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南二日游:南武当山与关西新围

作者:橄榄树 显示图片

江西省最南部的龙南县的南武当山(俗称“小武当山”,从2008年就在我心里种草了。那一年班里一个大二学生,跟随父母自驾游南武当山,将照片发在QQ空间里。我一看些座巨峰簇拥在一起的丹霞峰丛,登时喜欢不已。但当时还有许多国内知名景区未去,因此先不考虑。
近年来有两次与南武当山失之交臂。一次是2022年8月,去完龙川的霍山,查到次日龙川西-龙南东有票。然而那个月广东省的大数据对出省人员盘查很严,天气又是多云有雨,因此按下了买票的念头。
另一次是23年11月的第一个周末,天气多云,最高气温有26度左右。来回高铁票都买好了,但周五我女儿发低烧,果断退票。
这次是24年1月,刚刚放寒假,我女儿的中学因为考试需要,调成周四、五休息,周六、日补课。我正好来个变相的“周末二日游”,比起真正的周末,人少得多,又碰上好天气,不得不感叹:一切都是最好的遇见。

广州直达江西赣州、吉安方向的G、D字头动车不从广州南站出发,而是广州东站。以有广州东的始发车不停龙南东站,回程则有一趟龙南东-广州东的。1月10日调图后,回程没有了,去程有一趟11:41广州东开、14:30到龙南东的,太晚到达了。所以我干脆来回都从深圳北中转。
冬天不想太早起床,反正下午只去关西新围一处,于是选择11:45深圳北开、13:43到龙南东的车次。



上图是龙南东站出站口往前看的景象。有一辆公交车停着,然而没等我走到,它就开走了,不知道去哪里的。
左边则是出租车上客点。

我呼叫了滴滴,立刻有车应答,就在公交车停靠位置的后面。这是个女司机,她提出在平台计价范围之外,能不能多给她扫10元,因为现在是淡季,到了关西新围,可能空车出来。我稍微思考一下便答应了,因为10元不算多。如果取消订单,再叫也可能是这样,就算为拉动内需尽点绵薄之力。
从龙南东站到关西新围13公里,一路上没什么车,15分钟就到了。龙南县对旅游事业很上心,通往关西新围的是崭新的柏油路,双向两车道。
滴滴平台计价28元,另外扫了10元给女司机。

从县城或高铁站到关西新围的公交车班次挺多的,具体见“龙南旅游”公众号。
下午三点多的时候在围子里一个女店主那里买了点客家软糕,顺便问她公交车。她掏出来手机查了一下,说剩余时间还有三班:15:40、16:30、17:00。这与“龙南旅游”公众号上公布的不一样。公众号只介绍高铁站—关西新围的班次,这个店主所说的,应该是只要途经这里、能把游客带出去的就行。看起来班次比较密。
这是景区外面、桥对面公路边的公交车站:


路过的公交车:


看起来关西新围还不是终点站,要向里再绕一会儿才会出来。

关西新围的门票60元,有点偏高。
游客中心外面有一批身穿正规旅游制服的工作人员在推销龙南旅游年卡,问清楚我次日还要去南武当山,推荐我买一张,128元。南武当山门票80元,与关西新围相加是140,可以便宜12元。凭这张卡,可以一年内无限次数进入龙南四大景区,免大门票。除了南武当山与关西新围之外,还包括阳明心谷(单独买15元)与安基山(单买30元)。在第一个景区录入右手食指指纹后,在其它各景区入口出示年卡,并按指纹便可进入。


上图是进入景区的桥梁。
河东岸有一批关了门的店铺:


游客中心:


这里有存包服务。我出示年卡,按指纹进入。
出了游客中心,右边是个客家围屋建筑:


我以为是个可以参观的老屋,没想到是个文创商店,而且写着“游客止步”。
回看游客中心:


在景区的前50分钟,阳光充足,令人振奋。


西边有个城堡式建筑:


原来这就是老的关西围,现在不让进入,估计已成危房。


从游客中心往南到关西新围,约500米。
路逢作为装饰的客家特产棚架:


东边看起来风水不错:


有个小门挺有意思的:


戏台:



上图是关西新围的南面,也就是正面,上图的门是主入口。
这座围子入选了2001年第5批全国文保。
东南炮楼:


退远一点,关西新围更显气派:


好家伙!这座围屋建筑非常地宽,幸好我的是20mm超广角镜头,否则难以对付。我的62mm渐变镜放在别处,此次未携带前来。否则可以将天空中的白云的气势煞一煞,将它弄暗一点,免得白花花一片。
这是东北炮楼:


四个角各有一座炮楼,起重要的瞭望、警戒作用。在治安不稳、匪患严重的时代,只有先解决安全问题,才谈得上安居乐业。
围前的池沼:


从东南角的正门进入,里面又是一道更正式的门:


赣南一个客家围屋内一般只居住同姓的近亲,上图的横额提示,这座关西新围的主人都姓徐。
左边则是一条长长的甬道:


这条道不急着走,先去看中轴线上的祠堂。
宗祠正面:


这宗祠是面朝东的 。
主殿:


有一二女性在此从事手工劳作,广东的宗祠正殿则颇多打麻将者。
出来回望大门,终于出现了其他旅游者:


宗祠大门右侧(北侧)则是一堵布满雕花窗的大照壁:


照壁东侧的小门:


这一带是围子的东北角落区域,穿过去又有一扇圆门:


里面晒有腊肉:


这里应该是从前下人居住的场所,或者是堆放杂物之所。
现在围内虽已无人居住,但通过这些建筑,以及遗留的腌腊味等年俗,依稀可以想象当年居民在此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场景。
旁边还有个门,出去后又是一道门:


再出去就是东北碉楼了。
返身回围子的主体部分,最北侧原先可能也是下人的居所:


这里的喇叭循环播放叫卖小吃的内容,实际上似乎无人经营。


上边这排房屋与围子主体之间是另一条长长的甬道(北甬道)。


围子的主体,从东到西分为三行,每行一南一北各有一座厢房。换而言之,即主要居住六户人家。中间路则是祠堂等建筑。
右下(东北角)则是徐老四厢房:


院内的布局:


这六个大户人家,每座厢房的格局都一样。北路就以东北角的徐老四厢房作为代表。
正堂是三乐堂:


左边的徐名均卧室:


右边是他的书房:


往里走,处于中部宗祠背后则是这样的附属房屋:


这些是徐名均的两个侧室的卧房,以及娱乐房屋、饭堂等。
来到北甬道的尽头回望:




主体的背后,西边又有一条长长的甬道:


一楼的各个房间现在弄成了陈列各种农具的展室:


或者是生活器具,比如酒坛:


不知道阮籍、陶潜等见了会不会大喜。
从南边回望西甬道:


南甬道:


这就是一进门的那条长甬道,只是换了180度而已。
南路自东向西也有三间厢房,选取中间这一家作为代表:


外观与北边的徐老四厢房差不多,只是这里仍然保留着传统的水缸,那边已经被改造成现代的瓷砖水池。
房内陈设也大同小异:


景区没有说明原主人的身份,我想应该与徐老四同一等级,略低一些。


出来后再看门口的池沼:


此时阴云密布,以观赏云彩的倒影为佳。
再往西边,是一批半传统半现代的混合建筑:


关西新围的后部:



北侧有一批残破建筑的遗址:


关西新围后有个大书房,也是客家围屋,现在成为客家博物馆,里面的展览还不错。
室外有赣南著名的各个客家围屋模型:



建筑工人施工现场还原:


室内是展览。第一部分:客家的苦难与辉煌。
这里简介了客家五次大迁徙的路线,由于与梅州、赣州等市博物馆的介绍重复,不再上图。
提到了两位客家史研究的重要人物:


第二部分:围屋的形成。


这起源于汉晋以来南方的坞堡,结合赣南民居、围龙屋等民居的特点,形成了堡、屋、祠一体的居所。


汉晋坞堡模型:


一批客家围屋的模型:


但没有说明具体是哪里,不过看得出来,防卫功能第一。


赣南的山寨、城堡式聚落、土围、村围等的介绍:


以上这些居所混在一起,慢慢地形成了客家围屋。
第三部分:围屋的特征。



上图左部是龙南客家围屋的分布示意图,右部是赣州全市的客家围屋分布示意图。
赣南围屋比较表:


着重比较“国”字型与“口”字型围屋的区别。“国”字型是主流形式,围内还有主体建筑;“口”字型的围内无核心建筑。这是二者最大的区别。杨村的燕翼围是典型的“口”字型,建于清初。其余“口”字型多为晚表建筑。


简单地说,就是围起来,自成一体,自给自足。除防备一般意义上的盗匪之外,当时的土客斗争也是造成围屋现象的重要原因。民系之间的斗争,有时也势成水火。
客家围屋的防御功能剖析图:



防俯射与防用火这两项最令人拍案。
围屋各部分的功能简介:



围屋的环境:


一般受风水理论中的“江西派”影响 。
第四部分:围屋的重点——关西新围。


“徐老四”——徐名均介绍:


关西新围所处的地理环境:


在一条山谷之中,两边的山不高,通风功能较好。风、水俱佳,十分宜居。
关西新围的模型:


立体解剖模型:



除了防卫之外,日常生活中的祭祀功能也不容忽视。宗祠一般在围屋的正中,足见其地位之高。


各部分的细节:


关西新围的鸟瞰图、平面图、剖面图一应俱全:


设计人员与施工工艺皆来自四面八方:


室外的一批赣南围屋模型。

龙南乌石围:


乌石围似乎不受龙南旅游官方重视。

龙南燕翼围:


燕翼围在杨村镇,在南武当山以西十多公里的地方。本想这个下午从高铁站直奔杨村,看完燕翼围再到南武当山下住宿。但听樱枫兄说,燕翼围的规模比较小,再一想,关西新围的规模与名气比较大,又是龙南旅游官方主打的品牌,公交服务等比较完备,所以还是到关西新围来了,放弃了燕翼围。
同处“三南”范围的定南明远围:


同处赣南的安远东生围:


还有闽西尤溪的茂荆堡:


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的璼(lan)  公祠围龙屋:


甚至还有永定承启楼,人们太熟了,不再上图。

在客家围屋参观尽管只有一个下午,但从无到有,填补空白,了解了不少南方民屋的知识。之前只去过闽西的永定土楼,这回对客家民居的了解又有所增长。
不过,梅州地区的围垅屋却不甚了了,皆因当地政府不太重视,没有像闽西、赣南一般,将客家民居作为拳头产品推出,开放参观的山围垅屋寥寥无几,而且宣传力度实在弱得可怜。

北边的另一些围子:


景区还包括田心围、西昌围、圳下围等好几个围子,本来一一寻找。但是景区导览图标得似乎不准确,加之已到16:30,还是不费事了,重点看了关西新围即可。
出去的路上补拍了一些遗漏的景观:


乡村版的水天一色:


侧看游客中心:


景区外的公路边:


虽然有17:00的公交车做保证,但我还是优先叫滴滴,不用折回县城,少走弯路,特别是尽量避免走夜路。
上图这个路口便是公交站,我便坐在候车椅上叫滴滴。
刚刚到达关西围的时候,我担心不好叫车,便留了女司机的电话。刚进去买完票,女司机的电话就来了,说她查了电子地图,从关西新围到南武当山有50多公里,回程没有客,问我付200元给她是否愿意。如果我同意的话,她就不走了,在外面等。并说从县城到南武当山一般也不打表,按150元算。我不太喜欢司机在外面等,有时可能会催促。而且这个女司机已经要了一次回程空车费,还要继续索取,心里不太爽。于是让她不要等了。
我叫滴滴,并且选了加价调度远处司机。三分多钟后有车应答,距离4.6公里,正在完成上一单,其终点正好是关西新围这里。等了几分钟,果然来了下来一对母女。司机拉着她们用手机好一顿操作,估计是要回程空车费。这对母女近五点才来,看不了多久就得关门,而且最后一班公交
车是五点,打车又难,不知道怎么出去。
关西新围—南武当山57公里,行驶了65分钟。中间走了10多公里高速,下来后是105国道,比较平整,双向4车道,车流量不小。
到了目的地,车费竟然达到了190元。我估计是加价调度远方车辆与走了一段高速的结果。司机又说回程40多公里空车,能不能多给他15-20元。我想了一下还是答应了,在滴滴平台以给司机发红包的方式,多付了15元。这样一来,费用达205元,比女司机要求的还多5元。
后面来龙南的朋友对此要有心理准备,无论出租车还是网约车,都可能索取回程空车费,很多朋友不想支付这笔费用也在情理之中。
路边可见南武当山:


不过这些是景区外围的其它丹霞地貌山峰。
简朴而干净的房间:


淡季比较便宜,观景房(通过窗户能看到南武当山)121元,其它房间有88、68元的。
在公路边上就能看到南武当山,这张图的山峰在景区以北,不在景区范围内。


晚餐两个菜,红烧鱼块30元,西红柿炒鸡蛋20元,米饭不算钱,非常实惠。
炒菜的是老板的母亲,老太太看起来70多岁了,精神不错,炒的菜很好吃。这令我想起了我的外婆,以及在大江南北碰到过的许许多多勤劳一生的中国老太太。外婆长期在小饭店负责炒菜。年老后一直在我家生活,我和妹妹没上过幼儿园,在我们的幼年成长时期,外婆起码起了70%的作用。每日三餐全由她包办,非常可口。
老板还给我倒了一小杯自酿的客家米酒,味道醇正。

龙南、定南、全南这“三南”地区,位于江西最南部,纬度比粤北还低,我还是第一次来。自王阳明先生平定叛乱后设县,经济至今不算发达。但有些居民挺淳朴的。

早晨起来,透过窗户看到南武当山:


在卫生间窗户看出去更全面:


早餐是一大碗热腾腾的粉,有肉有荷包蛋,10元。
老板说冬天早上太冷了,不需要太早上山。我听从了他的建议,8:30后才由老板开车送我到南武当山的游客中心门口。虽然只有890米,但也省却了我背着大包行走的麻烦。
在游客中心门口回望牌坊与远山:


游客中心有刷脸存包处,很方便。
南武当山的“武当”二字的由来:王阳明平定“三浰之乱”后,登此山写下了长联,联曰:“武力不如法力力修力行力作善,当仁何必让仁仁心仁德仁为宗”。后人取上下联的首字,合并为“武当”。这与湖北道教名山武当山没什么关系,因为此山在南,故曰“南武当山”,俗称“小武当山”。


路线比较简单,现在的游客中心(新山门)在北,老山门在南。路线一般由北往南,从游客中心出发,向东往山脚进发。登到山顶后,由北向南行进。在山上曲曲折折地行进,最后由老山门下山。之后乘电瓶车2.5公里返回游客中心。
一般游客3-4小时可以逛完,我因为这一天无别处可去,天气又好,所以在山上耗了6小时。

游客中心后面看笼罩在浮云下的南武当山:


8:45开始登山。南武当山最高处海拔846米,但肯定上不去。玻璃栈道已经比较高了,估计超过了800米,而山下公路的海拔,据民宿老板说有200多米。那么,从游客中心开始到游道的最高外处,爬升500多米。对于一般人来说,的确要超过一小时。
先要在很缓的、近似平地的旷野中走一公里多才能到达山脚。起始段有回心廊、回心台等纪念王阳明先生的新建筑。
另外经过小小养鸡场:


8:55开始出现台阶:


早上往东登山,一批山峰处于逆光的阴影中:


上图右边的较远较大的山峰是玻璃栈道所在的峰,左边较近较黑的山峰,有道很长的裂痕,在登山道中一直能看到它。我将其称为“刀疤脸”。后面的登山道就在两峰之间的鞍部走多个“之”字形,缓缓地向上而行,最终到达右边山峰上的悬空栈道。
右边甚至出现红土地:


这里开始进入真正的登山台阶,不过还不算陡。
9:15到达二次检票口:


门口的服务点还没开,小屋里倒是有两个工作人员。
从游客中心到二次检票口约一公里,到这里才算是山路的真正开始。
9:20开始进入较陡的台阶。

9:30在路边较开阔处远眺西南方向壮阔的云层:


山腰居然出现了一条云雾带:


上图这座尖顶小山,这一天一直出现在视野之内。
过不多时,便看见了“刀疤脸”:


路上有个祈福台,算是个大观景台,俯瞰山下视野更加开阔:


远山山腰处的薄雾带还没有消失。
再走一段,南边视野中出现了吞天洞所在的巨峰:


北边也出现了一批斜斜地平行的山峰:


这些像长歪的萝卜,不过歪得很整齐。
有些网友将南武当山的丹霞峰林戏称为一个个大萝卜,我觉得形象有趣,故此沿用。


“刀疤脸”显然是一众歪萝卜里的带头大哥。
高处有个休息亭,俯瞰山下的视角更佳:


上图的下部可以看到半山腰的祈福台。
这时已经到了玻璃栈道的下方:


景区将上图的景致称为“金龟攀岩”。
渐渐地,太阳出来了:


这一天的气温是9-22度,我相信云层会散去,否则到不了22度。至于登山路上云层较厚、光线不佳,我倒不太在意,反正大多数时候植被挡了视线,上午又是逆光,没有太阳更好。等到达山顶,太阳再出来,乃是最佳状态。这一天剩下的时间艳阳高照,正合我意。


上图是山体阴影投在原野之上。


刀疤脸带着小弟。起初我以为这是“五女拜寿”,后来才知道“五女拜寿”在后方。不管怎么样,这批山峰、这一带的山体皆有相似之处。此处可以称为“小五女拜寿”。

西北方向的长云令人心醉:


刀疤越发狰狞:


萝卜们俯向原野:


越着台阶的升高,渐渐地绕到了此峰的背后:


刀疤不见了,这个角度更加帅。

10:12到达风铃小铺:


再上两段台阶,可到玻璃栈道。风铃小铺的红牛15元,矿泉水8元,苏打水、电解质水13元。老板娘说这里的食物种类比较多,即食的、简单加热的、现炒的都有。悬崖民宿处则是炒面炒菜。这时才十点刚过,不可能吃正餐,于是只买了两瓶水。
民宿老板说登山要一个多小时,比较模糊。这一天早上比较冷,穿的衣服多,我怕出身大汗,所以故意走慢一些,到达风铃小铺用时近一个半小时。如果是“碧海银沙”等擅长攀登者,肯定在一小时之内 。

走上两段台阶,便是悬空水泥栈道,不再爬升。越往前走,越发重新靠近“刀疤脸”。这时候不再逆光,又有些明暗对比,挺不错的。



顶上这批绿草,虽然令“刀疤脸”形象受损(头上青青草原……),但就其本身的顽强生命力而言,令人肃然起敬。



“刀疤脸”的伟岸身躯很耐看,无论换什么角度都玉树临风。


从高处看小型版“五女拜寿”:


水泥栈道向前延伸:


前方出现了玻璃栈道:


这玻璃栈道在水泥栈道的下层,绕了山峰的三面,有三四百米长。收费20元。我在各地见得多了,不想花这额外的钱,继续走上层的水泥栈道。
玻璃栈道的入口处有拍照点,取相处则在前面约800米处,快到悬崖民宿的地方。
有一小段U型槽:


比较齐整的“小五女拜寿”:


栈道本身就是观野开阔的凌空观景台:


玻璃栈道向南拐弯,下方出现了“小萝卜”:


又似酒坛。
好家伙,这里藏有一大批萝卜:



这其实是“五女拜寿”的另一侧面(北侧面):


“五女拜寿”是在上下图的最大山峰看这批萝卜的南侧面形成的视觉效果。
向前走一段,回头一看,几个萝卜又藏了起来:



甚至躲得只剩下一个倒霉鬼在外边:


这批是萝卜里的胖子,更加威猛:


绕了一阵,小萝卜又出来了:


假装向大萝卜臣服:


其实在暗中拔刀也未可知。


上图的小屋是取照片点。因为我在玻璃栈道的入口处没有觉察到拍照片者,他也没招呼我,所以在那里没有留影。幸好后来在“五女拜寿”观景点所到广州游客,帮我拍了照。
我上山算比较早的(不知是不是第一个),一路上没碰到什么人。只有一对母女在登山 台阶段趁我在拍照,超过了我。之后一直到下面的“步步惊心”凌空天桥才碰到从后赶来的其他游人。
而在上图的小屋处负责收照片钱的女工作人员,我请她帮我用手机拍一张,此人立刻拒绝,说“我们不能给游客拍照”。

再走一段,已经隐隐可以看到下方的凌空天桥:


最壮实的萝卜不怒自威地看着一批小萝卜:


这里便是悬崖民宿:


这地方住宿挺贵的,夏天要四五百一晚。看日落很方便,不过我是不想住了。
据说到了饭点,路过的不住宿的游客也可以点炒菜,另外还有咖啡厅,估计都很贵。

巨型萝卜也悄悄地隐藏起来了:


接下来向右转弯,开始下坡。沿途偶尔可以看到北边雄壮的山体:


回头看上方的悬崖民宿:


越来越多萝卜探出了头:


很快来到了凌空索桥:


这里不是骑自行车的,而是步行走的。收费50元,与旁边的悬崖秋千捆绑在一起。
工作人员奋力招呼游客们买票,而我则发现票房尽头有很好的向北观景角度:


原来有个萝卜是缺牙被砍了一刀的。
这些就算是“五女拜寿”了,然而不是最佳观看角度,因为最近的这条斜着身子的萝卜,把远处玻璃栈道所在的萝卜给挡住了。


凌空索桥的入口:


“步步惊心”是景区给它的学名。
不走索桥的话,要向左绕个巨大的平躺的“U”型才能到达桥的另一端,有300多米。
走出一段后回看索桥:


转到对面,索桥在前方:


逐渐接近了:


索桥的蚊影子投在山壁上,亦是一景:


索桥南端有个服务点:


悬索服务点,泡面12元一桶,豆腐花、凉粉4元,茶叶蛋10元三个,烤肠有6元、9元的。我在此喝了一碗热豆腐花。
此处有洗手间。

前面的最大的巨型“萝卜”山峰是个小环线,示意图如下:


一般面对路口往右(往北)走,逆时针前行。上图是正好倒过来的,即图左边的线。“五女拜寿”最佳观景点、吞天洞都在前边不远处。
如果在路口往左(往南)走,走了顺时针方向 ,则无甚风景,而且一不小心就下山了。我将小环线绕完了一圈,所以很清楚。

凌空索桥的南侧已经是比较好的观赏“五女拜寿”的角度:


回看索桥:


前面不到200米,便是“五女拜寿”的最佳观赏点:


路边有景区说明牌子。


这处的好处在于,各个萝卜的站位疏落有致,都未被遮挡,恰到好处地各领风骚。
这只缺牙萝卜甚至想大口吞掉原野:


往前走走,旁边来点树枝作衬托更好:




上图其实已经过了吞天洞,然而当时有两个广东大姐在摆各种姿势拍照,让我站后一点,一会儿再过去。这两位刚刚帮我用手机留了影,不好说什么,于是我快步冲了过去,免得浪费时间。因此没有观察周边的环境。
这时候南边有块云挡了太阳,在远处的山峰上留下了投影:


来到了玻璃眺台:


这里要买票,费用20元。
这时候我感觉到不对劲,吞天洞哪去了?看了看景区图,决定回头寻找。我大概走过了300米,很快便找到了:


怪不得两个广州大姐如此兴奋,的确是绝景。她们一伙人头一 天临时起意,从广州黄埔区开车往东北方向一路疾驰,来到南武当山下的星空帐蓬宿营地住下。
正好有游客经过,来个剪影:


这个洞,本身很平淡,只是山壁上凹下去一块:


吞天洞本身不过如此,它的作用在于取景拍“五女拜寿”,形成天然边框。我原先以为类似于格凹河的穿洞一样,两边贯通的。

再次回到玻璃眺台:


路上有个小U型凹槽原先被我忽视:


倒是有不少游客持票进入:


旁边有条路上坡:


路牌说是将军峰登山台阶,其实只有两段台阶。走到最高处回望:


我登上去之后发现,不能继续登顶,而是沿平路走一段,下坡即到财神庙。上下不过200多米。
一下子来到了财神庙:


这里有花涧玻璃天桥,我特意沿木栈道往回走到玻璃眺台,再回来,拉开距离看玻璃天桥:


山下又是另一番景色:


从另一侧看玻璃天桥:


天桥对面的山峰,有一条山路环其一周,从背面有很陡的人工铁梯可以下山。在下山路上可以看到两段不同的铁阶梯。
这里没东西卖,敲钟要收钱:


财神殿这里有长椅,时近下午一点,正好坐下来吃了一个从广州带来的大大的手撕面包。前面服务点的临时快餐难以吃饱。

往下去一段台阶,来到了下山路口。我先不下山,而是将小环线绕完。
这一段的确景色一般:


可以看到东南远方山下:


很快就可以看到悬崖民宿:


绕回服务点,看看不同光线下的凌空索桥与“五女拜寿”:



上图是从财神殿往下两百多米的三岔路口,我选择往右走。
路口有地图:


一般从栖霞半岛→大一线天→小一线天→鞠躬岩→二次检票口路线下山,我走的就是这条路线。
玻璃天桥看起来与这条线路垂直相交,但实际上是三维立体的,玻璃栈道在大一线天的头上几十米处。
我起初为左边另一条有铁索云梯的道路吸引,先往左边走了几步,如下图:


上了台阶后,似乎在维修,我选择退回路口从右边走。
往前不到两百米,便出现了下图的景观:


左边这座巨峰,有“之”字形的铁台阶,它的右边还有一条直上直下的铁索云梯,非常艰险,下边服务点的店主说上世纪八十年代,这就是南武当山的登山之路。估计那时敢上山的游客都是勇士。同时估计现在只让走左边的“之”字形铁台阶。因此,刚才没走左边的路是对的,否则上去还得下来。买了玻璃天桥票的游客,在上面过了天桥后,也可以选择不必返回,沿圆圈形山路绕到背后,就可以走“之”字形铁梯下山。
前面有服务点,抬头可见花涧玻璃天桥。


我在这里又来了一碗豆腐花。


服务点下台阶就是“一线天”:


入口处有怪人形状的长条巨石挡路:


怪人下方有个入口:


钻进去是“一线天”的深处/


过了之后回望:


并非我没将相机端平,而是山体就是斜的。
抬头看:


虽然不能与崀山天一巷相比,但好歹也能造成强烈的视觉效果。至于走过去,是很轻松的。
又有一段U型凹槽:



前面还有一个“小一线天”:



这个就不算什么了。
再前一点是鞠躬岩:


似乎不需要躬低身体也能过去。
回望山壁:


还能望到山下的星空帐篷宿营地,不过没拍照。这些非常规的住宿地点都很贵。
西南方向的村庄:


很快就到了这边的二次检票口,下山路上视野不开阔:



电瓶车费10元,等了10分钟才开车。没几个人,我特意坐在最后一排,方便拍照。
有几处视野开阔之处:



2.5公里,几分钟就到了。


总结南武当山:虽然没有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等头衔,甚至连2005年《中国国家地理》的“选美中国”特刊也没有把它列入“最美丹霞”的提名地,但从丹霞地貌的角度考察,该山仍有独树一帜的风彩。景区面积不大,可以从容游览。比起郴州市郊区的高椅岭,我认为南武当山的颜值在其之上。
在游客中心后面告别南武当山:


15:10出了游客中心,有辆驶来的公交车,但要17:10才开,而我的高铁开车时间是17:12,显然不行。
叫滴滴,所有车型都勾选了,包括加价调度远处司机,半小时无应答。
但是我不会傻等,因为我记得“碧海银沙”老兄说过,可以乘坐杨村-龙南的班车。景区门口卖特产的当地百姓也说乘这个车,15-30分钟一班。所以五分钟滴滴平台无反应后,我就到了路边的公交车站等。


便是上图这个站台,虽然只写着“龙南1路”,但杨村来的班车会看看有没有乘客。
我于15:21到达路口,14分钟后车就来了。到县城10.5元。一路上不断停车上客,在两个地方各停了五分钟,又花了5分钟加油,最后共花了65分钟,于16:40到达县城的101车队终点站。
离终点还有五公里开始,每经过路口我就问司机能不能放我下去,在此处打车方不方便。司机都说到终点站最方便,果然,在进站之前我便看到一辆出租车停在路边。车一进站司机就让我下,无缝衔接地跳上出租车。司机说正常情况下15-18分钟能到高铁站,不过不打表,30元。我当然接受这个价格。开头在三个路口等了红灯,后面4个路口要不是绿灯,要不是红灯的最后几秒,都没有耽误。最后,我在16:57冲入了龙南东站的身份证验证口。
这一刻看到阳光照进候车室,感到十分温馨:


等我到达检票口时,其他乘客已经被放到站台上了,幸好没耽误。


更多游记请看:《我的 中国 游——行程与游记目录》 @http://www.mafengwo.cn/i/35405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