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的东门老街很出名,几乎可以与广州的北京路,北京的王府井媲美。我第一次来东门老街是1996的冬天,屈指算来已经有28个春秋了。2024年3月19日,我第二次来到了这个充满传奇的商业街。现在去东门老街很方便,有许多公交大巴可以到这里。地铁更是便捷,1号线、3号线可直接抵达老街站。
深圳的东门老街不是一条街,而是指深南东路以北,立新路以南,新园路以东,东门中路以西17.6万平方米范围内17条街道的一个商圈。我从老街地铁站西侧的新园路出口来到老街,举头瞭望,深圳早期的地标建筑,高69层,总高度383.95米的“地王大厦”和总高度441.8米,地上100层的“京基100大厦”仿佛就在眼前。
深圳东门老街形成于明代中期,又叫“深圳旧墟”。清朝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深圳墟已是当时新安县的一个著名的墟市。民国期间,这里形成了“深圳新墟”。1950年改墟为镇,老街则处在有着“边陲小镇”之称的深圳镇的中心地带。特区成立后,深圳市就由此而得名。
东门老街的“东门”,指的是原深圳墟的四个门之一的“东门”,位于东门中路与解放路交界。南门位于人民北路与南塘街交接处,西门位于新园路与解放路交界,深圳戏院、新安酒家等均位于此处。
东门老街是深圳历史最为悠久的商业区,我记得第一次来这里时,东门老街路两侧主要都是一些小摊、小贩在经营,经营的商品也是以低档服装为主。而今,经过改造的东门商业街已经成为集购物、休闲和旅游观光于一体的新型步行街。
在这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没到东门老街,就不算来过深圳”。东门老街是深圳的发源地,也是深圳的根。它目睹并伴随深圳走过风风雨雨,更亲历了特区建立后深圳的巨变。东门老街的商场,东门老街的步行街已经成为深圳商贸业的一面旗帜,有着“购物天堂”的美称。
在东门老街的路中央有一个巨型杆秤雕塑,据说是2003年3月9日竖起的。秤杆高约10米,铜秤上粗下细,重约3.5吨。铜制的秤砣,有1.2米高,0.5吨重。秤砣上刻有16两新老杆秤的换算口诀表。
东门老街自古以来就是商贾集市,绵延至今。杆秤作为商业活动中计算斤两的器具,是主要工具之一。以前的东门可不只是卖衣服的,“杆秤”代表了这里是小商品聚集的地方。昔日的东门老街有“谷行街”,是经营农产品的。“民缝街”,是经营布匹、缝纫。“鸭仔街”,是买卖家禽之地等等。现在的老街将杆秤文化创作为雕塑,是一种怀旧,也是对东门老街历史的追忆。这组造价39万元、刻度266市斤的旧式杆秤雕塑,代表了东门老街300年来的商业历史。
来到了东门老街的“东门”,这里随处可以看见“东”的标志,看来这里是名副其实的“东门”。几座白色的石柱上面写着草体的“东门”,游客在这里拍照留念。
东门老街有一幅铸铜大型浮雕墙,名字叫做《老东门墟市图》。它利用近50平方米的艺术雕塑墙体,描述了东门老街的百年变迁。生动塑造了老东门的11条街道、渔村,涉及鱼行、布行、金行和百货小吃等21个行业,126个人物、几十个场景。这幅《老东门墟市图》,堪称深圳的《清明上河图》。在浮雕墙的背面,铭刻着深圳墟历史沿革。
“思月书院”就在浮雕墙的后面,这是一座不大的岭南派建筑。“思月书院”始建于清康熙年间,是水贝村张姓族人为纪念张思月而建的,有300余年历史。1925年6月曾为省港大罢工接待站,现在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思月书院”原为明代张姓宗祠,是深圳的名门望族。原址在南庆街22号,是老深圳人熟悉的古迹。1925年省港大罢工时期,当时的中共广东区委和中华总工会在深圳墟思月书院设立了香港罢工工人接待站,为罢工工友提供了住宿和膳食。1996年被拆除,1997年老街改造过程中,在“老街风貌街区”按照原貌重建了这座“思月书院”。
现在的东门老街卖什么的都有,店铺老板们挖空心思的想出吸引顾客的花样新招。广东特产、深圳特产店的服务员在店门口盼望顾客,望眼欲穿。而这座“深圳藏宝城”却吸引了不少游客进入,不知道在这里能找到什么“宝贝”?
老东门商城广场上的旗子无力的低垂着,这里已经不见了昔日人潮拥挤的场面。三年疫情的影响和现在网商的冲击,实体店的经营的确大大逊色于疫情前。静静的华城画廊和天藤密室下面聚集了很大的人群,但这些人都是被网络主播吸引来的。
你可曾想到,历史悠久、知名度最大的东门老街现在已经变成了一条网红直播街。这个消息我也是春节前在网上看到的,今天来到这里看到了实景。身着各色服装的男女主播,在各自的领域施展出浑身解数,或说、或唱、或跳。
据说,从2023年11月中下旬开始,来自全国各地的网红、主播在东门多了起来。他们每天在这里取景,直播,拍视频。“东门老街”敏锐的抓住了这个机会,为主播们提供了一个有利于双方的展示平台。2024年1月1日起,“东门步行街直播报备平台”微信小程序上线试运行,1月15日起正式执行该平台报备机制。深圳东门老街,正在变成“网红一条街”。
主播们在深圳东门老街,找到了“流量密码”。当“科目三”的背景音乐响起,东门老街被线上、线下的流量同时包裹起来。直播达人表示,影响力大一些,可以吸引更多粉丝来东门,看线下表演的同时也能为东门增加人气。
一个实际并尖锐的问题随着网红街的诞生被提出来了:深圳东门老街变身“网红直播街”,传统商圈转型升级能否激发商业活力?
随着深圳大型新商圈的崛起,老旧的东门老街逐渐失去了吸引力,陷入客流减少、消费不振的困局。今年各地纷纷瞄准互联网平台,抓住网络的流量吸引游客,东门老街也正在变成“直播一条街”。据说在高峰时期,东门直播的主播每天大约有70组人,
昔日的“东门老街”,今日的“网红直播街”。主播们的涌入,对于古老的东门老街来说,或许是一个机会。主播们带来了流量,如何让这股流量变成购物流,要进行规范化引导。真正实现带动直播引流,东门老街恢复人气、商气两旺。
又回到了东门老街的西口,金色的“东门”二字依然熠熠生辉。时隔28年,故地重游,气象更新。老城新貌,未来更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