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尼亚攻略干货,在乞力马扎罗山下走进梦想 追逐狂野非州

作者:万邦风物 显示图片




我总是两手空空,因为我触摸过所有
我总是一再启程,但哪里都陋于非洲,我没有办法解释
但我知道在非洲看星星比其他地方都清楚
非洲带走了我的所有,却也给了我所有
——《走出非洲》,在肯尼亚种植咖啡17年的凯伦·布里克森,与海明威同期竞争诺贝尔文学奖的丹麦作家。优美细腻的笔墨,写出了她在肯尼亚17年,带领当地土著开发土地种植咖啡,在非洲游历的蹉跎岁月。

《夜航西飞》柏瑞尔·马卡姆(Beryl Markham),
肯尼亚首位女性职业驯马师、100年前非洲首位职业女飞行员,世界第一位单人由东向西飞越大西洋的飞行员。三段婚姻、婚内多次出轨,曾出轨英国王子等等……
她一辈子活出了别人几辈子都难以企及的精彩。


多少人童年的记忆《狮子王》,
获67届奥斯卡金像奖和第52届金球奖最佳原创歌曲与最佳配乐奖的《狮子王》那震憾人心的主题曲的片头主题曲《The Circle Of Life》

2010南非世界杯主题曲夏奇拉《Waka Waka》,那来自非洲的热烈飞扬~

从无数影视作品中,从音乐歌曲中、从世界名著中,那遥远、辽阔、神秘、狂野的非洲,令人深深向往。

当那时机终于来临——
向往神秘非洲
抛弃身边苟且
奔赴野性非洲
去看那久已向往的遥远世界……


春节,万家团圆,中国9亿人口大迁徙,从天南地北回归家乡,看望父母,兄弟姐妹四世同堂。
欢聚之后,少不了的家长里短,邻里比较,催婚相亲,请客送礼。
现实生活中已经如此重负,好不容易过节,为什么不让自己轻松点呢?
飞赴万里之外,到非洲去,远离尘世喧嚣。
在辽阔大草原上看金合欢树,看乞力马扎罗山的雪。



看非洲野象缓缓移动,斑马在草原上扬起尘土,庞大的河马喷吐鼻息,几十万只火烈鸟燃烧成一片菲红的云
像《狮子王》中的长镜头所表现的,在高高的乞力马扎罗山下,巨大的非洲野象小如蝼蚁。在非洲大草原上,从巨型非洲野象到小小蚂蚁,从古自今,生生不息!
干嘛要待在家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做饭吃饭,亲戚朋友迎来送往,杂事苟且烦乱人心。
飞赴万里之外,找寻梦想,远离这尘世的烦忧。


按规定打好黄热病疫苗,肯尼亚对中国游客免签。开始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正月初一,踏上旅途。
追逐野象狮群,探望狂野野性非洲。




出示护照和行程单,机场值机帅哥将我的行李从始发站直接托运到终点站肯尼亚内罗毕。可能由于全程均为南航班机,在长沙中途转机不用经历取出行李再托运的麻烦了。哈哈~

飞机上《妈妈咪呀》欢乐的歌声充满节日的欢乐,实在应景。

凌晨我还在中国零下23度的北国,经过连续转机。
湿热温和的气候,黑色的人种,红色的土地,大朵的白云,金合欢树,银光闪闪的乞力马扎罗的雪。
全程近20小时地域空间的跨越,走进野性非洲。


由于是由长沙向西飞,加上地球自转速度,飞行时间要更长。
内罗毕气候温暖湿润,有点像昆明。高大的棕榈树,显示出长年湿润温暖的气候。机场很小,还没有很多国内省会机场大。
通关很快,也没有人严格检查行李。
因为看行程,经常要坐五六个小时的车,我还专门带了耐放的、用于长途充饥的甜点和干果。担心海关是否会不让带入境?结果通关时没人检查行李,连再三叮嘱必须随身携带的黄热病疫苗的黄本也根本无人查看。
纯黑肤色、通用英语的工作人员,经过15个小时的漫长一夜,终于抵达遥远的非洲。


当地旅行社准时接机,这种加长版的丰田越野车,就像是另加了两排4个单人座,底盘高、越野性能强的9座北京JEEP,就是我们在肯尼亚全程的通勤车了。
黝黑壮实的中年黑人司机名叫艾扎克,这一路上都跟随我们。
艾扎克长年接待游客,驾驶技术极好!不管是在狭窄的乡村小路,还是野外坑洼不平的土路,都能技术娴熟地开得平稳流畅。
尤其是他沉默寡言,吃苦耐劳。知礼懂节,待游客进退适度,令人起敬!
了解之后知道,在肯尼亚,旅行社司机属于有稳定收入的职业工作者,是很受人尊敬的职业。
从第一天开始,每天上下车堆放行李,全是司机自已取放。自从第一天后,艾扎克就认识了本车游客的所有行李。
有时我们将行李堆在酒店大堂自去早餐。上车时,艾扎克已从一堆行李箱中,准确找到本车游客的行李自动装车,十几天行程从未弄错。这种职业素养令人敬佩!
7人一辆9座越野车,车内十分宽敞舒适。


肯尼亚气候温和,长年气温在16~27度。有点象云南省的气候。
在非洲,肯尼亚还属于经济较发达国家。由于气候适宜,首都内罗毕环境宜人,世界环境保护组织的总部就设在这里。
由于既无酷暑,也无严寒,全年气候宜人。
肯尼亚全境不管住房还是汽车均不配置空调。
日常昼夜温差在8-10度,晚上在清冷的温度中盖着厚被子,睡眠十分舒适。
昨晚还穿着羽绒服在长沙,经过漫长一夜的飞行,正月初二清晨5点,我们已落地万里之外,换成衬衣短袖,奔驶在遥远的非洲。


肯尼亚旅游业已成体系,十分发达,主要是观看野生动物为主。
游客第一来源大国为美国和欧洲,中国游客数量近年增长较快,可以排到前五。
由于中国的援非政策,很多肯尼亚青年都到中国留过学,都会说汉语普通话。普通民众很多也能说简单的汉语普通话。


从机场出发,车队没有进入市区,就直接上了国道。沥青路况时有颠簸,就像是国内用了十几年没有维护的村镇公路。
长满浅草的空旷的原野,如中国云南一般的红土地,舒缓平坦的地形。
在如洗的蓝天上,飘浮着大朵大朵触手可及的白云,显示着空气中含有较多的水份。
非洲标志性动物长颈鹿站在路边。
平缓的原野上植被茂密,长满了荒草和野树、灌木。可以看出当地土壤很肥沃。但却很少看到大片的庄稼和果林。这样广阔的原野,就这样杂草丛生地荒着。
原野上,长着一棵棵、一丛丛亭亭如伞、高大优美的金合欢树。
这非洲标志性的树种,在这遥远的土地上,优美得令人感动。



从内罗毕至安博塞利国家公园,走的大约是国道。沥青路只有两车道,年代久远,仿佛乡村公路,起伏不平。路上遇到的车辆并不多,可以看出交通和物流都不繁忙。250公里走了5个多小时。
路途中路过一些村镇。大多都是低矮的棚屋,一半以上都是简易的铁皮简易小屋。非洲的贫穷和经济不发达,就这样直白地呈现在眼前。




非州最具有标识性的树木就是金合欢树。
幼苗期的金合欢树只有一、两米高,为了防止野生动物吃掉,细小的枝干上长满了刺,刺上只有几片灰绿色指甲盖大小的小树叶,毫不起眼甚至有些丑。
看到这只有1米高,长得像刺笼一样的金合欢灌木树苗,真难想像能长到十几米高,姿态优美的参天大树。



待好不容易长高到三四米后,金合欢树为了承接阳光,树枝几乎全部自动平展生长成一片华盖,像伞盖般撑起巨大的树冠,树形像修剪过一样十分美丽。
在非洲辽阔的大草原上,到处都生长着大大小小的金合欢树。这亭亭如盖的金合欢树,就是非洲的标志~
看到这优美的树木,真就像美少女一样,让人不由得看了又看,赞叹不已。




经过5个多小时的颠簸,来到安博塞利国家公园附近的酒店。
说是酒店,其实就像国内的民俗文化村。
度假村门口有修剪整齐的花木,大象野性的装饰很有地方特色,高大的金合欢树上挂着一个个大鸟巢。





肯尼亚的景区酒店全部是这种独栋小别墅式客房。两床一栋。设施简单、整洁。
屋檐下还有茶桌,但我们早出晚归忙得没空坐上去。
据说这是中国人开的度假村。客房里配有中国人适用的插座、以及电开水壶。
加上每天早上的餐厅都供应开水冲泡茶或咖啡。因此,在肯尼亚旅行,并没有遇到没有开水喝的不便。
非洲缺水,所到之处都被提醒要节约用水。




整个度假村虽然所用材料都满是原始风味,但在这大草原上,简单的大堂、顶上茅草粗砺石墙的装饰、就地取材,原木搭建的遮阳长廊与环境十分相配。



酒店内还配有游泳池,这在缺水的非洲不可谓不奢侈。但不知这泳池多久换一次水?
没有见到游客下水游泳,也就看看吧~




酒店餐厅餐食是简单西餐,谈不上多丰盛,但味道尚可,有热茶、咖啡、能吃饱。

最别出新意的是:餐桌上用嫩绿的树枝当插花。
餐厅的窗户没有玻璃,隔着窗户直接就是室外暴烈的阳光。
有点奇怪的是:这里草木繁茂,本应滋生蚊蝇,但这里餐厅客房窗户上均无窗纱。餐厅窗户甚至连玻璃都没有安装,就这样四门大敞地通向室外。但并没有想像中的蚊蝇乱飞。不知是因为卫生干净?还是因为当时正置旱季不滋生蚊蝇?
在没有玻璃隔档的窗外,院中长着三四米高的剑兰。这份原始也真匹配非州的狂野~




度假村门前的绿植修剪的整齐美观。
门前的金合欢树上,挂着几个直径怕有一米五的,鸟巢?
也没看到有鸟进出。
在这气温并不感觉热的肯尼亚,野生着许多亚热带和热带才有的植物。


肯尼亚经济不发达,各国道除首都内罗毕周边有中国援建的高速公路外,其他省道大多为两车道的沥青路。且道路狭窄,年久失修,坑洼不平。

肯尼亚有多个野生动物国家公园。由于野生动物中有多种食肉动物,因此,在肯尼亚旅游,基本都是乘车在各野生动物国家公园中,游客坐在车上(不能下车,以免危险)观赏野生动物。

各野生动物国家公园都在大草原上,没有修柏油路。全部是汽车压出来的土路。起伏较大,颠簸不平。更有一些看野生动物的地点,在远离人居的野外(如看白犀牛的纳库鲁湖、看火烈鸟的博格里亚湖等),全部是泥土路、搓板路,路况大起大落、尘土飞扬。

基于以上原因,肯尼亚各大旅游公司所用车与国内标配的60座大客车、中巴以及商务车不同,而是全部配有大量旅游用越野车。



肯尼亚的这种旅游用越野车,全部是丰田汽车。

这种越野车底盘高,越野性能强。
在肯尼亚坑洼不平的大草原土路上追逐野生动物时,泥泞的小河沟一闪而过。
突兀超七八十度,高十几米的陡坡陡坎照爬不误,毫不吃力。
不管开得再快,都颠簸不大。
当然,当地黑人司机长年在土路上追逐野生动物,车技真的练出来了,车技确实也很好。


密封性能好。不得不说,丰田汽车的密封性能是真的好。不管是陆地巡洋舰,还是牛头,亦或是这种叫不上名字的加长吉普,车辆的密封性能都一样的好。即使在土路上追逐,车内都也并没有尘土飞扬。

越野车各国都有,款式外观大同小异。

肯尼亚这种丰田旅游越野车与其他常见的越野车、商务车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该车是9座。

驾驶室两座,车厢内座位是二、二、三座。

就相当于一般常见的商务车只有两个单人座位,而该车加了两个单人座位,变成了4个单人座位。

在肯尼亚旅行时,一般是6位游客乘坐一车。车内空间宽大舒适,座位较高(可能也是为了适应欧美游客体型),每个乘客的腿都可以随便伸直,即使每天乘坐5、6小时,颠簸追逐也并不让人感觉过于劳累。


这种越野车都安装有可以方便手动升降的顶蓬。方便全车游客随时随地撑开车顶,在车内站直,向四面观看野生动物,拍摄张望。

这种越野车是手动档,自动化程度不高,车的顶蓬是由四个卡口,用卡子固定,手动打开。需要打开时,游客站起,扳开卡子,向上一推,卡口就能向上打开,撑起顶蓬。

这样,一方面方便游客随时随地在车内站直身体向四面观望野生动物,人在车内,不易受到野生动物侵害,保障游客安全。

另一方面,车顶蓬防晒又防雨,保障游客能不用下车就能像在车外一样一览无余地观山望景、观看野生动物。

这车的顶蓬在日常行车时,可随时放下,就像普通越野车一样,关闭严实,密封良好。


我在国内和欧洲旅游,都没有见过这种旅行越野车。不由对其优越的越野性能,方便人性化的旅游观赏设置而赞叹!

肯尼亚的华人地导见我对这种越野车赞赏不已,不由失笑说:唉呀,这就是给皮卡车加了个顶,或把北京吉普、长城坦克变成加长版,多加了两组单人座位嘛……

在我眼中性能这么优秀的丰田越野旅游车,让他一语说破:“给皮卡车加了个顶……”顿时失去了光环色彩,变成皮卡车了,哈哈。



这种越野车油箱大,适合长途奔驰。

肯尼亚的各大野生动物国家公园互相都相离较远,好几个还不通国道。加上路况较差,为了抄近路司机经常还会走乡镇小道。

各景点之间,基本都有五小时以上车程。

但该汽车早晨加满油后,在野外到处追逐六七小时,畅行无阻。

不知这种车是否有两个油箱?因不是专业人士,不知该车油箱有多大?
这是这种车加油时的显示:这是加了多少油?是600多升汽油吗?看不太懂。懂行的车友可以说一下。

在肯尼亚各大国家公园中,经常有几十、甚至上百辆这种旅游越野车,同时在齐腰深长草的大草原上,尘土飞扬疯狂追逐野生动物。庞大的车队蔚为壮观。


下午,太阳稍弱一些时,我们乘车来到Amboseli National Park安博塞利国家公园。因为天不太热时,野生动物才会出来。正午时,野生动物都躲到阴凉地方,游客看不到。
为了站在车内就能方便观赏野生动物,旅游专用越野车的活动车顶全部撑起。
在颠簸不平的土路上,车速很快,劲风和前面车辆扬起的沙尘一同狂吹。
在非洲大草原上的追逐,正式开始!


到了安博塞利国家公园门口,几十辆观光旅游越野车挤成一团,排队等候安检。
主要可能是检查游客是否带有枪枝、火种等影响国家公园安全因素的检查。
同时,也是各团队游客在买票排队。
按照正常程序,检查过关最少要40余分钟。


地导问团友要了一瓶从国内带来的风油精送给门卫带班警官, 车队随之放行。
在肯尼亚,中国生产的防中暑、防叮咬、消肿包、治晕车的风油精妇孺皆知大受欢迎。
出发前,领队已通知我们尽量多带一些风油精和清凉油。
国内1元一盒的清凉油、5元1瓶的风油精,这物美价廉小小一瓶的风油精,在肯尼亚比现金红包都好使,简直是无往不利的通行证~



肯尼亚安博塞利国家公园是一望无际的辽阔大草原。
当前是旱季,可以看出草原地表因为缺水裸露出的干燥的尘土。
整个草原长满了半人高茂密的牧草,随风起伏,像麦浪一样。
同样也可看出,这国家公园土壤十分肥沃。最少在雨季中并不缺水。
草丛中挺立着一棵棵姿态优美高大的金合欢树。
路边的草丛中出现了一群鸵鸟。
来到非洲第一眼看到的野生动物,车上的人们都欢呼起来。



我知道驼鸟长在非洲。但印象中,鸵鸟遇到危险时会把头埋进沙堆,因此我一直以为鸵鸟是生长在沙漠之中。
没想到鸵鸟实际是生长在非洲的大草原中(想来也对,沙漠寸草不生没有食物,鸵鸟怎么生存嘛)。
在这危险丛生,弱肉强食的草原上,不会飞的鸵鸟,也只有这么长腿能奔走如飞,才能存活下来吧?


司机突然提醒我们禁声。
原来是安博塞利草原的草丛中出现了一头猎豹。
这形如大猫的猛兽皮毛华丽,身长约两米,加上长长的豹尾,身长大约有四、五米了。
身体的斑纹与枯草的颜色十分接近,当猎豹隐身草丛中时,不仔细看根本看不出来。
也就是当地司机看惯了野行动物,才能在草丛中一眼就发现。


这么庞大的大猫,却身手矫健,敏捷得悄无声息。
如果窜上三米多高的车顶时,就像上一个小台阶一样轻盈敏捷。
平时只能在动物园圈在笼子里才能看到的猛兽,突然这样出现在眼前,不禁让我们又惊喜又满怀恐惧。不自觉地全部压低了说话的声音,互相以眼神示意,唯恐惊扰它会冲过来招来危险。


看着猎豹虎视眈眈地盯着一群斑马悄悄靠近,大家都禁不住紧张得屏住了呼吸。
看到即将落入豹口的那群斑马,心有不忍却不敢出声示警。
突然想到,人世间有多少这种旁观视角,旁观者看到危险步步逼进,却无能为力,而当事者却浑然不知已到生死关头。不觉心中充满了恐惧悲悯、无助和哀伤。


草原上的树丛下出现了一群斑马。
这种没有伤害力,有着漂亮花纹皮毛的斑马,是非洲大草原上最常见的动物。
斑马几十只成群结队地游走在草原上吃草。浑圆的体质,油亮的皮毛,显示出斑马们在草原上生活得很滋润。


很奇怪肯尼亚有这么多野生的斑马,为什么不驯化用于运输?
当地导游介绍说,斑马性格倔强,非常难以驯服。
以至于数千年来,野生斑马成群结队,却无法被人驯化用来农耕或运输。
而且,斑马肉味道不佳,当地人也不会猎杀斑马来吃肉。
又因为国家公园保护动物,漂亮的斑马皮也无法采用制作皮革用品。
结果,斑马们就得以在大草原上快乐生活,颐养天年了。


同伴们都笑道,可惜这些斑马不在中国,不然可能会在多个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彪悍的蒙古骑手,什么样的烈马驯服不了?越烈性的马,才更能成为战马。
中国那么多佐料,怎么也能给马肉做成美味,著名的伊犁熏马肠就是马肉做的。说不定还能成为主要肉食。
当然,保护区内的动物还是要保护的。
一匹斑马倒在地上,对于睡觉都是站着睡的马儿来说,倒地的马可能已死亡。看那肥壮的体形,不像是得病而死。那就有可能是被猛兽侵袭而死了?但又没看到有猛兽在进食。
其他斑马围在身边束手无策。也不知是不是它的家人在痛惜……
草原上每天都上演着这生生不息的事件。


肯尼亚安博塞利国家公园最著名的是野生非洲大象。
大草原上根本没有什么手机信号。各旅游车上都架有车载对讲机。
各旅游车辆上的司机互通消息,在哪里发现野生动物时,一呼百应。大群观光车就从大草原上呼啸而至,追逐野生动物去了。



刚进园时,远远地,我们看到几乎快到地平线的地方,拥挤着几十辆旅游观光车。
司机介绍说,那里可能发现了野象群。但劝我们先去看其他动物。
说这路边有河,水草特别丰茂,待黄昏时,野象会过来喝水,可以近距离观察。
我们听从他的建议,在草原上追逐了几个小时,黄昏时分,果然远处的那群大象走到了挨近土路的小河边。



大象为家族群居动物,这一大群非洲象足有六、七十头之多。
我们的司机将观光车开到跟前,野象离我们不足十米远。

走到跟前,才更能感受到非洲野象的巨大!
那蒲扇大的象耳,怕超过1平米大小了吧?庞大的身躯简直像座小房子。
粗大的象腿那一脚下去,草地都给踩出个大坑!
巨大的象鼻,人在面前只能象个小布偶。


可以看出这群野象的头象是头正值壮年的健壮雄象。高大威猛,巨大的象牙怕有三米长了。
雄象的妻儿伴随左右,父母将顽皮的小象保护着夹在中间,一家人悠闲自在缓缓移动。
也可看到有沉默的老年野象。独自孤独地站在一角,既不走动,也不进食。
就像劳累一生,瘦弱孤独的老人。既没有好牙口和胃口畅快进食,也没有体力奔跑欢步。
只能孤独地跟随着庞大家族,时时陷入昏睡和沉静。
那落寞的孤独令人心恻。


这庞大的象群避开正午高温,黄昏落日时分才沿着草原上水草鲜嫩的小河边,松松散散地出来觅食。
整个象群拉开有几公里长。
淘气的小象们在象群中窜上窜下,沉稳的壮年母象一边照顾小象一边觅食。
雄壮的成年公象环绕四周,将母象和小象保护着围在中间。


司机把车一再靠近,汽车离大象简直不足10米远了。
同车7岁的小男孩从来没有如此之近地靠近野象,激动得大喊大叫。
吓得他父母和我们这一车人赶紧让他闭嘴!
若真惹恼了这长着三四米长象牙的庞然大物,掀翻这小小的越野观光车,简直是轻而易举。





野象群离我们是如此之近,最近只有三四米远了,我们甚至能看清野象的眼睫毛!
但在这辽阔的大草原上,在有严格保护规定的国家公园,野象们可能已习惯了被游客近距离观赏。他们也知道了人类不会伤害他们。
因此,整个野象群并没有象一般的野生动物见到人一样惊怕得四散奔逃。而是依旧旁若无人地沉静吃草。
这时,几十辆接到消息的观光车蜂拥而至,在土路上列成长长一队,挤成一团。
来自世界各地各个国家、各种肤色的游客,挤成一团,掏出各种相机、手机,对着象群一顿狂拍。
没有人说话,听不到人声。全部汽车都熄了火,停在原地。静静观赏非洲野象。
轻微的风声中,细碎的草叶摩擦声中,各种照相机的快门声响成一片。


旁边这辆车上的哥们如此投入!
好像是为了方便拍摄,自己独自包了一辆车。就在车内支起三脚架,尽情拍摄。
我当即把这情形拍下来发给国内的朋友。
朋友惊叹:非常好!很野性,很非洲!


凌晨还在中国长沙,整个白天之后,我们飞越了1万公里,又奔驰500公里,来到了非洲肯尼亚安博塞利大草原。
当时中国正置热闹非凡的春节,万里之外在肯尼亚辽阔的安博塞利大草原上,耳边只有风吹草叶的细碎轻吟和旁若无人的庞大象群。
想着此时家里各位亲友正热火朝天、笑语喧哗,做饭吃饭。
而我们却已远在万里的肯尼亚安博塞利大草原上,如此之近地与非洲野象亲密接触。

看着这些庞然大物的野象家族,在夕阳下,就在你面前悠闲漫步,寂静无声。夕阳给草原和象群蒙上了一层金辉。
这一刻,是如此地美好和美丽!
此情此景,简直象做梦一样。
你真希望这一刻能停留下来。
看着这安祥宁静,悠闲从容的庞然大物,感觉浮躁的心灵都受到净化,变得沉静下来。


我们的行程上,醒目地写着:在安博塞利国家公园,可以远眺乞力马扎罗山的雪。
多年来,我已见过海拔7719米的昆仑第一峰公格尔峰、7500米的冰山之父暮士塔格峰、5545米的博格达峰,还上过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的“万山之祖”帕米尔高原。
见惯了雄伟壮丽、万山高耸、雪峰林立的天山山脉的我,对高山并没有太大的感觉。
去丽江时,对南方游客趋之若鹜的5596米的玉龙雪山毫无兴趣。
所以在去非洲之前,对海拔只有5892米的非州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感觉只是因为非州山少,因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海明威那部《乞力马扎罗山的雪》文学名著,而名气大而已。


肯尼亚安博塞利国家公园是非洲野象、斑马、猎豹、鸵鸟、长颈鹿的乐园。
坦荡如砥、无遮无挡的大草原直铺天际。
透过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在遥远的天边、地平线的尽头,透过层层云岚,可以隐约看到深邃的峡谷、纵深开阔的平原之后,在群山层层叠叠的拱卫之下,非州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从地面直插云端。
其峰顶的积雪与白云相映,在夕阳下银光闪闪。




这时,暮色四起,夕阳斜照,本来一个下午都隐藏在云层之中若隐若现的乞力马扎罗山,终于露出了高耸雄伟的真面目。
近处辽阔的安博塞利大草原,中间层层叠叠隐隐绰绰的广阔的原野,显示出地域的辽远。
在坦荡如砥的平原和天上白云的映衬下,高耸入云的乞力马扎罗山,象天一样接天连地,横亘在天边,显得如此雄浑壮丽!
形态优美的金合欢树留下低矮的剪影。
近处体形庞大的非洲象,在像天一样突兀高耸的乞力马扎罗山下,简直如蝼蚁般渺小地缓缓度步。

生生不息的非洲这样具像壮丽地展现,简直如《狮子王》开场全景大片一样。
令人震撼得久久无语……

到非洲的第一天,结束得如此圆满和震憾!
心满意足,真让人感觉不虚此行。

一、签证及疫苗:肯尼亚对中国游客实行免签。去之前提前做好电子签证即可入境。在换登机牌、海关出入境等环节,均需提交打印出来的签证才行。

中国公民去肯尼亚旅游,需提前打好黄热病疫苗,一般黄热病疫苗需去省会城市的海关防疫机构才能注射。游客需取得已打疫苗的黄本才准入境。
不过我们在肯尼亚入境过关时,并没有人检查黄热病疫苗的黄本。
但旅行社坚持要求所有游客必须持有黄热病疫苗注射证才行。
黄热病疫苗是注射一次终身有效。

二、货币:
1.先令。肯尼亚通行美元和肯尼亚先令。因普通消费及给小费时,民众还是喜欢收先令。尤其是去赤道等地,当时民众不接受美元(可能当地兑换不方便)。因此在肯尼亚给小费及小摊上购物最好先换成先令。但国内大部分中国银行及机场换币处没有换先令的。因此可以在国内先换成美元。

在肯尼亚内罗毕机场,一入关就有美元兑换先令的地方,十分方便。我们当时的汇率是1美元换123先令。1人民币约等于18先令。

肯尼亚习惯付小费。一般接受宾馆服务员搬行李等,给100先令(约合人民币6.4元)即可。
为付小费方便,在机场以美元换先令时,可要求多换些100元一张的先令。因为过了机场兑换点,一路上就再没有方便兑换先令的地方了。

2.信用卡。在肯尼亚没有移动支付。但在超市或商场购物时,均可刷Visa和MasterCard卡。出境前在四大行办Visa或MasterCard卡,即可畅刷无阻。

3.美元。肯尼亚官方外币通行美元。但购物等首选先令。只有当地地导在收自费项目时,全部要求付美元。由于肯尼亚旅游基本都在野外国家公园,基本没有在城市停留的时间,几乎没有机会在当地兑换美元。为保障万一,行前还是准备充分美元为便。单人旅游,换1000~1500美元就基本够用了。

三、电话卡。
1.租用移动WIFI。在国内网上有租用移动WIFI60元/天。如果在境外也全天需要上网,可看自己需要,是否租用。

2.开通手机漫游,用流量。在肯尼亚,只有中国移动卡有信号。可开通中国移动国际漫游,使用60元/天流量包。使用时打开漫游,打电话或上网。不用时关闭漫游即可。如果不是全天使用,中国移动的流量包在肯尼亚用不了多少。我出境14天断断续续使用漫游网络,限定流量包竟然都没用完,没有额外收费。

当然,在肯尼亚旅游,大部分时间都在野外追逐野生动物。在大草原上,除非你有卫星电话,其他任何通讯都没有手机信号。所以也就不用掂记上网了。

3.当地电话卡。在内罗毕机场及内罗毕市内超内及商场内,均有办理当地电话卡的地方。但机场出站门口办电话卡动作较慢,人多,排一两小时队。常等不及。最好到内罗毕市内办理当地电话卡。

肯尼亚电话网络有几个运营商,但只有手机卡颜色是绿色的那家,才如中国移动,在肯尼亚全境都有信号。如果办理其他家的卡,到边远地区经常没信号。

肯尼亚绿色电话卡,提供个人护照即可办理。办卡100先令,充值1000先令,相当于54元人民币。我们一路狂用上网,14天下来,流量竟然都没用完。比起每天60元的国内租用移动WIFI,性价比简直不要太高!

我们带团的领队,预先留下了上一次她带团的团员的电话卡,发给我们使用。这样节省时间,不用在机场排队办新卡。等我们从肯尼亚回国时,又将未用完的肯尼亚绿色电话卡全部送给领队,以便她下次带团再给团员使用。

四、跟团&自助游。
1.个人没有单独逛街的机会。肯尼亚治安不是很好。据说当地经常发生抢劫等事件。为保障安全,即使在首都内罗毕,领队都严格禁止团员离开酒店外出。只有领队带领,才能去到较大的商场或超市。因此,个人自助游、行走吃饭即使在首都内罗毕都不是很安全。

领导要求,为保障安全。在市区和旅途中经过集市有人群的地方,全部不准开车窗,更不能将手机伸出窗外拍照。因为当地路人伸手从游客手中抢手机事件时有发生。

2.旅游车辆。肯尼亚旅游业十分发达,各旅游景点相距均在500公里以上。看野生动物也全程坐车。当地车辆一般是9座越野车,两三个、三四个人包车不划算。

另外,在动物大迁移时期,肯尼亚全境旅游车辆紧张,经常有司机为拿其他游客出的高价而半途甩客、甩团、景区酒店客满,无法住宿的情况发生。如果有当地领队凭借广阔的人脉和经验尚可解决。若是游客单独自助游,车辆和住宿很难保障。

而在肯尼亚旅游,基本全在各国家公园的大草原上住宿。各酒店都圈有防野生动物网。在野生动物出没的景区内,没有定上酒店房间,是无论如何无法在户外安全过夜的。

3.行车安全。在国家公园,为防止动物侵袭,旅游途中非经允许游客严禁下车,不到规定地点,上厕所都不准许。虽然严令禁止,但每年违禁下车上厕所的游客还是有,因此每年都有几起野生动物吃人的事件发生,而且是连衣服骨头全吃光那种。野生动物可不管你是男是女是否年轻漂亮就不吃你了。

综上,肯尼亚不适合自助游。最多就是自行飞到内罗毕后,还是要在当地组团跟随团队安排去旅游。才能保障安全和车辆住宿。

五、服装穿着:赤道横穿肯尼亚。2月,肯尼亚温度在23至29度,穿短袖,长袖衬衣、T恤,透气布料服装。早晚有温差,最多套件春秋装厚外套、厚风衣,即可。

肯尼亚旅行基本都在草原、户外。草深光腿不便,蚊虫叮咬,不建议穿裙装。看野生动物,几乎全天坐车,宽松轻便、透气的单长裤比较方便一些。

六、防晒用品:肯尼亚属高原,阳光暴烈。遮阳帽、太阳镜、能护住手及手腕的冰袖或防晒披肩、护袖。在肯尼亚暴烈的阳光下,两小时就能晒得你皮肤生疼、起泡脱皮,露在外面的胳膊和手与衣袖遮挡的皮肤形成截然不同的色差、
防晒霜、晒后补水护肤面膜,必备。尤其是在敞篷车上狂吹一天后,皮肤急需补水。

七、湿纸巾。小袋单独包装的湿纸巾。在长途乘车5-6小时、在大草原上疯狂追逐野生动物尘土飞扬、满头满脸都是土,却无法下车洗脸洗手时,一袋单独包装的湿纸巾,可以帮你拭去脸上手上的尘沙。

八、鞋子:夏天单鞋、凉鞋、凉拖都行。车中炎热,最好不要穿高帮鞋、皮质户外鞋,热。

九、凉拖:肯尼亚各住宿多不备洗漱用品。带一双可以淋浴的轻便泡沫塑料拖鞋,乘机放松、洗浴淋水,会十分方便。

十、防风沙用品:能包住全部头发的帽子、飞巾(头巾、纱巾、丝巾、纱帽等)、口罩必备。敞篷车在大草原的土路上疯狂追逐野生动物时,尘土飞扬,若无能包住头发的帽子飞巾,头发分分钟被沙尘吹拂得根根直立,灰头土脸。

十一、热水壶:肯尼亚旅游各景点配餐是简单西餐。每餐都配咖啡,因此都有开水,如果身体需要必需喝热开水时,可以在早餐时灌开水。

住宿各房间大部分配有电开水壶。但肯尼亚气温25-29度,旅游业十分成熟和发达。所有旅行车中都配有常温纯净水,饮水能够保障。如果没有特别的热水需求时,喝酒店或旅行车上配的纯净水,并不感觉凉。

我因为担心旅途四、五小时没有热水喝,专门带了一个2.5升的大保温旅行壶。结果行程10天,一次都没有使用。带着死沉,太累赘了!

有旅友带了小的电开水壶,因旅行中只有两三天的酒店没有配开水壶,所以用处不多。是否带热水壶可自己选择。

十二、用品:
1.肯尼亚住宿多为建在草丛中的单栋民宿文化村,蚊蚁多,防蚊剂、液体蚊香必备。

2.风油精多多益善。在肯尼亚,中国的风油精简直成为通行证或红包一般的神奇存在。

肯尼亚多蚊虫叮咬,中国的风油精在肯尼亚有极高的知名度,简直妇孺皆知。所到之处,肯尼亚的景区警卫、门卫、妇女、汽车休息站的工作人员,几乎全部都会用中文问你:风油精?

我们在一个景区门外,几十辆车等着进景区。领队问我要了一盒风油精送给景区管事人,我们团队很快放行。

领队说,一般这进门,没有40分钟办不完手续,可我们十几分钟就放行了。那瓶小小的风油精,起了举足轻重的关键作用。所以,去肯尼亚之前,多带上十几二十瓶风油精,到肯尼亚时送给领队、司机、服务生、当地民众,比送现金他们都喜欢。

3.清凉油。那一只小小的红圆盒,也与风油精一样受欢迎。而且东西又小又轻,携带方便。当作礼物,送给黑人兄弟,他们喜欢程度仅次于风油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