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叶挺纪念馆:探寻将军精神,传承红色薪火

作者:滚粗滚粗滚粗滚粗 显示图片

1.叶挺纪念馆景区所在地址: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秋长街道周田村会水楼88号。
2.开馆时间为:09:00-17:00(16:30停止入馆)。每周一闭馆,节假日除外。
3.关注公众号:叶挺纪念馆,免费预约,每人每次可预约5名参观人员,额满为止。
4.预约采取实名制,观众提前1~7天通过“叶挺纪念馆”微信公众号,凭本人二代身份证、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护照等有效证件进行预约。
5.预约成功后,须在预约时段到馆参观,请合理选择预约参观日期和具体入馆时段。
6.须在预约时段持本人二代身份证或者预约码自助核销入园。已预约的观众在入口凭有效证件核销后,需经过安检入园。入园资格一次性有效,出园后不能再次入园。



叶挺纪念馆景区逢每周二至周日正常开放(其中叶挺纪念馆馆区开放时间:9:00—17:00;附属馆开放时间:9:00—12:00,13:00—17:00。16:30分停止入园)。






入党誓词



1941 年 1 月,国民党顽固派制造皖南事变,叶挺指挥新四军军部及皖南所属部队奋起突围,在奉派到国民党军中谈判时,被无理扣押,先后被囚于江西上饶、湖北恩施、广西桂林等地,最后移禁于重庆 “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 渣滓洞集中营。1942 年,叶挺在重庆渣滓洞集中营的恶劣环境中,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威逼利诱,以坚定的革命意志和大无畏的精神创作了《囚歌》,原诗以 “六面碰壁居士” 落款。《囚歌》是叶挺将军被囚禁在重庆渣滓洞集中营时创作的一首白话述志诗,在叶挺纪念馆景区,通常会有对《囚歌》的展示和介绍,以下是关于《囚歌》的诗歌全文: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
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
一个声音高叫着:
爬出来吧,给你自由!
我渴望自由,
但也深知道 ——
人的身躯哪能由狗的洞子爬出!
我只能期待着,
那一天 ——
地下的火冲腾,
把这活棺材和我一齐烧掉,
我应该在烈火和热血中得到永生!



叶挺纪念馆平面示意图


叶挺纪念馆简介


歼 - 6 战斗机,是 20 世纪 60 年代由中国沈阳飞机制造工业公司制造的单座双发超音速喷气式战斗机,也是中国第一种超音速战斗机。机长 14.64 米,翼展 9 米。
意义价值:歼 - 6 飞机进驻叶挺纪念馆,是对叶挺将军的深切缅怀和纪念,象征着人民军队对革命先辈的敬仰和传承,也体现了空军与叶挺将军及纪念馆之间的深厚渊源。作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的重要展品,歼 - 6 飞机为广大观众提供了一个直观了解中国航空事业发展和国防建设成就的窗口,有助于增强民众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国防意识。歼 - 6 所代表的不畏强敌、英勇奋战的精神,与叶挺将军的革命精神相呼应,激励着后人在新时代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育英楼建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是一座独立式的客家民居,建筑整体风格朴素,具有典型的客家民居特色,虽无过多华丽装饰,但结构稳固,体现了当时的建筑工艺和风格。它见证了惠宝人民抗日游击总队的成立,是惠阳地区抗日战争的重要历史见证,为研究惠阳地区抗日战争史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1938年12月2日,惠宝人民抗日游击纵队在育英楼成立,曾生任总队长,周伯明任政治委员,郑青任副总队长兼参谋长,全队共100多人。惠宝人民抗日游击总队成立后,随即在淡水等地发动群众,组织自卫队,打击敌人,铲除伪政权,建立了广东第一个抗日民主政权——惠阳县第二区(淡水)行政委员会。惠宝人民抗日游击总队在艰苦的斗争环境中不断发展壮大,为东江纵队的建立提供了大批干部和良好的组织基础,为中华民族解放事业作出了贡献。






谢鹤筹(1908-1988),原名谢仑恩,又名谢翱,壮族,广西扶绥县人,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1938 年,谢鹤筹到广东省惠阳县平山地区,成立中共惠宝工作委员会,组织革命武装,打击日本侵略者,为创建东江抗日根据地和东江纵队作出努力。他还参与组建惠宝人民抗日游击总队,并以秘书长身份陪同叶挺视察队伍。谢鹤筹担任惠阳县委书记时,负责组织接应护送爱国民主人士和文化名人经惠阳、惠州转老隆的安全保障工作,为香港文化名人大营救行动的成功作出了重要贡献。



膳食房



轻机枪班




重机枪班



腾云学堂位于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秋长街道周田村叶挺故居左侧,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腾云学堂由周田村会水楼叶氏族人于清朝后期创办,是一所私塾。周氏族人用征偿谷维持办学,供其本房子弟免费入读。
1903 年至 1911 年,叶挺(原名为询)曾在此读书。具有进步民主主义思想的新派老师陈敬如到腾云学堂任教后,采用新的进步教材,经常向学生灌输民主主义革命思想,并给叶为询改名为叶挺,激励他 “人要上行,叶要上挺;挺身而出,拯救中华”,还介绍《民报》《訄书》《驳康有为论革命书》等许多进步书、报、刊给叶挺学习。叶挺正是在这里接受了民族主义和民主主义思想的教育,了解了孙中山的一些革命活动事迹,在心中播下了救国救民的理想种子。
1925 年,叶挺派其好友陈卓英(地下党员)在该校任教,直接参加指导农民运动。随后地下党不断派党员到该校任教,大革命时期有黄秉尧、叶文华等 8 人,抗日战争时期有叶可光、叶昌等 10 人,解放战争时期有叶锦来、叶绿平等 23 人。在地下党员教师的教育、培养、发动下,该校读书和毕业的学生有叶辅平、廖似光等 130 人参加了革命,其中在革命中牺牲的有 32 人。在革命斗争历史上,该校为革命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弃笔从戎


就读私塾




百年私塾,东江的传统典范







叶秩平是叶挺的哥哥。




李秀文,叶挺将军夫人,著名爱国主义人士。


在这个和平的时代,我们不能忘记历史,更不能忘记那些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而付出巨大牺牲的革命先辈们。叶挺纪念馆,就像一座不朽的丰碑,承载着历史的记忆,见证着英雄的壮举,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为了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而努力拼搏。我相信,叶挺将军的精神将永远熠熠生辉,指引着我们前行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