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柳宗元《永州八记》

作者:一句卧槽走天涯 显示图片

《永州八记》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时,借写山水游记书写胸中愤郁的散文。实际上柳宗元写的山水游记中还有一记,即《游黄溪记》,由于前八记都在永州城郊,历代文人寻胜较多,故称“永州八记”。

《永州八记》包含《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

始得西山宴游记
唐元和四年(公元809年)柳宗元住在城内东山法华寺。对河就是西山。
柳宗元过河游览后写了《始得西山宴游记》这篇游记。西山,指潇水西岸南自朝阳岩起,北接黄茅岭,长亘数里起伏的山丘,即现今的娘子岭一带。
钴鉧潭记
《钴鉧潭记》写于游西山后几天。钴鉧潭,在永州市零陵区河西柳子街柳子庙右侧愚溪西北面。古代称熨斗为钴鉧,钴鉧潭河床底面都是天然石头,凹陷甚深,潭面像古代熨斗,故名之。
钴鉧潭西小丘记
《钴鉧潭西小丘记》写于游西山后八日。西小丘,在柳子街至永州市人民医院后的公路下侧,愚溪旁。早已成为居民住宅。沿溪一带尚有竹丛,竹丛下有许多石头如齿状互相推挤,倒映水中,当是柳宗元文中所指的“若牛马之饮于溪”了。
小石潭记(全名为《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小石潭,愚溪旁,下游兴建水电站后,水位提高,虽是清莹澄沏,但旧址已被淹没,可以按照柳宗元所写的“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找到小石潭。2002年,永州市为保护文化遗产,炸掉水坝,还小石潭“全石以为底”的原貌。
袁家渴记
出永州市南门约五华里,在南津渡对面有个沙沟湾村,村前“澄塘浅渚”,水阔洲重,以关刀洲最大,长约100米,宽27米,洲旁有奇形怪状的石岛。柳宗元文中的袁家渴(音hè与褐同音)即此地。
石渠记
《石渠记》写于元和七年(公元812年)游袁家渴以后。从袁家渴沿潇水而上,约半华里有一条小溪,溪口上去不远有一座石拱桥,桥下为农家浣洗处,柳宗元写的“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坠小潭”当是石渠旧址。
石涧记
从石渠沿潇水而下约一华里,翻过一座土山,就到了涧子边杨家。村子北面有一条小溪,从村前田洞中间流经村旁,穿石拱桥,入潇水,这就是柳宗元所说的“石涧”。
小石城山记
《小石城山记》同样写于元和七年(公元812年)。这是八记中的最后一篇。小石城山在永州愚溪之北,过东风大桥到朝阳街道,沿着往北的山路而上,约一华里就到小石城山。明代在山腰修了一座“芝山庵”,因此"小石城山"又名“芝山”。


永州简介

湖南省永州市区原名湖南省零陵县,位于湖南省西南部,永州地区北部,东接祁阳县,南靠双牌县,西抵广西区全州县,北挨衡阳祁东县。
永州(今永州市零陵区),在唐时还是一个未经多少开发的地区,僻远荒凉。州司马只是安置流放官员的一种名义上的职务。柳宗元作为一个有远大政治抱负的革新家,在这样的处境里,还要时刻担心受更重的迫害,其心情之抑郁苦闷可以想见。可以说,在永州的十年,是柳宗元生平最为困厄,最为艰难,心情也最为孤寂郁愤的十年,但正所谓祸兮福所伏,福兮祸所倚,这穷蹙的十年,居然真正造就了一个古文大家的绝世风范,就在这种环境下,就在这种心情下,柳宗元的郁郁才思得到了强烈的激发,发言为文,莫不悲恻动人,寓言、山水游记以及记叙文都取得了整个一生中最光辉最杰出的成就。《永州八记》,《捕蛇者说》,《三戒》(《临江之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段太尉逸事状》等等这些代表柳宗元最高成就,散文史上赫赫有名的篇章都莫不作于这僻远凄幽的永州。幸与不幸,曷可言哉!

作者简介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运城)人,杰出诗人、哲学家、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因为他是河东人,人称柳河东,又因终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称柳柳州。柳宗元出身河东柳氏,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节孝亭建于清光绪四年(公元1878),为翰林院侍诏邑人熊学礼奉旨为其母守节尽孝而建。亭为砖、石、木结构,抬梁支撑屋面,封火山墙。亭内四根八棱石柱,高四米,柱上刻两幅富有地方风味的对联;亭上精刻生动有趣的云龙图案。节孝亭建于湘桂驿道上,是供过往行人歇脚饮茶之所。

没想到在愚溪边的湘桂古驿道上有这样一座节孝亭。节孝亭有些苍老和衰败的模样,青石砖铺就的地板已经凸凹不平,亭顶上的瓦有好几处地方被风吹开漏下来一束束的阳光。亭内有供人歇息的石凳,有置放茶桶的石磴。一百多年前,节孝亭屹立在湘桂驿道上,给了经过此地的人们多少温暖与清凉!透过历史的烟云,我仿佛看见有官人、文人、商人和无数平民百姓,他们走累了口渴了,就在这节孝亭里停下来,喝一碗解渴的凉茶,身上的疲惫一下子就消失了,再在石凳上坐一会儿,身上便来了劲。然后他们就起身,朝着他们的各自目的地一路前行。迎来送往,那时的节孝亭是何等的辉煌与荣耀!如今,驿道被现代交通所替代了,驿道上茅封草长,有的地方寻不到了踪迹。没有了来来往往的人马,节孝亭也变得冷清与寂寞了。


听爸妈说在他们年轻的时候,没有汽车这些交通工具的年代,从乡下挑木炭来城里卖钱换一些肉回去,都是要经过这里,并是约定成俗的休息点,一个极具年代感的古建筑,不过现在进行了一些加固和维护。


狂草怀素和尚,也看不懂写了些啥,只是关注了碑上面全是古生物化石,小的时候同弟弟一起经常跑到家后面的石山上面去找和挖这些古生物的化石,觉得自己长大后会成为一个古生物学家,看到这些刻在古生物化石上的草书,没想到的是我居然走上了学艺术的道路,真的是一个完美的结合~


但我依然觉得,节孝亭的精、气、神仍在。我由亭内到亭外,仔细端详着节孝亭。南券门的上方,竖写着“奉旨旌表”四个大字,下面则横写“节孝亭”,其书法水平和雕刻技术,均属上乘。亭内的四根石柱上有两幅行书对联。一边是:“古井流香,人怀六峒;圣泉此洁,地纪零陵”。一边是:“憩片时,沿堤寻柳迹;饮一勺,放步到枫林”。这两幅对联不但平仄相拗、对仗工整,而且还极富零陵风情和风韵。亭的南面,是潺潺如歌的愚溪,沿着溪径,可以寻觅柳宗元的足迹,那是何等的诗情与画意。节孝亭内部,好像有一个居士在这里住着,屋里有一个大木桌子,有一些书画作品。



小孩子的欢乐,就是在林间穿越,时而采摘野果,时而追逐蝴蝶~那些传说那些古迹那些文物都没有放肆的奔跑更有吸引力~


节孝亭


这个碑文,我一直没有仔细看过,这次回来陪着爸妈带着小狗崽子,仔细一看,噢霍,居然是严嵩路过永州的时候写的字,看来大奸臣年轻的时候也还是很有抱负的。

寻愚溪谒柳子庙
明  严嵩

柳侯祠堂溪水上,溪树荒烟非昔时。
世远居民无冉姓,迹奇泉石空愚诗。
城春湘岸杂花木,洲晚渔歌清竹枝。
才子古来多谪宦,长沙犹痛贾生辞。

柳子庙,位于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柳子街86号,地处潇水西岸、愚溪之滨,地理坐标北纬26°,东经111°,距永州市政府所在地冷水滩21千米,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始建于北宋至和三年(1056年)。
柳子庙系砖木结构,庙宇前后三栋进深,前殿为戏台,重檐歇山顶、飞檐翘角、气势非帆、戗脊翘角上饰有彩凤、麒麟、鳌鱼等装饰,正脊泥塑云龙正吻塑鳌鱼,脊中塑瓷葫芦。 
2001年6月25日,柳子庙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沿革
北宋至和三年(1056年),永州知府柳拱辰修建柳子厚祠堂。 
南宋绍兴十四年(1164年),迁建于愚溪北岸(即今址),更名为柳先生祠堂。
明正德年间,柳先生祠堂被顽民霸占入居。
明正德八年(1513年),永州知府曹来旬主持重修扩建柳先生祠堂,并作《重修柳司马先生庙记》。 
明正德十三年(1518年),翰林学士、国史编修严嵩出使桂林,还朝途经永州拜谒柳庙,写下《寻愚溪谒柳子庙》,并将随身所带的象牙朝笏,供奉在柳宗元塑像手中。
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永州知府唐瑶重修柳先生祠堂。 
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永州知府刘养仕重修柳先生祠堂,并更名为柳司马祠。
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永州推官刘克勤摹柳州罗池碑于刘司马祠中。
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永州知府魏绍芳与守道黄中通捐俸鸠工,重修柳司马祠。 
清同治三年(1864年),永州知府杨翰又再次扩建重修柳司马祠,更名为柳子庙。
清光绪三年(1877年),重修柳子庙。
民国十年(1921年),重修柳子庙。 
1957年,湖南省人民政府拨款对柳子庙进行全面维修。
1964年,湖南省人民政府拨款对柳子庙进行全面维修。
文革期间,柳子庙内各柱木刻楹联、匾额均被焚毁,三殿亦被朝阳中学占为教室。
1982年,湖南省人民政府拨款对柳子庙进行全面维修。
1992年,湖南省人民政府对柳子庙进行重修。
2003年,湖南省人民政府对柳庙内各殿及戏台、环柱、过亭、享堂、内外台阶进行全面维修,并将围墙外延加固。

建筑格局
柳子庙为砖木结构,三栋进深,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 庙门正上方有石刻“柳子庙”三个大字,环以“五龙戏珠”石雕;正门石门框上刻杨翰手书对联:“山水来归,黄蕉丹荔;春秋报事,福我寿民”。东西门楣分别有“清莹”、“秀澈”石刻,进门后即为戏台。木柱木楼,歇山顶三檐;台顶有瓷葫芦,泥塑鏊鱼等;台檐柱上端有彩色凤凰,麒麟木刻浮雕;台两侧有“胜地喜临江,万叠云山来缥缈;高情还爱石,一园花竹尽玲珑”对联(杨季峦撰,何绍基书)。过戏台,越戏坪,跨十三级石阶进入中殿。中殿分左右两院,中为俑道,从俑道拾级而上进入后殿。进深均为三间,殿中旧有神龛,中塑柳宗元像,高3米(现存大理石像为1992年重塑)。中殿木柱木壁,后殿木柱砖墙,殿后是碑堂。碑堂两边为东西侧院,西院内竖有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知府刘养仕所撰《重修柳司马祠记》石碑。 

文物遗存
柳子庙碑堂后墙上嵌有知府廷桂拓刻的“荔子碑”,立有明正德六年(1511年)知府曹来洵《游愚溪》碑、明嘉靖年间严嵩书刻《寻愚溪谒柳子庙》诗碑、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王日照《愚溪怀古》诗碑、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王泮《捕蛇之歌》诗碑等。 

相关人物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山西永济人。唐永贞元年(805年)柳宗元被提升为礼部员外郎。因与王叔文、王伾、刘禹锡一道共同倡行领导“永贞革新”政治运动,遭失败,被贬为邵州任刺史,在被贬途中再贬永州司马,唐元和十年(815年)被远放柳州任刺史。唐元和十四年(819年)病卒于柳州任上,终年四十七岁。
柳宗元是唐宋八大古文家之一,他的文章笔力雄健,议论精深。谪居永州十年,他考察民情,研究经史,在理论上取得了重大建树,在文学上获得了卓越的成就。在永州,他写了500余篇文章,占其一生全部文学作品的五分之四以上。特别是“永州八记”等秀丽游记,《三戒》《罴说》等著名寓言,《捕蛇者说》《童区寄传》等精美散文,《江雪》《渔翁》等佳作诗赋,还有体现唯物主义思想学的《天说》《封建论》等,文声远播、驰名天下。

相关诗词
明代·严嵩《寻愚溪谒柳子庙》
柳侯祠堂溪水上,溪树荒烟非昔时。
世远居民无冉姓,迹奇泉石空愚诗。
城春湘岸杂花木,洲晚渔歌清竹枝。
才子古来多谪宦,长沙犹痛贾生辞。
当代·黄君《柳子庙》
愚溪原是冉家溪,司马先生道不虚。
笔走锋芒枯又淡,十年赋得水山奇。
当代·姚义勇《减字木兰花·谒柳子庙》
凄风冷月。独处寒江犹钓雪。绝域栖身。八斗高才谁识君。
柳公未去。风雨潇湘飞隽语。入耳皆诗。千古文章人尽痴。
当代· 何开粹《南歌子·永州谒柳子庙道中》
江雪情犹在,渔翁迹未泯。愚溪新柳点头频,迎我来寻独钓谪迁人。
苦旅千秋句,寒江百代魂。风流沾溉僻乡春,喜看潇湘大地尽芳芬。

文物保护
1983年,柳子庙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1年6月25日,柳子庙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柳子庙位于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柳子街86号。
开放时间:08:00—18:00
交通线路:永州市内乘13路到柳子街站下即到;永州市内乘5路、7路、11路环线、15、17路环线到河西桥头站下可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