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之浑源县 山西与陕西之行【5】

作者:小华 显示图片

记录从前,对抗遗忘,慢慢回忆,写给自己的游记。
2023年冬天,大同之浑源县。

浑源县始建于西汉,定名于唐,因浑河发源于县境内,故名浑源县。浑源县隶属于山西省大同市,位于山西省东北部。东接广灵,西毗应县,东南部以恒山与五灵丘、繁峙县分界,北面由六棱山与云州区、阳高县相连,总面积1968平方公里。
浑源县文物古迹众多,著名景点有北岳恒山、悬空寺、永安寺、圆觉寺、浑源州署、文庙、栗毓美陵园等。

岀发时间,2023年10月22日。






(接黛螺顶篇)今天前往浑源县。五台山至浑源县133公里,在五台山汽车站有发往大同的班车,早上7:30分发车,途经浑源县。我们没有前往汽车站,就在集福寺车站路囗等从五台山汽车站开出的班车,8:19分班车到达集福寺路口,挥手截车。票价75元(中途下车也是到大同的票价)。



(上车时与司机沟通好去浑源县)坐上班车,一路盘山向上,过东台岔囗,开始下坡,一路风景。从五台山景区北门出山,走砂石线,到砂河镇后转上灵河高速再转荣乌高速, 2.5小时后在浑源枢纽出高速下车。此时已有出租车在等候,我们去浑源县还有约10公里,每人15元去县城。还有几个游客下车去恒山、悬空寺,拼车每人100元,包含返大同路费。




入住浑源汽车客运站对面的浩雅快捷宾馆,每天100元,住三晚,宾馆的对面是北岳恒山。
住这里离汽车站近,方便出行,但吃饭就不方便,连早餐也没有,距县城核心区约3公里,公交车可达,票价一元,但等车时间长,打车10元。







在县城浑源州署对面的小媳妇凉粉店午饭,一大锅酸汤羊肉才38元,招牌小媳妇凉粉必点,小碗7元,大碗10元。味美价廉,值得推荐。

今天在浑源县参观的顺序为,①浑源州署,②文庙,③麻家大院,④鼓楼,⑤永安寺,⑥圆觉寺塔。


浑源州署位于浑源县城永安大街,始建于金代,现存建筑是明朝太祖洪武七年州判张溥主持营造,距今已有645年的历史,占地面积约32500平方米,有房舍310余间。门票30元,60岁免票。






州署内分别有義门、衙神庙,六房,左边为(兵、刑、工)房,右边为(史、户、礼)房,大堂(牧爱堂),二堂(退思堂),后面还有青铜馆、瓷器馆、史籍馆、聚贤厅、州署餐饮院、驿馆客房。右边远处,恒山巍然屹立。


浑源州署建筑群是中国北方现存的古官署衙门中独具特色的明清风格州衙建筑。县衙坐北朝南,左文右武,前朝后寝,狱房居南。整个建筑布局对称、合理、紧凑、主次分明、高低错落、井然有序、浑然一体。



浑源文庙,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永安镇永安西街路北,坐北朝南,东邻浑源州署,始建于辽代,历代均有修葺。






整体建筑沿中轴线自南至北,依次为泮桥、戟门、大成殿、明伦堂、敬一亭、尊经阁。


浑源文庙始建于辽代,虽后也经毁坏,重建,但格局保存较完整,其中大成殿极为精致,依然保留金元时期遗构,正脊上二龙起舞,花朵相伴。脊中央竖匾有“大成殿”黄色瓷雕,左右鸱吻龙首仰起,守护着“大城殿”。竖匾之上,有狮子驮宝瓶,四边斜脊饰有各种花的图形,未瑞对称黄色神兽,整个顶部蓝色琉璃瓦为主,黄色拼图,岀檐平缓,妖娆华丽,造型大气磅礴,特别威武。



尊经阁在中轴线的最后,在它的左边有石碑一通,上面写着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浑源文庙”。从圆门走出便到达麻家大院。


麻家大院位于浑源文庙之后,是一座规模较大的清代民居建筑群,没有开放,我们只在门前张望。

浑源鼓楼始建于明朝弘治年间,是当时城的中心和制高点。民国十年,鼓楼被拆除,次年重建。然而到了1953年,鼓楼再次被拆除。直至2000年3月,市政府在鼓楼原址投资重建了鼓楼。



走出文庙往左走,经过小媳妇凉粉店再往前不多远,便到达鼓楼。


鼓楼为砖城木楼,砖城雄伟,四面开有穿心门洞,门上两角饰以窗花。二层为木楼,镶嵌红色门窗,三层木亭构筑,木楼为重檐歇山顶,简瓦屋面,飞檐走兽。一、二层檐为四角,三层檐为八角,上有竖匾“鼓楼”二字,二层横匾金色字体为“名彰三晋”,飞檐翘角饰以铜铃,整座鼓楼精致而富艺术感,令人赏心悦目。

浑源永安寺位于浑源县城东北鼓楼北巷,始建于金代,后遭火毁。元延祐二年(1315年)重建。明、清期间屡有修葺。


来到浑源,不可错过永安禅寺。
沿着鼓楼往北走,不远处便到达永安寺。《祐黎保国》牌楼巍然屹立于永安寺前。永安寺门票20元,60岁免票。


永安禅寺,单檐歇山顶,面宽三间,两侧八字墙。黄色琉璃瓦顶,嵌入三个绿色图案,正脊琉璃浮雕花朵,正中央为山字形小庙宇造型,脊的两端鸱吻张开大口。正中红色大门,门额上竖匾蓝底金字书有“永安禅寺”四个大字。“万年香火”香炉二龙衬托,立于永安禅寺前面。



八字墙上彩色琉璃浮雕二龙戏珠活灵活现。



永安禅寺坐北朝南,占地面积5000多平方米。沿中轴线依次为山门、天王殿、和传法正宗之殿,两侧东西配殿有观音殿、伽蓝殿、达摩殿、雷神殿及关帝殿。


其中最为精彩的“传法正宗之殿”是珍贵的元代遗构。始建于元代,坐落在高大的台基上,平面长方形,前设月台、石阶,采用传统的木骨与斗栱相结合的建筑手法,出檐缓平,苍劲古朴。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庑殿顶。殿顶以黄色琉璃瓦覆盖,正脊居中设有狮驮宝瓶,两侧设置八仙和护法天王小人,两端鸱吻龙首仰起,四面垂脊设垂兽、𥖁兽和角兽。脊面装饰琉璃团花和云龙凤舞。工艺繁复精巧。
正面檐下明间、次间均安装有隔扇门,后壁开板门,正面两侧墙上写着巨大的“庄严”二字,庄字右上角书有“古雅绝伦”四字,下方写着“壬午月夏”,在左边严字旁落款为“太原龙山段士达书”。
“庄严”二字大气磅礴,殿后外墙还有“虎啸龙吟”四个大字,字体工整,饱满圆润,与殿前“庄严”二字前后呼应。殿前檐下正中悬挂“传法正宗之殿”牌匾,是元初书僧雪庵和尚的手笔。





殿内中间顶部是八角天宫藻井,内饰二龙戏珠、团花牡丹和祥云图案,四周小木斗栱衬托,繁复华丽。后壁门的左右十大明王怒目圆睁、獠牙竖发。右边图拉弓,左边图挥剑,另一幅是撕开忿怒相,露出慈悲相的明王,菩萨心肠。





墙面绘满大幅元代壁画,人物、祥云栩栩如生,颜色鲜艳饱满,线条清晰,应该是有故事的壁画,非常精彩。(配殿复制图拍)




参观完传法正宗之殿,返回庭院,精致钟楼、鼓楼左右对称,山门外夕阳西下,斜阳照亮了恒山,照亮了斗栱堆叠,巍然屹立于恒山脚下的《祐黎保国》牌楼。

圆觉寺塔位于浑源县城北隅,毗邻永安禅寺,建于1158年,明成化年间(1465~1487年)间重加修缮。八百多年风雨,一直屹立在恒山北麓浑源县城内的圆觉寺之中。



据浑源州志记载,宝塔所在之处原为一处寺院,即圆觉寺。塔前正南为山门,山门为单檐歇山顶,建筑高大而讲究。塔的正北为正殿,正殿为五进二深,正殿的东西为配殿,正殿和配殿为砖木结构。
离开永安禅寺不多远,循红墙,望古塔,我们找到圆觉寺的山门。山门半虚半掩,探头张望,里面有一个老者看塔人,问她能否进去参观,她略显神秘,暗示我们给她点钱,才允许我们进去参观。


圆觉寺塔是大同地区现存唯一的一座密檐塔。塔高九层,密檐飞拱,通体砖砌,呈八角形,全仿木结构建筑,整个圆觉寺塔分为基座、塔身、塔顶三部分。塔高约4米,塔身下直上尖,呈圆锥形。第一层塔座较高,以后各层层层收紧,到第九层陡然升高,与第一层上下对应。每层檐角皆悬挂风玲。塔座有上下两道堂门式束腰,座基四周雕满各种北方民族歌舞的舞乐人浮雕,姿态各异,逼真动人,还雕刻有花鸟禽兽,也各具形态,楚楚动人。整座圆觉寺塔紧致结实,精致美观,



夕阳西下,落日余辉,最后的斜阳照亮了圆觉寺塔,照亮了与它相伴的鼓楼。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我们行走在浑源古城。
夜宿恒山脚下,明天前往北岳恒山,徒步登顶恒山之颠。

                                       写于2024年2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