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定州火车站出发先参观游览文庙
定州文庙,又称“孔子庙”,位于河北省定州市刀枪街1号。唐大中末年(约857~858年),定州帅卢简求废佛寺创修定州文庙。
定州文庙占地12629.4平方米,[2]面积仅约为道光时期的二分之一,分南北两部分,北院坐北朝南,有东、西、中三个相邻的院落,建筑布局为中轴式。东院主要建筑为崇圣祠与魁星阁;中院为大成殿、东庑、西庑、戟门、名宦祠、乡贤祠、棂星门;西院为明伦堂、大门、仪门。南院坐南朝北,为四合院式的节孝祠。定州文庙共有单体建筑32座,殿宇楼阁厅堂等135间。
定州文庙位于河北省保定市定州市刀枪街1号,
1.开放时间为8:30-17:00。
2.门票价格为10元,60岁老人、学生半价。
温馨提示:具体开放时间和门票价格可能会因季节、特殊活动等因素而有所变化,建议在前往之前再次确认相关信息。
3.建议游览时间:也1小时。
💟棂星门
是文庙的正门,建于明朝,明末毁于战火,后历经修缮,1996年又落架重建,使之恢复原貌,为四柱三楼式建筑,颇具明朝风格。雕饰精美,气势恢宏,其中四根盘龙通天柱最为壮观。
原是文庙的棂星门,四柱三开间,斗拱挑檐,红门绿瓦,檐脊上有大大小小的神兽,绿色琉璃所作,大抵是龙的儿子们。
四根通天柱别具特色,顶端外包琉璃瓦,雕刻着黄色二龙戏珠图案。
中门上面的牌匾,蓝底金子,上下写着“文庙”二字
大门两边的红墙上,分别嵌着一块碑,左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右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棂星门后边
💟东坡双槐
文庙进门不远处,就是著名的“东坡双槐”。据《定州志》记载:苏东坡任定州知州时(公元1094年),亲手栽植了这两株槐树,距今已有900多年。两株古槐造型奇特,“东株如舞凤,西者似神龙”。
进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右手边的一颗大树,形状奇特,枯干新枝,古朴苍劲,想来必是“东坡双槐”了。
树旁立有牌子,说是据《定州志》载,当年苏东坡来文庙祭孔时手植双槐,东者如舞凤,西者似神龙,被后人誉为“龙凤双槐”。
眼前的是“舞凤”,这老槐树,好像刚刚从冬日里醒来,枝头绽出了细细的绿叶,这绿在粗大苍桑的主干衬托下,显得格外的弱、格外的小。
东面的凤槐,树的下半截几乎成了一堆枯柴,侧枝如今也枝繁叶茂,树冠从四周蔓延开去,几乎遮盖了小半个院子
苏轼曾经有一篇《中山松醪赋》,碑文现存于定州市文庙内。相传苏轼在定州曾经酿造出了一种好酒,叫“中山松醪酒”(醪,酒酿之意),他找来工匠,亲自指导,将松脂、松果与米麦同酿,尝之,味道甘甜略带苦(味甘余之小苦也)。《定州风物志》说“介于黄、白酒之间,质雅味鲜,健胃活血”。苏轼甚喜,为之赋。
“神龙”的主干远没有“舞凤”粗壮,但是看起来,更有生机,更加挺拔。
现在龙槐树干已经空了,要靠铁架子支撑,从侧面长出的两条枝干却依旧郁郁葱葱;
💟落星石
文庙中院西北角有曰“落星石”坐落在高高的敦座上,据清《定州志》记载:州治西二里许,道左有石,横斜三四尺,厚一尺七寸,其质浑朴坚洁,色赤黄如璞玉,相传有星坠于此化为石,故俗称“落星石”,昔日还曾将此石奉为神物。
昔日曾将此石奉为神物,今移入定州文庙博物馆供人观赏,且录有 “卜算子”一首,以增游人兴致。“人道中山好,招贤况古今,摇摇飞来天外石,自是情意深。风霜与寒露,酷暑及雨淋,朝朝暮暮志不移,从未话孤贫。”
这个院子的东西两侧配殿,分别是“乡贤祠”
郝浴(1623年-1683年),字冰涤,又字雪海,号复阳。直隶定州(今河北定州市)人。中国清初大臣。
郝浴少时即有大志。1646年,乡试高中。1649年,又登进士第,授刑部广东司主事,兼浙江司郎中。1651年,被任命为湖广道御史,又奉命巡按四川。1652年,监临保宁(今四川阆中)乡试时,面对刘文秀农民军的进攻,多次敦促吴三桂派兵驰援保宁,迫使吴三桂出兵,终于取得保宁大捷。
旋因得罪吴三桂,被其指使人诬陷入狱。1654年,郝浴以“冒功妄奏”的罪名,被判为死罪,后被顺治帝改判为流放盛京。1658年,郝浴开始了他的流人生活。
在铁岭,他一面设致知格物之堂,教授学生,一面刻苦攻读,为一旦当卿相救天下苍生做准备。同时结交董国祥、函可、李呈祥等流人,与他们吟咏唱和。1671年,郝浴借康熙帝东巡之机觐见康熙帝,备述衷肠。1675年,复官还朝。
1677年,奉命巡视两淮盐政,政绩斐然。翌年,擢左佥都御史,寻迁左副都御史。1680年,擢升广西巡抚。其间主持修《广西通志》。1683年,以疽发于背,卒于广西巡抚任上。
郝浴善诗文,著有《中山郝中丞集》《郝雪海先生笔记》,又长于绘画,有《银州大雪图》存世
“名宦祠”
苏东坡于元佑八年(1093年),以端明殿学士、翰林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的官衔,充河北西路安抚使兼马步军都总管,知定州军州事。从面上看,让一个礼部尚书、正部级官员去当河北西部军区的司令员,兼定州市长,无疑是一种打压。事实也是如此,当时执政的是苏东坡的老同学、老对手,变法派的章惇。苏东坡作为反对变法的领头人之一,被下放到定州也只是以后他长期被贬谪生活的开始。对于自己的境遇,苏东坡应是心知肚明,早有准备,并且对这个官推辞了二次。但即便如此,在定州的短短几个月(1093年10月到1094年4月)里,苏东坡还是尽心尽力,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他热爱生活的性子,一心为民的作风,和这些工作一起,千年来让定州人爱他敬他。
摆着是苏轼的半身雕像,四壁以图文方式展示着他在定州的事迹。主要有整顿军纪,严明法纪;强兵保境,实行军民联防;兴修水利,开拓生产,种植水稻等等。想想现在定州的百姓,读点他的诗文,喝点他创酿“中山松醪酒”后,在苏东坡文化广场上再跳上一段他整理的定州秧歌,何等舒心,怎会不想他?
💟戟门
戟门,文庙的二门,“戟”是古代的一种兵器,因门前列戟二十四支以示威严而得名。戟门为三间三开式,古代皇帝祭祀时,要走中间这道门,而其他文武官员要走两侧的门,以显示等级差别。
门前本应立有戟,这里却没有。文庙设戟门,据说是宋太祖赵匡胤所定,他为了表示自己的尊孔敬孺,下令在全国各地的文庙实行立戟的礼制。实际上,文庙立戟,也暗合了儒家的精神。孔子在《论语》中讲,“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古来的儒者,不少人都有一颗勇者之心。所谓上马仗剑杀敌,下马提笔安邦,历来都是文人的理想。进士,可以说典型的文人,其中不乏投笔从戎、忠勇不屈者。
镇边戍敌者有之。苏东坡的偶像范仲淹就是其中的代表。当年他镇守延州(今延安)御敌西夏,以长远的战略眼光,周密的军事部署,迫使西夏与大宋讲和。期间,还写下了边塞词的开篇之作《渔家傲· 秋思》。揽狂澜于既倒者有之。明朝时,面对瓦剌的重兵围城,挺身而出守住北京的于谦,清朝末年以一己之力为大清朝续命的曾国藩皆是。慨然赴死者有之。“西湖三杰”中的文天祥,慷慨就义,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名句。张煌言写下的绝命诗“大厦已不支,成仁万事毕”,更是将“国将不国”的悲凉,“杀身成仁”的决绝,一语道尽。
更多的文人,则是借诗文抒发自己抗敌的志向,辛弃疾的“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陆游的“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无不如此。家国情怀,大义气节,早在他们摇着头读着孔孟之时,就一点点融入了血液。让这些看似文弱之人,在面临个人生死、民族大义时,往往表现的比勃勃的武将更有骨气、更加无畏。定州文庙建在刀枪街,怕也是冥冥之中的巧合了。我想,苏东坡在定州时,身处边境,肩负重任,定是比以往更多了几份豪迈,定曾纵马巡边剑指番邦,定想率万马千军,亲射天狼。
💟大成殿
大成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高9.5米,单檐歇山顶,上铺黄绿琉璃瓦,高大堂皇,为文庙的主体建筑,也是祭祀孔子的主要场所,殿内有孔子及其四配和十二哲人像。
大成意为“集古圣先贤之大成”。大成殿距离戟门约有二十多米远,殿前有几颗古树。
大殿五开间,是典型的的州文庙形制。外观朴素,屋顶绿色的琉璃瓦很有些脱了颜色,看起来绿色、黄色、白色杂合在一起,五彩斑驳。门两旁的柱子上是蓝底金字的楹联,和门头上大成殿的匾额一样。
进了门,殿内的房梁、柱子、神龛、神像、贡桌都是深浅不同的红色,夹杂着饰物的黄色,和一般佛寺的大殿气氛迥异,少了肃穆,多了世俗,颇为热闹。
中间的“万世师表”匾额下的神龛里供奉的是“至圣先师”孔子的塑像和牌位。左手边的神龛里,供奉的是颜回和子思,右手边是孟子和曾子。
文庙的主体建筑,也是祭祀孔子的主要场所,殿里悬挂的“万世师表”牌匾是康熙皇帝的亲笔御书。
述圣孔伋、亚圣孟轲。
复圣颜回、宗圣曾参
十二哲:闵损(子骞)、冉耕(伯牛)、冉雍(仲弓)、宰予(子我)、端木赐(子贡)、冉求(子有)、仲由(子路)、言偃(子游)、卜商(子夏)、颛孙师(子张)、有若(有子若)、朱熹。
💟汉文、八思巴文双语圣旨石碑2 2015年,一块元成宗铁穆耳大德十一年(公元1307年)的汉文、八思巴文双语圣旨石碑在文庙被发现,这块石碑高216厘米,宽85厘米,厚21厘米,碑头为四条蟠龙纹。
八思巴是元代一位具有很高佛学修为和政治素养的高僧,是藏传佛教萨迦派的第五代祖师,元世祖忽必烈中统元年(公元1260年),被尊为“国师”。
受元世祖忽必烈委托,八思巴依照当时藏文的30个字母,创制出41个字母的新蒙古文字,被称作“八思巴文”或者“八思巴字”。至元六年(公元1269年),忽必烈下诏将蒙古新字颁行全国,凡是诏书和各地方的公文都必须使用八思巴文。
虽然元廷屡次下令推行八思巴文,但是民间还是用汉字。元代铸钱比其它朝代都少,以汉文钱为主,只用八思巴文铸过有限的几种钱币。1368年元朝灭亡后,八思巴文就成了“死文字”。所以,这块已经在原地保存了700年的汉文、八思巴文双语圣旨石碑实属罕见,是珍贵的元朝历史的活化石。
西庑
东庑
气势雄伟的古建,葱郁繁茂的东坡双槐,自天面降的落星石,再加上丰富精美的文物,使文庙成为环境典雅,集休闲、游览为一体的旅游景区,吸引了国内外众多游客前来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