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3.7【武当山古建筑群一】~冲虚庵~治世玄岳牌坊~遇真宫

作者:行走博物馆 显示图片


【武当山古建筑群-冲虚庵】
冲虚庵,当地人俗称金花树,在治世玄岳坊外约一华里,终南山南麓,是世遗、国保武当山古建筑群组成部分。
冲虚庵是武当山历史最为悠久的宫观之一,始建于唐,明永乐大兴,累修累毁,现存祖师殿、皇经楼、吕祖楼、三官阁、东西配殿、东西道院等建筑。
冲虚之名或出自道家经典《列子》,《列子》又名《冲虚真经》,“冲虚”有清静恬淡、羽化归仙之意。冲虚庵最为人所知的庵前的唐代古柏,传为吕祖手植,每奉丰年古树便开满金花,久而久之人们便直接呼冲虚庵为“金花树”了。
冲虚庵远离主线景区,十分清静。







偶遇道长带弟子们习武



这个脊刹很有意思,两个大鸱吻在中间






【武当山古建筑群–治世玄岳石牌坊】
明嘉靖三十一年敕建,正中镶嵌的“治世玄岳”的匾额也是由嘉靖皇帝御赐。在明朝,嘉靖皇帝极为信奉道教,在他的统治期间,政局不稳,社会动荡。嘉靖皇帝把稳固政权的希望寄予神灵,又一次的大修武当。“治世玄岳”石坊就是那个时候建筑的。
玄岳门是三间四柱五楼式仿木石结构建筑,高十二米,宽十二点四米。它代表着道教所信仰的“五城十二楼”,即这个地方是等候和相遇神仙的场所。而道家又以人的喉管为“十二重楼”穴道,故又寓意此地是阴阳交界处,为武当山第一道神门,被称为仙界第一关。所以在武当山有“进了玄岳门,性命交给神”的说法。意思是说,凡人进了这神门仙界后,是生是死,是福是祸,就由不得自己了。所以自古来武当山朝山进香的人进了玄岳门后都神情肃穆,不敢高声谈笑。
玄岳门全部是用巨型青石雕凿榫卯而成,古代工匠们采用高浮雕、镂空、圆雕、平雕、剔地等多种手法,雕饰出仙鹤、瑞云、游龙、如意及八仙等图案,且结构紧凑而舒展,给人以豪华大气之感,稳固磅礴之势。这座巨型石雕建筑,因其精湛的工艺,被誉为我国石雕艺术中的珍品。






仙鹤游云


鳌鱼,龙头鱼身


转过来,这石雕太好看了吧






是八仙啊






这一组是福禄寿喜


嘉靖皇帝的字,还有他的龙


进了玄岳门,性命交给神,寻仙第一道门槛


走进玄岳门,继续寻迹遇真宫,先经过一处古迹:襄府庵


襄府庵,又名“茶庵”。即是进入武当山“神道”的第一栋古代建筑,海拔高度为158-160米。始建于明万历五年(公元1577年)秋,为第八任明代朱氏皇室王爷,即襄宪王朱载尧创建,是武当山目前唯一保存的一座皇室亲王所修建的庙宇,此庵是武当山三十六庵堂之一。它对于研究明代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皇室的分封制度、藩王生活、承袭关系等都具有十分独特的价值。
遗憾的是大门紧闭,据说里面有全套的茶具,是我感兴趣的点,可惜看不到。





沿着大明红宫墙继续走,看到远处有一八字山门。



【武当山古建筑群–遇真宫】

遇真宫位于武当山镇东4公里处,属武当山九宫之一,位于山麓,海拔174.7米
背依凤凰山,面对九龙山,左为望仙台,右为黑虎洞,山水环绕如城,旧名黄土城。此宫周围高山环抱,溪流潺潺,大树参天。







明代初期张三丰在此修炼,
永乐年间皇帝命令在此地敕建遇真宫,
于永乐十五年竣工,共建殿堂、斋房等97间。1996年遇真宫被租给商人开办武馆。
2003年1月19日武馆引起了一场大火,
使这座世界文化遗产一武当山古建筑群中的重要宫庙化为灰烬。
因南水北调丹江口水库需进行加高,位于水库边缘的遇真宫的东西宫门和中宫山门将会原地抬高15米。
该项目成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中规模最大、投资最大的单体文物保护工程。


山门开着



天边惊现一道🌈


第一次晴天见到🌈,此乃五彩祥瑞啊


第二道门:龙虎殿


真武殿


廊道内西殿有武当景区图文介绍




环顾四周



东殿里的供奉着张三丰









主殿内尚在装修,中间的须弥座台还空着,这里原先供奉的张三丰铜像现在武当博物馆内。


折返,唯有龙虎殿的木板依然修旧如旧


因为内有珍贵的皇家级别的旋子彩绘




中轴线两侧还有东西宫遗址






好大的柱础








龙虎殿门口立着御碑











墙上隐约可见的标语



仔细看看山门的细节


最高指示


















此处周围已经开辟为公园,背山面水,风光是极好的。
想想十几年前的那场大火,令人扼腕叹息,即使观看山门,精美的砖雕、饰件,也可想象出当年的风采,彰显皇家建筑的气势非凡。
仔细观看墙壁上依稀可见的特殊年代留下标语,
最高指示等,可以想到它曾经经历了什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