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天台山三日游记

作者:巧克力糖 显示图片

中午8.28从南京南坐高铁到天台山,11.47准点到达,直接从高铁站打车去天台山大瀑布景区,唐朝诗人李白在天台山留有著名诗句:龙楼凤阙不肯住,飞腾直欲天台去。天台山大瀑布总落差 325 米,最大宽度90米,主要景观有九级飞瀑,我们姐妹三人到了那里,天气出奇的好,晴空万里,气温达到30摄氏度,从山脚往上慢慢走,一二三瀑在一起,名作龙游三井,瀑布面很宽阔,四瀑叫群蛟争壑,五瀑叫阆苑仙葩,六瀑叫悬瀑风雷,也就是大家所说的水帘洞。其中六瀑最美,四个水帘洞并排,非常壮观,花果山的水帘洞绝对没有这里的气势。


我们姐妹几个都年逾六十,就没有再往上走了,上面的三瀑在第六瀑也都看得到,拍了一些照片,感受一下近距离水流的巨大冲击声,以及大瀑布气势磅礴,一泻千里的景象,从某个特定的地方特定的角度还看到了光线折射的彩虹,很大的半圆,非常非常美,仙气十足。


2点40我们下山回到了游客中心,打车到民宿。

我们住的是天台山安隅民宿,一对老夫妻管理,主要是老爷子在店内打理,女儿负责平台这些事。价格不贵,住得很舒服,24小时热水,空调,吹风机,电视,洗衣机等应有尽有,晒衣服也很方便,主要是干净卫生,价格公道,早上还提供老爷子自制的温馨早餐。一家人都很好很热情,早饭几点吃都行,非常愉快的入住体验,在这里帮他们打个小广告,13968573829,之前询问行程安排时,女儿不厌其烦地提供建议,给予我们很大的帮助,这个民宿也是看其他人的游记得知的,住下来的确满意,感谢指路人。民宿位置很好,离国清寺和游客中心走路都是10多分钟。到哪都方便,门口还有个天缘素食馆,给吃斋的游客一个清净的选择。

放下行李,3.40,看看时间还早,我们就想去国清寺转转,半路听说国清寺4点就关门了,转而直接坐4.30的免费车去赭溪老街,到了那里,看着还没建好,地方挺大,房子不少,只是大部分没有营业,不建议去,日后也许会兴旺起来吧。遂回来到民宿旁的天缘素食馆吃晚饭,自助餐,25元/人,和山下一般的素食自助相比,菜品略单薄。

早上6.30吃早饭,七点打的到石梁飞瀑,7:35抵达,自助买门票,七点四十已经自行进入景区开始游玩,这里称赞一下,很人性化,早上过去没什么人,非常清净。石梁飞瀑位于浙江省天台县城北22公里的天台山中,是浙东“唐诗之路”的精华所在,在崇山翠谷之中,一石横跨天际,瀑布喷涌而下。

进入景区不远,就看到小铜壶瀑布,其形状如壶,内胆色如青铜,在水流长年累月的冲刷下形成了铜壶状,水从形似壶嘴的岩隙中喷出,非常奇特。



往前百米是天下第一印,这是一枚天然与人工巧妙结合的巨石大印,重量达数百吨,上篆刻“法华晨光”四个大字,法华指佛教经典《妙法莲华经》,是大乘教义的集大成之作。



前面是古方广寺,既然到了山门口,那就进去拜拜佛。古方广寺在石梁瀑布下侧,群山耸峙,茂林修竹,旧传为五百罗汉栖隐之处,是五百罗汉总道场,石桥庵旧址,据《天台山全志》所载,东晋昙猷尊者在此结茅为庵,故称古方广寺。古方广寺建于北宋建中靖国元年,宋徽宗时期,后毁于大火,南宋绍熙四年重建,今存建筑为清代重修,占地4000多平方米。大雄宝殿,飞檐翘角,庄严宏伟,殿后罗汉堂,五百金身罗汉系清代木雕,雕工精致,容相各异,富有情趣。

山中景色优美,山水辉映,移步换景,甚是享受。

接着便走到了石梁飞瀑的地方,巨大的石梁是其特点,这是一个天然的瀑布(大瀑布现在已经是人工瀑布了),难得的是瀑布水量充足,想来我们跟历代前人看到的是完全一样的景致。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为它倾倒,名家画作也比比皆是,这里有着天然的禅宗意趣,不得不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清代进士魏源有诗作证,惟有天台之瀑不奇在瀑在石梁:如人侧卧一肱张,力能撑开八万四千丈,放出青霄九道银河霜。徐霞客曾在游山的归途中驻足于仙筏桥上望石梁飞瀑,竟至流连忘返,连日间登高涉水的疲乏也忘得干干净净了。他说:“停足仙筏桥,观石梁卧龙,飞瀑喷雪,几不欲归。”



再往前走,映入眼帘的是铗剑泉,瀑水为两崖相挟,竖直呼啸下坠,状如倚天长剑,世所罕见。沿着山路往上百米,就到了出口,入口出口不在一处,只能一个方向走,也许是修的路比较窄的缘故。

9.50上出租车,10.30抵达国清寺,国清寺是天台山的重要看点,国清寺始建于隋文帝时期,是中国寺院四绝之一,是隋代高僧智顗(智者大师)创立天台宗的祖庭。国清寺有三绝,隋塔、隋梅和王羲之的独笔“鹅”。



进入国清寺从圆洞门进去,即可见到这株苍老遒劲、冠盖丈余的古梅,它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梅树之一,迄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主干已经腐朽,旁生支干,攀附于主干,犹似千年古藤。经历过死而复生,饱经沧桑,见证着国清寺千年的兴衰荣辱。我们去时,还可看到结有果实。



钟、鼓两楼中间又一座殿堂,常匾上书“雨花殿”三字。此名在别的佛寺中难得见到。相传是天台宗祖师智者大师曾在此讲述《妙法莲花经》,其精诚所至,感动天庭,天上下起法雨天花,故得此名。

然后我们进入大雄宝殿,大雄宝殿,国清寺的主体建筑。匾额上“大雄宝殿”四字为赵朴初所题,字为竖写,说明了国清寺是皇家敕造的寺院,殿前有一尊青铜鼎,是清代文物,大雄宝殿正中设明代铜铸释迦牟尼坐像。佛祖释迦牟尼近旁站着他的两位大弟子,年长的一位是迦叶尊者,年轻的一位是阿难尊者。进去拜了拜,欢喜供养,这次天台山之行,所到之处,我们见佛就拜,且姐妹三人都都齐齐作了供养,非常值得嘉许。

然后映入眼帘的是纪念唐代著名诗僧寒山、拾得、丰干的“三贤堂”,寒山、拾得二人踪迹怪异,其典型形象总是满面春风,拍掌而笑,民间奉为“和”、“合”二仙。丰干禅师居住在国清寺内的虎啸堂,时常骑虎外出云游。拾得是丰干捡拾来的小和尚,在国清寺厨房帮忙干活。寒山则是隐居在寒岩上的高人,时常接受拾得的食物救济。

大众所熟知的寒山拾得,留下了诸多奇闻轶事,代代相传。
昔日寒山问拾得曰:世间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治乎?
拾得云: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何其发人深省!

当时有个台州官员叫闾丘胤,患有头痛病。一天遇到丰干和尚,和尚一口水喷到闾丘胤头上,头痛立刻好了。闾丘胤很高兴,就询问丰干天台有没有高贤人士?丰干说,国清寺里有两个高人,他们叫拾得、寒山,你要好好礼拜。闾丘胤到厨房见到两个衣衫不整的僧人,得知他们就是拾得、寒山后,倒头便拜。拾得、寒山说道,丰干多嘴。又对闾丘胤说,你有眼不识阿弥陀佛,帮你治病的的就是丰干大师。说完,两人牵手走出国清寺,出门后立时无影无踪;丰干也再没有回来。

从此,国清寺再无丰干、拾得和寒山。原来,丰干、拾得和寒山即是一佛和两位菩萨的化身。丰干是阿弥陀佛,拾得是普贤菩萨,寒山则是文殊菩萨。为纪念丰干禅师,便将寺院门口的15米长的石拱桥命名为丰干桥,至今已经一千多年。

一笔写成的鹅没有看到,下次有机会再去找找。

国清寺隋塔,是隋煬帝杨广为报智者大师授菩萨戒之恩,而敕令建造的报恩塔,此塔是国清寺的标志建筑物,距今1400多年。塔身黄褐色,高59.3米,六面九级,空心,砖壁。壁上佛像栩栩如生,极为精美。隋塔建造别致,塔顶上没有塔头,从塔内仰望可见蓝天。原塔为空心楼阁式砖木结构,因时日久远,飞檐斗拱腐烂,只剩中间的塔体,却愈发显得古朴、雄伟。



12点我们又动身,打车前往济公故居,走进镇上的济公故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照壁上的四个大字 “慈悲仁慧”。这四个字是济公一生的写照,济公原名李修缘,南宋高僧,台山永宁村人。济公的父亲叫李茂春,年近40还无儿无女,最后喜迎济公这位传奇名僧的诞生。他破帽破扇破鞋垢衲衣,貌似疯颠,初在杭州灵隐寺出家,后住净慈寺,不受戒律拘束,嗜好酒肉,举止似痴若狂,是一位学问渊博、行善积德的得道高僧,他懂医术,为百姓治愈了不少疑难杂症。且好打不平,行侠仗义。




李家历世仕宦,家境富裕,也称得上是天台的望族了,父亲李茂春后来把家交给管家管理,自己亲近寺院和佛教,真是善根福泽都很深厚的家庭!

到天台一遭,除国清寺外,千万别错过这个更清幽的隐世古寺---—智者塔院,今天的任务就是去智者塔院,智者塔院在国清寺的后山上,


传说,智顗的母亲怀孕的时候,常在梦中看到五彩的祥云,就像漂浮的白云一样在她的怀中萦绕。每次想要把那祥云驱散时,就听到天上有神人对她说:“这是前世的因缘,是大福德将要到来的征兆,不可驱走。”智者大师七岁时在佛寺听人口诵《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听完一遍就能背诵下来,且能对人讲解其中的文句。寺中的僧人感叹道:这要不是前世深通经义,怎么能达到这样的境界?

我们还随缘带了一位独自游览的香港女士同行,四人打车前往,下来走五六分钟就到了,智者塔院没有宣传,没有指示路标,没有任何商业气息,说真的,还真不太好找。大都是学佛的居士特意找过来,专门叩拜智者大师的肉身遗骨,智者塔院又名“真觉讲寺”,俗称“塔头寺”,这里有中国佛教天台宗创始人智者大师的肉身塔,这时游人少,寺院不大,也非常安静,很适合修行,在这里,我为全家供了智慧光明灯。下山时,正愁打不到车,这时有两位尼师在这里下车,给我们行方便,我们就打了他们的这个车下山了,(小贴士,智者塔院参访时间不长,半小时左右,上山时可以叫师傅等一会,一起下山,不然下山打的车不太好打。)

游览完毕,内心感觉非常喜欢天台,人杰地灵,仙山古寺,实在值得有缘人小住几日,仔细走一走,悟一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