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故事多 充满喜和乐——2020-2024年汉源及周边全记录

作者:一朵... 显示图片

这几年,旅居汉源十多次,照片太多,不知从何写起。
汉源有个湖,以前叫“瀑布沟水库”。
整个县城因此从沟底搬迁到半山上(萝卜岗)。
这里民风淳朴物产丰富,有山有水有鱼有吃有看有玩。
汉源花椒,汉源车厘子,样样出名。

汉源冬天没有西昌米易攀枝花暖和,夏天没有云南贵州凉爽。
但没成都冷,也没成都热。
周边有九襄轿顶山石棉大渡河大峡谷古路村清溪古镇等离成都才两百多公里。
在我看来,汉源就是成都人民的后花园。

春天鲜花烂漫。
夏天云舒云卷。
秋天瓜果香甜。
冬天冰雪情缘。

汉源人民的日常,就是我的天堂。
写完九襄必须再写写汉源,因为这里是我如此喜爱的地方。
此文无重点,无章法,将就看。

推荐住宿——
预算高的,选择万合酒店、金鑫大酒店等,都在环湖路。
喜欢民宿的,熊窝窝民宿,湖边新开几家。
喜欢俯瞰汉源湖的,可选农夫寨子。
喜欢逛菜市场预算低的,客宜居宾馆。


2014年国庆节,在富泉镇看湖对面汉源新县城。


最高水位。


大渡河峡谷。


石棉石儿山公园。


去汉源,怎能不钓鱼。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是三年来的一种无奈。
放下许许多多远行的心思后,汉源也是别处。











总有风景看不够,
就爱云卷云又舒。

2010年和朋友去泸沽湖路过大渡河峡谷,那会儿压根没听说过古路村。


乐汉高速通车汉源至乌斯河段。(黑色是成昆铁路乌史大桥)


对岸是我们的来路。


云多,山高,水碧绿。


树木没发芽的时节,山体更显巍峨。


以前的金口大峡谷,现在更名为大渡河峡谷。


这张照片来自网络。


一线天石拱桥位于成昆线北段,是我国跨度最大的空腹式铁路石拱桥。
主拱圈于1966年7月砌筑,同年10月建成。(图片来自网络)


古路村原名咕噜村,早年村民都是从一线天桥下侧悬崖攀岩而上,且多为木梯。
村民们必须腰缠树藤,手抓树干才能上下,稍有不慎就会摔下山崖。

60年代,铁道兵在修建铁路时,将木梯换成了铁梯。
2004年,政 府组织古路村民在绝壁上凿出一条长3公里垂直高度1000米的“骡马道”。
2014年,政 府又投入资金,将上山通道打造成集通行和旅游探险于一体的栈道。


2018年11月,古路村通缆车。
索道起于汉源永利乡马坪村二道坪,止于古路村斑鸠嘴,从此天堑变通途。


看图。


爬了一段山路拍缆车。


山下游客中心,里面空空如也。


车停在村民修建的停车场,收费10元。
也可以停在不远处的停车场,巨大并免费(当时)。


老公:你还真要爬上去?
怎么可能,顶多爬一段。


又宽又安全又好走的骡马道。


路人:我恐高,不敢再往上走,还远着呢,你们根本爬不上去。


如果再来,会开车上山坐缆车到古路村。




三八节,人挺多。


来到第一个平台。


换了我,估计爬得上去也荡不下来。


翻天印会不会是这块大石头呢。


越到高处,越有眩晕感。


这里只应该是羊群的地盘。


肩扛核桃花生手提土鸡足蹬皮鞋下山,对他们佩服得要紧。


当然,他们也只是到达了天梯人家。


我们离天梯人家还远,打定主意不往前走。


俯瞰大渡河峡谷。


要景不要命,探身留个影。


下山后,开出去几公里又倒车回来。
时候已不早,铁道兵博物馆洞中火车站关村坝同心桥胜利村等以后再访(离古路村很近)。


回程,路边磷铁矿厂。


成昆铁路一号二号隧道口,左右上方书“天下第一柱”“世上无双壁”。


该地区地质不稳定,陡岩时常崩塌下坠,于是建造了当时全国罕见的高边坡防治柱。
现在更不稳定,近期泸定多次地震,雨天自驾千万小心,随时有飞石。


停车,看桥看水。


右上方,一列火车呼啸而过。


电影《观音山》取景地。


既然免费,回程当然走高速。


高速全是隧道,洞连洞,啥也看不着。

一年后,没想到古路村大火特火。


过分玄乎。


看得我目瞪口呆。


3月18日,临时想起凑个热闹,去趟铁道兵博物馆。
边走边预约,才知道必须关注公众号,当天人满预约不了。
去了再说。


途中景。


乐汉高速和成昆铁路乌史大桥。


没有去年美。


一直不明白为什么。


从这里上山,可开车去古路村索道。


和列车迎头相遇。


阳光照在深溪沟大桥上。


桥下,大渡河,成昆铁路。


闪过游人过多的古路村,来到同心桥。


同心桥右边乐山,左边凉山,一汉一彝。


车停路边,哼哧哼哧爬上来。



打卡同心桥。


同心桥下,水上公路。
铁道兵博物馆、胜利村、关坝村车站都在照片右上方。



洞中火车站。(现在不允许进入)


同心桥上边走边拍。


过桥后上山。


私家观景台,每人两元。


两家观景角度差不多。


走进第一家。
栏杆外,是峭壁,视野开阔,担心跌落。


喝茶发呆看景嗮太阳好去处。


我可不敢荡。


回到同心桥,巧遇游船(私人观景台就在右边高处)。



还能过三轮车。


离开同心桥,前往峡谷第一村胜利村,浙江扶贫项目。


就是这个村。


全新打造的胜利村,游客很多。


村口铁道兵博物馆,能停少量车。
村子里停车则需缴费10元。


馆外打围。


一天预约300人,太少了。


看到小门打开,赶紧跑过去,没有预约也进了馆。


里里外外升级改造已经完成了啊。


认真参观一番。




动画显示的角度和我拍的照片完全一样。



以前只知道抗美援朝。


同心桥上拍过的关村坝洞中火车站。


古路村旁一线天大桥。


乌史大桥。


博物馆出口上坡,铁道兵纪念碑。


再上坡,是一段枕木小路。


展示用火车头。


这条小路也可从铁道兵博物馆旁步道进入。


俯瞰胜利村。


侧观胜利村,悬崖上的村庄,此刻已经没力气走到小村最高处。


更没力气徒步丁木沟栈道。



下山路在胜利村这家店。


村子里走走。


金口大峡谷至胜利村有公交车往返。


来到村口。


夫妻榕。


夏天来胜利村避暑,应该不错。
家家户户都是客栈,此时房价60—100元。


下方,关村坝火车站。


每天中午12点左右有一列绿皮火车停留。


关村坝火车站,同心桥,大渡河及峡谷,水上公路,历历在目。


和博物馆保安一通聊。


下山途中。


去几公里外金口河。


如今金口河,很是高大上。



2010年7月,和朋友们来过这里,那时叫“金口大峡谷”,除了这个石碑,啥都没有。


2024年3月,重游此地,百感交集(请人帮忙拍,三次都没能拍全石碑,呵呵)。



如今有住有吃有玩。


有游船。


游船一小时,88元,不便宜。


不知名吊桥。


可在金口河上高速,我们选择原路返回。


因为走过来才发现,明明可以开车去铁道兵博物馆同心桥胜利村。


车走一趟。


穿过一段隧道。


右侧是我们步行上山小路。


单行道。


几乎不能错车。


离开胜利村。


后方胜利村。


白熊沟隧道。


算是旅游环线。


周五,古路村人不算太多。


这条路去索道岔路多,不推荐。


回程走国道,高速通车一年后还在免费,偏不走。


有个性。


也是轴。

石棉离汉源高速40公里。
曾去过很多次石棉,包括安顺场蟹螺堡子王岗坪孟获城等。


3月18号,飞哥夫妇邀约去石棉。


站在高处,看南垭河奔腾而过。


看到水,手痒痒。


从来没在石棉县城停留过。


川矿记忆陈列馆设立在川矿三矿区原办公楼及职工住宅区内,免费参观。


陈列馆是重头戏。



西康省的来历。


石棉原矿,长这样。



可以想像当年的艰巨程度。


“自制工具,荒山悬崖上,徒手开采。”


我对照片左下方那堆岩石和黑色大桥很有兴趣,想去看看。
那是石儿山、大渡河铁索桥。


陈列馆多次提到的1248矿。



几十年前的车,外型依旧酷。


这栋楼如今是咖啡馆。



石棉矿早已枯竭,川矿早已合并迁去德阳,荣光属于过去。


离开川矿记忆。


来到石儿山旁大渡河铁索桥(石棉大桥)。


铁索桥全名“抗战乐(乐山)西(西昌)公路大渡河铁索桥”。

抗战时期修建的乐西公路全长520公里。
当时国内铁路和海运先后被日 军截断,外援物质只能通过缅甸经云南转运至内地。
1939年6月,西昌行辕电请川府征集民工4万多人外加两个新兵团施工,先后有10万人以上参与。


这个地方以前叫“老鸹漩”,两岸都是岩石,特别是南岸(石儿山)。
大渡河奔流至此,被山体阻挡,河道变窄,于是形成巨大的漩涡荡。
常有动物被冲到此处漂浮回荡,引来老鸹觅食而得名。


老鸹漩这座不高的山叫石儿山,因石达开1863年兵败老鸹漩妻 妾五人怀抱二幼子投河而得名。
那是另一个故事。 


翼王亭(1942年铁索桥落成时为纪念石达开而建1981年重建)外是大渡河和南垭河交汇处。
照片上写错了,当时听成“十二指山”,应该是石儿山。


建桥的钢板水泥来自重庆乐山。
钢索从美 国海运至缅甸仰光码头时曾遭遇日 军轰 炸,最终耗时三个月运抵。
钢索于1942年7月8日开始架设,11天后完成组装,7月22日大桥通车。
近80年过去,桥体和钢索坚固依旧。(桥旁有碑文记载,有的内容已被毁坏因为是min感词)


1966年,石棉T型钢构大桥通车后,这座桥只供行人来往。
石棉风极大,双手紧握手机,生怕一个不小心掉下去,老公横穿,45码鞋卡中间的缝隙里吓够呛。


时间充足的话,可以去石儿山上走走。


大渡河对岸拍过来。


午餐,石棉红四方柴火鸡。


锅边馍香,一整只鸡和烫菜也香,五个人努力再努力吃掉五分之三。


路遇川藏线摩托强人。

看到轿顶山上有积雪,于是临时决定去一趟。
上午10点从酒店出发,往返140公里,单边用时2小时。


那时去轿顶山挺费劲,全是山路。


狭路。


扫码,登记,下午5点之后道路结冰不准上山。


来时路。


山越爬越高,离汉源县城越来越远。


这样的土路,32公里。


老公心态好,说道路比以前宽得多,算平整。


远处汉源湖。


到达越野线起点,离轿顶山还有25公里。


越野线,全程炮弹坑(据说现在已经修好)。


这年7月去新疆曾走过独库公路伊昭公路,看我们四川,随便走条路,都是天路。


贡嘎群峰,就在对面。


海拔越来越高。


心情越来越好。


接近中午,阳面雾凇融化,阴面雾气蒸腾。


12点过,还在半道上流连。


南方人看不得雪景。


其实只要出成都,有的是山,有的是雪山。



路面滑。


小心通过。




边走边停。


一头栽进小树林。


忸怩作态。



全程没见第二辆车。


雾凇又叫树挂,因为寒冷,加之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蒸气,由此形成。



继续上山。


到达景区门口。
门票每人40元。
山顶没啥好看,既不是日出也不是日落。
连牛背山都没想过要去,一来海拔太高二来建成景区,轿顶山只会来这一次。


沿着矿区公里往前开一小段,路越走越烂越走越窄,还没风景。

上面那条路通往山顶,大概还有2公里。
老公曾和李老师等朋友山顶搭帐篷,冷得不行,当时遇到大雾,啥也没看到。
想看到贡嘎雪山峨嵋山瓦屋山云海,还要往上爬一段山路,海拔3500左右。
据说,轿顶山是全国唯一能开车直达的高山营地,以前只能自搭帐篷,现在好了。


淡季,度假酒店变身消防队训练场所。


上山后,积雪快速融化。


午餐,泡面。


外加牛肉干水煮蛋。



迷你冰挂。


下山路上,远眺瓦屋山。
如今瓦屋山,门票和缆车费用都高,还好以前去过。


去趟轿顶山,没进景区没登顶,竟然用去7小时。


可能是穿太少,着了凉,晚餐酸菜坛子肉和韭黄炒肉的油太多,没胃口。

汉源风景带,我给起的名字。


地产项目“湖光半岛”。


不是貌似,是真烂尾(农夫寨子俯瞰)。


人工景观,处处可见。


亲湖酒店。


水云艺术馆楼顶。


售楼部的人对我们不理不睬,一看就知道这俩口袋里没钱。


工作日,包场游。


亲湖酒店能开张我一定去住住,因为地理位置实在好。


阳光温暖,景色宜人。


湖光半岛看出去。


坡顶,农夫寨子。


此处只余钢筋水泥。


环湖路转一圈。


个人特别喜欢这个角度。


山青水秀,名副其实。


步道环绕。


空气质量杠杠的。


傍晚,湖边全是锻炼散步的人们。


汉源人民推荐的皇木镇,至今没去过。


日落前的光影。


天空看起来像海底世界。


环湖路旁,规划建设中的房车营地。



汉源人最爱是烧烤。

2023年3月四访九襄,过足花瘾。
2024年3月11日,又来了。


路过九襄,下高速转转。


梨花还是花骨朵,油菜花有一片。


最最最新鲜的蒜苔。



找啥呢。


油菜花田灰灰菜。


春天的一种味道。


春天的一抹蓝色。


去菜地。


萝卜水灵灵,菜苔嫩嫩绿,5元买一堆。


农舍周边转一圈。



梨花没开杏花开。


正午,光线太强。


照片将就看。



就近午餐,电话号码在照片上。


牛肉汤锅吃起来。


再来份刚刚蒸熟的玉米水粑子,甜甜又糯糯。


九襄气候和云南差不多,多肉长势特别好。



全是巨大块的腊肉。


离开九襄,来到汉源。


被汉源老朋友们拉去吃烧烤。


这天二月二,龙抬头。


真是香,真吃不下。
被逼无奈,吃几块。
早知道中午不吃牛肉不吃水粑子。


再过一个月,枇杷是当季。


傍晚,湖边散步。


湖边,一排广告,全是新开张民宿。


3月12日,县城后山。



半山腰,熊嬢嬢家小院坐坐,屋前屋后都是李子花。
熊嬢嬢今年84岁,如今住在山下新建楼房里,每天来老院子喂鸡种菜晒太阳。


问熊嬢嬢,好好的香葱,为什么拔了扔了?
熊嬢嬢:腾地方种辣椒。


你要不要小葱?我拿袋子给你装上。
老人家一定要把葱叶通通丢弃,只留葱头。
浪费啊。


老伴陈大爷也上山来:要不要蒜苔?要不要黄果柑?


陈大爷,我想要黄果柑枯枝。


陈大爷:我给你剪新鲜的......
想晒干,未果,被我吃掉。


3月15日,清晨。


围着一棵杏花树,一拍一小时。


看阳光慢慢洒向花朵。


看光影越来越明亮。


看城市慢慢苏醒。


那份晶莹剔透。


那份淡然宁静。


是花朵们给的。


一旁野菊花,也漂亮。


3月16日,路边捡到黄果柑干枝,最终没能带回家(朋友搭车装不下它)。


兀自盛开的野菊花。


桃红。


果黄。


李花白。


秃疮花热烈。


俯瞰环湖路。


湖边,围炉烧烤的人们。

汉源最不缺的就是公园。


夏日的记忆公园,啤酒节。


看坝坝电影。


汉源很少有胖子,很多人热爱运动,不爱运动的天天上坡下坡想长胖都难。
为啥我经常来,还是那么胖?


公园内卫生间设计感满满。


很上镜。


啤酒节,美食配。


烤香猪25元一块。


每样都来点。


日落时分。


湖边散步的市民。


演出开始。


围观者众。


吹着夜风,听着夜曲,美哉美哉。
感觉全汉源人都在这里。



人们湖边呆着呢。


吃得心满意足。


几天后,再次去记忆公园。


继续拍卫生间。


咦,凳子去哪儿了。


这桥,一直在变色。


挺热的天气,穿成这样,我都替他难受。


夜深人未静。

来汉源很多次,没听当地人提起过。
身边的眼前的风景,大多会被忽略。
从住处客宜居宾馆到山顶麦子坪,12公里。


窗外又见彩虹。


于是去趟太平村环线。


一直往山上走,湖对面,下着雨。



前方是九襄。


沿途全是脆红李,摘一个放嘴里,酸,还没到时候。


上书“萝卜岗后花园”。
当年建水库时,新县城原打算建在九襄,最后建在萝卜岗。


这条旅游环线完全没名气,不像九襄花海果香。


这边晴来那边阴。


半山腰有家民宿,“吾乡望月”,车停不少。


正对汉源湖,房价300多。


环线上有几个观景台,苹果视界算一个。
天有点阴沉,没开过去。


路边,平顶野绣球一簇簇。


厘台观景台。


从厘台看出去。


明明是个观景台,周边树木阻挡视线,拍个照,得踮脚。


风云变幻汉源湖。


从厘台继续上山,最后一个建筑是家休闲娱乐处。


在这儿打麻将,绝绝子。


再次路过野绣球。


采一把,回去插。


下山。


暴雨将至。


华灯初上。


该来的,终于来了。


8月7日,窗外,山有雨,会不会看到彩虹呢?


再次去太平环线。


真有彩虹,瞧天边那一小段。


越来越明显。


前方远方九襄。


后方远方汉源湖。


这方天空,云多多。


山水含笑,一步一景。


寂静山间,偶有驱鸟器鸣叫。


云朵在盛开。


山间小路走一段。


对面有人家。


喜欢徒步的朋友,大可以探访一番。


经常在宾馆走廊上看到这座山峰。


云起云涌。


去苹果视界观景台,两旁全是苹果树,果实累累。


汉源山水美呀美。


观景台看九襄。


看汉源湖。


等日落。


独享整个太平环线。


云层太厚,下山,回汉源。

三月果花烂漫,最适合去太平村环线。


这桥,哪天能建好?



一片又一片。


都是花。


哪来需要去九襄。


远方山峰下,是九襄。


半山腰,废弃鱼塘。


少年网鱼忙。


桶里小小鱼儿。


一路上山。


捡点干牛粪(在小区绿化带里种了很多花)。


走走停停看看景。


摘点灰灰菜。



民宿吾乡望月(白色小楼房)。


四月中旬,麦子坪苹果花会开放,很想专程前来。


拐进苹果视界。


油菜花摇曳。


远山在呼唤。


差不多的角度,就是想狠劲拍。



每次来,都是承包整个环线。


看到羊粪,也不放过。


李子花正是盛花期。


手机遥控器出毛病了。


山顶有栋建筑,去看看。


原来,这里正在打造民宿。


小哥哥跟着爸爸妈妈劳动。


弟弟一身泥也没闲着。
兄弟俩性格大方,特别可爱。


哥哥带我们参观,这是四楼顶。


360度山景湖景,景景无敌。


前方通往厘台观景台。


这片是蓝莓园,左下方是规划露营地。


期待民宿快快开张,期待这一大片苹果快快盛开。


离开时,哥俩追出来。
哥哥主动展示学过的街舞以及跟着电视学的科目三,弟弟一旁依葫芦画瓢。
我可太喜欢两小只了。


哥哥还在读幼儿园,单词量过五千,后生可畏,未来可期。


日落不等了。


对苹果园情有独钟。


回城途中。

常住汉源,热闹常常有。


傍晚去湖边散步。


什么时候搭了个浮台。


摩托艇水上穿梭不停。



烂尾楼上遮盖起来。



原来过几天有比赛。



湖滨路上,彩旗飘飘。



为啥不写清楚日程安排。


找不到人问。




坐下,看热闹。



第二天,再去湖边。


运动员们训练忙。


高难度动作。


佳人双双水上行。



看客不少。


回宾馆,房间里继续看热闹。


开幕式这天,下起小雨。


人多,风大,不看也罢。


每次来汉源,看不够,拍不够,爱不够。


杏花开。


李花开。


大妈来。


前方湖光半岛。


环湖路。


豌豆花开。


汉源坡多,来环湖路转悠就对了。



最喜欢拍这个角度。


黄果柑年年大丰收。


飞哥家做客。
羊肉汤一顿管一天。


大润发超市里,包菜8分钱一斤,买来学做腌包菜。


老板娘做的腌包菜。


午后散步。


花叶齐发。


老板送我黄果柑。


特别甜,买一袋,拎不动。



汉源的天空,永远清澈。




小火慢炸。


酥,香,脆,鲜。


汉源盛产各种水果。


香椿拌胡豆炒鸡蛋。


环湖路,守候日落。


树型很美。


清晨汉源湖。


青花椒嫩叶。


切碎,面粉打入鸡蛋,加盐,煎饼,麻香麻香的。


汉源湖另一侧,青富村。


烧烤就是娱乐。



清晨。




这样的风景,


总是很喜欢。



边开花边结果的黄果柑。


环湖路散步。


水位较低。



人少,景美。


落日。


清晨。



见证汉源一点一滴的变化。



期待新面貌。


酒店走廊看出去。


三月山顶依然有雪。


这年很干旱。


回成都途中,高速路上看九襄申沟桃源。

五一大假,出门添堵。


提前几天去汉源。


花厨餐厅。


比我手还大。


竹笋烧牛肉。


这个野菜不好吃。



不套袋的枇杷。


小学运动会。


老板家蹭饭。


勤劳贤惠的老板娘。


柴火大灶就是香。



样样味道都好好,大快朵颐口留余香。


汉源这地方,种啥成啥。


三角梅开得呼呼啦。


朵朵上镜。


汉源人民公园散步。


这个颜色也好看。


盼着新桥早日完工,比汉源人民还着急。


自然生长的葡萄。


学会吃李子,又脆又甜。


飞哥家做客,雪花鸡淖,青豆坛子肉。


软,糯,香。


蒸坛子肉也好好吃。


美食是相逢最好的理由。


木槿一日自为荣。
白居易写诗赞美,我拿它做鸡蛋汤。


自然熟蔬菜。


小王家菜地。


湖景菜地。


吃简单的食物,是一种享受。


农家小玉米,五毛一个。


收集蜀葵种子,种在小区绿化带里。


路边野花。


边看日出,边帮大姐摘豆。


买豆。


一天顺一颗,酸。



傍晚湖边散步。




我是行走的汉源宣传大使。




汉源猪肉好吃是有原因的,这猪590多斤。


蜂糖李很甜,就是贵。


日出。


谁拍的?


无花果季。


脆红李快成熟。


百香果。


最爱汉源烟火气。


每次遇到,小王卖啥送啥。


去年买了番茄苗种在李嬢嬢地里,结果很少。


只要钓到鱼就会使劲吃。


帮摘花椒,手指上被扎好几次,特别疼。


花椒行情不好,卖不了几个钱。


刘嬢嬢天天在店里忙乎,停不下来。
猜猜刘嬢嬢的年纪。
90岁啦。
耳聪目明,红光满面,手脚麻利,精明能干,思维清晰,谈吐不凡。


她家老面开花馒头特别有嚼劲分量十足天天买。


红薯水粑子也好好吃。


汉源电视台采访刘嬢嬢。


汉源人特别友好,给人山美水美人更美的感觉。


认准这样的葡萄买,味道极其正宗,葡萄皮轻轻一撕,吃到嘴里,甜到心里。


李嬢嬢地里的小葱,一吃十来天,还可以当盆景。


老板娘种的菜,长势好好。




第一次凉拌苦瓜,很好吃。


聊天聊成熟人。


每天傍晚,湖边散步。



老熟人湖边卖李子,实际行动支持。


日落。


日出。


好一幅水墨山水图。



爱这每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


第一次见彩虹。


留影纪念。


一虹飞架两岸。


小王请吃饭,真去。


小王婆婆,90多岁,天天下午和邻居打打牌摆摆龙门阵。


经常这样吃,不长胖才怪。


还乡团来了。


又见彩虹。



日落。


鸡纵菌上市,买。


李子,买。


连钓两条花鲢鱼。


整8斤。


家常菜餐馆加工。


一盆自己吃,一盆送老板娘。


鱼头清蒸。


和飞哥夫妇共享。


权游的天空。


清晨。



夏天美食,汉源凉糕,加上红糖水,解暑生津。


清晨。


清澈的天空。



汉源人民公园散步。



县政 府大楼。
大楼前,没有围墙,没有保安,下班后及休息日市民可随意停车闲逛。
必须手动点赞。


傍晚。


守候一场又一场日落。


也守候一场又一场日出。



太阳即将落山。



又一个清晨。


洒向湖面都是光。


前台乖妹送我李子。


我说要下雨,他说不会。


雨来时,他跑得飞快。


区区500米,半道躲雨回不去,哈哈哈。



让我怎能不爱你。


日落汉源城。




三见彩虹。


农夫寨子散步。


这天建军节。




离开农夫寨子。


汉源湖月色。


花厨餐厅之夜。


时不时钓一条。


彩虹太多。


漫天云朵,是夏天送给人们的最好礼物。



钓鱼人。



人在房间坐。


景从窗外来。


干花椒70一斤,前年120一斤。


小彭帮我晒花椒(冬天泡脚用)。


脆红李。


乖妹送的,回家种起来。


见识大雨倾盆。


遮天蔽日。


东边下雨西边晴。


高压线处就是去过几次的太平村游览环线。


雨后夜空。


小彭送的土猪腊肉。


老板娘送的坛子肉。


满载而归回成都。


有人敢吃么。


一年四季,水果不断。


李嬢嬢种的韭菜,买点。


百香果花开。





午后湖景。


时光带走岁月,带不走这些美好回忆。


汉源的山山水水,早已印刻在记忆中。


经常起大鱼。


六人人,吃一盆。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最爱拍这个角度。


开始动工。


湖边新开业酒店,房价260元。



钓个没完。


吃个没完。



老板娘做的牛肉面,哪有面?一碗全是牛肉。


老板娘做的牛肉饼,香惨了。


晚上继续吃。


汉源很有名的罗锅盔,刚刚出炉的肚 脐眼馍馍特别好吃。


出门摘野豆。


煮过,比较硬。



下午。


汉源就是个大果园。


枇杷授粉。




傍晚。



湖边。


天边。


薛老板做坛子肉。


一条街香气扑鼻。


齐动手。


猪肉少盐腌制一晚,猪肉炸,怎么就那么好吃呢。


吃完炸瘦肉炒臊子煮面条。


路过的人,都来吃,就喜欢这种热热闹闹的感觉。


现场感十足。


炸猪肉豆腐酸菜土豆面条,啥都有,可惜只吃得下一碗。


日出。


炊烟袅袅。


手机拍不好,需长头。


仙境一般的存在。

顺序太乱。


路过九襄。


吃牛肉。


家家都好吃。


去县城对面。



入住熊窝窝民宿。



牛气冲天牛肉馆。


自制香菇牛肉蘸酱好香。


泡菜也好吃。


钓到两条小鱼。


皇木腊肉餐馆,坛子肉。


肥肉更好吃。


皇木腊肉。


坛子肉可炒一切可搭一切。


第一次吃青豆菜菜子汤,从此爱上。


加入钓鱼大军





临湖金鑫大酒店,推荐入住。


慢一点,再慢一点。


住下来,停下来,感受汉源。



熊窝窝屋顶花园看日出。


榨榨面。


一段时间不吃就会想念。


路边制作坛子肉。


送我一块。



泥巴山。


熊窝窝民宿露台。



熊窝窝民宿条件很不错,性价比很高。
住过很多次,后来转住客宜居,是因为客宜居逛菜市场更方便。
两家老板都很好,对人特别热情。


客宜居宾馆离东区菜市场两百米,一路都是美食。


以前吃这家,后来吃李剑榨榨面。


熊窝窝民宿去菜市场要爬一个大坡。
山城么。



城区也有共享电瓶车。


住熊窝窝时,天天路过这学校。


住客宜居后,天天窗前看这学校。


熊窝窝停车很方便。



熊窝窝老板娘喜欢种花。


民宿视野非常好,湖景房150左右。
汉源最好的万合酒店湖景房最低300多。



山水国际是一大群红顶黄色建筑。


可惜一直没真正用起来。


和当地钓友在一起。


闻着味了。


不给条鱼就想走人?


小猫不吃鱼?


熊窝窝老板娘送的自制花椒油。

时间顺序的确太乱,呵呵。


去汉源,途中远观九襄。



我是真爱榨榨面啊。



看似一幅画。


听像一首歌。


这次也住熊窝窝。


老板娘送的,第一次吃,真是好吃。


还是老板娘送的。


一个管饱。


特地去趟罗锅盔买馍馍。



汉源打车不便宜。


农家菜,我最爱。


期待每个太阳升起的时刻。



买了一堆菜。


离开汉源,买馍馍带走。


现在东区菜市场也有分店,方便很多。


一路阳光灿烂。


难得雅安阳光灿烂。




经过荥经。



到汉源,就开心。


第一件事榨榨面。


吃过很多家。


换个角度看汉源。


路过人民公园。


大樱桃,18元一斤。


快递发往各地。



吃不过来。


家常菜餐馆菜品量大味美。


端午节到了。


老板家屋顶菜园。


怎么做到的?



不太会做。


高乐牛肉馆,吃牛肉。


炒牛肉,牛肉回锅肉都很不错。


清晨。


午后。



花厨餐厅装修中。


枇杷好大只,入口即化。


每日必逛停车场,看湖看山,我的宝藏观景台。


汉源荞麦馍馍。

每顿各种大鱼大肉。


每天各种碳水。


山里人颠簸几十里来城里卖大樱桃。
左邻右舍店铺老板都来帮忙卖,自己也买。
汉源好人太多,特别感人。



卖花老者。


不难吃,甚至挺甜。


清晨。


独坐停车场。


身在汉源,每天甜甜蜜蜜。


比鸡蛋大。



前面写过这家榨榨面。


小碗11元,一碗管两顿。


清晨散步。



客宜居宾馆。



不知道的以为我卖水果,哈哈哈。


高乐牛肉馆。


明显晒富。


老灶家常菜之干锅五花肉,油爆爆的香。


农夫寨子葡萄架。



寨子下方,地产项目湖光半岛。


仙人掌,果多多。




夜色降临。


云在舞蹈。


坐看云卷云舒。




傍晚。



客宜居宾馆,聊天打扑克。



家常菜餐馆,每个菜都喜欢。


触手可及。


花香扑鼻。



停车场。




一天到晚,美景不断。



动感皆十足。


农家小院。


傍晚乘凉。



贵但好吃。


买番茄。


送李子。


老板娘,种菜大王。


李剑榨榨面。


买牛肉,回成都。


汉源湖变幻着色彩。


花厨餐厅,不太喜欢太辣的菜品,但是餐厅位置和布置真是爱。


日出山边红似火。


花椒季。


葡萄季。


菌子季。




左后是酸菜豆豆米,特别好吃,家常菜做的糖醋排骨,太喜欢。


桂圆季。


雨季。


干旱很久,终于迎来一场大雨。


无花果季。


常常坐在窗边,打望。


花厨餐厅晚餐。


辣。


更适合看景喝茶。


这个好吃。


幸福感爆棚。


蓝花楹的花期是四月底呀。



天天吃鱼。


天天吃菌子。


书香行路人从泸定磨西避暑过来。


家常菜聚餐。


以鱼为主。


四个人,没点大肘子,吃不了啊。


这家牛肉总是大卖。


迎来李老师桐桐。


家常菜,继续吃。


上凉糕。


上鱼。


上水煮牛肉。


清蒸鱼。


清晨。




上装备。


光影太美。


李老师去看钓鱼。



李老师,喜欢这样的汉源么。



还是家常菜。


每顿必点糖醋排骨。


李老师作品。







果然长头管用。


农夫寨子,忘了说,这里可住可餐,视野极好。


日出,壮观。




家常菜,青花椒鱼。(钓的鱼)


花厨餐厅喝茶。


乘凉。


我最满意的手机作品。


第三拨朋友,蕾一家。


真不乱说,鱼都吃腻了,还是青豆菜菜子汤最好喝。







锅盔也好吃。


前阵嗓子不舒服。


休闲娱乐。


清晨,云长这样。




好好看。


拍得欢。



我们汉源好不好?
当然好!







总觉得这天的云彩太过妖艳。


经常在李嬢嬢地里逛。


总要买点菜。





湖边可多马齿苋,过水后凉拌。



家常菜。


凉拌土鸡好好吃。


正吃着,一阵猛摇晃。


直线距离几十公里。
怪不得这天的云朵那么特别。
清晨那是地震云啊!!!


这一天,天象异奇。


不寻常。


愿灾难远离。


愿人人平安。


湖边吊装忙。


船只运送到灾区。


人间有爱。


明月为证。






到处疫 *情中。


板栗上市。



停车场种葱。


摘丝瓜花做汤。


李嬢嬢。


赶集。


自助盒饭。


每人13元。


好担心这样的云象。


去湖边,摔一跤。


热情有加。


中秋节,一起过。


小曾小白自己动手。


白富美,大长腿。


酒精去微毛。


同忙同做同劳动。


加个菜。


墩子上阵。


老少传菜员。


拉开阵势。


鸡汤火锅,味道好极了。


怎一个惬意了得!




汉源日常。


晚餐继续火锅。


干煸鸡,配料简单,太好吃。


傍晚散步消食。



中秋月。


如水,如昼。



就把他乡当故乡。


蒲公英。



成都封cheng,回不去,网购秋衣。



自己做饭,丰衣足食。


水厂旁,看日落。



甜。



和飞哥老杨在一起。


把家常菜餐馆当食堂。


学打跑得快,天天赢。


每天摘菜买菜。


和她们成为好朋友。


四川人,最见不得豌豆尖。


我种的小葱,茁壮成长中。



老板娘送花椒油。



就没看到老板娘闲过。


自己动手,太开心。


记录那段历史。


每天路过,必有收获。



太难打理。


石斛。



最高水位。







汉源地处流沙河大渡河汇合处。


买串柿子,一元一个。



桥上钓鱼。


2017年,在伊斯坦布尔看钓鱼。


万合酒店前空地,滑翔伞训练营。


第一次游汉源记忆公园。


大手笔。



露水菌,30元一斤。


汉源吃法,土豆煮一切。


老板娘种的番茄。


首钓大鲤鱼。


五人食。


炸鱼鳞,香。


九襄臭豆腐。


先吃板栗。


再吃炸臭豆腐。


小曾不开餐馆可惜了。


汉源竟然有个糍粑节。



汉源焦包,每个6元,一绝。





卖柿子的老人家。


吃不吃得了,全买下。


老板娘请吃美食。


样样都好吃。



制作腊肉的时节。


腊肉会拿到皇木镇山顶风干。


回程途中。


白云相拥。


可惜焦包歇业关门,美味已成过去时。


并没被拦下查he酸。

大家都阳,我们怎么可能全身而退。


那阵风声紧,尽量避开人群。


湖边遛弯,永远是最佳选择。


看朋友们都紧张兮兮的,身处汉源更加洋洋得意。


看山看水,又是一天天。


钓鱼会友,日子很舒坦。



山顶总有雪。


四川人,很爱吃牛皮菜。


农家胡萝卜,小小的,一看就很生态。



冬天汉源,山顶雪。


此时此刻,成都大多雾 霾天。


鱼钓没钓着不重要。


人舒服。


坡下有片红杉林,去看看。



来张大妈自拍照。


湖水水位很高。


树木宛在水中央。


堪比瓦纳卡独树。


2018年4月,拍摄于瓦纳卡。


湖水宁静。


碧波轻漾。


都很美。


只有我在意这样的时刻么。


想拍下十张百张千张。




暑往寒来,期待汉源的一年四季。


得意没几天,半夜发烧浑身疼。
躲在汉源也没逃脱。
知道自己中招了,虽说回成都也买不到药品,毕竟家里呆着方便点。
赶紧跑。
三天后,老公高烧不退,比我还惨,朋友送来两盒检测剂,强阳。
其间种种,不说也罢。

先去九襄,再到汉源。


多次入住的熊窝窝民宿。


我知道你的名字,巴金。


熊窝窝女主人的花园。


清晨,巴金一脸疑问守候在门口。


女主人勤劳善良热情好客。


爬个大坡,去东区菜市场逛。


见啥买啥。


折耳根香椿芽,诱人。


牛肉面,来一碗。


每次来,必买荞面大馍馍。


拉拉杂杂写这么多,就想说。
我比汉源人民还喜欢汉源。
我要长期旅居在汉源。
生活在别处,美景在他乡。
借汉源而居,真是太幸福。
这里没有熙熙攘攘的游人,只有淳朴热情好客的本地人。
这是一个如此美妙的山城水城,这是我向往热爱的地方。
汉源的好,去了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