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塔遗韵:六十九、益阳斗魁塔

作者:随行而影 显示图片




益阳斗魁塔位于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资江南岸的龟台山下,耸立在益阳三桥的左边,与江北三台洲上的三台塔隔江相望。





斗魁塔始建于清乾隆十二年(公元1747年),清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因塔遭受雷击损坏而重建。关于建造时间还有另一种说法,塔可能于清嘉庆二十年(公元1815年)六月开工建造,清嘉庆二十二年(公元1817年)十月竣工,由益阳板桥周氏家族建造。
位于资江南岸的龟台山,依山傍水,景色秀丽,从宋代开始,就是一处名扬远近的读书讲学之地,清代称龙洲书院。邑人期盼益阳文运兴盛,多出人才,于是就建塔并以北斗魁星来给宝塔命名,期望魁星显灵,保佑益阳多出人才。
2011年,湖南省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斗魁塔为楼阁式石塔,全部用花岗岩条石砌成,中空,七层八面,塔高26.9米。





塔底径5米,一层西向开门,门额上刻楷书“斗魁塔”。塔内一层设麻石旋梯至二层,二层以上无石梯,各层之间只设有攀爬口,可架梯登至顶层。









塔身二层以上各层均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向开窗。每层设腰檐,檐呈鱼尾状上翘。





塔顶置葫芦形塔刹。








斗魁塔承载了古代益阳人对科举的殷切期盼,寄托了对文运兴旺的向往。如今,斗魁塔与三台塔两座形似的石塔,依然扼守在资江的南北两岸,既延续着城市的文脉,也成为益阳江上东大门的守护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