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北大营旧址陈列馆位于大东区柳林街2号,是中国近现代建筑遗存。2021年,在九一八事变爆发九十周年之际,沈阳北大营旧址陈列馆建设工程正式启动。2021年12月23日举行揭牌仪式。
到北大营参观,坐地铁是最佳选择。乘坐地铁4号线,到北大营站下车。
出地铁C口,向南走到南卡门路口,左转向东出发,继续向东350米,到达北大营东街路口。
在北大营东街路口再左转,向北出发,继续向北400米。
穿过马路市场,
在北大营东街与北大营东路交叉路口右转。向东前进。
沿着北大营东路,向东行走400米,到达柳林街丁字路口。
路口处建有北大营街角公园。
街角公园标志性围墙上,依稀可以分辨出“北大营”“打响抗战第一枪”的字样
打响抗战第一枪
在路口左转,向北行进500米,即到达北大营旧址陈列馆。
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标志性建筑残历碑上刻着一段文字:“夜十时许,内日军自爆南满铁路柳条湖路段,反诬中国军队所为,遂进攻北大营,东北军将士在不抵抗命令下忍痛撤退,国难降临,人民奋起抗争。”
北大营始建于1907年。作为沈阳近代历史的缩影和见证,它经历了清末、民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不同的历史时期,见证了辛亥风云、东北易帜、九一八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1931年9月18日,日军自爆南满铁路柳条湖段,反诬中国军队所为,并以此为借口炮轰东北军驻地北大营,驻守北大营的部分爱国官兵不顾“不抵抗”命令,奋起抵抗,打响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第一枪。作为沈阳重要的抗战遗址遗迹。2018年,北大营营房旧址陈列馆建设工程启动前,留存两栋半遗址;2019年,北大营营房旧址被国务院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1年12月23日,沈阳北大营旧址陈列馆正式对外开放
走进馆内,通过一幅幅历史照片和一件件历史文物,重现了在危亡时刻中国爱国官兵奋起还击的史实,体现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暴,勇敢抵御外来侵略的伟大爱国精神。
北大营原是东三省总督徐世昌为加强奉天北部防务,下令修建而成。因地处奉天城北,故名“北大营”。北大营营垣南北近2000米,东西2000多米,占地面积400多万平方米,是当时革命的策源地。民国后,北大营成为张氏父子所部奉军及东北军的重要驻地及训练场所。九一八事变前,日军开始频繁地进行实弹射击和进攻的演习。1931年,驻沈阳日军演习更为频繁,演习目标甚至包括进攻北大营、兵工厂和攻占沈阳全城,其实战意图已十分明显。
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独立守备队柳条湖分遣队河本末守中尉率领几名部下,以巡视铁路为名,来到南满铁路柳条湖路段。按照事先的计划,于10时20分用炸药将铁路一侧的路轨炸毁,之后,日本人又制造假现场,在被炸现场放置了三具身着中国士兵服装的无辜百姓的尸体,把这次爆炸事件嫁祸于北大营东北军官兵,并以此为借口炮轰北大营驻地,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当日军开始向北大营发动进攻时,当时驻守的东北军第七旅参谋长赵镇藩,立即用电话向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公署参谋长荣臻请示,而得到的命令是,“不准抵抗,不准动,把枪放到库房里,挺着死,大家成仁,为国牺牲。”
在一道道“不抵抗”的军令下达时,第七旅爱国官兵还是不顾一切砸开了军械弹药库大门,夺取枪支弹药,群请一战。
当天晚上,第七旅第620团团长王铁汉听到爆炸声,骑马从家中紧急赶回北大营,开始组织620团进行抵抗。王铁汉曾回忆,自己拒绝执行“不准抵抗”的严令,“19日1时40分,适逢东北边防司令长官公署军事厅长荣臻致电,询问情况,并严令不准抵抗。我答称:敌人侵吾国土,攻吾兵营,斯可忍,则国格、人格全无法维持。而且现在官兵愤慨,都愿与北大营共存亡。敌人正在炮击本团营房,本团官兵势不能持枪待毙。”
虽然日军对北大营展开猛烈的攻击,但遭到了中国守军的顽强抵抗。进攻中,担任第四中队弹药补给任务的步兵上等兵新国六三,被中国军队一发子弹从“右肩穿过他的心脏”,上等兵增子正男头部中弹身亡。
在北大营响起的还击枪声,正是中国人民不屈抗战的先声。
驻守北大营的东北军爱国官兵们没有忘记军人要以“守土卫国,维护民族尊严”为己任。在敌人迎面而来的危难时刻,面对上级一道道不抵抗的严令,不顾命令而发起还击,彰显了中国官兵朴素的爱国主义情操和民族精神。东北军爱国官兵的奋起抵抗是为了捍卫国家与民族的尊严而向日军开火,它打响了中国14年抗日战争的第一枪,同时也拉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九一八事变后,北大营逐渐沦为“日军炫耀军国主义侵略的教育场所”。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俘虏的盟军战俘曾一度关押于此。解放后,北大营成为军队用房、企业办公场所、物品仓库等。
2011年,文保志愿者发现了北大营三栋营房旧址。2012年北大营营房旧址成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成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1年12月23日,沈阳北大营旧址陈列馆正式对外开放。
北大营旧址陈列馆由史实陈列馆、旅长办公室复原展区、兵营宿舍复原展区、北大营官兵训练场地复原展区等部分组成,占地面积11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475平方米,展览面积1065平方米。基本陈列展览《百年风云北大营》通过400余幅历史照片、200余件历史文物以及电子地图、场景复原、全景沙盘、主题雕塑、绘画作品、影视播放、幻影成像等多种现代化展示手段,全面展示了北大营作为清末守疆护边的兵营、辛亥革命的早期策源地、奉系整军经武的大本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首役战场、二战盟军战俘的首押地的百年历史,彰显了北大营所蕴含的独特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
由于史实陈列馆内部整修,当天没有开放,选取部分网友照片展示如下,在此向作者表示感谢!
露天展示
北大营复原陈列展区
士兵寝室
室外武器复制品展示
日式三八???复制品
典型的东北冰溜子。
棚户区改造前,隆冬时节东北的平房几乎家家户户的房顶上都有冰溜子。
东北军展示塑像
陈列馆开放以来,即便在寒冷天气里,依然有许许多多的观众前来这里追寻抗战印记,感怀历史沧桑。
九一八事变之夜,东北军爱国官兵的抵抗不只是东北抗战的开始,也是全国抗战的开始。北大营的反抗枪声,体现了中华民族反侵略的抗争已经开始,“将侵略者赶出中国去”逐渐成为当时全国的呼声。
沈阳北大营旧址陈列馆作为沈阳重要的抗战遗址遗迹,要把这一重要的宝贵历史文化资源和抗战遗迹保护好、利用好、管理好,传播抗战文化,传承抗战精神,以讲好沈阳故事、抗战故事和英雄故事为主线,深入发掘历史文化内涵,更好地传承、利用、展示相关资源,让人民群众追寻历史遗迹,感怀历史沧桑,为社会发展凝聚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