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打卡开封,一过郑州,车就在高速路上龟行,好像全国的人都去赴一场“清明上河”的盛宴。
下午到达开封,天还早,去看看号称“天下第一”的铁塔,从宾馆出发大约有3公里,又是大堵车,走了一个多小时,去铁塔公园大门口是不可能了,只好将车停在路边,翻城墙,跨御河,走小路,进旁门,太阳落山才进到园内。
铁塔位于开封老城的东北角,是国内最高大、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琉璃砖塔,有“天下第一塔”的美称。
宝塔建于皇祐元年(1049年),此地原为开宝寺,又称“开宝寺塔”。因塔体通砌褐色琉璃砖,犹如铁铸,从元代起民间称其为“铁塔”,大名“开宝寺塔”知道的人到不多了。
说实话,对此塔有些失望,虽然号称“天下第一塔”,而且处于京城,与其他宋塔比起来,华丽有余,美感不足,塔身过于纤细,和宋朝帝王陵园中的石刻一样,文气过重,柔美而骄弱,少了阳刚之气。这也是宋代重文轻武形象的物化。
宝塔建于宋仁宗时期,仁宗赵祯也算是一位“守成贤主”,史上有“庆历、嘉祐之治”之称。而且有一大批治世能臣,苏东坡评说过“仁宗之世,号为多士,三世子孙,赖以为用。”,可惜能人过多,主意也多,互相掣肘,仁宗虽有改革之雄心,无奈君臣不能同心,至使变法半途而废。两次发动对西夏之战,每次都是以多打少,两次都是惨败,只能罢兵求和。
建筑有时也是国家形象的写照,是国家意志、国家文化的物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