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天津,你会感受许多中西合璧“小洋楼”,从中你也会了解许多当代历史中的人物和事件。在众多的建筑中,属于“第一楼”的当之无愧的就是清末名人建和住的、中国历史上最后一座王府----庆王府。
至今已有100年的这处建筑始建于1922年,原为清末太监大总管小德张亲自设计、督建的给自己住的私宅,在原英租界列为华人楼房之冠。
小德张(1876-1957),天津静海人,以清内宫排列“兰”字,序名张兰德,慈禧太后曾赐名“恒。
小德张自幼家境贫寒,光绪十七年入宫,之后,被调到了“升平署”(南府戏班)学习京剧。由于小德张扮相英俊、聪明灵智,在经过三年了勤学苦练,很快就崭露头角,被酷爱京剧的慈禧太后赏识,随侍太后左右。
1908年,光绪、慈禧先后去世,在宫中权利争斗的关键时刻,小德张利用自己在宫中的权势力保隆裕太后把持朝政。宣统元年,小德张终于取代李莲英登上清末太监大总管的宝座。大总管在朝堂之上算得上权倾朝野(宦官),从此后宫之中无人能及。
1912年,隆裕太后去世,小德张也随之结束了自己25年的宦官生活,到天津做起了寓公。
初到天津的小德张先是与其养子张彬如一同在原日租界的一幢小楼内居住了多年。1917年,天津发大水,小德张萌生了建新楼的念头。1922年,他选址原英租界剑桥道,亲自绘图,精心构思,不惜工本,建造了这座中西合璧的建筑。1923年,新居落成,小德张便携一家老小迁入。
末代皇帝溥仪退位以后,一个偶然的机会,乾隆帝玄孙,清室第四代庆亲王爱新觉罗·载振应邀来到大太监小德张在天津的家做客,来到此地,载振便一眼看中了这个宅院,随即向小德张提出想购买这套宅院的想法,小德张无奈之下半卖半送把这府邸让给了庆王载振。
1925年,购得小德张的这所宅院后,随即家眷迁居天津,开始了他在这座深深庭院中走完了他人生最后22年寓公生活,71岁病故,于是这座宅院由此得名“庆王府”。
载振(1876—1947年),姓爱新觉罗。清皇族宗室,庆亲王奕劻长子,封贝子爵位,
1917年,奕劻去世,根据《关于清皇室待遇之条件》,黎元洪颁发总统令,载振承袭庆亲王,遂成为名副其实的末代亲王。
载振先后三次被慈禧选派为清廷专使,出访英、法、比、美、日国考察世界,晚清皇族亲贵的出洋风,由载振开启。
1902年,载振赴五国考察归来,两次获慈禧太后召见,他面陈发展商务的迫切性,建议设立商部。1
宣统退位后,载振即携家眷避居天津,分别居住在德租界和英租界自置的宅院内,不久又迂回北京府
1928年,载振经人介绍投资于金街中心区域的劝业场和交通旅馆。
1935年又用劝业场的盈利盖起了和平路与赤峰道交口的渤海大楼。
庆王府占地面积4327平方米,建筑面积5922平方米,为砖木结构二层(设有地下室)内天井围合式建筑。三楼是载振后加盖上的。后期作为旅居酒店,又在侧面安装了外挂电梯。整体建筑适应当时的西化生活,更结合了中国传统文化意象,是五大道洋楼之中西风东渐的典型建筑。
从1949年解放到2009庆王府一直是政府办公用。(她作为中苏友好协会办公地时,我在对面的小楼里上保育院)
现在,这里不仅是一处历史的见证,更是一座艺术的殿堂。到此浏览,要注意这里的几个建筑“重点”,彩色玻璃,玻璃立柱,楠木雕刻,墙面彩绘,还有一处的“黄金树”
地点在五大道区域内的重庆道55号,民园广场东面200米,进入楼内参观门票,24元,60-69半票,儿童学生半票
庆王府是一座中西合璧式楼房,砖木混合结构,占地面积4327平方米,建筑面积5922平方米,主体两层带地下室,局部三层。南北为“一明两暗”,东西为“明三暗五”的建筑格局
二楼大厅四周设列柱式回廊,通过东、西、北三面的中间穿堂过厅,相互连通。大楼的东边是花园,建有六角凉。
大楼外墙用青砖砌筑,外檐以清水墙为主,部分墙面及列柱用仿花岗石水刷石,大块分格,一、二楼列柱式外回廊,采用中西结合的柱式,用黄、绿、蓝三种颜色的六棱柱体琉璃栏杆。
台阶是宝塔形状的,三面可上人,王府的台阶看似18阶,实际17阶半,这是由于9和9的倍数只能皇帝使用,17阶半台阶满足了房主人心理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这里,我们可以看到,里外走廊的护栏柱都是三个颜色,黄色是皇权的代表,青色是王亲贵族的格格府贝勒府,绿色的琉璃瓦,蓝色是苍穹的颜色,有代表如 北京 天坛的祈年殿。
中西合璧的布局,基本保持了1922年始建的原貌。石桥、太湖石、六角凉亭、水法,精心雕琢之中却又透出闲适之情,是举办户外宴会的理想场所。
徜徉院落,一动一静,一张一弛,这份威严之中的自在,令人恍若世外。
主楼侧面的园林草坪上现存的5棵黄金树,学名叫白花梓树,上世纪20年代,主人购买从北美树苗,移栽7棵至此,至今还存活一些,已有上百年树龄,在秋天会结出金黄色的长长的金色豆荚,宛若金条挂在树梢,寓意吉祥。作为舶来品,黄金树在中国境内很难栽培成活。物以稀为贵,黄金树也就成为庆王府的特色景观之一
花园中西合壁,又有 江南 水乡的感觉,有太湖石是当年的原物,中间有汉 白玉 喷泉的大水法。
彩色的玻璃,此为舶来品进口于 比利时
原庆亲王载振的书房和卧室。载振在北京老王府生活时,就居住于“乐有余”,所以天津的王府沿袭了其故土情怀,仍用“乐有余”作为其书房和卧室的名称。
载振共有四位福晋。1925年载振迁居天津时,其他三位福晋相继离世,仅有三侧福晋陪伴。此房间为三侧福晋卧室
载振经常在书房里吟诗作画或赏玩各式收藏。载振是清朝庆亲王奕劻的 长子 ,字育周, 满州 镶蓝旗。
整修主楼二层载振三子溥铨的卧房时,在对墙体层层剥离过程中,发现了底层珍贵的彩绘,通过数十次剔、擦和清洗工艺,剥离出红绿两块原始彩绘涂料。
原庆亲王载振三子溥铨的书房和卧室。载振迁居天津后投资兴建了劝业场,故此房间命名为“劝业”。
这里是原庆亲王府祖先堂。取名“英伦”。东西两侧房间的“垂眉”与“落地”处,从北京老庆王府整块运过来的双面透雕楠木落地罩通过刻画漁、樵、耕、织、读、商等劳作和生活场景,配以山河和牡丹、灵芝、祥云等祥瑞图案,表达了主人祈福子孙幸福美好之意。
金丝楠木俗称;软黄金,普通的木材形成阴沉木要千年以上,而金丝楠要形成阴沉木至少要四千年以上。像这么大的金丝楠阴沉木则举世罕见,为无价之宝。阴沉金丝楠木当年是皇家御用,正反透雕更为珍贵。
“法兰西”房间内也有双面楠木垂眉罩。垂眉罩刻画了福禄寿三星、八仙过海及仙鹤、蝙蝠、梅花鹿、西番莲等吉祥图案,讲述了完整的神话故事,处处展现出祥瑞的喻意。
楼内的设计都是双层窗户和双层门,据说是采用了菲律宾的特殊防潮木料制成,至今仍然可以自如开合。
中庭高12米,面积350平米,这是载振平日举行宴会的地方,这位王爷很爱听戏和举办舞会,中庭中有两盏葡萄吊灯,是小德张专门从德国进口买来的,做工极其精美,上面的叶子还是拼接而成的。
屋顶的铁架子是抗震做的加固。
回廊周边都是居室(佣人住在楼外)
府内中庭天锡厅二楼回廊栏杆,由196根三色六棱形琉璃柱合围而成,与北京故宫的琉璃瓦是在同窑烧制而成,皆为小德张当年从北京运至天津。琉璃柱为黄、绿、蓝三种皇家御用之色,它们也分别代表了皇帝、贝勒和公主。外面是琉璃釉,外面是陶的。标榜了每根琉璃柱的皇家血统。
当下,有着100年历史的建筑留存,在大字报,大革命,大清理,大开发,大拆改,大建设时期l已经是稀罕的了,这栋建筑,整体上来说,由于当初投资大,建筑和装修材料精华,后期又是政府办公场所,人为的损伤很少,故能保留很好。也是不幸中的万幸。
从这里,你可以从建筑风格取向,装修材料的来源,室内家具的摆放,摆饰物件的品类,以及主人的历史背景,了解一个世纪前的半个清代史,半个民国史,一段现代史。
我当下乐于游走具有历史溯源的城市,景区,景点,建筑,就是对自己过去史记上读书少懂得少的缺憾的知识弥补。充实自己的头脑,让自己生活有意义,活着有内涵。
弓米弓,2024年4月,写于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