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 周四 雷阵雨 今日行程: 哈尔滨站—经纬街360大厦B座民宿—中央大街—防洪纪念广场—斯大林公园—圣索菲亚教堂—民宿 7:54从海拉尔开往哈尔滨的K5176次列车提前两分钟到达。哈尔滨!我们终于来了!三十多年前,王刚播讲的《夜幕下的哈尔滨》曾给我们打上了深深的烙印。出站后我们跟着导航拖行李步行来到位于经纬街360大厦的民宿。太早还不能入住,只好在前台寄存行李,去中央大街瞎逛。下电梯,出公寓大门右转,前往中央大街。刚走到中央大街口,就有一个身装保安制服的人,主动与我们搭讪,叫我们去老供销社购物,声称比中央大街好玩,商品还便宜。我们笑了一下,没理他。因为网上多次曝光此类事件。踩着面包石路,看着街道两旁的欧式建筑,尽管我们去过欧洲,也难免在头脑里浮现出很多年以前这里曾经的繁华。在中央大街没玩多久就开始下大雨,只好在街上一栋大楼边上避雨。不一会儿,雨就渐小。我们继续往河边走,走到1958年抗洪纪念碑,雨就停了。拍完照,我们就左转沿河边逛斯大林公园。看到河边有好几个游船码头,票价有2元/人(渡河),10元/人(游一段河),35元/人(游四十分,最后停靠太阳岛,下船游玩,回程需另购2元票/人)。河上还有过江索道,单程50元/人,往返80/人。今天暂不去太阳岛,还没有办理入住。再次经过中央大街返回民宿。路上,在马迭尔西餐厅排队买了2个小面包(3元一个),再排队买了两个马迭尔原味雪糕,后者是到哈尔滨必吃的,就象到了罗马必吃当地冰淇淋一样。又排队买了一个华梅大列巴(30元/个),又大又重,外壳硬,内松软,边吃边掉渣,有人说不吃大列巴不算到过哈尔滨。回民宿办完入住就在房间里休息。下午3:30出门去参观索菲亚教堂。抬头望见乌云翻滾,一场大雨就要来了。赶紧去中央大街找教堂,结果绕了一个大圈。还没有走到索菲亚广场,大雨倾盒而下,赶紧冲进广场中的一个西式凉棚躲雨,这里已经挤满了避雨的人,不少是老年人。狂风呼哮,雨水里夹着蚕豆蚕豆大小的冰包从地上跳进凉棚,鞋和裤子下半截全湿透了。雨小一点,我们就动身返回民宿,走到路口,公路被淹,无法通过,只好绕行,东绕西绕,迷失方向,跟导航才回到民宿。不幸的是这几天都是雨,有幸的是这个天气很凉快。 7.7 周五 多云 今日行程:民宿—道里菜市场—索菲亚广场—索菲亚教堂—中央大街—江边码头—太阳岛—东北抗联纪念园—韩建民俄罗斯油画收藏馆—𡋾墅区—俄罗斯风情小镇—过江码头—中央大街—中东铁路公园(老铁路桥)—民宿 今天早上睡到自然醒,一是因为昨天晚上在火车卧铺上睡得不好。海拉尔到哈尔滨的火车完全跟我们从成都到海拉尔的火车不一样,后者经过改造升级,空调系统,轨道系统等都非常好,车厢内空气清新,火车开行平稳噪音小,晚上睡觉基本不受影响,而前者的体验完全让我们仿佛一夜回到三十年前,车厢里空气污浊,臭哄哄的,太难闻,尤是轨道系统好像没改,火车开行噪声特别大,一刹车就前后摇晃得厉害,很多次差点滾向下床去。二是今天的活动计划比较随意。下楼去斜角街吃早饭,这条街是指定早市,除了早餐摊,还有卖蔬菜水果的摊,我们买了一些蕃茄,不是很红,有点发青,估计没有打催红素,不像我们那里卖的蕃茄,红得非常好看。吃完早饭,打算先去道里菜市场看看。从斜角街右转,沿着尚志大街往松花江方向走,不远就是菜市场,进去一看,没有看见卖新鲜蔬菜的,大部分卖熟食,卖红肠的特别多。穿过菜市场,出门就看到马路对面的索菲亚广场和教堂。我们拍完照就进去参观。这个教堂已经废弃,仅让游客参观。坐在教堂的椅子上可欣赏外国艺术家弹钢琴,拉手风琴,吹萨克斯管等,门票很便宜。从教堂出来,我们就走到中央大街,往河边走。经抗洪纪念碑广场,斯大林公园,一直走到轮渡码头。我们去太阳岛选择来回都坐2元/人的渡船,坐游船好象没有多大意思。买了船票就开始排队等候,一直等了半小时才开船。几分钟船就到了太阳岛。我们上了码头,走上绿道,但没有沿岸边绿道走,直接往岛里走,走过几条街就来到东北抗联纪念园。园內有东北抗日联军战士骑马塑像和一处浮雕墙。很可惜没有修建纪念馆,那些壮烈牺牲的抗联勇士们为祖国做出了巨大贡献,应该让子孙后代永远铭记他们的丰功伟绩。然后,左转往索道方向走,走了一段看到一处𡋾墅,就走过去看,原来是韩建民俄罗斯油画收藏馆。该馆太阳岛平原街11号,由韩建民先生创建,2008年 7 月 8 日正式对外开放。展馆占地面积 1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 5200 平方米,展览面积 2700 平方米,是从事中俄绘画、雕塑等艺术品收藏、展示及文化交流活动的民办艺术博物馆,免费参观。然后继续往前参观𡋾墅群,表面上看有些衰败,好象很多房子没人住了。中午,在双亭附近的长木凳上吃了些干粮、水果,等双亭里唱歌的市民回家吃饭,我们又到亭子里坐着休息了一阵子再继续往前走,一直走到入口,才折返往松花江边走。在路上看到太阳岛中间用围起来,这才发现是俄罗斯风情小镇,其实就是一个园中园,门票58/人,小孩,65岁以上的免费。园内明显比外面打造得好,绿草茵茵,百花争艳,每一处小屋就是一个主题,比如满洲里,瓦西里的家,列巴工坊,红色记忆等,值得一看。不过,58元/人的门票偏贵,你想北京颐和园多大才60元一张门票。参观完小镇,已过4点,船已开。只好赶紧去排队坐5点返回的船,差2分钟5点船就开了。回到斯大林公园,我们左转沿着岸边一直走到老铁路下,爬上阶梯,参观中东铁路公园(废弃的老铁路桥,原名“滨洲铁路桥”),大桥写着三个大字“松花江”。我们步行完整个铁路桥,返回时找了一处椅子坐等太阳下山。功夫不负有心人,大块乌云渐渐退去,在老铁路桥上看到了哈尔滨落日。在返回民宿的路上,每人吃了一碗“郎一家”牛肉面。路过索菲亚教堂也去看了下,洋葱头上并没有挂灯,周围的建筑比索菲亚教堂还亮,所以,广场上的夜景一般吧,不像网友说的那么美。 7.8 周六 晴转雨 今日行程: 民宿—圣阿列克谢耶夫教堂—果戈里书店—黑龙江省博物馆—民宿—中央大街旁老厨家餐厅—民宿 今天早餐就房间里吃大列巴,吃水果和家里带的核桃,喝茶。下楼左转在尚志大街地铁站上车,坐到工人文化宫站下,从1号口出站,左转沿革新街前行,走到圣阿列克谢耶夫教堂。教堂是拜占廷式,有洋葱头,现在还在使用,每天信众都要做功课。从教堂到果戈里书店不远,步行十来分钟。但书店关门整修。继续沿果戈里大街朝火车站方向走,沿途是有不少欧式建筑,个别还比较古旧,有百年历史了。路过一农贸市场,每人吃了一碗大楂子粥(玉米粒加苏打粉熬制的)和一个茶叶蛋,又买几个生鸡蛋,两个香瓜,四根香蕉。继续往前走,在东直大街左转,走几步就看到红博广场。广场中央原来是圣尼古拉教堂,它是全世界屈指可数、土质结构、拜占庭式的东正教教堂,由当时修建铁路的俄罗斯人修建,用现在的观点来看,是不可多得、无法复制的人类文化遗产,可惜在上世纪60年代的“文革”中红卫兵仅用一天的时间将其拆毁。现在是新建的一个雕塑。广场右边就是黑龙江省博物馆。这几栋建筑原是俄罗斯商场。博物馆里分基本展和临时展。前者介绍哈尔滨的历史,既有实物,也有声、光、电和数字技术做的视频。临展内容很少。看完我们就坐地铁返回民宿。坐地铁返回时意外发现2号线可以到太阳岛,也就是说除了乘船,坐公交车,坐过江索道(往返80元,单程50元),还可以坐地铁去太阳岛,而且最方便快捷。坐渡船排队等太久,公交车绕得太远,过江索道又太贵。休息一会儿后,去“老厨家”团了一个双人套餐,138元,一大盘锅包肉,一大盆椒麻鱼片,四个小碟(牛肉条、豆腐干、干煸二季豆、麻辣凤爪),份量大,没有点主食才勉强把它们消灭光。座位在仿火车餐厅里,有点特别。哈尔滨天气凉快,决定再呆两天,所以,续了两天房。
7.9 周日 雨
今日下雨,没有出游。正好在房间休整,一边喝茶,一边整理日记和照片及视频,规划下面的行程,查酒店,查交通,了解景点情况。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原来总觉得哈尔滨除了中央大街和太阳岛,就没有什么了。殊不知全城到处都是景点,只是因为过往的岁月冲刷掉了它们昔日的光彩。就在我们所住的民宿望出去,除索菲亚大教堂,街对面就是“伪满中央银行哈尔滨支行旧址”,现为中国工商银行。中午,不想出去找餐馆吃饭,决定尝试一下外卖。在某团上搜到“同合居”菜馆,点了“干炸丸子”、“熏三黄鸡”、“地三鲜”、“米饭两碗”、一个环保袋,中午没吃完,晚上接着吃,也没有吃完。一方面是菜的份量大,二是口味重,偏咸,三是因为菜的做法,简单粗暴,比如“干炸丸子”在川菜里只是一个半成品,是制作川菜中的一道名菜叫做“烧什锦”的材料之一。传统的川菜“烧什锦”主要是用上杂“猪心、猪舌、猪肚”,加入五花肉、鸡肉(煮熟)、炸猪肉丸子等,鸡汤烹制,再加玉兰片、莴笋头一起烧好。这是一道不要辣椒、花椒、郫县豆瓣等辛辣作料,只加胡椒的清烧菜品,是川菜百菜百味的代表之一。
7.10 周一 晴转雨
今日行程:民宿—靖宇公园—靖宇街—中华巴洛克—哈尔滨火车站—民宿
今天去参观中华巴洛克: 中华巴洛克是指一种以西式巴洛克建筑外墙面立面造型融入中国特有的传统吉祥饰物(龙凤、花鸟和各种修饰纹等)点缀,结合中式庭院回廊结构建造的中西结合建筑。这种建筑形式在20世纪20年代成长起来的民族资本家在哈尔滨道外地区,刚好迎合了他们的“炫富”心理,照搬起华丽的西式建筑,并用中国传统特色的饰物对建筑改造。吃过早饭,我们就下楼到工商银行对面的公交站乘坐206路公交车在道台府站下车,先去看了一下道台府,结果发现没有开放。然后,就步行过马路左转,直走过马路右转,再走几步就到靖宇公园。这是一个普通的公园,有个小广场,塑了杨靖宇像。从靖宇公园出来,我们就沿着靖宇街往景阳街方向走,一路参观街道两边的中华巴洛克建筑,很多这种建筑都已年久失修,有些破败了,不少建筑前面都打围正在修复中。能看到的中华巴洛克建筑中,邮政银行那一栋最漂亮。走到哈尔滨第四医院,天翁不作美,无情地下起雨来,我们只好跑进医院躲雨,顺便上个卫生间,然后,坐在候医区的椅子上等了将近一个小时,无奈雨仍然下个不停,我们只好换上随上携带的塑料拖鞋(查天气预报得知,今天有雨),继续前行。最后来到修复完成的中华巴洛克街区,反而感觉不好,太商业化。雨停了,重新穿上鞋,乘坐388路公交车去哈尔滨站找那座教堂:“圣•伊维尔教堂”,建于1908年,是哈尔滨很特别的一座老教堂。该教堂建筑风格为典型的折衷主义,砖木结构,原为驻哈尔滨俄国外阿穆尔军区的军用东正教教堂。我们在哈尔滨火车站一下公交车,就看到那座教堂,就在火车站旁几步路,奇怪是我们7月6日早上下火车,出站,怎么会看不到这么一座大教堂?!可见,哈尔滨还有许多游人不胜了解地方,于是决定再续两天房。
7.11 周二 晴
今日行程:民宿—哈尔滨博物馆(柳树街,原市委大院)—中央大街—民宿
前天就查好哈尔滨博物馆离我们住的民宿不远,步行即可到达。据说这个博物馆比黑龙江省博物馆还好。从民宿下楼左转走到路口,右转过马路,直走穿过一个街口,在第二街口左转过马路,走到圣索菲亚广场,再往前直走两个街口,左转不远就是哈尔滨博物馆入口。这个院落很大,省博物馆真的没法跟它比。首先院落比省馆大,有7栋楼,1,2,6,7栋现在有展厅。解放后这里一度曾经是哈尔滨的政治中心—市委所在地。1号楼在院落中央,是一栋中西合壁的新巴洛克风格建筑,市委书记的办公室就在二楼。解放以前的各个时期,这里曾经都是当时政府的重要机构所在地。现在是哈尔滨中苏友好协会旧址纪念馆。6号楼是哈尔滨城市历史发展展馆,比省博馆内容丰富,能更好地了解哈尔滨的前世今身,一条铁路魔幻般兴起了一座繁华的东方城市,哈尔滨从一个偏僻东北的小村崛起为当时“中国北方的上海”。7号楼是哈尔滨文物馆、喜多方•古董艺术品收藏馆、欧洲铜版画收藏馆、当代影像艺术馆。2号楼是黑龙江省文学馆、黑龙江省版画馆、俄罗斯油画雕塑展览馆、哈尔滨侨民生活展馆、北方油画个人收藏展、哈尔滨钟表收藏展馆、哈尔滨漆器艺术展馆、名人信札展馆、古陶博物馆。这么多内容,看几天,也只能是走马观花。我们先参观1号楼展厅,然后,看6号楼展厅,再去7号楼展厅,最后参观2号楼展厅,有些展厅直接飘过,就这样,走出博物馆已经是下午2点过了。赶紧去中央大街华梅餐厅买大列巴(30元/个),队排得不长,大列巴是买到了,想买的沙一克还是卖完了。然后再去买了马迭尔冰糕。在往回走的路上,看见“毛毛春饼”,想尝一下,于是点了两种饼各两张,一盘炒肉丝(下面垫有黄瓜丝等菜),一盘炒合莱(绿豆芽等菜,少许肉丝),一小碗大楂子粥,价格偏贵,味道一般,饼的吃法有点象成都的春卷,把肉丝、菜放在饼上,然后把饼卷起来吃,当然,说到味道自然就不能同日而语了。
7.12 周三 晴
今日行程:民宿—颐园街1号—红军街—太阳岛—民宿
今天想去参观颐园街1号,据介绍以前一些大人物曾经在这里住过。从尚志大街地铁站坐到博物馆站下,出4号口,穿过一个商场,出门对面就是颐园街1号。不巧,今年4月26日开始维修到现在还没有开放,只在外面拍张照片。顺路看一眼颐园街3号,也是欧式建筑,现为哈市老年活动中心。然后,从红博广场沿红军街往前走,一直走到工人文化宫。这条街两旁的大楼都很现代,很高大上,比如省人大,大型高档酒店。工人文化宫要旧一点,建于1958年,仿欧式建筑。看完这一路,我们乘地铁再次前往太阳岛。一出地铁站,才发现这边才是正门,私家车、旅游大巴都停在这边的大型停车场,人也特别多,斜对面又是极地世界(小孩玩的地方)。一看导览图,才发现我们上次来只走了太阳岛的四分之一。我们走过大桥,往太阳岛里前行,然后左转绕过笨熊乐园,去游览太阳湖、太阳山、太阳瀑、天鹅湖、松鼠岛、鹿苑,最后,来到一个超级大、精心设计、细心管理的花卉园,每棵树、每一条水渠、每一片草地、每一陇花卉造形都很别致,富有深意。我们外行人看起来就是一个字: “美!”二个字:“太美!” 三个字: “美的狠!”
7.13 周四 晴
今日行程:哈尔滨—牡丹江—东京城—镜泊湖(北门)外的瀑布村
今天告别哈尔滨,前去镜泊湖。临行,不知为什么还有些念念不舍。原计划住三晚,结果,续房两次,住了一周。要不是行程中还要去东北其他几个地方,真想在这里度过这个炎热的夏天。清晨,早早起床,吃过早饭,把房间钥匙放在桌上,背包拉箱,下楼到尚志大街1号口,乘地铁前往哈尔滨火车站。经纬360大厦到哈尔滨火车站不远,但步行不便,路况复杂,需要爬石梯,过几道斑马线。到达进站口,已经7:30,立即买了8:04到牡丹江的动车票,9:56正点到达。据网友介绍,牡丹江汽车客运站11:00有一班去镜泊湖的车,而且一天只此一班。牡丹江汽车客运站不象很多城市就在火车站旁,有点远,需坐公交车或打车,人生地不熟,担心赶不上那班车。所以,我们选择坐火车到东京城镇,再那里搭车去镜泊湖,某德上显示东京城到镜泊湖只有29公里。我们买了11:01牡丹江站发车,12:23到东京城的火东票。中途经停三个站,正点到达。下车就有一个穿铁路制服的中年男士问我们去哪里,我们回答说,镜泊湖,他马上说他可以帮我们叫车,被我们婉言谢绝了。走出火车站,停在路边的私家车司机一个劲地喊道,到镜泊湖60元。我们也没有理采,直接走到火车站旁停车场,里面有个小屋大字写着“到镜泊湖班车”。走近一看,人去屋空,不知何时已经停售,也许是这三年新冠疫情给闹的。一看我们拖着行李箱往镇里走,私家车司机又来游说,我们还是不理他们。走了一段,一查某德地图,小镇就只有这条主街,镇上的客运站就前面不远处。进站一问售票员,她说现在有下午1:30和1:40两班到镜泊湖的大巴。我们买了1:30的票,售票员说这是从牡丹江到二吕(小镇)的过路车。这个客运站很落后,卫生间在停车场的另一边,还是原始的旱厕,可能城市长大的小朋友都没见过。简单地描述一下,就是盖一间房,挖一个坑,横着放几块水泥板完事。可见,东京城这个地方听起来很现代,其实经济发展得很不好。没等多久,车就来,乘客不多,货却不少,客车被要求带货的人力三轮货车包围,客车下面的行李櫃堆了货,司机好不容易把乘客的李行箱塞进上,车上座位下面,过道上也塞满象纯净水这样的货物,简直是要搬走一个超市。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镜泊湖景区的商家也很困难,连雇一辆货车送货都舍不得。汽车终于启动,四十多分钟就到了景区北门外的瀑布村,全村都是开宾馆和饭店的。在村道背后找了一家宾馆,网上评价好,入住一看,也就是农家乐的水平,不知这好评从何而来。在房间里休息了一会儿,吃点干粮和水,现在是到早不晚的,打算等会儿再出去吃饭。走到村口一家餐馆,从表面上看,干净整洁,也有点规模,吃饭的人不多,可能是吃晚饭还有点早。他们这里河流多,是产鱼的地方,点了一盘以前没吃过的鱼肉饺,一盘爆炒珍蘑,一碗米饭。饺子一般,珍蘑太咸,跟服务员要了两碗白开水,边洗边吃,才勉强把这菜咽下去。
7.14 周五 雨
今日行程: 住处—镜泊湖吊脚楼瀑布—山庄码头—住处
今天的节目很特别—冒雨游览镜泊湖景区。所住宾馆的早餐10元一位,一个鸡蛋,一碟小菜,两个馒头,一碗白米粥。我们还是啃哈尔滨带来的大列巴,加上红肠和牛奶,还有香瓜。从北门刷身份证进入景区,买观光车票30元/人(一天票。二天票40元,三天票50元。),还是刷身份证乘车。先乘车去了吊脚楼瀑布,观看瀑布跳水。观景台上早已站满了人,都打着伞或穿着颜色各异的一次性雨衣,等待9:00第一场。瀑布跳水上下午各三次,上午9:00,.10:00,11:00,下午14:00,15:00,16:00。跳水者,五十多岁,身穿浅灰色游泳裤,乘坐橡皮快艇从瀑布下游乘风破浪而来,从观景台对面岸边下快艇,先爬上对岸的亭子,亭子与瀑布同高,他从亭子里出来,沿悬崖边的路上做了几次倒立,然后走进瀑布上游河里,涉水慢慢走到瀑布边沿,向观景台上的游客挥手致意,稍作调整,奋力从瀑布顶上一跃而下,几秒钟后冒出水面,用自由游姿式游向橡皮艇,扶在艇边,橡皮艇迅速开走了。我们就从观景台下到瀑布下游的河边,欣赏瀑布的全貌。说实话,这个瀑布与贵州黄桷树瀑布、赤水大瀑布相比,还真是小巫见大巫了。只是全世界的瀑布只有镜泊湖有瀑布跳水表演。顺河爬上观瀑大桥拍照。这番折腾,时间又到了第二次跳了。我们冒雨跑过去看第2次瀑布跳水。看完就排队等车去山庄码头乘船游湖。观光车翻山越岭来到山庄码头,雨下得很大,我们下车后躲了一阵,但感觉今天这个雨一时半会是停不了。于是,决定马上买船票游半湖,现在几乎停了全湖游。游船是两层,上面一层是观景平台,虽是有遮雨遮光棚,雨大风大还会飘雨进来。下面一层是玻璃封闭的船仓。为防雨,我们今天的人字拖,站在观景平台脚特别冷。游湖80分钟,除了药师佛古寺特别一点,其余并无什么看点,沿湖建了很多疗养院,但看不太清楚。好不容易挨到游船返回在码头靠岸,赶紧乘车返回北门,走回宾馆换掉湿衣裤,暖暖脚。晚餐重新找了一家餐厅,店家推荐葱烧鲤鱼,刺五加煎鸡蛋,新鲜鲤鱼活蹦乱跳的,从水池里捞起来,现杀现做,2.4的鲤鱼居然被我们两人吃光了,做法有点像清蒸后淋上熬制过的酱油汁,鱼肉鲜嫩刺少,咸淡适中,没想到瀑布村也有这么好的厨师,在我们的旅途中很少遇到。
7.15 周六 阴转雨
今日行程: 镜泊湖—东京城镇—敦化—延吉
今天4:30闹铃一响,赶紧起床,收拾停当,吃点干粮,就下楼退房,背包拉箱去村口等二吕镇开往牡丹江的过路班车,6:20会经停这里上客。等我们赶到村口,已经有人在那里等车了,而且要乘这趟车的人不断赶来,越来越多,担心会坐不下。司机今早可睡过头了,6:33才开车过,一通拥挤,终于找到座位,真的有几个人站着。四十多分钟后我们再次来到东京城,买了9:00到敦化的班车票,这趟车是从安宁到敦化的,路过东京城。一个小时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我们坐上去敦化的客车,心里总算是踏实了。昨天已订好了延吉的民宿。到了敦化去延吉,动车只需30多分钟。客车没有走高速,在国道上开行,路上路过一些村庄和镜泊湖镇、雁鸣湖镇。路过一座桥从镜泊湖上穿过,雁鸣湖镇有很长一段路的左边是一大片美丽湿地。敦化汽车站就在敦化高铁站旁,衔接得很好。我们很快坐上去延吉的动车,30多分钟后抵达延吉西站,换乘B16路公交车,在延边妇幼保健院站下车,找到民宿入住,时间才下午2点过。一路颠簸过来,倒也还算顺利。在房间休息到4点过,就上街去逛吃。离我们住不远有一家全州拌饭,看评价还行,就点了一个小份石锅拌饭,一份米肠,一小份煎打糕,一份辣白菜。勉强吃完,可见吃货有风险,点菜须谨慎。
7.16 周日 雨转晴
今日因病未出行。
昨晚半夜老婆腹疼,爬起床来吃药。我早晨起床后,也腹泻了好多次,不敢轻敌,也赶紧从行李箱中找药出来吃。人在旅途,就怕遇到三病两痛,意外受伤等。老婆开始吃日本药“胃太”,不行,改吃肠炎宁。我吃了一次肠炎宁,止不住,马上上街到附近的一家药铺买了诺氟沙星胶囊,立即服用,过了一段时间,才慢慢见到好转迹象。早饭,老婆啥也没吃,我也只喝了点牛奶。究其生病的原因,主要是在外旅行,生活不规律,吃饭只能将就,不合口味也没法。日晒雨淋,特别是前天在镜泊湖冒雨坐游船,风大雨疾,不敢穿登山鞋,所以,脚上只穿了拖鞋,身上穿了雨衣又打伞,还是觉得有点冷,可能身体伤于风寒,再加上昨天下午吃的米肠和打糕都是糯米做的,不易消化,诱发上述症状。所以啊,出门在外,健康平安排在第一位。
7.17 周一 晴
今日行程: 民宿—水上市场—帽儿山—朝鲜族民俗园—民宿
早上起床,喝了点温开水,吃了一颗瑞士糖,就步行去水上市场。说是很近,我们却走了近半小时,身上还一直冒虚汗。说是水上市场,其实就是河边自由市场,一部分在露天摊,一部分在一个建筑物里,主要是餐馆和长摊。有特色的货物是,人参等山珍和水酒。东西我们不敢随便吃,也不敢买,只买了一袋豆浆和一瓶酸奶。回到民宿,喝了豆浆,吃了点开水泡馒头,还是不敢吃鸡蛋,担心不好消化,肠胃只能靠慢慢养。然后,下楼出小区大门右转到延边妇幼保健院站乘B16路车去帽儿山。经十几个站后,公交车到达帽儿山公园大门。下车后,我们开始走木栈道爬山,开始坡度平缓。栈道两边主要是松树,都用铁丝网围起来,挂着“封山育林”的警示牌。快登顶时才突然变陡,我们很快登上观景台,鸟瞰延吉城区,城很小,可以看到我们住的电梯楼。观景台上呆不住,太阳晒得厉害,蚊虫还特别多,追着咬人,简直受不了,赶紧退下去,从下山道下山。快到山脚下时,我们觉得这里比较阴凉就坐在栈道边休息,喝酸奶,吃点零食。然后,下山坐B16路在民俗园站下车后,有点晕,不知朝鲜族民俗园在何处?问了一个过路的,说不知道。我看到公交车站对面山坡种满鲜花,花田中还建有一个假风车,不远处有房屋,以为是那里,就走过去,遇到一位老年男士正往下走,我们问他民俗园是不是在上面?他说不是,叫我们跟他走,他领我们去。我们走回公交站往前走有个丁字路,右转下坡,路左边围墙里就是民俗园,他一直把我们带到入口才离开,谢谢大哥,好人一生平安。民俗园今年7月—10月搞优惠活动,凭延边州身份证免票,票价30元/人。所以,今天人超级多,挤满化妆穿朝鲜服拍照的年轻人,也有个别小孩和老人来凑热闹,简直让游人无法参观景区里的各个景点。这个景区是用从各地搬来的朝鲜族房屋和各种居家用品新建的,有财主的家,筑农民的家,教书先生的家,铁匠的家等等。房屋结构木质为主,屋顶有青瓦和茅草两种。青瓦屋脊据说有九条,不过,我没有数出来。茅草屋顶搭建也很有技术含量。我们逛完后就又返回公交站乘车返回。
7.18 周二 晴
今日行程: 民宿—延吉西站—图们北—百年部落—日光山华严寺—观景台—界碑—国门—图们北站—延吉西站—民宿
今天早起去图们游览。下楼到小区对面的马路边打车去延吉西站乘动车到图们北,包了一个出租车去百年部落、日光山华严寺、界碑和国门,谈好价格200元。各景点大致在一条线上,我们选择先去最远点—百年部落。汽车要经过图们市区,图们北站离城里也有点远。然后走了一段边境公路,我们来到了一个村子,村口建了个大门,门外有个大石头,上书百年部落。这也是一个朝鲜族村落,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保留的老房子,另一部分是新建的,还没有运营起来。游览项目有老屋参观,观看朝鲜传统歌舞表演,品尝打糕和米酒,朝鲜民俗展示馆。老屋和民俗馆参观能看到朝鲜族真实的生活情况。然后,我们往回走去日光山华严寺。该寺基本修复完成,很大,基本布局跟普通佛教寺庙差不多,但融入了很多朝鲜族元素,这是主要看点。接下来顺路从日光山下来去观景台,主要看河对面的朝鲜小城—新义州市,说是“市”,其实不如中国农村任何一个大点的镇。最后,开车去了界碑和国门打卡拍照完事。需提一下,这个国门是铁路国门,图们口岸的国门正在修建,以后开放也要收费,由此可见,东三省及内蒙经济真的发展空间还相当大。
7.19 周三晴
今日行程:民宿—延吉西站—珲春—延吉西站—民宿
今天游览方式跟昨天差不多—包车游。珲春比图们远一些,而且从珲春站去防川景区汽车需行驶70公里,还要返回珲春站,来回140公里。所以,我们早起打车去延吉西站,乘坐7:36的动车去珲春。出站去出租车停车场200块包了一辆车,去防川景区包括沿途景点。珲春高铁站外的出租车管理很规范,有专门的停车场,排队上车,不会有斩客的现象。车也是从高铁站先到珲春城区,司机师傅给出租车换了一块电池,他开的车是一辆新能源环保车。换电池的过程全是自动化,瞬间完成,真令我们感到惊叹,这里是边城啊,也会这么现代化!还真不能小看了我们国家的发展。汽车向防川景区开去,路况很好,刚修好不久。路两旁的植被也很茂盛。首先到达的是中国最窄的路,路边有个石碑,上书“洋馆坪堤”,原路宽仅8米,左边是俄罗斯,右边是朝鲜。现经与俄罗斯协商,同意我国扩宽了道路。汽车继续往前开,路过荷花湖和花卉园都未开放。荷花湖是荷花未开,暂不开放。花卉园受三年疫情影响现已荒废。也路过了东方第一村,由于它在行车方向的左边,所以,安排回程时再停车参观。防川景区的一眼望三国景点,对,它只是个景点,门票70元/人(65岁以上免费),观光车8元/人,7元车费,1元保险费。看点只有两个:一是乘电梯登龙虎亭,二是参观清朝时期留下的土字牌(界碑),但它经常因军事原因关闭。我们就没去成。龙虎亭上可鸟瞰附近中国、俄罗斯和朝鲜三国疆土,即所谓一眼望三国:首先说中国,从眼睛看到的情况是高楼林立,绿水青山,庄稼繁茂,温室大棚随处可见,景点游人如织,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俄罗斯那边,地域辽阔,人烟稀少,主要是草原、湖泊和湿地,美丽宁静;再看朝鲜,房少人不多,倒也很安定的样子。天气不好,日本海用望远镜也看不太清楚。不足之处是在观景台上隔着玻璃窗拍照,效果不太好。
参观完龙虎亭,我们驱车来到位于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珲春市敬信镇防川村:该村地处于中、俄、朝三国交界地带,被誉为“东方第一村”,因“一眼望三国、一县邻三国”而闻名,2019年9月完成改建。有诗曰:“雁鸣闻三国,虎啸撼三疆,花开香三邻,笑语传三邦。” 防川村周围群山环抱,景色怡人,前有江,海鸥欢叫,漫天飞舞,回廊栈道环绕,后有湖,仙亭高耸,荷花睡莲争相斗艳,左边有非常别致的用青砖和各种闲置物件打造的特色艺术墙,闲置的农房“旧貌换新颜”,摇身一变成为精品民宿,整齐亮丽而又不失朝鲜族建筑风格,如朝鲜族特有的火炕、24小时循环的热水器和WIFI一应俱全,每逢节庆,村里的演艺厅和演艺广场还会举办特色非遗展示和精彩民俗表演,……
清朝官员吴大澄与别的大员不一样,是一位民族英雄,他雕像就在路边的坡上,引无数游人前去瞻仰。话说康熙五十年(1714年)设立的珲春协领,其辖区范围大体在图们江以北,乌苏里江以南,西至哈尔巴岭,东到日本海的广大地区,本只与朝鲜有界,并不与俄国为邻。
但是1860年,沙俄乘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机,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不平等的《中俄北京条约》,割占了乌苏里江以东的广大地区,从珲春辖区内就割去了三分之二多的中国领土,从此,珲春失去了沿海地区,始临俄国,有了共同的疆界,珲春完全失去了出海口,成了一个"望海之地"。
面对沙俄对我领土的不断蚕食,清朝廷不断派遣官员前去交涉,无果。1885年派吴大澄为钦差大臣到吉林督办边务。他率中方代表与俄方代表举行勘界谈判,于1886年7月与俄方签署了《中俄珲春东界约》。由于吴大澄的据理力争,不仅收回了黑顶子地方,重新确定了边界界碑、记号,使得"土"字牌立于沙草峰以南越岭而下的山麓尽处,而且争得了中国从图们江的出海权。
7.20 周四 晴
今日行程:民宿—延边博物馆—民宿
今天是在延吉的最后一天,我们打算去延边博物馆,其他景区我们不感兴趣,天气太热,不想跑了。下楼到玉池路吃早饭。这条街上有9路公交车到体育馆,博物馆就在它左边。
延边博物馆,位于吉林省延边州延吉市长白西路8627号,占地面积3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6500平方米,隶属于延边州文化局,是社会科学类民族民俗专题博物馆。1983年6月12日,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政府正式批准成立延边博物馆;2012年9月3日,前往现在的新馆。
现有藏品有15091件/套,其中珍贵文物540件/套。馆内设有《朝鲜族民俗展》《千秋正气一中国朝鲜族革命斗争史陈列》和《延边出土文物陈列》等三大基本陈列展,以及《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成立60周年成就图片展》等专题展览。三大展厅很有特色,《朝鲜族民俗展》面积达2000平方米,利用现代化的展陈手段,从朝鲜族迁入到生产、生活、人生礼仪及文化、娱乐等多个角度,全面展示了中国朝鲜族优秀民俗文化。为配合朝鲜族民俗展览,还设有200余平方米的民俗互动体验区,让人们了解朝鲜族米酒制作过程并品尝米酒,还有朝鲜族文字、乐器、服饰等,亲身体验朝鲜族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近千平方米的《千秋正气——中国朝鲜族革命斗争史展》,从朝鲜族启蒙教育开始,到反日、抗日时期,从解放战争到自治州成立,全面再现了中国朝鲜族不畏强敌,不怕牺牲,为争取民族解放和新中国建立前仆后继、英勇奋斗的感人场景和所建树的功绩。《延边出土文物展》陈列面积近千平方米,从两万多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到元、明、清时期,以一千多年前的“海东盛国”渤海历史为重点,用众多的出土文物及场景复原、沙盘展示等多种展陈形式,向人们讲述了延边悠久的历史、多彩的文化和曲折的发展脉络。重要藏品有延边博物馆馆藏精品有青铜时期三棱矛形器、池昌翰书画、朴氏家牒、佩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