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中游潼关到三门峡段游之总行程

作者:w1z2m3 显示图片

黄河流至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境,毅然回师南下,冲进了惊心动魄的晋陕大峡谷由北向南流动,分陕西山西两省,在潼关这个地方与渭河交汇,又毅然转向东流去,从潼关到三门峡,黄河两岸分属山西的运城市与河南的三门峡市,这里自古就是交通要道,虽途径多次都不曾在此区域围绕着母亲河做深度旅游,3月20日天气晴好,开始运城市和三门峡市的沿黄深度游。
第一天:早从西安出发,途径潼关,过风陵渡黄河大桥,直接到运城市芮城县吃中午餐,游览永乐宫(4A景区)和大禹渡(4A景区),游记详见《黄河中游潼关到三门峡段游之永乐宫》和《黄河中游潼关到三门峡段游之大禹渡》,宿芮城县
第二天:从芮城县城出发,沿黄河一号旅游公路到圣天湖湿地公园(4A景区)游览,驱车到三门峡市灵宝市函谷关(4A景区)游览,游记详见《黄河中游潼关到三门峡段游之函谷关》,宿灵宝市
第三天:从灵宝市出发到三门峡市,游览庙底沟遗址公园和庙底沟博物馆,游览虢国博物馆,在市区用过午餐,游览三门峡大坝(3A景区),游记详见《黄河中游潼关到三门峡段游之三门峡大坝》,宿三门峡市
第四天:游览虢国博物馆对面的黄河公园(4A景区),沿着公园内的沿黄路驱车慢行游览黄河,出天鹅湖湿地公园后在三门峡西上连霍高速,在秦东下高速,游览潼关金三角黄河水利风景区(潼关古渡景区,和潼关古城为一个景区,4A景区),游记详见《黄河中游潼关到三门峡段游之潼关古渡》,在此品尝老白家黄河鲶鱼汤,驱车回西安。

永乐宫,因地处芮城永乐镇,俗称永乐宫。现址是永乐宫复建地,因20世纪50年代末在黄河上修三门峡大坝,原永乐宫在淹没区内,只能异地复建保护。永乐宫是现存的元代精美的建筑,是全国最大的道教宫观,是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范例,也是世界现存最大的古代壁画艺术宝库之一,其中三清殿《朝元图》是世界绘画史上群像构图发展的顶峰,是世界罕见的巨制,堪称国宝。


山西省芮城永乐宫坐落于秦、晋、豫三省交界的山西省芮城县,这里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八仙之一的吕洞宾就出生在这里。吕祖生于唐德宗贞元年间,祖父父亲皆为唐代名臣,吕祖一生弘扬道家思想,云游四海,惩恶扬善、行医治病,儒、释、道三教均奉为祖师。永乐宫就是为纪念吕洞宾而修建的一座道教宫观,原名大纯阳万寿宫,创建于公元1247年至1358年间,是我国现存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道教宫观,同北京的白云观、陕西户县的重阳宫并称为全真道教三大祖庭。


永乐宫复建在古魏城遗址内





三清殿又称无极殿,供奉道教最高尊神三清祖像,为永乐宫的主殿。它巍峨壮观,冠于全宫之首,整座大殿外观雄浑壮丽、飞檐翘角,殿顶饰以黄、绿、蓝三彩琉璃制品,色彩艳丽,造型别致,尤其是正脊上两只高达3米的龙吻,以孔雀蓝釉为底,形象地展示了两只腾空飞跃的巨龙,




三清殿中的壁画,作为整体,展现了道教290位神祇朝拜元始天尊的盛大场面,美术史称为《朝元图》,总面积400多平米,总长97米,高4.26米,画中八位主像身高3米,最低的也有1.9米,均超过了真人的高度。壁画创作完成于公元1325年,比欧洲文艺复兴早了近200年,画面构图宏伟,气势磅礴,笔法生动传神,设色富丽堂皇,是壁画的精华,元代道教壁画的最高成就,也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中国古代人物画、单幅壁画中保存最大的一幅作品。在世界绘画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这组照片是从1:1的复制品展示画板上拍摄的。



纯阳之殿是纪念吕祖的殿,壁画描述吕祖生平


重阳之殿纪念王重阳的,壁画描写王重阳生平。在中轴线建筑群的左右两侧,还有吕祖庙、吕祖墓、财神庙、壁画临摹基地等,永乐宫游记见《黄河中游潼关到三门峡段游之永乐宫》。
游览完永乐宫,驱车到15KM外的大禹渡景区。大禹渡景区两个入口,一个为上入口,从神柏树到电灌站从上向下游览,另一个入口在黄河边的电灌站泵房,从下向上游览,不过垂直距离(海拔差)只有214米。


大禹渡位于芮城县城东南10公里多的神柏峪。相传大禹治水时,休息于柏树之下俯察河势,并乘船东下,凿开三门,导河入海。后人将此树称为神柏,并建庙以祀,其地则称“大禹渡”。为黄河渡口之一,黄河在这里从晋豫峡谷中穿过,景色壮美。七十年代这里修建了大禹渡电灌站。



神柏树


黄河大禹渡风景名胜区 坐落在山西运城芮城县东南24华里的神柏峪内,它依山傍水,环境优美是一座规模宏大,结构新颖的集灌溉、旅游为一体的旅游胜地。







大禹渡电灌站,分两级扬水,提水为八个流量,总扬程为214米。一级扬水的抽水泵房,能够根据水位涨落升降而上下滑动。


定河神母雕塑


二级泵房及扬水管道。


在芮城县城吃饭住宿。


早上起来,在县城吃过早饭,去寿圣寺拍张寿圣寺塔。这个寺庙不大,但很有名气,是国务院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最早建寺是东汉永平十年(公元67年),因供奉佛祖释迦摩尼真身舍利而成为最早的佛教圣地之一。宋神宗敕赐“寿圣寺”,塔年代久远,重建于1032年。







寿圣寺拍完照,驱车沿黄河一号旅游公路前往圣天湖,途中经过一号观景台


据传大禹当年在此观黄河景观,才有治理黄河大业,在此建立望河亭以作纪念





从一号观景台沿黄河一号旅游公路到圣天湖景区约16KM


圣天湖景区


景区大门,让人一下就联想到天鹅在此栖息的美丽场景






春风习习,柳条搖弋




天鹅每年的11月底到次年的3月初在此过冬,有成千只天鹅。这里离三门峡天鹅湖黄河湿地公园很近,所以这里也是天鹅栖息地,但没有天鹅湖名气大。圣天湖建设有很多水上游玩及拓展训练设施,春暖花开溜溜还是不错的。



从圣天湖景区到灵宝函谷关景区大约只要40分钟,虽然是从山西到河南,距离上就是跨个黄河,上芮宝高速即可快速到达。


函谷关(the Hangu gate),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灵宝市函谷关镇王垛村,该关西据高原,东临绝涧,南接秦岭,北塞黄河,因其地处“两京古道”,紧靠黄河岸边,关在谷中,深险如函,故称函谷关。是中国历史上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


德堂:



老子广场


太初圣宫:位于函谷关东城门右侧。传说,尹喜迎候老子到函谷关,行以师礼,求老子为其著书,老子便在此写下了《道德经》五千言。这部蕴涵丰富的著作对后世影响很大。为了纪念这件事,后人便在老子著经的地方修筑了太初宫,曾是一座道观。



函谷关



景区实景模型图:整个景区围绕两个重点而建:1、古兵家必争要地函谷关;2、老子著书的太初宫



关楼前15点有王翦点将表演


15点半在跑马场有项羽夺关之马战表演


紫气东来雕塑。游览完函谷关,入住灵宝市。灵宝市区还是很不错的,宾馆饭店多,很方便。


早上灵宝用过早餐,驱车30分钟到庙底沟博物馆。庙底沟文化遗址,是在50年代中期,在三门峡建设“万里黄河第一坝”时发现的,所处为庙底沟村,故命名为“庙底沟文化”。庙底沟遗址位于三门峡市区青龙涧河南岸、韩庄村以北,距今6000年至4000年之间。它的发现把仰韶和龙山两个时期的文化完整地承接起来,有力地证明了中华文明的传承有序和源远流长。


庙底沟遗址,为新石器时代遗址。遗址内涵分为二期。一期(下层)为仰韶文化遗存,命名为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二期(上层)遗存属仰韶文化向龙山文化过渡性质的遗存,命名为庙底沟二期文化,它是承袭仰韶文化发展而来,又发展为河南的龙山文化。已出土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陶器上千件,在中国考古界引起轰动。庙底沟遗址的发现,解决了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的分期,更重要的是解决了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之间的关系。从而证明,中华民族的祖先从远古时代起经过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直至商周,在黄河流域不断地发展并创造了高度的文明,为研究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例证。


庙底沟遗址考古,发现原始人类活动的遗迹,住房、农耕、狩猎、纺织、各种工具等特点,分析大概的年代。遗址中属于仰韶文化遗存(公元前3900年)的有房址2座、窟穴168座,屋内还发现有火塘。出土的工具以打制砍斫器、刮削器、石刀、石铲为代表(新石器时期)。陶器多为红陶,也有少数黑陶、灰陶,彩绘则以黑色为主。


博物馆入口


展馆大厅雕塑



住房模型及陶器上的花纹


庙底沟文化以其绚丽多姿的彩陶花纹为旗帜,开启了华夏民族浩荡洪流的先河,掀起了中国史前一次波澜壮阔的艺术大潮,并为早期中国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庙底沟博物馆到虢国博物馆大约20分钟车程,也是从三门峡市郊外向市区方向行进,顺便到市区吃中午饭。

虢国是西周初期的重要诸侯封国。周武王灭商后,周文王的两个弟弟分别被封为东(河南荥阳)、西(宝鸡虢镇)虢国国君,两虢起着周王室东西两面屏障的作用。西周晚期周宣王初年,西虢东迁至黄河南岸的三门峡,形成所谓南虢,原地留有一小虢。东虢被郑国灭亡后,其后裔虢序西迁至黄河北岸的山西平陆,是为北虢,依附于南虢。北虢和南虢隔河相望,其实只是一个虢国。后小虢被秦国所灭,南虢被晋国所灭。这些都是史书记载,到底虢国在什么地方,国君是谁,治理下的国家富庶繁荣程度如何,从三门峡的虢国古墓葬群的发掘上才初现端倪。虢国博物馆就是建立在古墓葬群上的博物馆,古墓中的出土文物、古墓的结构、陪葬物品等再现一个古代分封诸侯国----虢国的繁荣


阳燧是古代用于取火的工具,它依据虢国太子墓中的阳燧放大25倍制作而成。其背面中心是相连的猛虎图案,四周环绕着龙和鸟,这反映了虢国崇尚武勇的风气。



《周风虢韵——虢国历史文化陈列》为主体,展览内容分为六大板块:虢旗猎猎、吉金灿灿、美玉灼灼、奇珍熠熠、车马辚辚、古墓秩秩。馆内珍藏的文物包括铜方彝、昶伯”匜、阳燧等。




为虢国国君陪葬的一号车马坑,为国君夫人陪葬的二号车马坑,以及为国太子陪葬的三号车马坑。


《国君觅踪》展示了虢季墓及其两座贵族陪葬墓、两座马坑的复原陈列。虢季墓(M2001)南北长达5.3米,东西宽3.55米,墓深12米。墓内发掘出各类随葬文物3200余件(套),涵盖铜、铁、金、玉、石、陶、竹木、皮革、麻布等九大类别。


黄河三门峡大坝,距市区14公里,车程20分钟。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黄河上兴建的第一座大型水利枢纽工程。50年代的新中国,几十万水利精兵为了把黄河的事情办好,齐奔三门峡,修建了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这座新中国水利史上最值得纪念的大坝,这座当年苏联援建的156个重点项目中唯一的一个水利工程。工程于1957年4月开工,1961年建成,被誉为“万里黄河第一坝”。主坝为混凝土重力坝,坝长713.2米,最大坝高106米;副坝为钢筋混凝土心墙坝,长144米,最大坝高24米;主、副坝总长为857.2米。电站厂房为坝后式,全长223.88米,宽26.2米,可安装8台发电机组,现有7台机组,装机容量41万千瓦,为低水头径流发电。大坝的建成结束了黄河三年两决口的局面,使两岸人民得以安居乐业。



大坝上游,碧绿的水面颠覆了人门黄河水黄的概念。大坝上游的泥沙怎么冲掉呢?


在坝顶远望张公岛和中流砥柱


一步跨两省,三门峡大坝上的省界线


黄河上的第一座大坝选择建在三门峡,是因为三门峡具备当时建坝的多种有利条件:一是三门峡谷是黄河中游河道最狭窄的河段,便于截流;二是黄河三门峡谷水流湍急,建坝后容易发电;三是三门峡谷属石质峡谷,地质条件优越;四是人门、神门、鬼门三岛属岩石岛结构,可作为坝基,有利于施工导流;五是三门峡位于黄河中游的下段,是黄河上的最后一道峡谷,拦洪效果最佳;六是控制流域面积大,能最大限度减轻下游水害。



炼丹炉




河中央的中流砥柱


下图为黄河上的三门石岛示意图,从左至右依次为鬼门岛、神门岛、人门岛,相传大禹治水时,凿龙门,开砥柱,在黄河中游这一段形成了“人门“、”鬼门“、”神门”三道峡谷,三门峡即由此得名。三门峡大坝就建立在这个地方


游览完三门峡大坝,回三门峡市区住宿。


黄河公园是天鹅湖湿地公园的重要部分,这是黄河公园大门


驱车从侧面进入沿黄公路,驾车欣赏黄河的美丽风光




远观湿地公园



炎黄公路大约20公里,从黄河公园沿河向西,经过天鹅湖公园观鸟观赏点,进入陕州大道,在三门峡西上连霍高速,大约一个半小时从秦东下高速向西走3KM,就到了潼关古渡风景区



不到黄河心不甘,天下黄河第一弯




潼关古城墙遗址




古潼一号抽水站



三河交汇处,洛河先汇入渭河,渭河再汇入黄河


不到黄河心不甘,留影一张。风还是很大的。




看看柳树,想象一下风多大



潼关八景之风陵晚渡、中条雪峰



吃老白家鲶鱼汤。来潼关就得吃老白家鲶鱼汤,据说调味还有专利呢。吃过饭驱车回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