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寒假我原计划是去河南许昌,郑州旅游的。由于某些原因只能改为台州临海三日游,但没想到竟然看到了临海十年难遇的一次大雪。由于大雪天气很多景点都关了,好在我拍到了东湖和江南长城的雪景。
临海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汉昭帝始元二年(前85年),置回浦县;三国吴会稽王太平二年(257年),设临海郡。1949年5月29日,建立临海县。1986年3月1日,撤销临海县设临海市。临海三面环山、一面靠海,灵江贯穿全境,浙东南第一高峰括苍山为国家森林公园。临海交通便捷,甬台温铁路、杭台高速铁路纵贯南北,沈海、台金、苏台、甬莞高速交叉过境,头门港是台州港核心港区。临海是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中国宜居城市 、中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强县市 。全市共有A级景区18个,紫阳街为中国历史文化名街,拥有恩泽医局旧址、巾山塔群、桃渚抗倭古城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唐朝龙兴古寺、宋代东湖园林及骆宾王祠、郑广文祠、文庙等古迹。
临海历史悠久,早在10万年前,就有“灵江人”在此繁衍生息。春秋,为越国瓯地。战国,约在前306年(一说为前333年),越被楚灭,临海属楚,为瓯越自治区域。秦,全国统一,推行郡县制,仍为瓯越地,属闽中郡。
汉初,为闽越地。惠帝三年(前192年),立摇为东海王,属东海国(东瓯国)地。建元六年(前135年)为东越地。元封元年(前110年)10月,东越国灭。元封二年,原东越国民内迁,其地置回浦乡,属鄞县、隶会稽郡。
三国吴大帝时,析章安地置临海县,属会稽郡。会稽王太平二年(257年),分会稽郡东部置临海郡,辖章安、临海、始丰、永宁、松阳、罗阳、罗江7县。隶扬州。
五代,台州属吴越国,军、州、县名仍旧,县属之。
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九月,戚继光拿着浙直总督胡宗宪的批文,来到浙江义乌招募矿工、农民组建新军,得4000人,号称戚家军。戚继光将新招募的军士进行严格的操练,并将操练过程汇编成书,即《纪效新书》。
戚继光针对倭寇单兵作战能力强、闽浙沿海地形崎岖不利于明军大兵团作战等特点,改良阵法,创造了独树一帜的“鸳鸯阵”(特点是:长短兵器迭用,刺卫兼备,攻防适用,能够在各种地形上灵活变换阵形,出击灵活,应急方便,成双成对)。并创新发明了新式武器“狼筅”(这种武器利刃在顶,柄长一丈,四面都是竹枝,锐如狼牙,是根又坚硬又直又粗的棍,像一把多头叉,可剌可扫,还可抵挡长枪手进攻,出手发出响尾蛇似的飒飒声)。在戚继光的调教下,戚家军迅速形成了战斗力,一支实力强劲的天下强军正呼之欲出。
嘉靖四十年(1561年)四月,倭寇袭击象山海口东塔(今浙江象山西沪港东北),并大举向宁波方向侵犯,戚继光奉命率主力北至宁海,防备倭寇。戚继光的北上,导致台州城内防务空虚,倭寇遂抓住这一有利时机,集中20000余人,利用海船灵活机动的优势突袭台州。
倭寇的部署为:一路进犯台州以东的桃渚,一路进犯台州东南的新河,一路进犯东北的健跳,三路齐头并进,直逼台州。
彼时,戚继光主力距离台州较远,只得寄希望于台州本地的戚家军留守部队能够坚持到主力救援到达。台州当地民众听闻倭寇来侵,不但没有仓皇出逃,还积极配合明军守城,戚继光在新河的夫人更是一身戎装,带领城内的留守部队和临时组织的武装平民守城。倭寇被明军严密的防备吓到了,以为明军主力已到,遂不敢轻易攻城。不久后,戚继光率主力抵达台州外围。戚继光针对倭寇三路分兵的特点,制定了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的战术。
戚继光命兵备佥事唐尧臣率领海门和台州之军救援新河;自领主力先剿宁海之敌,再歼桃渚、健跳等地的倭寇。这也是戚家军第一次与倭寇在战场上相遇,戚继光对这支第一次上战场的新军到底能打出什么水平,他其实也没底。但很快戚继光的担忧就没了,双方甫一交手,战局就呈现一边倒的趋势,只见戚家军疯狂的砍杀着倭寇的头颅,倭寇纵横东南数年,第一次见识到如此强悍的军队,战斗意志很快就崩溃了,戚家军大胜。而后戚家军乘胜追击,在花街、上峰岭、长沙((今浙江温岭东南))等地连续九次大败倭寇,歼灭倭寇1万余人,己方损失只有数百人,因这一系列的战事围绕着台州在打,遂称之为台州之战,也称台州大捷或台州九战九捷。戚家军也经此一战,名动天下。
此役,是中国战争史上灵活用兵、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充分体现了戚继光的军事思想:充分发挥火器威力,在火力掩护下实施冲锋,火力与冲锋密切结合,即使用各种性能火器的兵种协同作战。这在中国战争史上是较早的,对后世用兵有着深远的影响。同时戚继光在作战中还采取了集中兵力,各个击破,先打危害重大之敌,其次歼灭其余的战法,而且关键时刻判断准确,机动迅速,故能连续九战九胜,彻底消灭了侵犯台州的倭寇。这些在中国战争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提前预订上海到临海的高铁票,提前预订宾馆紫巷小院(临海紫阳街店),218路台州府城(东湖)站下车步行至崇和门。
台州临海崇和门广场是临海市迄今为止最大的城市形象工程,总占地面积130亩,其中休闲广场占地面积43640平方米,集会广场占地面积2500平方米:崇和商城建筑面积62050平方米。崇和商城内有中央空调,自动扶梯,采用国际时尚的中空走廓式步行街模式,领商场风气之光。建成后的崇和门广场,将成为临海市商业,文化,餐饮,娱乐,休闲,集会中心。
这个崇和门其实也是台州府城墙的一部分,古代的时候其实和城墙连在一起的。
刚下公交雪很大
步行至东湖
临海市东湖公园位于台州市。东湖位于临海古城东侧,开凿于北宋年间,原为水军舶船屯兵之所。东湖总面积为280亩,分为三大景区:湖东景区,湖心景区、后湖景区。湖东景区由:伊水山庄、荣兴堂、临海历史博物馆、东湖碑林组成;湖心景区由:湖心亭,半勾亭,骆临海祠,樵云阁、逢源亭、樵夫祠遗址组成;后湖景区由:琪水园、小鉴湖、海礁苑组成。东湖是临海市台州府城文化旅游区的一部分。
东湖外
北宋熙宁四年(1071),台州郡守钱暄垒石修城导致大水漂溢,因此疏浚凿建而成湖,并辟为园林。自宋以降,东湖代代屡有浚修,尤其是清康熙十八年(1676)和同治十年(1871),经台州知府鲍复泰、刘璈先后两次修缮之后,规模甚为可观,成为台州园林之首。
以紧临台州府城墙东侧而得名,原为城北白云、山宫数溪汇合处。宋熙宁四年(1071),郡守钱暄开凿为湖。湖分前湖和后湖,湖中有洲渚,于湖心建流杯亭和共乐堂。宋乾道五年(1169),郡守向汮按故道创城里斗门,又筑三闸以通江。明时旧有小港,循城而南至交礼桥,与灵江通,崇祯时几经疏浚复塞,清康熙末年已废。清康熙时重建湖心亭、流杯亭、浣月亭及樵云楼。前为湖山寺,后为樵夫亭。康熙四十七年(1708),因台风过境,知府张联元捐俸重建七夕祠与樵云楼。
东湖大门
荣兴堂
吴越国后裔的住所
吴越国王画像
金书铁券
钱氏族谱
大戏台
东湖九曲桥
湖心亭
远眺江南长城
骆宾王祠堂
骆宾王(约640年-约684年), 字观光,又称骆临海,婺州义乌人,中国唐代官员、文学家、诗人。
骆宾王7岁能诗,有神童之誉。约在唐高宗显庆(656年-661年)年间,为道王李元庆府属,后历仕朝中及四川。高宗永隆二年(681年)夏,贬临海丞。后人因之称其为“骆临海”。光宅元年(684年)九月,徐敬业(即李敬业)自称匡复府大将军,骆宾王为徐敬业起草《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即《讨武曌檄》),朝野震动。十一月,兵败后被杀,或云投江死,或云落发为僧。
骆宾王与王勃、杨炯、卢照邻以文词齐名海内,史称“初唐四杰”。其文学作品现存各体诗数10首、赋3篇、文30余篇。骆宾王也擅骈文,《讨武曌檄》是其名作。此文很富于鼓动性和号召力,激昂慷慨又沉郁凝练,其中“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等句,尤为后人所传诵。史载武则天初读至“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安在”两句,曰:“宰相安得失此人!”。
樵云阁
知乐堂
大雪的东湖很美,但工作人员催着出去,说景区要关门了,我怕江南长城去不成,急急忙忙向江南长城出发。
东湖烈士陵园
步行至台州府城墙
台州府城墙,又称江南长城、江南八达岭,全长6000余米,现存5000余米,东起揽胜门,沿北固山山脊逶迤至烟霞阁,于山岩陡峭间直抵灵江东岸,延伸至巾山西麓,依山就势,俯视大江,尤以北部最峻。
台州府城墙始建于东晋,历史上曾多次拆毁、重建及修缮,元朝时期台州府城墙以其防御水患的重要功能免于拆除,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建瓮城,是一座具有军事防御与防洪双重功能的府城城墙。
2001年6月,台州府城墙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11月,由台州府城墙等组成的“中国明清城墙”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曾被中国古建筑学家罗哲文先生赞誉为北京八达岭等处长城的“师范”和“蓝本”。
远眺东湖
朝天门
望江门
兴善门
东晋元兴元年(402年),郡守辛景在临海大固山筑子城抵御孙恩,台州府城墙的初始形态得以形成。
北宋宋真宗时期,完全按原样修复了城墙,重建后,逐渐形成“九门”规制,包括外城的镇宁、兴善、丰泰、括苍、崇和、靖越、朝天七门及子城的顺正、延庆二门。
北宋庆历年间,暴雨引发洪水冲毁了台州府城墙,知州彭思雨修复城墙,“城筑高于前,而坚亦如之”。此次修复工程在原有夯土墙外包青砖,增强稳固性和刚度,西南临水面用条石砌筑,后来台州太守钱暄“增治城堞,垒石为台,作大堤捍之”,较大地强化了防灵江洪水的能力。另外,由于临海城内地势东低西高,北固山溪流汇聚在城东洼地,常因降雨而泽国一片(即东湖扩大前的水域),几乎无法居住与通行。因此,熙宁四年(1071年),时任太守钱暄根据历年的山洪的水流量和流向等情况,利用原有自然地理特点,将东城墙西移至东湖之西,并扩大原东湖水域,修整岸线,疏通东湖与灵江的水道,不仅解除了内涝威胁,而且为临海城东面增加了一条大跨度的天然护城河。由此,临海城墙的格局基本定型。
明朝,中国的东南沿海常受到倭寇偷袭与抢掠。临海城墙虽能挡住洪水,但无法抵御倭寇的袭扰,往往损失惨重。嘉靖三十二年,在受到倭寇多次掠夺而付出惨重代价后,遂于当年花巨资对临海城墙的城防系统进行强化建设。嘉靖三十六年,戚继光驻守台州抗倭,根据军事防御特点进一步改善临海城墙的防御能力。清代顺治十五年(1658年),再次进行城墙建设,在原有基础上增高了城墙高度,减少了垛口数量,形成了较完善的防御体系和较强的防洪能力。
揽胜门
就差一分钟,景区彻底关门了,还好我及时进入缆胜门了。
戚继光雕像
1956年至1958年,城墙东面崇和门及相连的约1800米的城墙被逐步拆除,故址开辟为东湖路和大桥路,部分城砖作修小高炉炼钢之用,而西、南两面的城墙防洪作用明显,北面的城墙在起伏的山脉中,因此避免了拆除的命运,剩余的城墙西、南段沿江部分约2370米。
台州府模型
远眺东湖
顾景楼
梅园这段被封了,原计划走到兴善门下去的,只能提前下去了。
从梅园下来继续步行游览台州府城墙
状元第
朝天门
望江门
兴善门
步行至紫阳古街
紫阳街是临海市第一古街,是千年古城的缩影,是历史文化名城的象征。 街名的来历 紫阳街原来是有街无名。据民国二十三年(1934)重修《临海县志稿》绘制《临海县治附郭图》上,这条街没有街名的记载,而按照古迹、人名、地名而称呼这条街的所在地,当时称街的北端黄坊桥,南头揽秀楼,中间地段,从北至南称紫阳宫、一洞天、奉仙坊、十字街口、迎仙坊、白塔桥头、方一仁、德清巷口、牌门周、腊巷口、安乐天、炭行街等50多处地名,由于地名众多,给当时的市民通信带来许多不便。
巾子山远眺紫阳古街
1994年1月4日,临海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识志士将解放街的历史,作了详细、全面的调查研究,向市人民政府提出建议和改街名的依据和理由。市委、市政府于1998年冠名为紫阳街。改名紫阳街也是为了纪念南宗始祖张伯端,他号紫阳,生于北宋太平兴国八年(983),卒于元丰五年(1082),寿99岁,居住临海城关樱珠巷。张伯端著作《悟真篇》一书中,倡导以道教内丹为中心的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学说,与魏伯阳《参同契》并居道家正宗。特别是他晚年,以非凡的毅力,为探索延年益寿秘密,历尽艰辛,倾其毕生精力,为人类健康与生存作出贡献。《西游记》六十九回至七十一回,还讲述紫阳真人救朱紫国金圣皇后的故事,说的是麒麟山有一妖怪大王赛太岁,得知朱紫国金圣皇后“貌美姿娇”,使用妖法将其摄入洞府,当作夫人。为不使皇后受辱,紫阳真人张伯端驾临麒麟山,把身上穿的一件“旧棕衣”变为“五彩仙衣”送给大王,作为“新妆”,妖王十分欢喜,送给皇后,皇后穿上此衣,妖王无法接近,一近身便如“毒刺”刺人,全身疼痛难忍,故皇后身居妖洞,仍安全无事,后来孙悟空救出金圣皇后,夫妻得以团圆,但团圆不能近身,紫阳真人得知,从天而降,收回“仙衣”,就没有“毒刺”,终于使国王与金圣皇后仍复天伦之乐。紫阳名声大增,在中国道教史上有极高位置,是一位杰出人物。在当今人们中流传尽广,紫阳街的街名就由此而来。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临海紫阳街,从北到南,全长1080米,街上古迹,信步可数,深深吸引着人们。
紫阳街两旁的水井是紫阳街古迹的一大特色。古井众多,有建于明清年代,历经二、三百年的风雨沧桑的古井,也有建于民国时期的水井,各眼古井富有江南水乡特色,水井深度不同,一般在3米余,水味甘甜,水色明净,冬暖夏凉,哺育了一代代人。古井在这条街上,起到人们生活用水和防火双重功能的作用。水井布局合理,历代人们爱井如命,非常注意井水卫生,做到井上有圈,圈上有盖,盖边有锁。最引人注目的要数紫阳井和千佛井。紫阳井,为纪念紫阳真人而建,坐落在樱珠巷9号对面,人们仍在井边洗衣、洗菜。每逢夏天,西瓜放在篮中,浸入水井冷却,吃起来比放冰箱更爽口。经修复的千佛井(即双眼井),在紫阳街的群井中,名声最大,传说尽多,相传在巾山建了一座千佛塔后,为了阴阳相对,才建千佛井,井壁有千尊佛,巾山上建双塔后,尚有“火神”不断出现,为镇住“火神”,在千佛井上加圈,成为“双眼井”,达到“以水克火”,保一方平安。还有白塔,建于宋代,“文革”被毁,遗址在白塔桥饭店对面,保留完好。
紫阳街南端,位于巾子山麓、古城墙边的龙兴寺,为台州之首寺。自唐以来,寺僧思托六随鉴真东渡弘法,讲说天台宗义。日僧最澄入唐求学,久驻龙兴寺,研习天台教观,抄录经文,并授菩萨戒,回国后创立日本天台宗教,是日本佛教天台宗的重要发祥地,而今也成为了中日佛教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众多的古迹,增加了人们吸引力,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使人们流连忘返。
龙兴寺
千佛塔
步行至巾子山
在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旧郭东南处有一座巾山,又名巾子山。巾子山连小固山,山高百余米,三面临街,南濒灵江。山顶有双峰,分东峰、西峰,两峰相距五、六十米,为巾山的最高点,状如帢帻,巾子山由此得名。巾子山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临海的标志之一,隶属于巾子山的巾山塔群和龙兴寺同属于临海市台州府城文化旅游区。
巾山,又称巾子山,位于临海古城区东南隅,高百余米,三面临街,南濒灵江。山顶有双峰,分东峰、西峰,两峰相距五、六十米,为巾山的最高点,也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临海的标志。双峰于唐代始建双塔,南宋临海人陈耆卿所撰《嘉定赤城志》记载:“两峰如帢帻,一号‘帢帻峰’,其顶双塔差肩屹立”。巾山双塔,临海人称之为:大塔、小塔;大小双塔又称“文峰塔”。大塔螺旋中空,内有石级盘旋而上,可以登顶远眺,小塔实心。
天宁寺
皇华阁
远眺江南长城
5点半之后兴善门不要门票可以登上去了
兴善们夜景
三塔同晖
千佛井
步行回宾馆休息了会吃了个晚饭,继续游览紫阳古街。
中国人民银行
朱自清纪念馆
兴善门
步行回酒店。
原计划是坐高铁去天台县国清寺和琼台仙谷,由于大雪琼台仙谷关闭了,临海市全市公交上午也停运了,只能改变计划,今天就在临海市内逛逛。
元帅殿
望江门
步行至台州府文庙
台州府文庙始建于北宋宝元二年(1039年),是州学之所在。明清时期,台州文庙府学规模有所扩大, 是当时台州最大的文庙府学,呈现出右庙左学的新格局,开创了台州文庙“庙学合一”的新体制。一度时期,台州府文庙曾被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中。台州府文庙已显斑驳,只有那高翘起的飞檐,还表明它曾经的显赫地位。2005年,台州府文庙重新修缮落成。重建后的台州府文庙有大成门,名宦祠,乡贤祠,东、西两庑,杏坛,露台,大成殿,明伦堂,启圣殿等,占地5000多平方米。
文庙视频
台州府文庙,又称“孔庙”,位于浙江省临海市回浦路西端。始建于北宋宝元二年(1039),为台州州学。到了明清时期,台州文庙府学规模有所扩大,是当时台州最大的文庙府学,呈现出右庙左学的新格局,开创了台州文庙“庙学合一”的新体制。
台州文庙府学,自北宋以来,历遭火灾、火害而多次被毁,几经重修重建,到民国时期许多建筑都已坍塌无存,保留至今的仅存文庙主体建筑大成殿,纵深五间,形制宏伟完好。1983年4月15日被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2年,临海市政府出资,仿康熙旧制以复建大成门、名宦祠、乡贤祠、东西庑、杏坛、露台、大成殿、明伦堂、启圣祠,占地面积为5146平方米,建筑面积为2230平方米,于2005年修缮落成,并正式对外开放,修复后的台州府文庙显得庄重、古朴。
孔子像
明伦堂
步行至西门街
西门街是千年府城临海的主要商业街区和交通要道,东西走向,与南北走向的第一老街紫阳街交汇。西门街全长637米,是临海最具特色和个性的历史街区,也曾是历史上台州府城商业最繁荣的地段。
西门街视频
朝天门
向戚公祠方向前进
八仙宫视频
北固门视频
郑广文祠
八仙宫
城隍山
这个景点由于昨天大雪今天也关门了。
这个景点由于昨天大雪今天也关门了。
戚公祠关门了只能去附近转转
北固门
泰安宫
昨天逛了紫阳古街南段,今天逛下北段。
鼓楼
和受同
仁一方
太平天国台门
“台州府城墙博物馆”位于浙江省台州市,主要是展示古城墙的历史和价值。临海筹备已久的“台州府城墙博物馆”正式开馆,展出面积近千平方米,全方位展示了古城墙的历史和价值,拥有申遗项目的文化场馆是申遗成功的必要条件之一。
台州府城模型视频
台州府城墙模型
瓷片
刺绣博物馆没开门
203路临海市博物馆下车,步行至临海市博物馆。
临海市博物馆,占地面积28.6亩,地上建筑面积2.1万平方米,展厅及辅助面积8500平方米,是综合性博物馆。
临海市博物馆的前身是成立于1951年3月4日的台州专区文物管理委员会。1956年2月,临海县文物管理小组成立,行政上仍与文化馆合署办公。1959年9月,临海县文管小组改称临海县博物馆,与文化馆、图书馆三块牌子,一套班子。1995年,博物馆建成。1998年4月,开始向群众正常开放。2017年12月29日,新馆开馆。截至2019年,临海市博物馆有藏品数量14000件/套,珍贵文物1253件/套。
桃渚古城模型视频
西汉钱币
元末方国珍起义
桃渚古城模型
翼龙展
民俗厅
步行至灵湖
灵湖位于浙江临海,因风景优美,成为了旅游胜地,湖水面积已达1200亩。湖中有一湖心岛,游客可以乘船去湖中心。
灵湖景区是牛头山省级旅游度假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临海市区中部,占地面积4.7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1.2平方公里。景区以灵湖水面为核心,有西台帆影、西洋揽胜、灵江锁钥、临湖邀月、柳堤春晓、龙盘樱海、湖心琼岛、曹家水肆、湖畔留踪 “九大核心景点”,是一个集文化体验、生态观光为一体的城市休闲文化体验旅游目的地,素有“三桥连堤吹风角,一塔垂山拨雨弦”之誉。2017年,灵湖景区喜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临湖邀月区块被评为省级文化创意街区,并获浙江省优秀园林工程金奖。
灵湖的晚上,湖心岛上会有灯光秀,游客可以搭乘小船去湖心岛观看灯光秀。也可以选择在岸边观赏喷泉表演。
灵湖视频
211路台州府城(东湖)站下车,步行至崇和门。
崇和门
崇和门夜景视频
东湖
今天没下雪可以看到揽胜门,今天东湖和江南长城全部没开放,还好昨天都看了。
先在崇和门附近吃个晚饭,吃好正好看周边夜景。
崇和门夜景
东湖夜景
揽胜门夜景
揽胜门夜景
揽胜门夜景视频
205路中心菜场下车步行至兴善门
兴善门东面有一段城墙还没看,今天就看看夜景,顺便回紫阳老街买了点特产海苔饼。
兴善门夜景视频
靖越门夜景视频
紫阳古街夜景视频
望江门夜景视频
沿着兴善门向东走
靖越门
紫阳老街
望江门
步行至酒店。
第一天巾子山就是去远眺江南长城,所以今天仔细逛下。
远眺江南长城视频
远眺江南长城视频
上兜率寺
怡道轩
三元宫
读书阁
中斗宫
巾山西塔
远眺江南长城
可以看到揽胜门
205新街口下车,想坐651去桃渚古城发现公交站牌上没有这车,问了别人才知道由于大雪651公交改道了。203路大柏叶站下车,临海花北站下车,到了651始发站,桃渚古城下车,步行至桃渚古城。
桃渚城,位于浙江省临海市东南41公里东海之滨的桃渚镇城里村,东南距海仅10余公里。
桃渚城,始筑于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为防御倭寇的入侵而建。桃渚城是浙江省保存最完好的所城,是研究明代卫所制度与沿海防御体系的重要实物资料。
城墙上远眺视频
东门瓮城视频
桃渚古城南门视频
明正统八年(1443年)建。桃渚城是明代专门为抗倭而设置的千户所所城,周长1366米,城高4.5米,现除垛口外,城墙主体及三个城门(包括瓮城)均保持完好。特别是城内街巷至今仍保持着明清风貌,城内民居绝大部分为清代建筑,尤以郎家里、郎德丰、吴宅、柳宅、宗祠、关帝庙等最具代表性。
古城西门
此前的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活动在朝鲜和我国沿海的日本海盗集团一倭寇突然登陆福建祥芝的蚶江,开始对东南沿海地区进行骚扰。由于倭寇的不断侵入,沿海居民的安全受到了严重的威胁。为了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不受侵害,明太祖朱元璋遂于洪武十七年(1384年)“命信国公汤和巡视海上,筑山东、江南北、浙东西沿海诸城”(《明史》卷九十一)。汤和就此事就教于熟悉海上事务的方国珍从子方鸣谦,方鸣谦认为:“倭海上来,则海上御之耳。
登上城墙
汤和至浙江后,“选丁壮三万五千人筑之,尽发州县钱及籍罪人赀给役”(《明史》卷一二六)。洪武二十年(1387年),“汤和还,凡筑宁海、临山等五十九城”(《明史》卷三)。桃渚城就是此时所筑成的五十九城中的一城,隶属于临海的海门卫。
西敌台
天后宫
东门
南门
桃渚抗倭纪念馆
古城南门
651路公交台运广场附近下车,218路临海站下车,高铁回上海了。
台州临海还是挺好玩的,这次由于大雪天气,好多景点都关门了,下次有机会想去神仙居,国清寺,琼台仙谷等景点。浙江省北部基本逛完了,还有机会想去浙江南面衢州和温州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