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临汾访古:隰县小西天-蒲县东岳庙-洪洞广胜寺 (公交路线攻略)

作者:cos 显示图片

一直很想去山西三大悬塑艺术殿堂之一的小西天和拥有最美琉璃塔之称的广胜寺看一看,这两处古建筑都在临汾,但临汾的旅游资源分布很是分散,无论是自然风光壶口瀑布和云丘山万年冰洞,还是古建小西天、广胜寺等都在各个县镇,虽有公共交通可以到达,但随便一个地方都要耗费一整天的时间。得益于北京到山西高铁的发展,找了一个周末顺利成行,具体行程路线表为:


线路设计:临汾市区-隰县小西天-蒲县东岳庙-临汾市区 (公共交通1天往返)
门票:隰县小西天35,开放时间08:00-18:00;蒲县东岳庙35 (提前一天网上预订有较大优惠,我是25元在高德地图上预订的),开放时间08:00-18:00
b站纪录片推荐:


公共交通:
临汾-隰县:城乡客运小黄车 (联系方式见下图),最少提前半小时打客服电话预约,不预约上不了车。06:00-18:00逢整点发车,人多的话随时有加车,临汾市内包接送,司机师傅会沿路在各个地方捡人,所以需要提前半小时准备好。我们是10点那趟车,司机在9:30就第一个接上了我们,之后在临汾市区内兜圈捡人,将近10点才真正开出市区,行程2h整,车费35元,12点到达隰县,车子会直接停在小西天门口,非常方便。


隰县-蒲县:同样是最少提前半小时打电话预约小黄车,并告知客服在蒲县下车,车程约70min,车费20元,司机会在去东岳庙的岔道口把你放下。
蒲县东岳庙岔口-东岳庙:对非自驾的游客来说,这段路是最费劲的。从地图上(见下图)可以看到,从岔口去东岳庙有两条路,其中上坡有加油站的那条窄路(红线)往东岳庙是1.8km,为徒步线路,由于东岳庙在柏山山顶,因此这段路有两个较大的上坡,适合体力较好的年轻人。另一条是经过鹿城小学和鸿桥中学的嘉运路(蓝线),为能开车的平直大道,到卫峰桥处同样为1.8km,这里会看到一个东岳庙景区免费摆渡车的牌子,顺着指示牌走就能看到景区摆渡车,每天8:30-17:30免费运送游客上下山(即地图上黄线部分)。虽然都是走1.8km,但后面这条线路相对来说比较省力,如果对走哪条路不太确定,可以在岔道口问问加油站的工作人员,他们都很热心。另外就是在蒲县根本没见过出租车,我们尝试叫车但叫不到车,岔口处看到3路车的公交站牌,终点站就是摆渡车的换乘点,但我们花了半小时走进去也没见到公交车,不过除了靠腿,这段路还有共享电动车可以使用,算是多了一种选择。


东岳庙/蒲县-临汾:蒲县往返临汾有拼车,25元/人,这是景区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们的,该方法可以在摆渡车换乘点等师傅开车来接,省去了回程时再走1.8km去岔口的麻烦,拼车司机电话问问工作人员可以获得。
参观重点:
隰县小西天:在拥有众多唐宋古建的山西,始建于明崇祯二年的小西天真的太年轻了,但能在山西的众多寺庙中脱颖而出,就必有其过人之处。此处本名千佛庵,因大雄宝殿内悬塑过千而得名,后因其表现西天极乐世界,又为区别于城南另一座寺庙“大西天”而被俗称为“小西天”,时至今日,小西天这个名字似乎比千佛庵更为人所熟知。寺庙建在山巅,整体规模不大,重点在大雄宝殿,殿内有塑像近2000尊,大大小小的由墙壁向上延展,直通天花板,那种视觉效果绝对是震撼的。山西有三处悬塑艺术殿堂,隰县小西天,平遥双林寺和长治观音堂,相比于高铁可达的平遥和长治,距离临汾120km交通不便的隰县显然是最难到达的一个,但小西天绝对会让人觉得不虚此行,另外目前大雄宝殿内悬塑是可以拍照的。




























蒲县东岳庙:虽然没有小西天的悬塑满堂带给人的视觉震撼,但山门精巧的建筑构造,戏台上刻画入微的木雕,献亭的四根盘龙柱,行宫大殿前梁上俯视着你的雷震子和其他可爱小兽还是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蒲县正好处于临汾到隰县的中间点,无论公共交通还是自驾,都很推荐顺便来这里看一看。





















门票:55 (提前一天网上预订有较大优惠),开放时间(08:00-17:30)
b站纪录片推荐:


语音导览:小程序“丽雀导游”中有广胜寺的语音讲解


公共交通:
临汾市区-洪洞县城:301路,票价5元;打车约50-60元。
洪洞县城-广胜寺:21路/22路,终点站广胜寺景区下车,票价3元,发车频次15min/班,车程30min;打车约20-30元。
参观重点:
整个广胜寺可以分成三部分:上寺、下寺和明应王殿(水神庙),这其中,上寺的飞虹塔和赵城金藏以及水神庙中的元代壁画共称为广胜寺三绝,其实它的美远不止这三处,亦或说,无论建筑还是彩塑,广胜寺中随便一殿就可媲美山西的其他寺庙,只是那三绝太过耀眼,掩盖了它另外的美。
水神庙:在广胜寺先参观了水神庙,之前有说水神庙只在上午10:30-11:30,下午14:30-15:30开放这件事已是过去时,目前(2024年4月)是全天开放的。水神庙本名明应王殿,因供奉水神明应王而俗称水神庙,四壁元代壁画保存完好,色泽艳丽,东西两壁的祈雨图和降雨图,南壁的元杂剧图,西北角落的捶丸图和下棋图,北壁的尚食图和司宝图都能欣赏到细节,且如今也可以拍照。
下寺:下寺的大雄宝殿里原本也有满墙的壁画,但民国时期寺庙损毁严重又无钱维修,当时有文物贩子看中了其中壁画,最后主持以四幅壁画换取到1600银元修缮了寺庙,而几幅壁画漂洋过海,目前存放于美国的三家博物馆内。现在的大雄宝殿四壁空空,仅有少量残画留存,但佛坛上五尊元代彩塑端坐如初,或可稍许弥补遗憾。
上寺:从下寺抬头仰望可见上寺的标志性建筑飞虹塔,爬上去不过15min,也可以乘坐景交车,2min就到了。飞虹塔位于整个上寺中轴线靠前的位置,这本并不符合宋代之后以寺庙建筑为中轴线的结构布局,但广胜寺始建于东汉,后几经损毁又重修,但并未改变隋唐以前,佛教传入早期,受印度绕塔礼佛思想的影响而以塔为中心的寺庙布局。我们现在看到的飞虹塔建于明代中叶,是全世界最高,也是保存最完好的多彩琉璃塔,呈八角形共13层,其中下三层最为精美,每一面是不同主题的琉璃彩绘,倚柱上有力士托举上层塔基,檐角的傧伽俯视着每一个信众(游客)。飞虹塔后是弥陀殿,殿内主佛供奉西方三圣,为元代原作,四周有一圈空的藏经橱,这里原存有刻于金代的大藏经7000余卷,民国时期被发现后妥善的保存了下来,现藏于国家图书馆内。上寺后部,毗卢殿和大雄宝殿内的彩塑以及地藏殿内展现地狱道的悬塑也同样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最后报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