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板闸、清晏园、钵池山、里运河文化长廊

作者:琉璃阳光 显示图片


早餐后天气不错,心中大好。





乘坐有轨电车板闸站下车。

“大运河板闸遗址公园”大字赫然入目。



板闸遗址位于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是明朝时期的建筑。

2019年10月,板闸遗址在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中被并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运河。 

2021年10月12日,入选国家文物局《大遗址保护利用“十四五”专项规划》“十四五”时期大遗址”名单。


板闸遗址公园是依托大运河历史文化遗存板闸来打造的。



有六百多年历史的“板闸 ”,外观上有着历史风霜留下来的痕迹,两侧用来放闸门的闸门槽依然清晰保留着原来的样貌。





这座闸体2014年刚刚被发掘出来的时候,水闸整体是呈“八”字形,闸体的下方是松木做的板,因此这个闸就被称为板闸。



永乐十三年(1415),陈瑄采用本地故老建议,发动民夫疏浚北宋沙河故道,由城西管家湖导水,至鸭陈口入淮,命名为清江浦。并在河上建移风、清江、福兴、新庄四闸,控制水流宣泄。


永乐十四年(1416),因为四闸没有能按预期节制水流,又在移风闸东2里仓促建木闸,永乐十五年(1417)改为石闸,从此有了“板闸”之名。



五闸联合运用,及时启闭,以利蓄泄。实际效应就相当于现代的船闸,不仅平缓了水流,有利通航,还起到了调节水量的作用。


这里似乎有个板闸的展览,现在封了。


三元宫



没有开放


淮安钞关,民间俗称淮安榷关、淮关,位于“中国运河之都”——江苏省淮安市。淮安钞关设立于明清两朝,是当时的中央政府设在地方的税务机构,向中国大运河上来往的船只收税。民国时期裁撤。

淮安钞关是明清两朝全国最大的钞关,上缴的关税占全国关税的一半之多。为此,淮安钞关所在的板闸有关税“居天下强半”、“天下盐利淮为大”之美誉。 淮安因此也是明清两朝的盐榷税务中心。

榷淮的大旗。



对岸的风光




板闸人家水一湾,人家生计仗淮关;
婢赊斗米奴骑马,笑指商船去又还。
——《淮关小记》


当年设在板闸的淮安榷关,由三大部分组成,一是淮关监督署衙门,二是淮安大关,这两大部分组成了淮安榷关的主体。

第三是因淮安榷关而形成的板闸古镇。 《淮关小记》有诗云:“板闸人家水一湾,人家生计仗淮关;婢赊斗米奴骑马,笑指商船去又还。”

这家家依淮关而过活、婢女都能借出一斗米、仆人都以马代步的景致,生动地描写了淮安榷关所在地板闸古镇当时的繁荣。





有个骑行者从身旁掠过。


绿道两侧樱花如雪


跑起来,跑起来……



既健身,又看景。


绿道没有游客,很静谧的地方。





建设中的中国水工科技馆


从桥上去对河对岸





绿道景观




清晏园是我国治水和漕运史上唯一保存完好的衙署园林,全国文保单位,国家水利风景区,有”江淮第一园“之称。是苏北地区最有代表性的古典园林。


明永乐时,清晏园为督理漕粮的管仓户部分署,距今已有近600年历史。


清康熙十七年(1678年),清政府在清江浦设官治河,河督靳辅在明代户部分司旧址设立行馆,雍正七年(1729年),改设江南河道总督署。后经历任河督整修,公园建成规模。


河道总督署是清代全国最高的治水机构,是国家在京城以外专设的治河决策、指挥和管理机构,管辖着黄、淮、运河。从1678年始,清代常驻清江浦的河道总督有72任,共58位,历时183年。


咸丰六年(1856年),漕运总督府由山阳县移驻清江浦,自此淮安府彻底衰落,咸丰十一年(1861年),清政府裁河道总督,由漕运总督兼理河务,迁驻清晏园,历时43年;光绪三十年(1904年),裁漕督,总督署改为江北巡抚署;1905年改设江北提督于此。


进入大门太湖石很有特色。





甲袁堂新建的仿古建筑。“甲袁”源于《续纂清河县志》于是泉石花木之胜于袁浦之句。三国时,淮河流域中下游地区曾为袁术领地,而淮安主城区明清时期曾称为清江浦,故这一带又称袁浦。






过月亮门西折,为蕉吟馆,








清晏园内有一座御碑亭,亭内矗立的御碑四边龙纹盘错,上书“淡泊宁静”四个遒劲有力的大字,这是康熙四十二年三月初一,赐予兵部尚书都察院右都御史总督河道张鹏翮的御碑。

除了御碑亭中的“淡泊宁静”碑,清晏园的御碑园中,还保存着14块清代皇帝钦赐的御碑,其中乾隆帝御碑13块、道光帝御碑一块,另有无字碑、贞节碑各一块。受御赐者均为河道总督,计有高斌、高晋、张鹏翮、白钟山、李奉翰、黎世序六人。


水池中央立着一座重檐攒尖的六角亭,通过曲桥与东岸相接。

湛亭。乾隆三十年(1765年),河督李宏于荷花池池中建亭,以点波心,并以自己的字“湛亭”名之。现亭为后人修葺的。



一个女人脱了鞋子躺着呼呼大睡。正值中午,本来这个景观空无一人,把那个意境全破坏了。






有个橱窗介绍10位治淮能臣














荷芳书院原是清代河督靳辅所建的清晏园的一部分,清晏园始建于康熙十七年(公元1678年),荷芳书院是清晏园内最具有特色的建筑。


南船北马舍舟登陆




清宴舫。双层石木结构是一座仿建的“清宴舫”。清朝年间,清宴舫是江南河道总督署的水上交通工具,故也称“官船”。




改造的茶室


墙上的浮雕煞是好看。



关帝庙。《清河县志》载:关帝庙始建于明崇祯十一年(1638)道光十四年(1834)重建,道光皇帝有御赐匾额,咸丰五年(1855)升入中祀,咸丰八年(1858)河道总督庾长重建,在清代这里的关帝庙香火十分旺盛,河南、河北一带信民常到此祭拜,祈求平安。











隋槐周柏


清晏园的御碑园中,还保存着14块清代皇帝钦赐的御碑,其中乾隆帝御碑13块、道光帝御碑一块,另有无字碑、贞节碑各一块。受御赐者均为河道总督,计有高斌、高晋、张鹏翮、白钟山、李奉翰、黎世序六人。


张鹏翮,清代治河专家。康熙帝说他是天下廉更无出其右。在其奏安折上,九五之尊朱笔写了“朕躬甚安,你好么”。




景致优雅





陈瑄为治淮能臣之首。




迈着正步向四位治水能臣致敬!


吹拉弹唱


环漪别墅。又称路家花园,系清代淮安府同知路崇的私家花园。1983市政府对清宴园进行修缮将其纳入清宴园景区。这条河流,是雍正年间所疏浚的淮安古文渠河。文渠在淮安境内蜿蜒流淌,直通淮安市楚州区的河下古镇、周恩来故居和纪念馆。





有些疲惫的狮子




奏疏馆。环境幽静,没有游客来,可以细细看。




钵池山公园走进大门就是三组塑像。两组都是喝酒,是宣扬酒呢,还是当年民风使然,不解。




一位淮安居民给我详细介绍了钵池山的前世今生。哈哈。




钵池山公园位于市区的东南侧,交通、休闲、购物十分便利。唐代杜光庭的《洞天福地记》最早记载钵池山被列为道教“七十二福地”之一,‘

钵池山的山,底子是钢筋+水泥+玻璃钢的现代建筑,但上面覆了土,又种了树,所以郁郁葱葱,很像山;又巧妙地用玻璃钢塑了一些血褐色崖壁,更像山。


老子本是春秋时代的哲学家,就是《西游记》里的太上老君,道教奉为道祖,在七十二福地为其立像纪念,

老子的雕像。


新年快乐!这也持续时间太长了。



斜阳辉映


石舫不大,但是制作精细。


最开始是纪念陈瑄的祠。




吴棠是淮安近代史上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



国师塔


花街


清江浦绞关







清江浦


开灯了,塔亮了。



注意桥边有三个字“石码头”


清江浦码头上那块“南船北马舍舟登陆”石碑,几百年前漕运带给淮安的繁荣兴盛。

南船北马舍舟登陆





石码头就是人们常说的御码头。


桥上还有廊桥





桥上桥




现在流行街头唱歌


相对悠悠然的广场舞没有了。铿锵的音乐一响,人们是欢腾跳跃。


扬帆起航


淮水安澜


这个广场名头是这样。


又走回了清江浦。


运河三千里—最忆清江浦




一早去了板闸,晚上又到了清江浦。园、钵池山。又是圆满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