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金洞世界地质公园包括三个园区,除了核心的织金洞之外,还包括绮结河园区(织金大峡谷)、东风湖园区(乌江源百里画廊)。一般人首先必去织金洞,其次会去两公里之外的织金大峡谷。至于东风湖园区,由于已在黔西市境内,而非织金县,又无公共交通,只有一些自驾者会去。我这次用三个半天,将三园区一网打尽。其中东风湖园区是从织金洞东边8公里的下红岩码头乘船去的,来回72公里,整段都是乌江源百里画廊的一部分,两岸风景如画,纯属超值收获。
本来正常情况下二月下旬、三月上旬岭南会有一段晴朗的日子,至少一个周末有阳光。然而2024年过年期间把好天气都用光了,导致后面一直以阴雨潮湿为主,周边高铁(动车)三小时以内的区域去不了。织金洞不太要求好天气,只是织金一带的气温偏低。来到3月22-24这个周末,气温上升了,立刻实施了奔袭织金洞的计划。超出预料的是,这个周末居然是大晴天,令室外的织金大峡谷与乌江源百里画廊也获得了好天气的支持。
这一篇记述织金大峡谷与乌江源百里画廊,织金洞内景观丰富,留待下一篇专门介绍:织金洞世界地质公园(下):织金洞 @https://www.mafengwo.cn/i/24438728.html
。
这段时间比较疲劳、烦闷。周一买票时,误买了周六出发的票,心里却一直以为是周五的。到了广州南站的验票口,连刷两次身份证,都显示“无车票信息”。赶紧打开12306APP,发现是周六的票,立刻改签周五当天的,只剩一张商务座了。由于一切准备已如箭在弦上,所以我只考虑了一秒钟便改签了,比二等座多花了690元,车次倒是原来的,G字头,4小时39分到黔西站 。
商务座以前我只乘坐过深圳北-广州南站区间的。座椅有坐姿、斜躺、平躺三种状态,有零食、饮料、一次性拖鞋、毛毯、免费的正餐。在广州南站可以进商务座候车室,也有零食饮料,还有工作人员提醒上车。
18:39到达黔西站,太阳没有下山,天色尚明。
黔西站的站前广场在封闭施工,出站乘客要下到负一层:
正值杜鹃花开时节,黔西站开通了前往百里杜鹃景区的专线车。黔西当地人估计,再往后一周,即3月30日左右,杜鹃花将开到高峰。
负一楼的公交站:
另一侧是出租车上车点:
黔西站西边几百米的双桥客运站,白天有数班大巴前往织金县,途经织金洞游客中心会停靠。最后一班是17:30,我无法乘坐,只能打车。我认为滴滴有平台监管,所以没有打出租车。
黔西站到织金洞45公里,可走30多公里的高速公路。滴滴车从黔西站到织金洞旁边的官寨苗族乡的民宿,用时50分钟。18:55-19:45。
上高速后正逢日落时分,西方的天空灿若明霞:
时隔十年,再度看到贵州省的阳光。上一次是2014年1月在荔波。
前二十多天在广州只见过4次阳光,没想到需要在“天无三日晴”的省份寻觅阳光。
车费151元,另有高速公路过路费40元。这40元是司机坐地起价的结果,一上车他就支支吾吾地说过路费40元,我将信将疑地“嗯”了一声。后来出高速时,收费站显示收费20元。我当即提出异议,司机吞吞吐吐地辩解说织金县不按规定收费,对外地车收40,这明显是睁着眼睛说瞎话。下车后滴滴平台显示附加过路费40元,但系统只检测到20元,询问收费是否正常。我点击了“不正常”,系统提示要电话回访,并要调取车内录音。我思考了一下,感觉处理这种售后纠纷比较麻烦,不知什么时候打电话来,会不会影响休息或游玩。于是退回去,选了“正常支付”。不过我在服务评价里选了对本次行程“不满意”,原因勾选了“司机打电话、玩手机”。系统又提示将调取车内录音,这我可没有瞎说,司机的确打了四、五个电话,一查一个准。
23日早餐在官寨乡的主干道上找了一家开门最早的店子吃粉,10元。由于西部地区日出较晚,春天清晨还有些冷,要穿外套,导致7:50只有一家店子在忙活,其余的还没有动静。
寂静的官寨乡主干道:
因为下红岩码头交通不便,乌江源百里画廊游船的发船时间与路线也不确定,所以我想先把这个老大难问题解决掉。但是在滴滴APP把所有十来种车型以及“加价调度远处车辆”都选了,无人应答。再从微信小程序选择沙鸥推荐的“万顺约车”,仍然无应答,并主动终止订单。我想起头天晚上民宿老板娘说过可以帮我联系车辆,于是去找她。但老板娘认为一大早没人乘船,估计要等很长时间。我一听在理,再看外面天气一片大好,于是接受老板娘的建议,先去织金大峡谷 。
民宿老板娘说从所在的3号停车场往左拐出牌坊,再下坡到交叉路口等电瓶车。从民宿走到交叉路口约500米,8:37到达。我等了五分钟,只看到反方向前往织金洞入口的电瓶车,却没有我需要的车,估计太早了,没有人从织金洞入口前往大峡谷,一查百度地图,距离大峡谷入口1.5公里,干脆走路去。迈开大步,9:01到达大峡谷入口服务区。距8:30开门时间已经过了半小时,幸好当天时间充裕,这半小时浪费得起。
十字路口:
上图中部的道路通向织金洞新游客中心与织金大峡谷入口,往右通向织金大峡谷出口、织金洞出口以及下红岩游船码头。往左不详,可能是出景区前往织金县城方向。
从中间的道路往前走了一段,经过新游客中心:
路边的工作人员介绍,这个游客中心刚刚投入使用,尚不能在此买票。估计可以提供电瓶车上、下服务。另外,黔西—织金的大巴也在这里上、下客。
上图游客中心前面的一大片石灰岩山体就是织金大峡谷的山壁。
前行可看到织金大峡谷的外围山头:
织金大峡谷的入口服务点:
在此买票,然后往右边等景区交通车。
门口的停车场:
看起来停了一些自驾车辆。中部远处的白绿色中巴是负责将游客送到谷底的景区交通车。
这里原先就叫绮结河峡谷,近年来换了个辩识度比较高的名字——织金大峡谷。
自3月19日起,贵州省的所有A级景区对持广东省身份证的游客免费。
织金大峡谷的门票虽免,但观光车20、电梯40元并不免。买票后等了好几分钟才有观光中巴从谷底驶上来,门口停车场的另一辆就是不用。
织金大峡谷入口交通车,9:11-14。三分钟盘旋到谷底。
大峡谷路线简介:
入口在西,出口在东。入口、出口只是称呼有异,实际上两个口都既可以入,又可以出。我在游览时碰到不少从对面相向而来的游客,说明不少人选择从出口进入峡谷。
从游客中心、织金洞入口皆有观光车可到两个口的停车场,上车前问清楚司机去哪个口,说明自己的目的地就行。
入口到谷底之间由公路联通,有观光车往来,运行三五分钟。
出口到谷底之间由电梯联通,运行一分钟左右。
大峡谷的游线约3公里,一般用时在两小时之内。我正好用了两小时。
游线是从下车点旁边过桥,前半段沿绮结河北岸往东行进。
谷底的海拔在1040米左右,织金洞为1300多米,可以对照。
在桥上可以看到“犀牛望月”天生桥:
这个天生桥不如峡谷中部的金谷天生桥壮观,其看点在于顶部的一个穿洞。
天生桥桥洞的入口:
这个洞叫燕子洞,入口处有个小码头,可以乘人力划的小艇在暗河中行驶300多米,收费10元。我没有坐,更喜欢沿栈道在高于河面之处观景。
入洞走了一段后回望出口:
有一艘小舟刚刚启动。
上方崖壁还可以看到穿洞的投影:
绮结河流入洞中,成为一条半地下河。
前方洞穴深处:
小舟与我齐头并进:
回望入口:
很快就到了小舟靠岸点:
上图这个小码头也可以上船,反方向行驶,价格一致。
离入口已远:
前方出现“水中捞月”景观:
燕子洞比较深,超过400米。
在出口处可以看到前方的金谷天生桥:
暗河出口处形成小瀑布:
似乎是人工筑起的坝。
前方金谷天生桥的西入口桥孔比较美观:
走近看,这座桥挺壮观的:
桥底有座金谷寺。
天生桥上方有个天窗:
我去过的喀斯特地貌景观不算特别多,可也不少。这么大的天窗尚属首见,其实贵州省、广西西部的天窗挺多的,只是我去得少。
上图明亮的山体被景区称为“金谷大佛”,其实不像。
走远一点,再回望天窗:
上图介绍的两个天坑我没找到。左部照片里的两个孔应该是天窗而不是天坑。其中一个如上文,另一个我到处观察,甚至折回瀑布处再返出来,多走了三四百米,一个来回,始终未果。
至于天坑,应该是地面上凹进去的大坑,在现场没看到。总不能把天生桥的底部地面算作天坑吧?
从另一侧看天生桥的“桥梁”:
在天生桥的东部出口处回望桥孔:
接下来要过一座桥,从绮结河的北岸回到南岸,进行后三分之一游程。
在桥上东望绮结河与峡谷:
上图的白马画山,我在原地转了360度看四周的山崖,也没看出来是哪一片。
往西则是天生桥的全貌:
在南岸的游道上还可以变换不同的角度看天生桥:
这桥孔无论从西面还是东面看,都挺浑圆的,接近于人类社会制造的圆拱桥。
崖壁有力地伸展:
绮结河的河水绿如翡翠:
上图出现了跨越河面的桥梁,景区命名为“同心锁桥”。
同心锁桥:
向东而行,仍有不少好角度可以回望主天生桥:
绮结河如绿绸缎一般:
韩愈描绘盘谷(济源东北部的南太行山最后一段的峡谷)的红崖绝壁为“高崖巨壁争开张”,用在上下两张图的石灰岩巨壁同样准确。
绮结河静静流淌:
因为是枯水期,几疑它要断流。
在电梯前最后一次回望绝壁:
高耸的电梯:
坐一下要40元,运行时间在1分钟以内。
出了电梯后南望峡谷:
出口处排队等电梯下去的队伍:
取照片处:
上图远处是观光大巴的上车点,虽然排队的人不多,但发车密度仍达五分钟一辆。
左边是出口区的停车场:
停车场对面是饮食服务点:
我在这里吃了一碗10元的面。下午在化屋基吃了一批高铁零食,午饭就这么凑合了。
出口-服务区的3号停车场,三四分钟。景交车走的是内部公路,没什么别的车,所以开得很快。
从织金洞到下红岩码头的景区车停开很久了。中午回到民宿,用各种网约车平台都叫不到车。于是请老板娘联系车去下红岩。老板娘说以前联系过小轿车,收费来回100元。所以一般找摩托车。我说100元无所谓,重要的是安全。但没有找到小车,只有摩托车。到下红岩游客中心单程8公里,行驶12分钟,收费20元,来回共40元。老板娘试图帮忙杀价到30元,未果。我很久没有乘过摩托车了,而且没有头盔。我认为这是一种不太安全的交通方式,于是请司机开慢点。
从织金洞到下红岩,一路是盘山公路下坡而行。织金洞的海拔比乌江江面大约高出300米。
12:10到达下红岩游客中心,摩托车不能入内。步行到江边上船处要5分钟。
广义的乌江源百里画廊包括乌江的正源—南源三岔河、北源六冲河,以及二者汇合后鸭池河的一段。是典型的喀斯特峡谷地貌,山川自相映发,令人目不暇接。既有漓江两岸峰峦秀出的画意,又有一点类似长江三峡的高江急峡的峡谷感。目前景美人少。
下红岩码头的游船要凑够十人才开船。一般人嫌长线的费用高,所以经常只能开短线,要么是到小纳雍折回(50元),要么是虎门关折回(70元)。我抱着碰运气的心态试一下,即使坐50元的也可以。
前往码头的路上看北面的喀斯特山体:
码头外围有饮食服务点。正值春暖花开,樱花灿烂。
简易的售票处:
12:15到码头,有一批带着孩子的几个家庭,共计十几人,一问,他们想去化屋基,这大大超出了我的预期,立刻跟着登记身份信息、买票,150元。又等了这批人中的几个从外返回,12:40上船。
化屋基位于黔西县境内,是乌江南源三岔河(正源)与北源六冲河的交汇处。织金洞世界地质公园的东风湖园区一般指化屋基,码头上面的广场上还立着世界地质公园的牌子。
下红岩码头开到黔西县的化屋基,来回行程72公里,领略了百里画廊的精华段。
13:05开船,14:50到达化屋基。单程36公里,用时1小时45分钟。万里无云,顶光曝晒,拍照效果差。随船工作人员让大家16:30回船,实际上16:25所有人到达并开船。
16:25-18:20回程,用时1小时55分钟。因为是逆流,所以比去程多用10分钟。回程拍照的光线正好。
因为等了两批人,最后一批只有两人,却让大家等了二十分钟。头一批被催回来的人生了气。
在码头北望:
六冲河的红岩码头段是南北走向,中午一点多,向北拍照还行,向南要处理强烈的逆光+顶光,非常麻烦。
这游船的二楼,船头方向不能站人,船尾倒是视野开阔。
13:05才开船。
刚刚启航时是朝南航行,在船尾朝北拍几张还行:
上图可以看到码头全景。
很快河道便向东拐弯,在船尾只能朝西,开头还行:
后来逆光问题的困扰就比较大了:
从下红岩到化屋基,多数时候是朝东,有时转而朝北,只有少数时候朝南。所以,大多时候在船尾是朝西或朝南,这在下午非常不利。出来旅游,无法自由选择拍照的时间与位置朝向,只能尽量克服不利之处。
向东而行,有一个优势是侧向朝北的光线不错:
如果北岸有风景的话,正中下怀。如上下几张图。
我比较喜欢佳能相机用了偏振镜后的特殊蓝调,上一次在赣州南武当山尝到了甜头,这一次继续使用佳能相机+尼康广角镜头拍风景。
偶尔向西回望的光线也不错:
北岸出现一座巨峰:
这次带的是18毫米广角定焦镜头,对付这些巨峰宽壁不算吃力。
河流拐向北去,在船尾向南拍照的天空背景就不好看了:
向北则不得不把船顶拍进去:
像上图的船顶对前方景观干扰不太大,但这样的机会并不普遍,只能偶尔为之。
向南回望的天空很糟糕,但水色倒像青罗带一般:
又拐为向东而行:
常常出现峭壁:
前方出现一条长长的大山壁:
随着河流再度向北拐弯,左边再次出现耸峭临江的巨峰:
向南的天空愈发糟糕,只得让船尾迎风招展的五星红旗加进来,搞搞气氛:
只能看前进方向:
河流难得地朝南而行,在船尾北望正佳:
东边出现如剑铓般的尖峰:
雄狮卧波:
北望的峰峦如画:
东边的雄狮也令人叹为观止。
感觉这些接近于90度垂直的喀斯特峭壁,是地壳内应力震裂形成的,而不是单纯由流水冲蚀而成。通俗地说,就是类似于巨灵神的大斧劈开华山与中条山时的外力活活削出山壁。
后面很长一段由北向南而行,观景拍照角度不好。
只好再度祭出五星红旗这种法宝:
最后又拐向东,化屋基已经在望。北岸再度出现大片大片的峭壁:
这里的峭壁比漓江的桂林—阳朔段宽广多了,随便哪处都比九马画山大得多。
前进方向右边的峭壁最高处有座尖峰,比较显眼。这与10元人民币背面图案的瞿塘峡夔门有点相似。不同的是,夔门河道旁边的尖峰在左侧,无论是10元钱的背面,还是旅游者拍的留景照都显示了这一点。
上图显示,六冲河南岸带尖峰的这堵大峭壁,下午两三点种正处于阴影中。它是乌江源百里画廊的“标准证件照”。马蜂窝、携程网等旅游网站的“乌江源百里画廊”景点介绍,多数由它出镜,一如夔门之于瞿塘峡。
船快靠岸时,随船工作人员让二楼的人下来。我在一楼船头方向发现前方视野开阔,便拍下了上下这四张图。
不过,船行驶过程中如果一直站在船头,势必影响驾驶员的视线。所以,我对于没有下到船头拍照这件事并不后悔。
化屋基景区位于黔西县级市的新仁苗族乡,离黔西城区有30多公里,无公共交通直达。它位于乌江正源三岔河与北源六冲河的交汇处以西一公里处,偏六冲河一侧。马蜂窝、携程网的“乌江源百里画廊”景点专指此处(其实不准确),微信公众号“乌江源百里画廊”也指此处。化屋基是个村子,有酒店、民宿、露营基地。江边有块大石,写着“织金洞世界地质公园东风湖园区”。所谓“东风湖”,指六冲河的最后一段,以及两水交汇形成鸭池河后的头一段,其江面宽于其它段,有点接近于人工筑坝拦成的水库。
化屋基的游船码头:
台阶上去是个游船售票处,专售此码头—鸭池河大桥的游船票,往返50元。再往后是个大广场,广场尽头有许多餐厅、民宿、酒店,以及儿童游乐设施,可以理解为度假基地。
上图右部有座石峰,外形有一点点接近于湖南省永州市宁远县的“三片石”,或者是江郎山,主要是三峰并立。
广场往北很快便是山坡,有盘山公路通往新仁乡与黔西城区。距码头3.2公里山坡上有个“乌江源百里画廊观景台”,估计俯瞰六冲河的视界不错。由于只能停留一个半小时,我无法步行前往。
当日气温达28度,我的一瓶矿泉水不知何时丢了,靠另外半瓶支撑了两小时,靠岸时又渴又累。我在码头附近拍照、买饮料、吃零食后,于15:20发现一条沿六冲河北岸朝东而行的绿道,如下图:
我一看东边的山水不错,决定沿绿道而行,能走多远是多远。这条观景之路是马蜂窝与携程网的笔记都没有提及的,后来发现可以走到六冲河与三岔河的交汇点。并可以继续沿两河汇集成的鸭池河左岸继续北行。这段路我大概走了1500米便回头了。
徒步往返游览时间为15:20-16:25
化屋基有共享电动车出租,我看到有青年男女骑着从我身边过 。
沿六冲河的北岸向东而行,观赏六冲河的最后一段。从广场到两水交汇之处1200米,绿道上每隔100米便注明从广场到此的距离米数。
南岸的尖峰峭壁:
上图是它的标准证件照的拍摄位置,那些宣传照片应该是上午拍的,阳光能照到山壁上。
下午则与东边的另一片峭壁形成半明半暗的效果:
有时候半明半暗的视觉效果更好,所以我懒得装上渐变镜以平衡左右两部分的较大光差了。
河边有小牛活动:
河滩上有三三两两的游客。我本想沿绿道向前走一段便返回,也下到河滩上。没想到越往前走景色越好,于是就不考虑河滩了。而且绿道比河滩高几米,便于超广角镜头俯拍取景构图。
正值枯水期,河底的岩石露出了不少。不过正好把河流切割成几个小小的池塘,比一大片水面曲折有致。
几片小舟各自横斜,为水面增色:
上下图中的河岸岩石峥嵘起伏,亦是一景 。
另一片小小的水湾:
远处出现峡江景色:
对面的缺口便是三岔河流过来的方向,眼前的江面便是两水交汇之处。我看到有游船从三岔河方向驶来,奔向化屋基码头。
如果有时间,乘船往三岔河方向游一段,收获可能更大。感觉那边的山更高峻。
上图的远山上又出现了尖峰,看来尖峰是喀斯特江河峡谷的标配。
六冲河向北拐弯之处,河边有个景区修建的大水泥平台,有新人在拍婚纱照,还有一些玩水的儿童。
拐弯处视野开阔,东边的大片高崖巨壁争相铺展:
这里可以来到水边,弥补未能沿河滩行走的小小遗憾。
以最近的距离观赏三岔河:
回看“三片石”柱状峰:
这座柱峰在广场上看时,它在东面。不知不觉中,已经走到了它的东面。这里只能显示一片而非三片。
接下来沿两水交汇而成的鸭池河的西岸向北而行:
上图开始是道路向北拐弯后沿鸭池河西岸向北而行之所见。
从1200米处开始,我北行约三四百米便折回了。估计绿道一直可以通到鸭池河大桥西侧。
很快,路边出现一个“池塘”:
远处的大桥便是鸭池河大桥,从化屋基开出的50元游船,其终点便是大桥下面。
其实池塘仍然与河道相通。
道路折向西而行,正好对着柱状峰:
时间所限,我不敢再向前,在此处向北观景:
鸭池河大桥看起来近,目测走过去的路接近两公里。
没带长焦镜头,用手机把它拉近一点:
16:00开始回程,离船家约定的16:30上船时间只有半小时,必须大踏步回去。
途中碰上好上点的观景角度,还是停下来拍点照片。
这时太阳的高度比三点多钟低了些,光线也柔和了一点,所以有不同的拍照效果。
南岸的大山壁开始有一点阳光照射上去,不再是黑乎乎的一片。
同样的景观,看起来比三点多钟时舒服一些。
南岸山壁上有一些向北突出的岩块,其西侧面被阳光照亮,成为上佳的点缀。
16:00回头,16:25上船。
我是最后一个回来的,司机立刻开船,18:20回到下红岩。
开船后我又上了二楼的船尾,回程多数是朝西或朝南行驶,站在船尾朝东或朝北观望,视野开阔,光线渐趋柔和。这是本次行程中最适合拍照的时段。
江的两岸还是明暗分途:
北岸的尖峰—“三片石”一线展开:
换个角度,北岸的山壁斜斜入水:
北岸诸峰并驾齐驱:
南岸的山壁,这个时候光线算是可以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南岸的巨壁越发明亮了:
化屋基一带终于没入峡江深处:
转弯向南,北边的山岭开始崭露头角:
东边山壁的倒影恰到好处:
西边的山岭将身影投向东边的山壁:
这样的明暗对比,比起单纯的一面明晃晃的山壁更具有视觉效果。
山岭的投影各具姿态:
拉开距离后,各路山影更趋完整:
继续向西拐弯:
向北转弯,绕过一座巨峰:
再度与“雄狮卧波”相遇:
“雄狮”舒展身姿:
有时又悄悄地探出个头:
尖峰在柔和的光线下也不显得峻刻:
雄狮后部有村庄:
船尾南望也不太怕逆光了:
这一段算是宽谷,但两岸青山亦有舒缓的夹峙效果:
“雄狮”也逐渐远去了:
转折向西,又有尖峰跃入眼帘:
西边的山岭投影各异:
南边也不那么刺眼:
天门中开:
偶尔用手机拉一下远方的山岭:
开始转弯朝南:
这一段有一点点夔门的感觉。
西边山峰的投影形状甚佳:
又加入一片淡淡的影子:
巨壁向南伸去:
南边的山岭:
转弯向西,东边山岭明暗参半:
山岭的投影形状栩栩如生:
又有一段U形谷:
南岸出现一平一尖二峰:
尖峰独领风骚:
这里可能是“小纳雍”,即织金县的纳雍乡。大纳雍是毕节市的另一个县纳雍县,在织金县以西。
这座顶平之峰应该算是喀斯特桌山的一种。
桌山与尖峰再度出现:
又浮现出一座更大更尖之峰:
雄峙天门:
峡谷深深:
将尖峰拉近:
夕阳画出波光粼粼:
夕阳明灭半峡中:
向西拐弯时再度经过巨峰,这次选了一个不是那么尖的角度:
离远了发现它像枕头面包:
北岸沐浴在金色的夕阳中:
夕阳画出一系列金色山体:
诚知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最后一个拐弯处的南面山体:
上图这面斜出的绝壁在下红岩村随处可以望到。
即将靠岸,回望东岸的大绝壁:
下图是用华为手机拍的(凡是带水印的图片用佳能单反拍摄,无水印则手机):
仅凭小图就可以看出二者的区别,不过手机亦可起补充作用。
在码头回望最后阶段的金黄山壁:
步行出去时也可以看到最后的夕阳:
停车场随处可望到东岸的大绝壁:
不难发现,此处又有尖峰。看来,尖峰+画壁是喀斯特江河峡谷的标配。
值得总结的是,乌江源百里画廊景区是我临时发掘的。这次行程有三个半天的游玩时间,织金洞与织金大峡谷各占半天。剩下半天如何安排?我不想疲于奔命地冲向黔西、大方的百里杜鹃景区,只想在周边找。查到织金洞世界地质公园有三个园区,第三个是东风湖。马蜂窝与携程网上的景点列表又有“乌江源百里画廊”,指化屋景区,二者重合 。然而从织金洞走陆路去化屋基,须得先走45公里到黔西市区,再走30多公里才到化屋基,走了三角形的两条边,亦疲于赶路。
我再想,陆路麻烦,可有水路?先查到化屋基有时有船到织金洞边上的码头,再查到这个下红岩码也有出发的游船,则更合我意。
从知道这个景区,到实际游玩,不过五天。这是另一种值得纪念的遇见方式。
等摩托车司机十分钟左右,18:50回到民宿。在摩托车上一路仍能欣赏夕阳映照下的金黄山体。离民宿还有一公里时看到太阳正好落在几座喀斯特尖峰夹成的V形底部。
晚餐吃了酸汤鱼:
更多游记请看:《我的 中国 游——行程与游记目录》 @http://www.mafengwo.cn/i/35405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