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嘉兴】除了南湖,原来嘉兴还有更多的精彩

作者:缤纷午茶 显示图片

去过南湖三次,一直以为嘉兴市内景点很少,值得看的也就只有南湖了。十月下旬,回老家办点事,正好有一天的空闲时间,想想去看看嘉兴吧,毕竟离得这么近。但是一天的时间走下来,满是惊喜,原来嘉兴的景点远不止南湖一处精彩啊。

导航到月河老街停车场,结果停车场入口排了很长的队伍,于是往前开约100米,拐进一个弄堂便是某商场的地下停车场入口,停车位不少。月河老街,嘉兴市区现存最完整、规模最大、最能反映江南水乡城市居住特色和文化特色的区域之一,为5A景区南湖旅游区的组成部分。



街区面积不大,倒也是水道环绕、廊亭悠长,典型江南水乡的模样。





正值周日,街上行人很多,各式美食沿街铺开,满满的人间烟火气。





花鸟市场、古玩市场,人气极旺。




财神堂,位于老街中央,其内供奉玄坛元帅。民国年间,老街上摊位达百余家,为求生意兴隆,逢财神生日必致祭,并蜂拥至财神堂“换元宝”。


秀文化馆内展出各式苏绣制品,精美逼真。





老街区的边上就是京杭大运河,这里有京杭大运河嘉兴段的国保碑。





位于老街上的嘉兴粽子文化博物馆,以反映嘉兴粽子历史与文化的专题性博物馆,目前我国唯一一家嘉兴粽子文化主题博物馆。



博物馆分多个展区,展示粽子的起源与演变、吴越文化与端午习俗、嘉兴粽子与传人历程、粽子大观等,还有开放式的粽子生产过程。










博物馆内设有粽子小吃店和售买粽子的区域。正值中午,也走累了,就坐下来尝了一下刚刚出锅的嘉兴粽子,品种很多。


从月河老街开车至子城遗址公园,不过十分钟左右的时间,这里有很大的停车场。子城遗址,嘉兴最早的城垣,始建于三国时期吴国黄龙三年(即公元231年),至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为嘉兴历代县、州、府衙及军治所在地。现存谯楼及东西两侧城墙均为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重修,谯楼前的一对石狮,有百年历史。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城门一侧墙角镶嵌着一块石碑“绥靖司令部营房”。民国三年(1914年),子城垣内的建筑被改建为浙军第二十一团营房,俗称“西大营”,1937年,日军占领嘉兴,“西大营”毁于炮火,1938年,伪国民政府在此建“绥靖司令部营房”,大小营房20多幢,均为日式建筑。


走进城门,就可看到位于中轴线左侧的那些营房。





位于中轴线的仪门遗址。仪门,即“礼仪之门”,旧时官衙、府第大门之内的门,明清官署、邸宅大门内的第二重门,主事官员迎送宾客的地方。





仪门后的石牌坊,上书“公生明”,意为“公生明,廉生威”,为明清两代一些正直廉洁的官吏用以自戒的座右铭。


石牌坊后的端木堂,大堂遗址。大堂,衙署中官员主持重大政事的场所,为衙署之核心建筑。端木堂内有有关嘉兴子城的介绍。









与子城遗址紧邻的天主堂,典型的西洋建筑风格,立面采用哥特式建筑结构。1917年,意大利籍神父韩日禄主持兴建宏伟的哥特式大教堂,共花费8万银元,历时13年,至1930年全部完工,规模在当时号称中国第一,远东第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瓶山公园,与子城遗址一马路之隔,为嘉兴一个宋代酒文化遗址。


公园很小,高也仅16米,上由瓶山阁、瓶山坊、灵光井、月波楼、八咏亭和枕峦亭等组成。





在与子城遗址之间的马路上,惊喜地看到有轨电车在运行,这是第一次知道嘉兴有有轨电车。


三塔公园无停车场,定位至三塔公园,在公园前方运河边的一块狭长空地上,可停放少数车辆。三塔公园,地处大运河九十度转弯处,为嘉兴运河标志景观,始建于唐代,后屡毁屡建,现三塔为1999年重建。





三塔面河背城,旧时舟子遥见三塔,遂谨慎行驶,塔实起航标作用。三塔均为九层砖塔,中间一座稍高,约15米,塔内无梯可攀,每层壁嵌铁制浮雕佛像,饰白、黑、红三色。



三塔南侧塘路为拉纤者必经之处,为防纤绳损坏三塔,塔南立有二条长石,石条上印有过往船只纤绳磨擦的深痕。


塔北旧有茶禅寺,“茶禅夕照”曾是“嘉禾八景”之一,现三塔旁还有煮茶亭。




从三塔公园沿大运河步行约一刻钟,就到了血印寺。血印寺,俗称“血印和尚庙”,门前有一石牌坊,上有司宪字样,系明正德年间(1506-1521)立。



寺庙不大,共二进,但义工和香客不少。



马家浜文化博物馆,位于嘉兴市经济开发区马家浜遗址东北侧,是一座与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相结合的专题博物馆。博物馆有停车场,但周日的停车场爆满。



马家浜文化,长江下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因嘉兴马家浜遗址而得名。马家浜文化先于崧泽文化和良渚文化,它的出现代表着江南地区人类历史的正式启幕,因此,马家浜文化被称为“江南文化之源”。


博物馆基本陈列“江南文化之源”,主要展示两次马家浜遗址考古发掘的过程和出土文物,展览共分为花开江南、在水一方、生生不已、薪火相传等四部分,全面反映太湖地区新石器时代马家浜文化的分布范围、文化特征、地理环境及主要影响等内容,通过遗址复原、场景模拟、环幕影像等多种形式还原七千年前马家浜人的生活。









马家浜考古遗址公园,与博物馆相邻,全开放式,这里有大片的向日葵和稻田,遗址贯穿其中,打造了一个以农业景观设计为主体、以园林绿化为点缀的遗址景观展示园。







其中的遗址大棚,保留最初的遗址状态,并在四周加以说明和介绍。






我的足迹 @http://www.mafengwo.cn/i/75507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