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景德镇:陶阳里御窑景区(4A)/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

作者:念念 显示图片

1、开放时间:南门08:00 - 18:00;北门08:00 - 22:00;东1门08:00 - 22:00;东2门08:00 - 22:00,门票53元
2、景点介绍:
       宋、元以来,景德镇制瓷中心开始向昌江东岸聚集,陶工们依河制窑、依窑而作、依作而居,这个紧依昌江一块狭长的洼地,被称为陶阳里。到明清时期,形成了“陶阳十三里,烟火十万家”的空前繁荣景象,成为景德镇陶瓷走向世界零公里起点,成为世界公认的制瓷中心,世界最早的工业中心。
      陶阳里由“ 前街+后街”,108弄、昌江古运码头等构成,历史上古街绵延十几华里,是景瓷外销生产地、集散地,现有国家级、省级、市级文物保护古窑址、古作坊、古民居、古会馆书院百余处,原真保护了千年窑砖里弄历史风貌,是景德镇城市文化的符号。陶阳里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其陶瓷历史文化资源的丰厚度、独特性、完整性,全国唯一,世界独有。陶阳里徐家窑作群、建国瓷厂是国家工业遗产地。
      陶阳里御窑景区涵盖108条历经千年的老城里弄、650余年的国保单位——御窑厂国家考古遗址公园、400余年的明清窑作群落和70余年的陶瓷工业遗产,是“瓷国皇冠上的明珠”,是明清手工制瓷技艺的巅峰,埋藏于地下出土的瓷片,与故宫馆藏同源,向世人揭示景德镇闻名天下的“密码”,故宫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瓷器烧制于此。

御窑明代制瓷作坊遗迹
    由鹅卵石、匣钵、瓷瓦等砌筑而成的作坊,坑状和堆状掩埋坑为明初处理落选贡品的方式,坑中出土的宣德白釉残片与珠山北麓发现的明永乐红釉遗物遥相呼应,并由此能初步划定明初御窑厂的大致范围为54300 平方米。

缮瓷坊
    自1982年以来,在御窑遗址发掘出土数十吨古瓷片,修复人员通过多级分类和系列复原的方法,针对器物的“病症”对症下药,在确保器物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复原陶瓷器物原貌,目前修复了4000多件瓷器。“缮瓷坊”展示了陶瓷修复的工具、材料、文献图片以及方法。

南麓遗址
    在这里2002年发掘出土了明代时期的馒头窑遗址,其因形似馒头而得名,又因为像马的蹄子,所以又叫马蹄窑。鸡缸杯是成化皇帝专门为他最喜爱的比他大十七岁的万贵妃所烧造的酒具,杯体图案画着一只公鸡和一只母鸡带领一群小鸡,寓意成化皇帝想要万贵妃给自己带来子嗣。它的传世品在2014年拍卖了2.8亿港币。

丰城会馆
    始建于1948年,由居住在景德镇的丰城人集资建造,门楣上方,“富城别墅”,落款:左边“李宗仁,右边“民国三十七年”,“富城”是丰城在东汉时期的名称,民国三十七年即1948年。

佑陶灵祠(窑神童宾)
    “佑陶灵祠”供奉的是窑神童宾,童宾字定新,又名广利,景德镇里村人,是烧窑工,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御窑厂奉旨督造一批青花大龙缸,结果屡烧不成,一贯蛮横暴虐的督陶官太监潘相急了,动不动就体罚工匠,童宾一怒之下,爬上烟囱,投火自尽,以死来谏阻龙缸的烧造,当时童宾只有32岁,童宾的死引发了民变,朝廷为息事宁人,在御窑厂立祠祭祀他,名号“风火仙师”。

妈妈防火团
    里弄的建筑多以木质结构为主,消防安全成为了里弄的重中之重,这是国家住建部唯一一个老里弄消防试点。采用了专业的摩托车化防火队伍与着重预防的“妈妈防火团”结合互补的组织结构,加强里弄消防安全。

种德堂药店旧址(中医坐诊)
    曾是以前的百年老字号种德堂药店,最早的时候叫“叶开泰”药店,由于老板经营不善,于1910年由一位徽商盘下来,并更名为种德堂药店。药店成立后有一项重要举措,就是火烧存药,一下子就打开了药店的知名度。现在这里是国医馆,不仅有博士团队的中医坐诊,还有中医理疗馆、药膳房以及康养旅居。

东司岭
    街道形状非常特殊,它的东边是御窑厂,因此这条里弄只有双号没有单号。由南向北,依次与祥集弄、新当铺弄、老当铺弄、程家巷、詹家弄、毕家弄一一相交,这种地形正好形成了一把女人的梳子的形状,东司岭就是梳子的脊背,一条条与它相交的里弄则是梳齿。“东厮”是古人对厕所的俗称,“共享东厮”代表的是共享卫生间,这是里弄文化的一部分。

汤有光故居/候鸟居民宿酒店
    汤有光,字成卿,名观定,生于清光绪三年(1877年),原籍安徽人,世居景德镇。1911年全国第一所陶瓷专业学校——陶业学堂成立后不久,便在景德镇设立分校,汤有光便担任了景德镇分校的校长兼总校的教务长,他还先后创办了女子学校、模范学校、陶瓷职业学校等,是景德镇现代教育的开拓者。现在这里是名为候鸟居的民宿酒店。

黄老大窑/刘家窑(“双子窑”)
    两边的刘家窑与黄老大窑是建于清代时期,两座窑中间连廊的作用是方便瓷工将瓷器从一个窑搬运到另一个窑,这种结构体系被称作“双子窑”。黄老大窑和刘家窑都是当年与御窑厂合作的“官搭民烧”的民窑。所谓“官搭民烧”就是御窑完成拉坯、画坯、上釉等工序后,搭附近的民窑烧成。

毕家下弄
    毕家下弄在民国时期是一条非常繁华的商业街,有酱菜店、爆竹店、寿方店、牛肉馆子店、纸马店,还有铁匠铺、钉鞋铺等等。因这条巷子非常的热闹,也被称为热巷子。

奉新会馆/新湖书院
    又叫“新湖书院”,是晚清时期江西奉新人集资建造的,曾是奉新人聚会议事的地方。这里曾经是景德镇一处重要的文化娱乐场所,从1935年起,先后开办过明星电影院、新新舞台、昌南剧院、游艺场、文艺工厂。

退思别墅(退出人间竞争,在家安享太平)
    屋主吴简廷,字瑶笙,生于清同治13年(1847年),江西鄱阳人,1904年任彭泽县学官,后弃官从商,于1910年花了5000大洋建造了这栋别墅,取意:退出人间竞争,在家安享太平,故名:退思别墅。1919年创办了景德镇的第一家发电厂和电灯公司--景曜电灯公司。

龙珠阁(城徽)
    景德镇的地标建筑,始建于唐代,于1990年重建,为明四暗六的建筑格局。由于龙珠阁所在位置——珠山,周边有五条小的山脉,形状和气势就像五龙抢珠,所以取名龙珠阁。1930年在龙珠阁宣布成立了景德镇市苏维埃政府,与中共景德镇市委和市总工会一并办公,从此龙珠阁成为红色政权的中心。1949年以后,景德镇市制瓷业开始启用龙珠阁图案作为陶瓷底款,使龙珠阁成为景德镇的城徽。

御窑博物馆,免费,9:00-22:00,周一闭馆
    由八个大小不一、体量各异的双曲面拱体组合而成,设计灵感来源于景德镇的传统蛋形柴窑。由中央美院建筑学院院长朱培教授设计。博物馆建筑面积约10400平方米,其中地下部分建筑面积约7800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约2600平方米,地下室局部二层。展品均为御窑厂遗址出土的明清瓷片修复品。
        
匣钵
            是一种窑具。在烧制瓷器的过程中,为防止气体及有害物质对坯体、釉面的破坏及污损,需要将坯体放置在匣钵中焙烧,这样不仅可提高装烧量以及成品率,而且匣钵还具有一定的导热性和热稳定性,可以保证瓷器的质量。匣钵的形状,依器物形状而异。

蟋蟀罐(宣德皇帝“促织天子”)
            在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称明宣德皇帝为“促织天子”,正史没有记载宣德帝喜欢斗蟋蟀的爱好,但御窑厂于 1993 年出土了一批蟋蟀罐,特别是出土了一件带五爪龙纹的蟋蟀罐,由此印证了宣德皇帝确实喜欢玩蟋蟀。

桑托斯宫瓷厅穹顶(中、葡、法三国交流,法国驻葡大使馆)(老舍茶馆附近)
    原为修道院,建于12世纪,葡萄牙国王曼努埃尔一世将之改建为王宫,后被葡萄牙贵族兰卡斯特家族购置,并将其收藏的青花瓷盘精品陆续镶嵌在瓷厅的金字塔形穹顶之中。这些瓷盘共272件,绝大部分来自景德镇,为15~18世纪的外销瓷,既有中国传统样式的代表,又不乏“克拉克瓷”等定制产品。1909年,法国政府购买了桑托斯宫,之后将其作为法国驻葡大使馆驻地至今。2019年,法国吉美博物馆对桑托斯宫瓷厅穹顶进行了数字化虚拟再现装置开发工作,并于 2022年5月将其捐赠落户景德镇,成为中、葡、法三国,特别是景德镇、里斯本、巴黎三个城市之间古往今来的文明交流和友好交往的生动见证。

建国瓷厂(国礼瓷)
    是新中国成立后景德镇的第一家国营瓷厂,筹建于1949年,是御窑厂官搭民烧的重要文化遗存,保存有完好的清代中期传统手工作坊、柴烧窑炉实物遗存。建国瓷厂主要以生产颜色釉瓷为主,建国以来,一共生产过270件国礼瓷,其中颜色釉瓷---三阳开泰多次作为国礼赠送给外国元首贵宾。2020年获得工信部颁布的第四批国家工业遗产。

明清窑作群
    有着200多年历史的清代时期的传统手工制瓷作坊,在2013年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作坊。内有晒架塘、窑屋与坯房等建筑物,采用房屋不落架的方式,修缮完成8座坯房,包括大件,小件,圆器,琢器,粉定,钧红,镶器等,与传统柴窑窑炉遗存——徐家窑连成一个完整的窑作体系,再现了景德镇传统制瓷工艺流程和工业文明。

邑山窑/徐家窑
    创建于清末时期,是清代与御窑厂合作的“官搭民烧”的民窑,至今已有170多年历史。由都昌人秦先栋创办,秦先栋号邑山,所以取名邑山窑。邑山窑原窑房是大型双子窑格局,东面的邑山窑早在民国初期被邑山家族作为女儿嫁妆陪出,并更名为徐家窑。

1、景区信息: 9:00-16:30 (10:30、14:30免费讲解常规展厅,1小时,提前半小时在二楼圆厅服务台登记)
2、需要公众号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