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览时间:建议时长:1-2小时
开放时间:全年周一至周日08:20-17:00。
门票:20元
南边的影壁。
赵云庙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1997年正式对外开放。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今石家庄市古城东路一带)人,三国名将,有“常胜将军”之称。
正定县旅游局在原道光年间遗址上重建的赵云庙已于1997年4月13日正式对游客开放。新建的赵云庙气势恢弘,占地12亩,总建筑面积积1500平方米。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庙前广场上的赵云长坂坡救阿斗的汉白玉雕像,只见赵云骑着大马手持银枪,威风凛凛的模样再现了当年"血染征袍透甲红,当阳誰敢与争锋。古来冲阵扶危主,只有常山赵子龙"的长坂雄风。雕像前有一块石碑,上面刻着"三国名将常胜将军顺平侯赵云故里"字样,让人景仰的心情油然而生
该庙采用仿明清古建筑结构,分为一进院、二进院。主要建筑有庙门、四义殿、五虎殿、君臣殿和顺平侯殿,基本保留和丰富了原庙的历史风貌,并与周围的隆兴寺、荣国府等著名景点相映相成。
为中外游客及赵云的海外后裔提供了一处瞻仰凭吊、游览观光的场所。
山门殿前有赵云怀抱阿斗、跨马驰骋雕像和“赵云故里”石刻。
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
追随刘备,功绩卓著。有勇有谋,善始善终。
卒于公元229年,追谥为顺平侯。
为了纪念这一名三国时期的英勇大将,后人建立了赵云庙
赵云庙弘扬了我们中国民族的文化,又显示出了赵云的英勇风范。在总共1500平方米的建筑物里,用清朝的建筑制作,旅游环境也十分的好。
赵云(?-公元229年),字子龙,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人。三国时期蜀国名将,身经百战无一败绩,世誉常胜将军。赵云的一生,战功赫赫、光彩照人、堪称完美:他“从仁政所在”,忠心耿耿;勇救幼主,忠肝义胆;忠直敢谏,具有鲜明的政治主张;谦虚谨慎,从不居功自傲;公正无私,不徇私情;治军严格,体恤民情;少年成名,长寿善终。赵云是蜀汉集团中唯一没有犯过错误的人,也是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完人”,“常胜将军、完美典范”当之无愧。
伟大领袖毛主席对赵云也赞赏有加,一九五八年毛主席会见正定县委书记杨才魁时亲切的握着他的手说:“正定是个好地方,那里出了个赵子龙。”为了纪念这位英雄,正定历史上曾三度修庙,终因历史的变迁和岁月的风雨,原庙已不复存在了,如今的赵云庙,是在原清朝道光年间的旧址上第四次重修的,现在庙内仍然保留着赵云故里碑、饮马槽等遗物。赵云庙的建成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同时给人们提供了一处瞻仰凭吊的场地。
《三国志·蜀书·关张马黄赵传》云:“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人也。”先主刘备赞赵云一身是胆。世称赵云常胜将军。谈三国者,无不论及长坂坡,救阿斗之故事。
云之英明可谓妇孺皆知,子龙故里人士引以为荣:后代先贤奉为神明,建庙祭祀,香火颇盛。
山门
赵朴初题写的赵云庙
殿内有赵云坐骑和马童铜像。
赵云长子赵统坐骑和马童铜像
赵云故里碑
碑文:汉顺平侯赵讳云故里;
立碑年代:大清同治元年(1862年)八月谷旦;
位置:正定县。
立碑人:运同衔知藁城县事兼署正定县事天中胡如川。
胡如川,历任迁安知县,正定知县。
正定县:汉代及三国时期属常山郡(治所元氏县)
整个赵云庙环境优美,树木花草繁茂,建筑透着浓浓古意,殿阁中的塑像精美,让人感受到无处不在的三国文化。
一进院主殿是君臣殿
里面供奉的是昭烈帝刘备、汉寿亭侯关羽、恒侯张飞、武侯诸葛亮以及顺平侯赵云。
这几位都是大名鼎鼎的人物——刘备从卖草鞋逆袭到称王,身边有关羽、张飞策马奔腾、生死相随,有高智商诸葛亮鞠躬尽瘁,更有浑身是胆的赵云做保镖。
“重建赵云庙碑记”亭
赵子龙饮马槽
相传这原是滹沱河内一块怪石,经常兴风作浪,撇翻不少过往船只,赵云将军听后决定为民除害,手握银枪来到滹沱河,开始水面还风平浪静,不久便刮起一阵旋风,出现一个黑色大窟座,赵云见状向黑色大窟窿刺去,这时河内出现一片血水,顿时河面风平浪静,赵云将军便把这块石头取出米,作了自己的饮马槽。
在赵云庙二进院中,有左右林立的18个“植物”人,手持十八般兵器,值守在顺平侯殿门前。
殿前种着两排共十八个卫兵形状的柏树,乍一看还以为是穿着铠甲的真人呢。只见柏树人人各一手执着刀、枪、斧、戟等十八种不同的武器,忠心耿耿地守卫着赵子龙将军。
兵器也包括那些耳熟能详的诸如方天画戟、青龙偃月刀、丈八蛇矛,以及赵云的龙胆亮银枪等
顺平侯殿
殿内正中是赵云的塑像,虎目浓眉,看上去威风八面的样子。其长子赵统、次子赵广的塑像。
汉末军阀混战,赵云受本郡推举,率领义从加入白马将军公孙瓒。期间结识了汉室皇亲刘备,但不久之后,赵云因为兄长去世而离开。赵云离开公孙瓒大约七年左右的时间,在邺城与刘备相见,从此追随刘备。
赵云跟随刘备将近三十年,先后参加过博望坡之战、长坂坡之战、江南平定战,独自指挥过入川之战、汉水之战、箕谷之战,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战果。
除了四处征战,赵云还先后以偏将军任桂阳太守,以留营司马留守公安,以翊军将军督江州。除此,赵云于平定益州时引霍去病故事劝谏刘备将田宅归还百姓,又于关羽张飞被害之后劝谏刘备不要伐吴。赵云死后,刘禅又下令追谥赵云,姜维以“柔贤慈惠曰顺,执事有班曰平,克定祸乱曰平”追谥赵云为顺平侯。
一座赵云庙,集中供奉了三国时蜀汉政权的核心人物,也从侧面提升了赵云在其中的重要性。
四壁均绘有描述赵云事迹的壁画。殿内墙壁上绘有三国演义中的壁画,大多是关于赵云骁勇善战的。眼前的壁画就描绘了赵云怀抱阿斗七进七出大战长坂坡的故事。公元208年,曹操取荆州,刘备败于当阳长坂坡,弃妻南逃。赵云身抱刘禅,奋力救出甘夫人,立下大功,在历史上传为佳话。
《三国演义》第九十七回介绍,"忽报镇南将军赵云长子赵统、次子赵广,来见丞相。
孔明大惊,'子龙休矣!'二子入见,拜哭曰:'某父昨夜三更病重而死。'孔明跌足而哭,'子龙身故,国家损一栋梁,吾去一臂也!'""后主闻云死,放声大哭曰:'朕昔年幼,非子龙则死于乱军之中矣!'即下诏追赠大将军,谥封顺平侯,敕葬于成都锦屏山之东,建立庙堂,四时享祭。"诗云:"常山有虎将,智勇匹关张。汉水功勋在,当阳姓字彰。两番扶幼主,一念答先皇,青史书忠烈,应流百世芳。
这就是赵云,这就是"常山赵子龙"。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可罗贯中却在《三国演义》中,把赵云描写成一个完人,忠勇德贤,使历代人们爱戴他、敬仰他、崇拜他。
还是王建词、谷建芬曲的《赵云之歌》《当阳常志此心丹》唱得好:"虽未谱金兰,前生信有缘。忠勇付汉室,情义比桃园。匹马单枪出重围,英风锐气敌胆寒。一袭征袍鲜血染,当阳常志此心丹。子龙子龙,世无双,五虎上将威名传。"
四义殿
人们都知道“桃园三结义”,“四义”又是由何而来呢?对于刘备来说,赵云是不可多得的武将,可谓战功赫赫、功不可没,是其身边最可信任最亲密的人之一,因此称为四弟,“四义”也便由此而来。
供奉的是刘备、关羽、张飞、赵云
他们四人的结合可谓是天造地就
一位是仁而爱民,礼贤下士的君主
三位是忧国忧民的英雄
他们四人在历史上留下了
许多令人称赞的佳话和诗篇。
血染征袍透甲红,当阳谁敢与争锋
古来冲阵扶危主,只有常山赵子龙
五虎殿
君臣殿后便是五虎殿。三分天下后,刘备称王,封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为五虎上将,五虎殿内便供奉着这五位。
他们五个谁的武艺最强?关羽与黄忠战过,义释黄忠。张飞与马超战过,不分上下,关羽不服,要与马超比试高低,诸葛亮一封信就化解了,满足了他的虚荣心。
而赵云呢?与他们谁也没交过手,但在方方面面都不亚于他们,而且在汉水还救过黄忠,显示出赵云的城府、大度。为什么说赵云是常胜将呢,完美的典范呢,原因就在这里,他对敌恨对己和,不争什么名分,不计较什么高低。
赵云位列蜀汉五虎上将,战功卓著,有勇有谋,留下长坂坡救阿斗等诸多故事,一生征战无数,从无败绩,被称为“一身是胆”,“常胜将军”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翻开历史长卷,三国时期无疑是浓墨重彩的一笔,赵云又是其中耀眼的明星。来正定古城,观赏古建的同时,不妨来赵云庙转转,体味一番这位英雄的跌宕人生。
加餐,下一站荣国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