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我最近的一次出国游是在2019年10月,去了英国、爱尔兰和冰岛,都是当地租车自驾游。到今年初我已经四年多没出国游了,2022年护照也到期了,换了新护照后首站去哪?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塞铁”——塞尔维亚,铁哥们是欧州第一个向中国免签证的国家。原打算一个人先飞贝尔格莱德,再找旅行社上团,优点是旅游行程安排会更好,网上办理未果。转向国内旅行社,一条“塞尔维亚+波黑+黑山10日跟团游·【免签】【海航直飞·一价全含】【全程4星-5星酒店】”的信息吸引了我,看着不错,报名参团。
“塞·黑·波”三国位于巴尔干半岛,它们都曾经是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存在于1945年至1992年,由六个共和国、一个自治省和一个自治区所组成)的一部分。八年前我曾经参加“迷失在巴尔干”旅游团游览了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黑山的部分城市和旅游胜地(详情可参阅我的系列游记《迷失在巴尔干》@http://www.mafengwo.cn/i/18811822.html),这几个国家也曾经是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的一部分。
2024.3.29晚来自北京、天津、哈尔滨、西安、武汉、绵阳等地的游客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组团出发。
2024.3.30 凌晨四点,我们乘坐的海南航空公司HU7969 班机准时由北京首都国际机场起飞,直飞贝尔格莱德国际机场。
2024年3月30日,当地时间上午8:00左右,班机准时抵达贝尔格莱德国际机场。
先上几幅幅美图。
“塞尔维亚·黑山·波黑”三国地图。橘黄色线段为此次行程路线示意。
先说说塞尔亚共和国概况:该国位于欧洲巴尔干半岛中北部,东北与罗马尼亚,东部与保加利亚,东南与北马其顿,南部与阿尔巴尼亚,西南与黑山,西部与波黑,西北与克罗地亚,北部与匈牙利相连。
9世纪起,移居巴尔干半岛的部分斯拉夫人开始建立塞尔维亚等国家。一战后,塞尔维亚加入南斯拉夫王国。二战后,塞尔维亚成为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的6个共和国之一。1991年,前南开始解体。1992年,塞尔维亚与黑山组成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2003年2月4日,南联盟更名为塞尔维亚和黑山。2006年6月3日,黑山共和国宣布独立。同年6月5日,塞尔维亚共和国宣布继承塞黑的国际法主体地位。
塞尔维亚国土总面积8.85万平方公里(含科索沃地区1.09万平方公里)。人口841万(含科索沃地区177万)。首都:贝尔格莱德。
以上内容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网站资料整理。
我们乘坐的航班可以说是地地道道的“红眼航班” 不曾想客舱内几乎坐满了旅客,看来出国旅游正在热起来。
【贝尔格莱德】(Belgrade),地处巴尔干半岛核心位置,坐落在多瑙河与萨瓦河的交汇处,北接多瑙河中游平原即伏伊伏丁那平原,南接老山山脉的延伸舒马迪亚丘陵,居多瑙河和巴尔干半岛的水陆交通要道,是欧洲和近东的重要联络点,有很重要的战略意义,被称为“巴尔干之钥”。也是仅次于伊斯坦布尔、雅典和布加勒斯特的巴尔干半岛第四大的城市。如今她是塞尔维亚共和国首都和最大城市。
【第一天】2024.3.30 早八点左右(当地时间,以下同)我们乘坐的航班准时降落在贝尔格莱德国际机场。
从机场出发,旅游大巴将我们直接送到了“圣萨瓦大教堂”。
【圣萨瓦大教堂】(Sveti Sava)是一座“东正教”教堂,始建于1935年,至今仍未完全建成。
离开教堂我们前往“卡莱梅格丹城堡遗址公园”参观游览。
位于萨瓦河和多瑙河汇流处的古城堡“卡莱梅格丹”不但是贝尔格莱德城史的见证,也是贝尔格莱德标志性的游览景点与休闲场所。
据介绍,该城堡历史上曾经历过多次修缮和扩建,至今仍可见古罗马、奥匈帝国的建筑遗风,但目前所存大部分遗址则主要是土耳其统治时期修建的,由巨大的石块组成。这里自凯尔特人统治时代就是军事重地。
城墙外的“红土网球场”。受世界网球巨星塞尔维亚人“德约科维奇”的影响,网球运动在塞尔维亚很受欢迎。
城墙下陈列的各式武器。
萨瓦河和多瑙河汇流处。
卡莱梅格丹城堡遗址
在卡莱梅格丹城堡遗址公园我们停留了大约一个小时,之后前往市郊的南斯拉夫历史博物馆参观游览。
据介绍,“南斯拉夫博物馆”由:“5月25日博物馆”(May 25th,铁托生日),老博物馆和铁托墓三部分组成。这里曾经是前南斯拉夫总统“铁托”元帅的办公与居住地——总统官邸。1980年5月4日铁托病逝后,南斯拉夫政府没有大兴土木修建陵墓,而是按照他的遗愿将其安葬在总统官邸的花房中。据说,铁托生前喜爱园艺,闲暇时常在官邸的花房内养花种草。
我们只参观了老博物馆和铁托墓。
主博物馆↓
前南斯拉夫时期举办的盛大体操表演(老博物馆陈列的图片)。
铁托元帅青铜雕塑《风中的铁托》,据说是他本人最喜欢的。
老博物馆中收藏着许多昔日铁托的同志和前来访问南斯拉夫的外国友人赠送的礼物。
中国赠送的象牙雕刻工艺精品。
前南斯拉夫时期的国徽和六个加盟共和国的国徽。
“总统官邸”内的青铜雕塑作品。
相同版本的另一尊《风中的铁托》。
由于铁托生前酷爱养花,因此在他去世后就将他的遗体埋葬在花房中,因此铁托元帅墓别名花房。一代伟人的安眠之地,是一座白色大理石砌成的长方形陵墓。
鲜花环伺的喷泉池。
铁托陵墓(花房)。花房简单而朴素,墓两旁是绿色植物和花草,中间顶棚是玻璃房拱起,长长的白色灰纹大理石地面尽头,陈着白色灰纹的大理石棺椁。
白色灰纹的大理石棺椁没有任何装饰,没有任何评价,正上方镶有三行镏金大字:
Josip Broz
Tito
1892-1980
(约西普·布罗兹,铁托,1892-1980)。
花房隔壁是铁托办公室。
铁托办公室悬挂的油画作品。
铁托葬礼时的珍贵照片。
据说,铁托元帅的葬礼是以一种他会喜欢的、隆重、夸张而讲排场的方式举行的:4位国王、31位总统、6位亲王、7位副总统、32位总理和47位部长齐集贝尔格莱德,他们来自当年冷战的两个对立阵营,以及庞大的不结盟国家队伍,代表着128个国家;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海姆也出席了葬礼;中国的华国锋出席了葬礼。
人们在这仔细观看相关图片、资料。
离开花房,我们前往【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遗址】为遭北约飞机轰炸而牺牲的三位烈士献花。
离开使馆遗址,我们来到当晚入住市区酒店休息,倒时差(北京与贝尔格莱德时差六小时)。此次旅行的最后一晚也是在这个酒店住宿。
【第二天】2024.3.31 行程:贝尔格莱德🚌→金松岭。
酒店早餐后我们乘车前往塞尔维亚西部的山区小城“兹拉蒂博尔”,小城周围是森林繁茂的“金松岭”。离小城不远处的“木头村”是我们当天打卡的第一站。
【木头村】座落在塞尔维亚西南部兹拉蒂博尔山区的木头村(DRVENGRAD),是塞尔维亚著名导演埃米尔·库斯图里卡为了拍摄电影《生活是𠆤奇迹》而亲手打造的电影基地,建在美卡维尼克山上,靠近塞尔维亚和波黑边境,海拔较高,林木茂盛,空气湿润,风光秀丽,景色迷人。
木头村所有建筑全部用木头建成,加上各种奇形怪状的雕塑和鲜花,四周是空旷的山野,可以说,这是一个逃离现实的烦扰的好地方。如今木头村成了欧洲有名的度假和观光游览胜地。
我们观光游览的那天恰逢星期天,游人不少。
木头村的“尼古拉·特斯拉广场”↓
尼古拉·特斯拉(Nikola Tesla,1856年7月10日-1943年1月7日),塞尔维亚裔美籍发明家、物理学家、机械工程师、电气工程师,是塞尔维亚的骄傲。塞尔维亚“第纳尔”100元纸币上的人物就尼古拉·特斯拉的头像。
木头村的小教堂。↓
小教堂内部。
木头建造的房屋比比皆是。
山坡上的梯道台阶也是用木头铺就的。
这间木屋的外墙上还绘有“卡瓦拉”的画像?
热情的游人正在“摆拍”。
离开木头村,原计划乘坐一条 9 公里长的缆车(始发站在“兹拉蒂博尔”市中心,终点站位于海拔 1496 米的托尔尼克山顶)欣赏兹拉蒂博尔风景如画的壮丽景色。到达始发站得知:天气原因(风大)缆车停运,只能作罢,留下遗憾。
塞尔维亚西南部兹拉蒂博尔山区的兹拉蒂博尔小镇海拔约1000米,是塞尔维亚著名的疗养度假地。山区冬季可以滑雪,夏季则是骑行和徒步的好场所,很多计划去塔拉国家公园徒步的游客和滑雪爱好者,会选择在此入住。
缆车始发站↓
小城随手拍。
入住酒店
酒店街景
时间尚早,到小城逛逛。
第二天一早起床后先到酒店附近打卡。
路边的雕塑作品色泽鲜艳十分醒目。
晨曦中清静的小镇
【第三天】2024.4.1 行程:金松岭🚌→杜米托尔国家公园🚌→布德瓦
酒店早餐后我们乘车出发,天气不太好,阴天。第一站“塔拉大桥”。
据说,黑山共和国是世界上最年轻的国家之一。据中国政府网:2006年5月21日黑山共和国就独立问题举行全民公决并获通过。6月3日黑山正式宣布独立。6月14日,中国政府宣布承认黑山。
黑山(Montenegro),位于欧洲巴尔干半岛中西部,东南同阿尔巴尼亚为邻,东北部同塞尔维亚相连,西北同波黑和克罗地亚接壤,西南部地区濒临亚得里亚海,海岸线长293公里,国土面积1.39万平方公里。首都为波德戈里察。2023年,黑山人口61.7万。(摘自百度百科)
2016年7月我曾随“情迷巴尔干”旅游团游览过黑山共和国的“布德瓦”和“科托尔”两座古城。
2024年4月1日中午,我们到达塞尔维亚与黑山边境,两国的边境检查站核验每个游客的护照后“盖章”放行,我们由塞尔维亚顺利进入黑山境内。
我们在黑山游览的第一个景点是“塔拉大桥”。
塔拉大桥是一座钢筋混凝土公路桥,横跨欧洲最深的塔拉河大峡谷。这座大桥的设计者是Mijat Trojanovi,修建于南斯拉夫王国时期的1937年至1940年。该桥全长365多米,有5个桥拱,主桥拱宽114米,桥距塔拉河河面172米,在其完工之时,是欧洲最大的公路混凝土拱桥。这座桥于1942年被游击队部分炸毁后,又于1946年被修复,至今仍在使用中。1980年,大桥所在地杜米托尔国家公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塔拉大桥曾成为二战激烈的战场和前南斯拉夫电影《桥》的取景地。塔拉大桥在电影《桥》中被称为“塔拉河大桥”,该电影是一部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风靡中国大陆的前南斯拉夫电影。
据说,电影《桥》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故事概要:1941年6月,轴心国军队入侵南斯拉夫,国王和政府流亡国外,南斯拉夫随即被几个国家瓜分,而南斯拉夫游击队没有放弃抵抗。1942年,被两面夹击的纳粹德国军队计划从南斯拉夫撤回本国,而这座桥就是必经之地,所以他们要竭力保住这座大桥。纳粹德国提前进驻了一个团的兵力守护大桥,在大桥所有的栏杆上都安装了电网和警报系统,在桥下排布着数不清的地雷。南斯拉夫的游击队员们克服了重重困难,在桥梁设计工程师拉扎莱·亚乌科维奇的帮助下,由这位参与建造大桥的工程师亲手炸掉了这座大桥。
然而,在现实中,这位工程师却没有逃脱纳粹的魔爪,在他帮助游击队员炸毁大桥2个月后,未能及时撤离而被纳粹军警发现,气急败坏的纳粹分子将他枪杀在桥头。
1946年,南斯拉夫修复了这座大桥,在桥上为亚乌科维奇嵌入了一个纪念碑,以纪念这位伟大的工程师。
桥下是“塔拉河大峡谷”。群山环绕之间,峡谷深不见底,桥下的塔拉河被誉为世界上最干净的河流之一,河水蓝中泛绿,就像璞玉做成的丝带。
站在桥上,感受大桥的历史,感受它经历的岁月,又不由地想起那部将它的故事带向全世界的电影《桥》和电影中的插曲《啊,朋友再见》。
在塔拉河峡谷大桥的桥头,还有一尊军人的半身雕像纪念碑,很多人误以为是电影《桥》中“老虎”的原型,其实,这座雕像纪念的是南斯拉夫王国工程兵中尉博日达尔·祖季奇。据传说,祖季奇出生在附近的村庄,很小便加入了南斯拉夫王国军队。1941年,祖季奇所在的部队接到撤退到诺维萨德附近的命令,但很快,一支装备精良的轴心国军队就追上了他们并向其开火。部队的指挥官上校准备与轴心国谈判,但轴心国的军队要求他们无条件投降。这时候,祖季奇冲到了轴心国指挥官面前喊道:“你想要做什么?懦夫!想要在没有战斗的情况下俘虏我们?”随后他向自己部队的指挥官说道:“我们不投降,南斯拉夫军官不投降,我们宁可战死!”随即他从怀中掏出手枪,转身向轴心国指挥官开枪,将其击毙。轴心国军队随即猛烈开火,祖季奇等一批南斯拉夫军队官兵以身殉国。祖季奇的英勇行为不但让本国将士大受鼓舞,就连敌方也感叹不已:这位指挥官的自我牺牲是军人最伟大的爱国行为,这是塞尔维亚军人所固有的精神……由于祖季奇是南斯拉夫王国的军人,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不允许对他立碑纪念,直到1966年,他的母亲才在塔拉河峡谷大桥的桥头为他立起这尊雕像纪念碑。碑文中写道:这座纪念碑是博日达尔·祖季奇的母亲玛莉亚为其所建。博日达尔·祖季奇,南斯拉夫王国军队中尉,生于1915年,1941年牺牲。在纪念碑上还有他母亲为他写下的一首小诗:你是整个民族的英雄,这座桥、这条河会一直记住你。
世界已经发生了巨变,这座大桥曾经所在的国家——南斯拉夫联邦也解体分裂为多个国家,其间还发生了惨烈的战争。然而,尽管这座桥所属的国家发生了改变,但它依然矗立着,真是一座好桥!
午餐后我们离开“塔拉河峡谷大桥”乘车前往“杜米托尔国家公园”的黑湖观光游览。
【杜米托尔国家公园的黑湖】它被戏称为是欧洲的眼泪,这是一座高山冰川湖泊,它背后的博博托夫库克山峰高约2522 米,夏日仍是白雪皑皑。黑湖边是茂密的原始森林,加上周围群山环绕,使这里成为天然的氧吧。
黑湖的美,在于它的原始和幽静。
杜米托尔国家公园游览示意图。↓
黑湖景区示意图。
幽静的黑湖。
湖边森林中的步道。
清澈的湖水,远处的森林、雪山。
黑湖景区出入口。
随着旅游业回暖,景区内新建的酒店也在抓紧施工中。
离开米托尔国家公园的黑湖我们前往黑山共和国的布德瓦古城。
这是我第二次到这座城市旅游,第一次游览布德瓦的详情请参阅本人的游记《迷失在巴尔干(六)》@http://www.mafengwo.cn/i/18811822.html
【布德瓦】是黑山有名的旅游胜地,以美丽的海岸、沙滩、丰富的夜生活和独具特色的地中海式建筑而闻名于世。
下午十八点左右我们到达布德尔。
傍晚时分我们来到观景台欣赏【圣斯特凡岛】风光。它是位于海岸边的一个小岛,通过一条狭窄的通道与陆地连接。据说在“二战”后被富商买下改建成了当地最豪华的度假酒店,非酒店客人不能登岛。
天色已晚,能见度也不是很好,依然阻挡不了人们在这里打卡拍照的热情。
完成拍照打卡,我们前往老城区游览。途中随手拍↓
布德瓦是007系列电影《皇家赌场》的取景地,赌场酒店↓
【布德瓦老城】布德瓦老城位于一个半岛上,历史可以追溯到15世纪,被中世纪城墙环绕的布德瓦老城有特色的堡垒、高塔和城门,可以说整个老城就是座独特的建筑和市镇,狭窄的街道、小广场、咖啡馆、精品店、餐厅、画廊等都能在这里找到。音乐会、演出和展览等活动让老城区在夏天的几个月里成了 “剧院之城”
在古城内活动了不到一个小时我们便匆匆离去,时间有点晚,还要赶路去酒店。
【第四天】 2024.4.2 行程:布德瓦🚌→科托尔🚌→特雷比涅。
天空晴朗,酒店附近随手拍两张。
早餐后出发前往黑山的“科托尔古城”。这是我第二次到这座城市旅游,第一次游览科托尔的详情请参阅本人的游记《迷失在巴尔干(六)》。@http://www.mafengwo.cn/i/18811822.html
【科托尔古城】位于科托尔峡湾的终点,是一座保存较为完好的中世纪老城,1979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据介绍,科托尔老城位于陡峭的圣乔瓦尼(San Giovanni)山之下,山顶有座 16 世纪的堡垒,长 5公里、高20米、宽10米的老城墙环绕着古城。古城内的石头街道连接着广场、博物馆、宫殿教堂、商铺酒吧、餐馆民居,以及城门和堡垒。行走在狭窄的古城街巷,仿佛穿越时空到了中世纪的都市。
古城“海门”(主出入口)。我们由此进入老城区。
进入城门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这座钟塔——科托尔钟塔(Kotor Clock Tower)钟表还在正常工作。
游览古城
古城内的五星酒店大门。
古城内的五星酒店大门。
始建于1166年的圣特里芬大教堂⛪️↓
古城内建筑
教堂,高塔,古建筑比比皆是。
城墙,堡垒
古城外的美丽港湾,游艇桅杆林立,车水马龙
防卫严密的城门
古城堡
科托尔古城不愧为黑山共和国最美丽的城市!
古城出来我们在附近午餐,稍事休息后步行去码头乘游艇游览科托尔峡湾。下午两点半左右我们登上了游艇。峡湾中碧波荡漾,蓝天白云,两岸风光秀美沁人心扉。
据介绍,科托尔峡湾位于黑山共和国南岸,湾深入内陆32公里,两岸高山夹峙,海峡狭长,出口处宽3公里。
我们乘坐游艇除了游览峡湾风光外,还将登上科托尔湾中的“圣母岩岛”观光。
据介绍,峡湾中共有两个小岛:一个是圣乔治岩,天然形成,如今属于私人财产不对外开放;另一个是圣母岩(Our Lady of the Rock)是亚德里亚海唯一的人工岛。两个小岛都属于峡湾的“佩拉斯特小镇”(Perasta)。
既然是人工岛,必有故事。传说数百年前一个炎热的夏天,有兄弟俩正从危险的航行中返回“佩拉斯特”,其中一个腿受了重伤。当他们经过圣乔治岩不远处时,发现了一个岩石露出了海面,靠近去看,发现了圣母玛利亚和圣婴的圣像。兄弟俩回到家后第二天,奇迹发生了,受伤的兄弟的腿痊愈了。他们把这作为吉兆,认为发现圣像的那块岩石是一个神圣的岩石,发誓要在那建造一座供奉圣母玛利亚的教堂。
当时神圣的岩石的只有2平米,也没有足够的岩石来建造教堂,于是兄弟俩开着满载岩石的船来到这里把岩石扔下,其他的水手也加入了他们,希望他们的航行得到保护。随着时间的推移,神圣的岩石的表面逐渐扩宽,从海中浮出水面。数十年后岛上出现了一座小教堂。1630 年,即故事发生近 200 年后,它被威尼斯人重建,并保留至今。现今的小岛已从最初的2平米,扩增至了3000平米。
美妙的传说,美丽的小岛,令人难忘!
游艇船长稳重帅气。
船客们多姿多彩。不知游客们是否应该穿上“救生服”更好?所幸平安无事。
峡湾碧水、蓝天白云,景色美!
圣乔治岩,天然形成,如今属于私人财产不对外开放。↓
圣母岩(Our Lady of the Rock)是亚德里亚海唯一的人工岛。圣母玛利亚教堂耸立岛上。
登上教堂岛
回望教堂小岛
游艇在佩拉斯特小镇码头靠岸。
峡湾小镇“佩拉斯特”美如画!
下午两点半左右,我们告别科托尔峡湾小镇,前往波黑古城特雷比涅游览观光。
途中风光随心拍(黑山境内)。
由黑山进入波黑,旅游大巴一路向西北方向行驶前往波黑最南端的城市:特雷比涅。途中出入境检查也很顺利,护照上再盖两个章。
波黑(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位于巴尔干半岛中西部。南、西、北三面与克罗地亚毗连,东与塞尔维亚、黑山为邻。总面积51209平方千米,全国平均海拔为500米,海岸线长约21.2千米。南部属地中海气候,北部属温带大陆性气候。波黑由两个实体(波黑联邦和塞族共和国)和一个特区(布尔奇科特区)组成,截至2023年10月,波黑总人口为353万人,主要为波什尼亚克族。
1945年,南斯拉夫各族人民取得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成立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1963年改称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波黑成为其中一个共和国。
1992年3月,波黑就国家是否独立举行全民公决,波族和克族赞成独立,塞族抵制投票。波黑战争爆发。
1992年5月22日,波黑加入联合国。
以上摘自百度百科。
2020.4.2下午四点多我们来到了“特雷比涅”。
据史料记载,公元855年前后,达尔马提亚的塞尔维亚人受拜占庭的影响,接受了东方的基督教,在巴尔、受尼恩和特雷比涅建了三个主教区,服从拜占庭教区大主教的领导。从此,“特雷比涅”成为塞尔维亚族东正教的起源地之一,享有崇高的地位。
到达“特雷比涅”游览的第一个景点是一座东正教教堂,它建在城区东面的一个小山顶上。在教堂附近的观景台可以俯瞰特雷比涅全城美景,只见蓝天白云、苍山绿茵、白墙红瓦、古桥碧水,春光明媚,好一派秀美风光。
山顶上的东正教教堂,很漂亮。
在山顶打卡拍照后我们直奔当天入住的酒店休息。
小城酒店内遥看山顶上的教堂⛪️
【第四天】2024.4.3 早起看天,晴。
行程:特雷比涅🚌→莫斯塔尔🚌→萨拉热窝
晨曦中的教堂。
洗漱完毕下楼到酒店前的小广场看看,当地人在摆地摊办早市。
摊位旁边摆放的大“弹簧秤”。
早餐后我们前往【特弗多什修道院】参观。
据介绍,修道院是基督教中的一种特殊宗教机构,通常由修道士或修女组成的社区。修道院的成员通常追求宗教生活,致力于祈祷、研究圣经、实践信仰,并通过服从修会规程来实现这些目标。
修道院位于特雷比涅以西5公里处。据介绍, 它建于一座 4 世纪教堂的基础上,是塞族共和国古老的文化和历史古迹之一。
修道院教堂大门紧闭,修道士们正在里面祈祷?
修道士们居住的地方。
修道院经营的“纪念品商店”。
离开修道院我们前往莫斯塔尔古城观光游览。
莫斯塔尔为波黑南部城市,在内雷特瓦河畔,距离东北方向的萨拉热窝古城约120公里。
停车场下车后,我们经过莫斯塔尔市区前往老城区,路旁的个别建筑上还留有战争期间的弹洞遗迹。↓
新修建的教堂⛪️及示意图。最高点107.2米。
上午十点左右我们来到了【莫斯塔尔古城】一个风光旖旎的中世纪小城,由鹅石铺砌而成的街道连接着老城中的清真寺及土耳其时期建造的房屋。
街道两边形形色色的商铺、饭馆比比皆是。
游客在聆听着小城的“前世今生”。
清真寺的“宣礼塔”直指蓝天。
已经有顾客光顾小茶馆,休息闲谈。
沿着鹅卵石街道我们来到了“莫斯塔尔古桥”。据介绍,老桥是一座曾有过427年历史的石拱桥(始建于1566年,毁于1993年)。古桥横跨流经莫斯塔尔老城中心的奈莱特瓦河,桥宽4.55米,桥长27.34,桥拱最高端距水面约20米,桥两端各有一个石砌桥头堡。老石桥的风貌与周围以古老石头为主体的建筑和大河卵石铺砌的古街道相得益彰,充分展现了16世纪波斯尼亚的古朴风情和艺术风格。
1993年9月9日波黑战争期间老桥被炸毁,1996年战后即开始筹备重建,2001年开始重建施工,2004年4月27日工程竣工。
2005年莫斯塔尔老桥及周边地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古城在老桥的两侧延伸开来,街道两旁尽是当地工艺品店铺。
远眺古桥、古镇。
随处可见清真寺和高耸的“宣礼塔”。
招揽顾客的“跳河表演者”?
沿着古桥不远处的小道来到河边,抬头看古桥,由桥顶到河面大约二十多米。
有表演者将从桥上跳入河中。
引来一片叫好声!
观看完“跳河表演”,赶去附近的餐厅午餐。饭后我信步游览小城,美景连连,拍拍拍!
下午三点左右依依不舍离开莫斯塔尔前往波黑首都:萨拉热窝。当晚入住机场附近的酒店。
据介绍,萨拉热窝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263年,这座城市以丰富的历史和多元的文化而闻名于世。史料记载,萨拉热窝经历了多次历史变迁,包括奥斯曼帝国的统治和后来的奥匈帝国的统治。二战后萨拉热窝曾是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的一个城市。1992年波黑(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纳)宣告独立并加入联合国,萨拉热窝成为波黑的首都。
【第五天】2024.4.4 晴。行程:机场酒店🚌→战争隧道博物馆🚌→萨拉热窝老城区🚌→机场酒店。
到“战争隧道博物馆”参观,就不得不说说那场战争。二战之后铁托元帅领导建立的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在他去世后没能继续维持,成员国纷纷独立。1992年波黑的波斯尼亚人和克罗地亚人(约占人口的63%)在塞尔维亚人的抵制下,公投支持独立,于是爆发了波黑战争。波黑战争起初是塞族人、波斯尼亚人和克罗地亚人之间的战争,后来演变为三方混战,再后来北约也参与了进来。
博物馆入口处↓
据说,萨拉热窝从1992年4月5日至1996年2月29日遭南斯拉夫人民军与塞族共和国陆军围困,被围时间将近四年,超过斯大林格勒战役三倍,是现代战争史上最长的围城战役。
博物馆内展示的“萨拉热窝围城”示意图。
游客在观看那场战争留下的历史照片。
据介绍,隧道是由波斯尼亚军队在波黑战争时期修建的。据说,当时从机场一头挖了一条长800多米的地道,从一户普通人家的院子里出来,偷偷把物资运进城去。这户人家的屋墙上至今留有弹孔。
我们参观的隧道好像是不久前重修的,只有数十米长。
波黑战争期间的老照片。
在博物馆的小楼里陈列了许多波黑战争期间萨拉热窝军民使用的实物。
参观完“战争隧道博物馆”我们前往萨拉热窝老城区观光游览。
据介绍,萨拉热窝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263年,这座城市以丰富的历史和多元的文化而闻名于世。史料记载,萨拉热窝经历了多次历史变迁,前为奥斯曼帝国的统治,后是奥匈帝国的统治。二战后萨拉热窝曾是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的一个城市。1992年波黑宣告独立并加入联合国,萨拉热窝成为波黑的首都。曾经的战争令这里伤痕累累、满目疮痍,如今的萨拉热窝已是另外一番模样:宁静、平和、从容,不同宗教和平共存,被誉为多元文化共处的“欧洲文化之都”。生活在这里的人坚持着各自不同的传统和习俗,千般面孔,各具特色。
由机场酒店前往老城区途中随手拍。
我们这里的公交车站附近下车,步行进入老城区游览。
穿城而过的米里雅茨河两岸风光。
【老市政厅】 是奥匈帝国占领萨拉热窝时期建造的最富丽堂皇的建筑,1896年4月20日首次开放。1992年8月开始的波黑战争期间,市政厅被炮弹击中,近90%的图书馆藏被烧毁殆尽。市政厅的重建于1996年开始进行,完工后于2014年5月9日正式对外开放。
【拉丁桥】曾经改名为“普林西普桥”。据说该桥早期是座木桥,被洪水冲毁,1798年重建。1914年6月28日,在这座桥的北侧,奥匈帝国的帝位继承人弗朗茨·斐迪南大公夫妻被塞族青年加夫里洛·普林西普暗杀,“萨拉热窝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桥梁曾改名为普林西普桥,南斯拉夫解体后其名称恢复为拉丁桥。
米里雅茨河静静地流淌着,两岸风光如旧,游人如织,修缮一新的拉丁桥岿然不动,似乎连接着城市的过去和未来。
当年“抢手”所处的位置(脚印👣)?旁边的墙上有历史图片和文字说明。
从这条街道我们进入城区游览。
少量建筑上保留了战争期间的炮火弹洞。
老城的街道上有一条明显的东西分界线,以这条线为界,东边完整保留了奥斯曼帝国时代的大巴扎、《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中出现的绿顶清真寺等阿拉伯风格的建筑,而西边则是奥匈帝国留下的教堂和西式建筑。
大街上的“东西文化分界线”。↓
分界线西边是奥匈帝国留下的教堂和西式建筑。
分界线东边是完整保留了奥斯曼帝国时代的大巴扎、清真寺等阿拉伯风格的建筑。
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中出现的绿顶清真寺。
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影片截图。
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中出的钟楼。
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影片截图。
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中出现的清真寺。
清真寺远眺山丘上的著名古堡黄堡(白堡),奥斯曼人建造的5座城防系统中的一个,也是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的取景地。
东区的老城广场 。
【塞比利喷泉小亭】建于1891年,是萨拉热窝的标志性建筑。“赛比利”意为“建在水流经过地方的建筑”,战争也没能阻止它涌出清澈的泉水,如今仍在使用。
广场上的鸽子很多,飞来飞去,遇到有人投食,便聚成一片,成了老城区的一个特色之处。
有人说萨拉热窝是欧洲的小耶路撒冷,汇集了不同的宗教,又经历了数次战火洗礼,在苦难中走了一遭又一遭……今天,这里的人们应该更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
东区的“铜匠街”也是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中的取景地。
整洁干净的古城区新建筑。
蓝天白云,鲜花盛开,高塔穹顶的清真寺。
在古城区观光游览,休息喝咖啡……大约六个小时(有点长)后我们离开古城回酒店休息。
【第六天】2024.4.5 又是一个大晴天。行程:萨拉热窝🚌→维舍格勒小镇🚌→贝尔格莱德
维舍格勒是波黑境内的一个小镇。回贝尔格莱德的途中我们安排在这里用午餐。上午将近十一点钟我们到达了小镇。
维舍格勒(Visegrad)小镇旁边有一条河——德里那河(Drina River )。河上有一座古桥——穆罕默德·巴夏·索科罗维奇大桥,它始建于1566年,建成于1571年,当时的波黑正处于奥斯曼帝国统治之下,而该桥则是连接位于萨拉热窝的奥斯曼帝国分部和土耳其帝国在巴尔干地区控制的其他城市的交通要道。
2007年该大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穆罕默德·巴夏·索科罗维奇的古桥横跨于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东部的德里那河(Drina River)上,建于16世纪末,由宫廷建筑师思南(Sinan)在土耳其帝国的首相迈赫迈德·巴什·索科罗维奇(Mehmed Paša Sokolović)的命令下所建造。这是土耳其帝国纪念性建筑和土木工程的巅峰之作。大桥共有11个石拱,每个石拱跨度11至15米,右侧的入口斜坡有四个拱门,位于德里那河左岸,桥身长179.50米。它是土耳其和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建筑师和工程师之一米玛尔·科卡·思南(Mimar Koca Sinan)的代表性杰作。这处遗产比例结构优美,气势宏伟壮观,见证了此类建筑风格的独特魅力。
桥头的“小镇旅游景点示意图”?
来小镇观光的中学生?
一些同学热情的和游客互动,邀请合影留念。
在古桥附近的餐馆午餐后我们继续前往贝尔格莱德的行程。
岸边的青铜雕像——土耳其帝国的首相迈赫迈德·巴什·索科罗维奇?
结构优美,气势宏伟壮观的古桥,山清水秀的迷人小镇令人流连忘返。
告别小镇我们继续前行,目的地——贝尔格莱德。
途中风光(波黑境内)
顺利通过波黑与塞尔维亚边境检查站,再盖两个章。
下午五点左右到达多瑙河畔的“泽蒙小镇”。
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老城区以西12公里的【泽蒙小镇】是个网红小镇。
这是一个典型的巴洛克风格小镇,位于多瑙河边。在小镇最高点的戛尔朵什塔观景台,可以饱览泽蒙小镇的全景以及多瑙河景色,还能看见远处的贝尔格莱德城区。
我们在多瑙河畔的“泽蒙滨河大道”下车,急匆匆穿过小镇街巷向“夏尔朵什塔”奔去。
泽蒙滨河大道。
泽蒙滨河大道的指示牌上有醒目的中文标记
多瑙河边观景点
前往小镇的游客很多。
闪烁着金光的小镇教堂⛪️1870年建造?
远处山顶上的古塔
小镇美景连连
到达山顶古塔处。据介绍,戛尔朵什塔始建于1896年奥匈帝国的统治时期,当时是一个堡垒的一部分,现在只剩下塔和部分堡垒的废墟了。在这里可以饱览泽蒙小镇的全景以及远处的贝尔格莱德城区。
站在城墙废墟上俯瞰近处的小镇和远方的高楼大夏,静静流淌的多瑙河,浮想联翩……
从山顶上下来,穿过小镇古老的街巷,来到多瑙河河畔,蓝天碧水显得那么宁静。
一群白天鹅在岸边嬉水,等待人们喂食,和睦相处,画面温馨。
离开泽蒙小镇我们乘车去多瑙河畔的游船码头,当天的晚餐安排在预订的多瑙河游船上。
当天二十点左右我们登上了游船。
泛舟多瑙河
日落、红霞伴我们结束了“塞、黑、波之旅”,第二天一早我们将踏上回家的路程。
【第七天】2024.4.6 晴。行程:贝尔格莱德✈️→北京
11:00由萨拉热窝国际机场直飞北京首都国际机场的海航HU7970航班准时起飞。
2024.4.7凌晨两点半左右航班平稳落地。
三年疫情防控后的第一次出国旅游顺利结束,期待着下次再出发。
岸边的青铜雕像——土耳其帝国的首相迈赫迈德·巴什·索科罗维奇?
隧道指挥所的地面上,墙壁上的弹孔清晰可见。
随处可见清真寺和高耸的“宣礼塔”。
据介绍, 它建于一座 4 世纪教堂的基础上,是塞族共和国古老的文化和历史古迹之一。
打卡印度美女和教堂⛪️
这是我第二次来到这座城市,第一次游览布德瓦的详情请参阅本人的游记《情迷巴尔干(六)》@http://www.mafengwo.cn/i/18811822.html
萨瓦河和多瑙河汇流处。
铁托墓是一座白色大理石砌成的长方形陵墓,陵墓正上方镶有三行镏金大字:“Josip Broz Tito 1892-1980”(约西普·布罗兹,铁托,1892-1980)。
古城库君斯鲁克在老桥的两侧延伸开来,古城内满是当地工艺品店铺和当地民族的美食店,不时飘来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