谷”,座落在邻水县甘坝乡境内,位于华蓥山最高峰-高登山南麓,方圆十五平方公里,距县城二十公里,距达渝、沪蓉高速路邻水出口18公里,交通四通八达。是与喀斯特地貌的断裂层相遇后形成的地质奇观。在仅1.5公里长的峡谷内就有无数的溶洞奇观和瀑布群,现已发现的大小溶洞约60余个;大小瀑布120余处,其中高百米的十余处,数十米的三十余处。这里是古巴人洞穴文化的发祥地,也是华蓥山游击队的根据地。
峡谷内沟壑纵横,地缝犬牙交错、洞穴连连、暗河深潭,为峡谷增添无尽的神秘和魅力。相传,公元前300余年,秦军到蜀国后,直取巴人国都江州(今重庆)。巴国门户賨城广安失陷,秦军便兵临江州城下,国都指日可破,巴王为了留下后裔,以图东山再起,命巴王子率部退进大峡谷内,借险关要隘堵住秦军进入。从此,这支巴人部落神秘地消失在这烟雾弥漫的峡谷之中。
整个峡谷从入口石门关起,至核心景区洞中天河阴阳口,是一道长三公里的地缝,宽处数十米,窄处不过二、三米,由于谷内洞穴深潭无数,自古以来对龙的传说颇多,因此古称“龙须谷”,谷中溪流故名“龙须沟”。此河水源自华蓥山中涌出,终年不断。远方的客人,无论你什么时候来,都可体验洞中天河的惊险、高大巨佛的神奇、险峻峡谷的幽静。
石门关是华蓥山脉地层断裂处经洪水常年冲刷而形成的天然豁口。石门天开,奇险无比,是进入华蓥山洞中天河的必经之路,也是一道“一夫当关、万夫莫入”的雄奇关隘。传说秦国灭巴时,巴王子命将士死守此关,秦军才不得寸进。自此巴人于山中以洞穴为居,留下巴人余脉,巴文化方传承至今。
此处岩高数百米,一瀑自顶端直泻而下,长虹飞练,与峡谷内的潺潺流水共鸣呼应,形成交响。让人惊心动魄又心旷神怡
地缝峡为地壳运动形成的地层断裂地带,其形犬牙交错,峥嵘怪异。山涧激流飞奔至此,层层跌落,绵延数十丈,形成飞瀑,轰然作响,如虎啸狮吼气势宏壮。谷底碧潭,深渊幽幽,不可探底。此为世间罕见的地质奇观。
此处叠水流泉,水清如镜,景色优美,有诗画之境,传说天仙女曾飘然下凡,来此沐浴,故唤“仙女池”。
巴王玺为一巨型山岩,由于地壳运动,此石自山颠绝壁跌落谷中,因其形状酷似一方巨大玉玺,且因体型硕大,惟力大无比的巴王可执,故称“巴王玺”
遥望峡谷绝壁顶端,一巨石突兀十丈有余,似一鹰头,两侧岩壁又如展开的鹰翅,仿佛一只巨鹰飞临翱翔天穹。又因翼展左高右低,虎头虎身,神灵活现,故名“鹰飞虎啸”。
洞中大瀑布全长800余米。有上、中、下共三叠,此为洞中一段,是举世罕见的洞中大瀑布。山泉从洞顶轰然而下,似天河落入洞中,让人惊心动魄,若遇雨季,天河之水飞流直下,有万马奔腾之势,被誉为“亚洲第一洞中天河”。有诗曰:“盘古开出洞中观,佛祖甘当护门神。本是龙王禁地处,轰然天开银河倾。”天意谷洞中天河是华蓥山千峰万壑中的一条4000米的河谷,其中被称为“三天神灵”集天母、天佛、天河一体的“三天洞”,它酷似天母像,洞口有一天然巨佛,洞底一道天河从天降。
它是景区的特级景点,也是景区最特别、最震撼的景观之一。据专家推测,如此高大的钟乳石需亿年时间方能形成,为世所罕见,而如此生动的天然巨佛更堪称稀世奇珍。传说这是当年巴王兵败退守洞中之后,天母为他派来的护国天神的化身。
洞中大瀑布全长800余米。有上、中、下共三叠,此为洞中一段,是举世罕见的洞中大瀑布。山泉从洞顶轰然而下,似天河落入洞中,让人惊心动魄,若遇雨季,天河之水飞流直下,有万马奔腾之势,被誉为“亚洲第一洞中天河”。有诗曰:“盘古开出洞中观,佛祖甘当护门神。本是龙王禁地处,轰然天开银河倾。”天意谷洞中天河是华蓥山千峰万壑中的一条4000米的河谷,其中被称为“三天神灵”集天母、天佛、天河一体的“三天洞”,它酷似天母像,洞口有一天然巨佛,洞底一道天河从天降。
相关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