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昌古城
---后现代十大古镇之四川西昌古城
2023年春夏之交,我们鼓起勇气准备自驾丙察察。丙察察要从六库出发经丙中洛、察瓦龙到达西藏察隅。而在前往六库的途中,无意经过了著名的航天城—西昌。才知道这里有一座古老的西昌古城,又称“建昌古城”。于是既来之则安之,好好游览了这座历史悠久的古城。建昌古城位于西昌市中心城区,典型明清格局扇形老城,是目前四川保存最大的木构城市群落、西昌保留最完整的古城遗迹。在过往历史中,古城身负政治大局、军事要塞、商贸重镇三大功能。其中街、巷、院、井是构成建昌古城最主要的元素。
西昌自古便是祖国西南边陲的一个重镇,自秦汉始,历代政权均在此建立过郡、州、司府、委派过官吏。同时,由于海拔、气温、日照、经纬度等条件好,加之大气中悬浮物质少,空气透明度大,所以月亮光亮圆大,故西昌又有月城之美誉。古城作为商贸重镇马帮和商人频繁来往,同时这里还是南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必经之地,所以有迁徙而来的客家人与当地人相交流与融合,人们在此处安家定居建成了很多以家族为单位的大院,城内大院多以姓氏相称并设有祠堂,与当地风貌完美融合构成了新的人文风貌。
西昌曾经是历史上的南方丝绸之路的驿站,必经之地重要的据点,文化底蕴很浓烈的,传说的纷彩呈现,首先第一视线映入你的眼球是西昌四方城,方方正正,高大,古老而沧桑的一块块古石累积堆砌成的古都的影子,正在四周展开,包围着最真实的文化底蕴,包裹着城门里的故事。那庄重,雄伟的构建,是你站在了历史的边缘,想象我与历史平等的对话,那城门的古都向你敞开了翻开历史回忆过去的引线,漫漫地穿梭文化里的沉香,大通门,安定门,城门洞。历史在现,烟云呈现多彩,迈步走历史的回忆的大门,悠远的传说,还在漂浮对过去的沉思!
古城是目前西昌保存最完整的古城遗迹,是四川最大的木结构城市群落。古城延续了明清时期以来‘扇形城郭、十字为轴、直街曲巷’的传统空间布局,以充分保护现存遗址遗迹为核心,力争复原古城风貌,重塑城市肌理。深秋夜晚的建昌古城,风有点凉,但丝毫不影响大家探究历史的兴致。在夜色灯光照映下,城楼五彩斑斓古色古香,石板铺成的道路韵味十足。城内街道迄今基本保持明代布局,即以“钟鼓楼”(俗称四牌楼)为中心,向四方辐射。其北称北街、南称南街、西称西街(亦称仓街)、东称东街(亦称府街);另外城南有顺城街,城西有石塔街、三衙街、什字街,城东南有涌泉街。此外,各街之间又有20余条小巷相连,使各街巷纵横交错,构成一个四通八达的网络格局。
人类自古依水而居,水是生命之源,井承载了水,在中国人的心目中井不仅仅是生存和生活的保障,更被赋予了家的意义。古时候八家为井,自古便有“背井离乡”之词,井水哺育了一方的人,井是故乡的代名词,所以井和乡在传统中国人心目中是同样的地位。古城历史几乎和古井同在,无论是梅花井的茶中梅香轻呷还是萧家井的军民鱼水情浓都饱含其背后的故事,这些故事中有人情,人情又围绕着古井。有市,有井,有情,才有这里的市井烟火气。古城的井至今还肩负着他们的使命,井口精致的雕花有些磨损,翠青的苔痕侵蚀了被水滋养的古井,这些无不昭示他们的身份和历史却又不失其美。
古铺还有序的排列着,保留着最真实的古迹,房子精致的设计,还飘着古铺里古老的沉香。丰富多彩的民族服饰,是花的海洋,还保持着过去的模样,这里是川滇的接壤之地,自然是多种文化的交融,文化别致的感观,多样的生活习性,是一个大舞台,过去的历史在浮现,彝文化的主阵营在这里你能深刻的了解到这一切。和谐是社会的写照,你站在这里能最深刻的感触和谐。穿戴的流行与古老的对白,多个民族之间的和谐相处。你再慢慢的听一听向导带磁性的声息,漫漫沉罄对民族文化的思考,千百年间的穿梭与变化,还那样的青春健在,完美如初,你看见的古城绝对是天然的,最原生态的滋味,漫入心间有一种回甜的声音,回甜的呼吸,这里的空气就是不一样,不再那样的浑浊,不再那样的轻飘,也不再那样的沉重,给你释放的是一缕缕清香,透心的香,古城文化飘香,人杰地灵的悠香,空气清爽的青春青香,你会感觉自己在香的世界与王国,自己感觉自己变年轻的许多,阳光四季温暖的照耀,土地原始的见证,还有山山水水的仙境,古道的古韵四处飘荡着。
建昌古城,悠悠五百年,文人墨客多汇于此,明代文学家杨升庵、清代书法家何绍基、清诗郎查俭堂以及近现代教育家黄炎培等都留下他们的墨迹,“水郭山垣绕建城,关门锁钥自天生。要知山水清佳处,二百年来享太平。”这是清代西昌举人杨学述笔端的建昌古城。此外,在建昌古城以东2公里外的姜坡顶上,迄今还遗存着当地人称的月鲁城古堡。此古堡是元末明初的军事城堡、至今古堡上仍保存着战时的工事、石炮等遗迹、遗物。这里四季清风朗月,终年阳光灿烂、月光皎洁,湿地星罗棋布,森林连绵起伏,享有“一城青山半城湖,松风水月胜境地”之美誉,也是中国最具魅力的“御寒避暑胜地,休闲度假天堂”。
时光交织600多年,建昌古城成了岁月长河的见证者,也成了多元文化的聚集地。作为南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上的重镇,这里,曾见证着南北商贩来往休憩、穿梭其间。如今,古道上的马蹄声声早已远去,马蹄痕也已随风消逝,但人们行进间,将川滇文化传递交汇,多个民族齐聚于此,留下了民族文化蓬勃发展的种子。行走的,不仅是当地的人,留下的,还有更远的文化。
2024年4月20日星期六
于斌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