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初的一个周末,我俩去了趟苏州。
五个半小时的高铁,到达苏州北站已是晚上10:30了。赶在最后一班地铁前,2号线转4号线,到达位于宝带路的酒店。
下面先讲一讲苏州的交通及景点概况吧~
苏州最主要的4个火车站是:苏州站、苏州北站、苏州园区站、苏州新区站。
苏州站:比较靠近市中心,1906年就投入运营了,有地铁2号线、4号线途径。
苏州北站:阳澄湖以西、主城区以北,是整个苏州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有地铁2号线途径。
苏州园区站:在阳澄湖与金鸡湖之间,沪宁城际铁路途经该站,有地铁3号线、11号线途径。
苏州新区站:虎丘湿地公园(不是虎丘)以西4公里,沪宁城际铁路途经该站,有地铁3号线途径。
苏州地铁:已开通1号线、2号线、3号线、4号线、4号线支线、5号线和11号线。
支付宝的“出行—苏州—地铁”只能购买苏州地铁的单程票,我们嫌麻烦,每次都在地铁的机器上直接购票。
苏州公交:
支付宝的“出行—苏州—公交”是可以直接刷码乘车的,比较方便。
苏州东临上海市,西临无锡市,北临长江,南边就是浙江省了。
苏州西边是太湖,一个太湖就几乎占了苏州三分之一的面积。市内还有阳澄湖、金鸡湖、澄湖等多个湖泊。

苏州园林大多数景点大多比较集中,都聚集在上图两个橙色方框内。上图红色方块是平江路历史文化街区。
先说说上图这两个橙色方框中都有哪些主要景点吧:

1.图中右侧方框——外城河以内区域:
A.苏州博物馆、拙政园、狮子林:其中苏博和拙政园一墙之隔,都最好提前预约购票后再前往。
B.平江路历史文化街区、耦园、玄妙观三清殿、观前街:平江路是中间一条南北向的路,古老的小巷,两边是各种店铺,游客超多。不过河水真的很清。里面有各种小博物馆和宅邸、故居。
C.定慧寺、罗汉院双塔。
D.网师园、沧浪亭、可园。
E.环秀山庄、艺圃、七里山塘、山塘街。
F.盘门。

2.图中左侧方框——外城河以西区域:虎丘(是指虎丘山风景名胜区,这里有著名的斜塔,而不是指虎丘湿地公园)、寒山寺、西园寺、留园。

3.周边:太湖、金鸡湖等自然景观。再远向东南方向还可以去周庄、同里。西北方向可以去无锡。
本来特别想看太湖风光的,但是距离市区太远,本次行程时间太短,就没有安排在内。下次去无锡时可以观太湖。

早上吃了苏州面,一碗要的浇头是鱼肚的,一碗是肉的。面还行,但是这两个浇头有些吃不惯。肉的那个是从排骨到瘦肉到肥肉到肉皮的一大块,肉很实在,但是是甜的,对于北方人来说有些吃不惯。

坐地铁到北寺塔站,步行去往拙政园。

路过苏州博物馆,我们没有抢到苏博的预约,所以只能在外面观赏一下。
苏州博物馆门票免费,但是要在“苏州博物馆”微信公众号上预约。
苏州博物馆分为本馆(上图)和西馆,两者直线距离就有8公里。公众号上预约也是分着预约的,不要预约错了,也不要去错了。
本馆建筑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由建筑大师贝聿铭设计。粉墙黛瓦的江南建筑特色和周边古街区融为一体,平直的线条和几何图形又展现出博物馆特有的现代气息,简单几笔墨色就将天青色和留白的墙勾勒区别开来,含蓄内敛又有张力。

拙政园门票我是在“君到苏州”公众号购买的,大多数苏州门票都可以在这个公众号购买。只不过拙政园游客较多,最好提前预购,其他景点我都是到现场再扫码或用公众号购票。此时是淡季,门票70元,可能是苏州门票最贵的园子了吧。

我们很幸运,在嘉实亭请到一位苏州本地老者为我们讲解,细数楹联匾额、游览亭台轩榭。言语中透露出他对苏州园林的热爱,对诗词歌赋的热爱。我们聊到苏州,聊到苏州园林和扬州园林的区别,聊到苏州园林的兴起,聊到苏州园林反映出的苏州人的特有性格。


作为苏州园林的代表,我觉得拙政园更像一本教科书。近景远景的照应,借景对景等手法的运用,水面与曲廊、假山与池沼、窗棂与花木,布局错落、疏密有致。
但是如果没有人讲解,我就不太能感受得到。也可能只有居住其中、吟诗作词之时,才能切身体会到它的美吧。

透过窗格,处处是景,只不过游客太多。

可能是由于期望过高,也可能是由于游客太多,对拙政园的景我们略有失望。曲径通幽之处到处人挤人,抬眼望去都是游客,这还是淡季,花未开、树未绿,不知道到了旺季,将是怎样一种盛况。
于是我们询问了讲解老者,我们想逛一个小园子,人不多有意思的那种,他说去网师园吧,所以我们的目的地从狮子园改成了网师园。

从拙政园出来,发现到网师园坐地铁用时和走过去用时差不多,而且坐地铁也得步行,如果穿过平江路,也许还能解决午饭,因此决定穿过平江历史街区,顺着平江路一直往南。
平江路是苏州的一条历史老街,是一条沿河的小路,其河名为平江河。
平江路历史街区是苏州古城保存最为完整的一个区域,古城缩影。
我们因为行程安排,并没有细逛大街小巷,只是顺着平江路南行。


不知池水深几许,翠色清澈见底~

平江路全长大约1.6公里,最窄的地方仅能容纳两人错身而过,两旁小商铺林立。
如果不是游客太多,我倒是愿意在这水边坐上一下午。
从平江路出来,走累了、也饿了,觅食。

松鼠桂鱼、干锅花菜,量足,还赠了米糕。

吃过午饭,我说“双塔”就在旁边,去看看吧。
走近时,就看到塔从房后探出头来,掩映在星星点点的玉兰花之后。

双塔建于北宋太平兴国七年(公元982年),高300多米,直到现代双塔历经修葺,仍保持宋初原形不变。
看到网上介绍说,在当年建设如此近距离的两座高塔,是需要非常高超的建筑技术的。

正殿建于北宋初,毁于清咸丰年间,面宽三间、单檐歇山造。现仅剩几棵石柱,游客三三两两坐在残留的石基上,看着塔、看着玉兰、聊着天,整个院子散发出一种慵懒闲适的暖意~

正殿不大,却有多种石柱造型,不仅有圆柱,还有瓜楞柱、八棱柱,有的石柱通体浮雕各种植物花卉缠枝纹。


网师园,可以在“君到苏州”公众号买票,票价大约30元。

网师园始建于南宋,初名“渔隐”,清初改为“网师园”。
网师园虽小,但设计极其精巧,真的是一步一景,


院内地面是各种碎石铺成的图案,这只鹿真美。

每个角落都是一幅画

三月初,除了几株白玉兰开了,其他的还都在含苞待放的阶段。院内这花要是也开放了,应该会相当美吧~




窗作画框,枝作画笔。

张大千之兄张善子喜好画虎,自号“虎痴”“虎髯”。他养了一只老虎在网师园,最后这只老虎死后被葬在这个院中。上方题字为张大千真迹:“先仲兄所豢虎儿之墓”。


上图这棵就是下图这棵,一棵树,两面景。

院内道路千回百转,走着走着,发现窗外玉兰竟是刚才路过的那株玉兰,两条道路赏到花的两面,很有意思。据说上图这种园林手法叫由暗示明、以小见大。

院内有一株900多年树龄的圆柏。

人如画中来~

远看是假山,但是细看,可以从另一侧攀登堆砌的山石,到山墙上的侧门,犹如登云而上,取名“梯云室”。

在园中兜兜转转地玩了好久,三四次路过这个角落都被它的美惊艳到,像一幅画,素美又安静。

门口的白玉兰,如果不是阴天,应该会更能映衬出玉兰的皎洁。

晚饭,酒店周边的一个小店,菜单上写的“汤圆”,但是有掌心大,据了解好像应该叫“汤团”。买了一个豆沙馅儿、一个鲜肉馅儿、一个猪油萝卜馅儿。豆沙馅挺好吃的,店员说有个煮破了,又赠送了一个红豆馅儿的。但是这个肉馅的,它肉是甜的,黏黏的皮和肉混合在一起,暴击,加上肉是甜的,暴击X2。那个猪油萝卜馅儿的,暴击一万点,真的吃不惯。
这个荠菜肉馄饨倒是很好吃,咸的,汤也好喝。
由于前一晚吃得太甜太黏,早上在酒店旁边小区绕了一圈,买了点生煎和咸口的荠菜馄饨回酒店吃,又买了一些饭团准备在火车上吃。
退了房,我们直奔虎丘。计划先去虎丘,如果还剩下时间,再去西园寺、寒山寺或者留园,这三个景点位置不远。

说明一下,这里的虎丘是指“虎丘山风景名胜区”,最著名的是虎丘斜塔;而不是“虎丘湿地公园”。
虎丘附近没有地铁,我们打的网约车到的虎丘南门。

这天的天气晴朗,天空透出粉色的蓝。

在进园之前,把背包放在寄存柜中,柜子不多,几乎全满,还好我们找到了最后一个。不知道这个寄存柜是否能放下行李箱,我们放的是一个双肩背包和衣服。虎丘是座小山,不高,但也需要爬上爬下,拖着行李箱是很不方便的,最好轻装上阵。

门票:此时是淡季,虎丘是不用抢票的,我们是当天早晨在“君到苏州”公众号买的票,票价大约60元。

虎丘被河水包围,有南门、北门两个入口,据说还可以从七里山塘乘船过来。
看网上介绍说,一般从南门进入,因为主要景点都在南面,北门虽然离斜塔近,但是之间没有什么其他景点了。
我们是从南门进,从南门出,因为行李寄存在了南门外。

虎丘塔,距今千余年历史,塔高47.7米,向东北方向倾斜2.34米。塔身建在倾斜基岩的填土上,不均匀的沉降造成了其倾斜。套筒结构、砌砖方式加上巧妙分布的6个梯洞,使其重心南移,因此古塔千年斜而不倒。


虎丘塔是真斜啊!其实我来虎丘主要就是为看看这座斜塔。

虎丘剑池,据史志记载,春秋时期吴王阖闾葬于池下,以数千剑殉葬,故名剑池。
“风壑云泉”四字相传出自米芾之笔。

“虎丘剑池”四字,原为颜真卿所书,后因岁久腐蚀,现在“虎丘”二字为明万历年间重刻,因此有“真剑池、假虎丘”之说。

整个虎丘山风景区就是个大公园,整个逛了一遍,直到下午1点多,实在走不动了。
寒山寺、西园寺、留园也都不去了。
说实话,这一天早上,我的胃口就不太舒服了,毕竟平常没有一次吃过那么多黏食。头也是晕晕的,好像没有睡醒的状态。虎丘逛到最后,也是走两步就找地方坐会儿。
从虎丘出来打了网约车到地铁站,想在那周边的商业区吃午饭。结果,下了车,我就一头扎进街边的汉堡王,熟睡了一个小时。
除了辣的,什么都不想吃,搜了一下又特别远,于是就近喝了碗粥。
转乘地铁到苏州北站,高铁回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