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闻港下轮渡后直接在码头大厦一楼东侧湛汽集团候车厅购票(因轮渡靠岸时间难把握,只能略提前些在公众号里抢购最接近的车次)上车准点出发(满员)。客运大巴先后停靠湛江西站、麻章、赤坎南桥等站点,票价相同。在老城赤坎南桥车站下车后略微熟悉一下环境,两天后还要从这里乘大巴直达广西北海(湛江与北海虽毗邻但两地间无铁路直达)。
湛江 ,旧称“广州湾”,别称“港城”,位于中国大陆最南端。雷州半岛三面环海,气侯宜人,四季瓜果花草飘香。湛江港是一个集军港,渔港,商港和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美丽港湾。
这座祖国大陆最南端的城市有些低调默默无闻,事实上,湛江是中国自然地理环境最好的城市之一,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曾享有“花园城市”“小巴黎”“北有青岛,南有湛江”“中国的日内瓦”“中国夏威夷”等美誉。
湛江赤坎原为古港埠,因此地土色红赤,地处丘坎,故名“赤坎”。赤坎古商埠是湛江市区历史最为悠久的地域,在宋代已成雏形,在清代解除海禁之后一跃成为最繁华的商埠之一。赤坎民国风情街地处赤坎城区中心,是晚清及民国时期的中西合壁建筑群集中地,街区至今仍保存着比较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和较为完整的街道网络框架,清朝以及近代法式建筑穿插在古街古巷中,是赤坎古商埠的历史见证。
民国风情街俗称赤坎“老街”,曾经是湛江商贸最发达的地域。街区是以南北向的民主路、和平路、民族路、民权路以及东西向的大众路、大同路、幸福路以及穿插其中的若干巷弄组成。
幸福横路口的“本利士多”店,网红剧《隐秘的角落》拍摄地 。
赤坎古商埠因《隐秘的角落》、《愤怒的黄牛》、《方圆剧阵》之《阳光下的泪痕》和《还巢》等影视剧在此取景拍摄,被广大网友趣称为“广式”横店。2020年12月被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评为“中国最美网红打卡地”。
马三姐海鲜捞粉店,🦐🦑、螺、肉,料真的很足,酱汁味道也很有特色。
老街的建筑刻满历史沧桑,这里没有因为城市发展而维护翻新,保留着最原始的味道,散发着浓厚的历史气息。
在老街附近的大通街,可以探访到赤坎埠古码头的旧址,上下码头的石阶至今完好如初。
大通街曾是这片古商埠中的商贸中心,商客络绎不绝,热闹非凡,当年曾有到广州湾非到大通街不可之说。透过今民主路与大通街之间保护性留存的十处清代石砌踏跺式渡头遗迹,仍可遥想昔日船桅如林、万商云集之盛况。
大通街,租上一间清末民初的经典铺面,仿古,追新潮,什么都可以在这样的文学剧本中书写传奇,上演各种各样的精彩剧目,即使是一个人的孤独剧情,也足以让人感动。
民国风情街以名人旧居、别墅和小市民住家及小商铺为主,还保留着民国时期市井小民的原生态生活,散发着历史的韵味。有“香港电影之父”和“国片之父”之称的黎民伟先生(1893-1953年)旧居,其父曾在赤坎经商,此楼为物业之一。
广州湾商会会址位于民主路,一九二二年由赤坎各商号筹款在原平房旧址兴建。仿法国钟楼样式设计,二层钢筋混凝土结构,顶有钟亭,设置自鸣钟报时,风格别致,是赤坎最早的现代建筑。建成后的广州湾商会属下有30多个同业公会,会员人数过千,是粤西地区最大的商会。
现今的会馆楼内已经俨然布局为网红画廊。
广州湾商会会馆旁便是赤坎老街古商埠的十座码头,当年所有商船都在这里启航、停靠、装卸货物。码头之上便是长长的青石台阶,一直通往大通街和街上数不胜数的商号。以前,大通街上大部分商号经营的,都是进出口货物。
民国风情街开设有文化古玩城,在这里随处可见用石头雕刻成的人物,不同雕塑展现出来的是不同的故事。古玩文化城里有专卖古玩、字画、玉器的集市。街道的店铺也是主营古玩、字画、玉器.......还有一些有特色小吃、咖啡店。
落成于1939年的南华大酒店座落在赤坎中山二路,楼高四层,是当时粤西最高的现代建筑,呈梯型平面,内有花园,典型南洋热带建筑风格,集餐饮、娱乐、旅业于一体,内有餐厅10个,客房百间,娱乐场地数处,在省港澳及东南亚享有盛誉,也是著名的老字号酒家。
因为这里曾经是法国的殖民地,所以建筑受到法国影响较大。这一带还有较多的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欧式殖民地风格建筑与岭南骑楼建筑混合的“南洋风格建筑”,是欧亚混合的“南洋”文化的产物,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景观欣赏价值。1941年至1943年,赤坎老街是中国大陆唯一未沦陷的对外通商口岸,有超过两千家商号,盛况空前。
走进赤坎老街,四通八达的街道纵横交错,巷中有巷,大巷套小巷,互相穿插,密密麻麻,让人感觉身处迷宫中。尽管左拐右转,肯定能在最深的巷子的尽头,遇见穿着古装的淡彩浓妆的姑娘,三五成群的。
赤坎的小巷有三个特点:一是多,街中有巷,巷中有巷,互相穿插,密密麻麻;二是古,赤坎原是古商埠,众多的小巷随着商埠发展而诞生,岁月苍桑,不同程度印证着时代痕迹;三是奇,小巷风格不一,各具特色,井然有序的、迂回曲折的、玲珑剔透的、修长繁杂的,林林种种,各有奇特。赤坎小巷的居民世代相住,生活起居繁衍生息,充斥着浓厚的小巷文化和小巷风情。
广州湾历史民俗馆位于和平路51号,是典型的岭南骑楼,分上下两层,圆拱形门廊加上蛋黄色外墙,让人仿佛回到昔日广州湾。馆内展览1898年-1945年法国租借地广州湾时期的生活器皿、商业器具和历史文物。
沿街都是两、三层整齐划一的骑楼,一扇扇有着拱门边框的细长窗户和高大的拱形门廊透着一股民国时代的法式情调。据资料介绍三条民字头(民主路、民权路、民族路)的街区是赤坎湛江城区法式建筑群和南粤骑楼式建筑群集中地,是湛江历史文化和近代建筑物的典型代表。
特色骑楼、寂静古巷和街上来往的人群,展现出一幅新时代的和谐安居乐业风情图画。
小巷如同博物馆,记载着不同的经历,反映着时代的风云。福建横巷只有三户门牌,是最袖珍的小巷,短小的巷子记下了悠长的岁月。别具一格的荣光里小巷,巷中有巷、大巷套小巷,令人惊叹先人的匠心独运布局。
高高低低的台阶,老房舍错落有致,弯弯曲曲的小巷纵横交错。现在的时光古老的氛围,时空在老街中迷乱,好像走进了博尔赫斯笔下的迷宫。
漫步在赤坎老街上,仿佛穿越了时空隧道,回到了繁华的旧时代。古街古巷的建筑古色古香,弥散着这个城市的风情,透露着岁月的痕迹,见证着湛江的历史文化,诉说着往昔的故事……
1899年,湛江市区被法国“租借”,当时名字叫“广州湾”,对外贸易曾繁盛一时。1943年,广州湾为日军占领。1945年抗战胜利,广州湾回归,从此定名为“湛江”。
广州湾法国公使署旧址。法国统治湛江期间(即广州湾时期)霞山出现一批欧式特色的近代建筑,虽然由湛江人施工,但均由法国人设计,建筑风格完全西化,现今这些法式的建筑遗迹成为了解湛江历史的珍贵“化石”。
它始建于1903年,见证了湛江百年历史,是法国在中国广州湾租界的统治机关驻地。1899年11月16日,法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广州湾租界条约》,把这片土地租借给法国,租期99年。此后,法国即派公使驻在这个大楼,对租借地实行统治。
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结束,中国政府根据《中法交收广州湾专约》收回广州湾,设置湛江市,结束了法国在广州湾长达46年的统治。
来到延安路,可以看到哥特式双尖塔教堂,内部是尖形肋架结构的拱形高穹隆,门窗为尖券窗,镶嵌红绿蓝黄等颜色玻璃,这是建于1903年的维多尔天主教堂。花木环绕四周,设计肃穆,巍峨高耸,环境幽静,让人不禁肃然起敬。
湛江的城市雏形是从沦为法国租借地后才开始的。遗留下来的历史建筑,为我们勾勒出湛江成长的轨迹,不同时期的建筑保存了城市的记忆。
湛江海滨公园位于霞山区东北角海滨,这里有细白的沙滩、湛蓝的海水、挺拔的椰树,如茵的芳草,鲜艳的花卉。富有亚热带海洋风光,被称为湛江的“城市客厅”。
时代广场就是公园的大门。大门为欧式建筑风格,由二十根圆柱顶起一弧形柱廊,上方镶嵌着九幅汉白玉浮雕,浮雕描绘了湛江百年历史,广场地面用红、褐、灰三色马赛克拚成一幅世界地图,也标出了世界九个著名口岸。
公园主要以植物景观和生态造景为主,有海角园、绿化迷宫、花卉盆景园等植物景点;另外还有八角亭、乐寿山庄、白宝山公馆遗迹等古迹。
海滨公园是一座植物的王国。作为热带花园城市,椰子树是最有代表性的,沿着海岸线一路走来,椰子树随处可见。
1898年,法国侵略军强行登陆海头汛,就位于现在海滨公园的海边。那时这里是一片连接海滩的低洼地,风光旖旎,美景如画,广州湾时期被称为西营‘海滨小花园’,也是海滨公园的雏形。
观海吹风,聆听涛声,展开双臂拥抱清爽海风。
顺着海边的绿道一直往北,就是著名的霞山观海长廊,这里还有一大片罕见的城市海湾红树林。树上白鹭翔集,树下鱼虾集聚,耳畔鸟叫蝉鸣,眼前碧海蓝天绿树相融。
长廊沿着海岸线延伸,风景秀丽。一边是碧波荡漾的大海,一边是红树林。长廊沿线有许多雕塑,充满了艺术的气息。
红树林区域是候鸟的天堂,这里聚集着大量的候鸟。它们时而低飞掠过水面,时而高飞翱翔天际。
湛江标志性的建筑——海湾大桥,全长为3981米,目前是广东省净空高度第二高的一座桥,设计是5万吨级以下的船舶不等潮水可以自由通行。
中澳友谊花园位于湛江海湾大桥西侧引桥下一带,有20多种400多株澳洲特色植物,与海湾大桥连成一片,交相辉映。
湛江海湾大桥桥墩中间形成廊柱型的桥洞是湛江最著名的网红打卡拍照地标。
如果你想踏沙玩水,金沙湾的沙质更优质,这里是免费的海滨浴场,宽阔的沙滩有成片的椰树和伞下的躺椅,金沙湾的碧海椰风令人心旷神怡。
北海老街——珠海路是一条有近二百年历史的老街,始建于1821年,初建时称为升平街,只有200米长,4米宽。随着各历史时期的不断发展,现已成为长1.44公里,宽9米,沿街全是中西合璧骑楼式建筑的商业老街。
北海老城是北海城市的发源地,濒海而建于北海市区的北面,始建于清代。北海老城由珠海路、沙脊街、中山路三条街道组成,总面积0.4平方公里。其核心街区珠海路老街是中国岭南直线距离最长保存最为完好的骑楼建筑群,被国内外专家学者誉为“近代建筑年鉴”。
这些建筑大多为二至三层,主要受十九世纪末英、法、德等国建造的领事馆等西方卷柱式建筑风格的影响,临街两边墙面的窗顶多为卷拱结构,卷拱外沿及窗柱顶端都有雕饰线,线条流畅、工艺精美。
临街墙面各式样的装饰及浮雕形成了空中雕塑长廊。临街的骑楼既是道路的扩展又是铺面向外部的延伸,可遮风挡雨又可躲避烈日。骑楼的柱子粗重厚大,颇有古罗马建筑风格。
时光荏苒,200年转眼而过,现在的老街依然发挥着自己的作用,两边的商铺是鳞次栉比,重现生机。
北海老街的建筑群中西合璧,犹如一座让人叹为观止的建筑博物馆,也仿佛一道中西文化交融的艺术长廊,难怪会被历史学家和建筑学家们誉为“近现代建筑年鉴”。
老街建筑以浓郁的岭南特色为基调添加当时流行的仿欧装饰符号,以洁雅的白色为主色调的房屋立面装饰着形态异迥的女儿墙,欧风浓郁的拱窗阳台饰以精美的花鸟鱼虫浮雕,观之摇曳生姿,弥漫着古典浪漫的欧洲风情,宛如“空中雕塑长廊”,美不胜收。
北海老街“一半诗意,一半烟火”。这样的老街既是景点,又是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所在。
北海老街的骑楼风格是粤派骑楼的一个分支,没有过于烦琐的雕饰,而是更加简洁,线条精美,高潮突出,整体和谐。
如果说南边银滩的沙更细腻,海域相对更温柔,那么北部金滩的沙就更硌脚,海域也不那么适合下海游玩。
北海老城历史文化之旅主要景点有木闸门、东安马头、三皇庙、丸一药房、街渡口、治安告示碑、摇水井、永济隆、双水井、单水井等。老城历史文化馆浓缩了北海老城历史文化的精华,展示了独具魅力的老城文化底蕴。
北海骑楼建筑最精彩部分是花墙头,下部的长方形构图,来源于中国建筑的匾额,这在西洋建筑里是找不到的。匾额里本应是书法“某某阁楼”之类,在此处演变成了一枝梅花浮雕。匾额的左右两边还题有对联,韵味十足。
北海银滩是北海市著名的旅游景点,沙滩均由高品位的石英砂堆积而成,在阳光的照射下,洁白、细腻的沙滩会泛出银光,故称银滩,北海银滩以其“滩长平、沙细白、水温净、浪柔软、无鲨鱼”等特点,而被誉为“天下第一滩”。
广西则以“北有桂林山水,南有北海银滩”而自豪。北海银滩度假区内的海域海水纯净,陆岸植被丰富,环境优雅宁静,空气格外清新,可容纳国际上最大规模的沙滩运动娱乐项目和海上运动娱乐项目,是中国南方最理想的滨海浴场和海上运动场所。
银滩宽逾100米,连绵20多公里,面积超过厦门、青岛、大连、烟台、北戴河海滨浴场沙滩面积的总和。海滩宽阔,每天可同时接纳游客10万至15万人次入浴,而海岸沙滩地表平均坡度仅为0.05。
北海银滩浴场宽阔,海水退潮快,涨潮慢,沙滩自净能力强,游泳安全系数高,海水透明度大于2米,超过我国沿海海水平均标准的一倍上,年平均水温23.7℃。
北海银滩的海水因涨潮慢、退潮快而使得海水得到天然的循环,使得海水清碧无比。
北海银滩沙质细柔洁白,沙滩均由高品位的石英砂堆积而成,在阳光的照射下,洁白、细腻的沙滩会泛出银光。
银滩已成为相当成熟的旅游景区,海滩广场上立有标志性建筑“潮”雕。巨大的钢塑球体上有蓝色海浪造型,球体底部是七位少女的铜像,婀娜多姿,各具神韵,似海的女儿在岸边守望。
在海边等一场日落,美好的景色和家人一起分享,海洋广阔,宇宙浩瀚,这么大的世界你却并不孤单。
告别北海银滩,颇具时空跨度的华南沿海行也就此画上了完美的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