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游记请看:
诗和远方——我的游记分省总目录 @http://www.mafengwo.cn/i/11406786.html
自由万岁!——2023年初浙闽疯狂游总篇 @https://www.mafengwo.cn/i/24078229.html
**************************************************************************************************************
我终于也到了游记速度远远赶不上出游速度的这一天。
先补几篇整整一年前的游记——2023年1月中旬在浙南闽北。那时和现在一样,很想逃离家里的低温雾霾,只是当时处于“史上最长寒假”,而今年的寒假要拖到1月25日才放。
松阳、龙泉、庆元、政和,这几个小城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廊桥与古村的田园风貌,所以准备以此为主题写一个系列。
当时在“薅完了千岛湖和建德的羊毛”之后,我们一路向南,去更温暖的远方。下一站比较远—— 丽水 市 松阳 县,离开 杭州 的地盘了。
11日上午十点从新叶古村出发,经过 诸葛八卦村 ,但没停留,继续往南,在“游埠互通” 上高 速,天气瞬息万变,早上还是阴阴的,这会又特别晴朗,蓝天上飘着大朵的白云,空气通透得像夏天。
经过 龙游 、 遂昌 ,中午十二点半到达 松阳 。说起来,我和丽水有缘。丽水下辖1区(莲都)8县(缙云、青田、遂昌、松阳、龙泉、庆元、景宁、云和),除了遂昌和云和外,我居然去所有的区县旅游过,而且多为深度游。
丽水的下属县我基本上都是这几年才有所了解,很多连名字都没听说过。“松阳”这个地方知道稍早,那是因为看《甄嬛传》,有句台词:“松阳县丞安比槐之女,安陵容,年16”。不知道是不是这个松阳县?
我们住在松阴溪南岸的汉庭酒店。
标准间210元,是这次12日长线游住的最贵的地方。既然这次去的所有景区几乎都免费,住宿贵就贵点吧。
条件自然很好,十层,朝南,可以好好地晒太阳,还能看风景。
从走廊的窗户俯瞰下面, 独山 !之前在高速上我就看见它了。确实够“独”的,虽然不高,但俨然有遗世独立、矫矫不群之感。
房费含早餐。在15层的自助餐厅再次远眺独山,真是百看不厌。
它有点像安徽和县的鸡笼山,又有点天台赤城山的气质,总之过目不忘。
虽然很疲惫,但天气这么好,如果就这么睡午觉感觉浪费了呀。
从酒店往北走不多远就是松阳大桥。
松阳大桥横跨松阳的母亲河——松阴溪,这个名字很熟悉呀,因为我曾去过莲都区的“古堰画乡”,松阴溪在那里和龙泉溪汇合,形成一个美丽的风景区。松阳县城在它的上游。
站在桥上看宽阔的松阴溪,没想到寒冬腊月竟然这么多水! 再次远眺溪南的 独山 ,山顶有楼阁,看起来非常险要。
这次浙南闽北之行的突出感受是:这一地区各条河流似乎受冬天的影响不大。
默默地看了会云卷云舒。
下午首先去“石门圩老桥”,它在松阳大桥的上游,在县城以西十公里处,路况不是太好。原来这一片属于“松阴溪水利景区及湿地公园”,有绿道环线,石门圩老桥是其中一个点。
先睹为快,看看它的全貌。哇,好壮观!
显然,这是一座廊桥,本来浙南就是“廊桥之乡”,没什么奇怪的。可是,石门圩老桥与其它那些古典风格的风雨廊桥是那么的不同。
它的基座是钢筋混凝土结构,木质结构却是新添加的。
石门圩老桥建成于1974年,是一座“无筋无肋双曲”水泥拱桥,曾是松阴溪南北交通的重要通道。进入本世纪,老桥因年久失修陷入被废弃的境地,有关部门曾考虑将其拆除。
幸亏没这样干,而是专门请建筑设计师改造老桥,把它变为步行廊桥,非机动车也可以走。改头换面后的老桥既具现代感,又融入了古典元素,非常有个性。
因为上游有堰坝拦水,桥下露出大片沙洲,不少本地人来此戏水。
今天的云彩特别好看,倒影如画,天光云影共徘徊。
远山近水,如油画一般安静。
桥墩很多,桥拱很高。虽是水泥桥,颜值却不低,因为搭配了木质廊棚。
桥两头各有两根斑驳的立柱,上面还保留着那个年代的口号标语。
冬天的树木很骨感,和沧桑的老桥真是绝配。
桥栏基本保持原样,上面的文字强调这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建造的大桥,具有伟大的政治意义。
但凡有大桥建成,都会引用伟大领袖的语录:“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桥很长,可以走电动车。廊棚内没有什么装饰,满眼都是简单的几何图案。
木廊棚简洁,朴素,大气。
这是最生动的透视图。
桥的中央有一块宽阔的平台,还装饰了一些绿色盆景。
站在石门老桥上,上游不远处一条同样壮观的堰坝映入眼帘,这就是“午羊堰”。
午羊堰建于清朝道光年间,历史很悠久了。
它是一条弧形堰坝,气势如虹,让我想起了同在松阴溪上的古堰画乡的通济堰。
我说为什么桥下水很浅呢,原来都给拦在这儿了。
午羊堰的水坝为两层阶梯状,被拦住的水面多像一面带花边的镜子。
也有点像盐湖,或是冰河化冻。
今天的主角是云,廊桥和堰坝都成了陪衬。
水利设施用于灌溉、分洪,这是附近的村庄。
接下来去 松阳 最值得一游的地方——杨家堂村。它距离县城仅仅八公里,路虽不远却是弯弯绕的盘山公路。尤其最后三公里山路实在难走,路窄弯多坡陡。
在盘山公路上能看见独山的身影。一路都是梯田茶园,茂林修竹,风光宜人。
杨家堂村坐落在五山环抱的山凹中,不收门票,是个世外桃源般的存在。我们把车停在村口,步行入内。
找一个制高点,放眼望去,整个村落被青山古树环抱,几十幢泥黄色土木结构古民居建筑依着山势一层一层向上延伸。
黄墙黛瓦的民居层层叠叠,高低错落,在阳光下泛着金黄色,号称“江南金色布达拉宫。
村路都由鹅卵石铺成,曲折回环,上上下下。
这个季节居然还看见灯笼一样的柿子挂在枝头,另有大片的绿油油的茶园梯田,根本不像是冬天。
因为防疫没有看到的秋景,在冬天补着了。
建筑样式从外观上看有点像徽式,有高大的马头墙,实则是浙南民居的内核。
因为岁月的侵袭,外墙的白灰都磨损完了,但是印记清晰可见,最终露出了黄土的本色。
风格色彩有点像歙县的阳产土楼,但还不太一样,杨家堂更加原生态更加有古味。
如我这样来打卡的游客也是有的,但更多的是生活在这里的村民,这是一个不加雕饰的烟火气十足的原始村庄。
我们像是被时空机空降在somewhere in time,有点不知所措。
但是村子也不是完全与世隔绝,仙人掌旁边的那座照壁对门就是一间做得很漂亮的民宿。
院内风景,四合院,走马楼。
现在已经启动了“拯救老屋行动”,让人欣慰。右图,小狗们睡得昏天黑地,令人羡慕。
如此治愈的小村,不枉为它千里迢迢来一遭。
杨家堂村最出片的地方是1200年高龄的古樟——“夫妻树”。
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
浓阴遮天蔽日,像古村的守护神。
想取个全景不易,要退得远远的。
就是这夫妻树让杨家堂村为人所知,要不然我怎么会找到这儿呢?江南古樟我见得多了,远的不说,古堰画乡就有几棵“巨无霸”,但没有这样抢眼的“夫妻树”。
杨家堂村居民不姓杨,而姓宋,始祖是明朝开国名臣宋濂的孙子。最初规模很小,现在也如老樟树一般开枝散叶。
杨家堂村不算很大,我们有的是时间,转悠了两圈,也就用了70分钟。
松阳还有不少风格相近的古村,比如西坑村,它有小桥流水人家风貌,颜值很高。只是它们比杨家堂村更偏僻更难走,所以我只能挑一个做代表。
驱车回城,在独山下看见一抹晚霞。
华灯初上时的独山,江水如镜。
第二天上午去了松阳 博物馆,很小,比 富阳 、 淳安 、 建德 的小多了,参观20分钟就完事。
最大的收获是知道了“ 松阳 ”地名的由来。
松阳是丽水地区最早建立的县治。
南宋时龙泉窑出产的青瓷凤耳瓶,质地精美,造型独特。我觉得像是一个人双水捂耳,“不听不听,就是不听! ”
松古平原号称“处州粮仓”,水利设施众多,有很多著名的堰坝,昨天看到的午羊堰就是其一。
松阳城西不远处还有个“延庆寺塔”,是北宋时的遗存,可登第二层。但是要收门票,好像是30元,当时觉得贵,就没去。现在再回头复盘,似乎应该去看看,但那时整个大环境都是免费或优惠游览,一个小小的塔却不做调整,感觉不太和谐。
南宋词人张玉娘是个传奇人物,堪比李清照。她就是松阳人。
山之高,月出小。月之小,何皎皎!我有所思在远道,一日不见我心悄悄。
采苦采苦,于山之南。忡忡忧心,其何以堪!
汝心金石坚,我操冰雪洁。拟结百岁盟,忽成一朝别。朝云暮雨心去来,千里相思共明月。
出了博物馆,去 松阳 老街,正在整修,冷冷清清,门都关着。这个时候很特殊,没办法。
只好沿着松阴溪步道随便走走。 独山 真是美啊,不过我无心爬山,因为阳了以后一直很疲倦。
远观松阳大桥。松阴溪上桥很多。
大猫把车开回旅馆,我和小猫走绿道转了一大圈。
回去早早地吃了午饭,驱车上路,往龙泉、庆元方向而去。更多的“桥与村”还在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