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着在抚仙湖参加JEC年会机会,干脆提前一些时间到云南自驾。最初有云南的朋友给设计了一条线路,两辆车出行,以滇西的鸡足山-彭冲-景迈山-哀牢山-抚仙湖环线为主线。后来因为同行的朋友有其他原因不能出行,改为一车二人。我自己自驾更喜欢大自然的景色,于是让原计划长出一只角,路线成为这样的西北环线!
这样游玩“三江并流”可以是这样安排:第一天,从大理出发(若直飞丽江更方便一些),到金沙江虎跳峡游玩后,到飞来寺入住,傍晚早晨两次观看梅里雪山;第二天,经德贡公路穿澜沧江/怒江到丙中洛游玩/入住;第三天,丙中洛出发,走一段怒江大峡谷后,顺路拐进独龙江游玩后,再返回怒江大峡谷,到泸水入住(推荐温泉酒店);第四天继续后面的行程。
可惜我们没能按计划实施。到达昆明时天气不太好,后面连续几天都是小雨到中雨。到租车公司取了预定好的SUV,开车到大理再说。其实对于基本没有异地还车费的租车,完全可以直飞大理再取车。
从机场出来,一不小心上了“新昆楚大高速”,这云南高速费也太贵了,大概300公里竟然收费275元。大理来过多次,每次都是住在洱海边上的双廊。还曾经两次徒步翻山上鸡足山,第一次的故事差点成事故),所以这次大理仅仅是从昆明机场到“三江”的中途落脚点。晚上品尝大理美食时候,查询后面的天气预报,啊!竟然会连续三天有小到中雨。
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这三条大江都发源于青藏高原,进入云南后,自北向南被紧束于60~100千米的狭窄地带,构成了世界上“江水并流而不交汇”的奇特自然地理景观,并造就了怒江大峡谷、澜沧江梅里雪山大峡谷和金沙江虎跳峡大峡谷。
“三江并流”区域内,南北向的大江与大山相间排列,由西往东依次为高黎贡山、怒江、怒山(碧罗雪山)、澜沧江、云岭、金沙江、沙鲁里山。而怒江是三江并流最西边的大河流之一,又称潞江,上游河流藏语叫“那曲河”(藏文:རྒྱལ་མོ་རྔུལ་ཆུ།),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南麓的吉热拍格,从源头至入海口全长3240公里,中国部分2013公里,云南段长650公里。
原计划一次走过三条并流大江,考虑后面两天都是雨,果断放弃虎跳峡/梅里雪山/德贡公路/丙中洛这条线。我们选择从大理经泸水到丙中洛,中间会跨过澜沧江,泸水/丙中洛作为怒江大峡谷中的两个停顿点。后面路线初步定为:大理-泸水-怒江大峡谷-丙中洛-二走怒江大峡谷-彭冲-元阳梯田-抚仙湖线路。
先晒几张主要地点的照片。
我自驾旅行,除非是一定要赶时间,或者知道这一段没什么美景,一般都喜欢沿国道行走,往往沿途可以发现意外惊喜。
怒江大峡谷中与怒江并行的公路叫怒江美丽公路,属于G219国道的一部分,从南端的泸水至北端的丙中洛,全长约290公里,全程美景一个接一个。我实际驾车是从大理到泸水六库镇,休息一晚,第二天小雨中沿着怒江北上,当晚住在丙中洛。第三天早晨大雾中午见晴再原路沿怒江返回,直接到保山。为叙述简单,我后面将从丙中洛一路向南开始讲述。
丙中洛镇位于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北部,北靠西藏察隅县察瓦龙乡,南临捧当乡,东接德钦县燕门乡,西邻独龙江乡,面积823平方千米。
怒江丙中洛,怒江上游一个古老集镇,它背包客与自驾爱好者眼中的一个圣地,也是“最艰难进藏公路”丙察察公路的起点,称之“人神共居”之地。
小镇只有一条小街,民宿和小饭馆很多,吃住丰俭由人很方便。最大的酒店是云南交投建的酒店,步行上大堂有好几十阶楼梯,自驾可以把车停在地库,坐电梯到大堂。镇中最好吃的是脆皮烤五花肉。
吃饭小饭馆的窗外风景。观美景吃美食喝美酒……美啊!
从丙中洛向北几公里就是丙察察线路的起点。
向北第一站隐藏着一处被时光遗忘的宝藏,雾里村,再往北23公里即可进藏。这片神奇而多彩的土地上有个被誉为世外桃源的角落--雾里村,它是茶马古道上的一个宁静美丽的小村庄,去秋那桶村的途中就会看到怒江对面的小村庄。
雾里村原名叫五里村或翁里村,位于怒江州丙中洛乡那恰洛峡谷中的怒江边。雾里村背靠碧罗雪山,与高黎贡山隔江相望,怒江从村前奔腾而过。因村子处在怒江峡谷边,三面环山一面环水,并且时常云雾缭绕,村内居住着60户人家,每当饭点时间,从木脚楼上并会冒出缕缕炊烟,加上四周翠绿的田园衬托,这些唯美画面征服了无数驴友,这些美不胜收的美景一传十,十传百,使得慕名而来的游客越来越多,于是游客们并把这个村子改名为雾里村。
雾里村不通公路,它是一个自驾车辆无法到达的地方,这里仿若大山深处的秘境,藏着世界未曾涉足的纯粹和古朴。雾里村不仅是一处美景,更是承载着深厚历史与文化的原生民族村落,若想与之邂逅,只有2种选择,第一条是横跨怒江的新建铁索桥,据村大约3公里左右,虽然是羊肠小路,但并不难走。另一条则是沿古代茶马古道滇藏线的发源地,徒步进入村落,需要沿着怒江边悬崖峭壁上的小道艰难徒步而入。
怒族人民在这小块山地上打造了天然的村庄,建筑风格主要以怒族的吊脚楼为主,这些岁月风霜的建筑展现出了悠久的历史。
雾里村周围被碧罗雪山、高黎贡山和怒江环绕,形成了壮丽的自然景观。怒江静静流淌,与村庄相隔,江水清澈见底,碧绿如玉。这条怒江在自然的雕琢下,将村庄与周边山水相衬托,为雾里村增添了一份神秘与灵动。
绿水青山、蓝天白云交相辉映,勾勒出一幅清新、自然、纯粹的画卷。
从这里我们开始一路南下,沿途美丽公路沿线有多个观景台和停车区,自驾者可以随时停车观景拍照。
石门关——又名纳依强,意为神仙也难通过的关口。位于丙中洛坝子的北端,因怒江两岸峭壁高耸入云,地势险要,有一人当关、万夫莫开之险,是怒江通往西藏的北大门。怒江到了这里,江水夺路而出,在这里拐了一个小弯后再向南流去。
石门关的摩岩壁上刻有5幅藏文,侧面有两个石坠,形状似伞,被称为石伞。崖顶的平地和峭壁上生长着一种棕榈树,被称为贡山棕,为稀有植物。
丙中洛观景台自驾者很容易错过。由南向北行车,看到丙中洛隧道千万不能开进去,一定要隧道前右拐才能到达丙中洛观景台。若从北向南,需要过隧道后,找安全地方掉头回来。
观景台上的北边可以看到丙中洛镇的全景,非常漂亮。
观景台上的北边可以看到丙中洛镇的全景,非常漂亮。
站在丙中洛入口的路边观景台上往怒江下俯瞰,奔腾的怒江流到丙中洛脚下的时候,神奇地拐了个大湾,在江东造就了一个半岛状的台地。
台地上田地、树木和民居交错,一座人马吊桥横跨怒江,把这块台地与丙中洛联系起来。这块台地上的小村官方叫扎那桶,怒语叫“巴当腾”,就是有这么一块台地的意思。这个纯粹的只剩桃红烟云的地方,连房屋都还保留着木瓦的传统。层层梯田青黄交织,阡陌相通之间,从自然的静谧踏进了凡世的烟火。世代与桃花结缘的村民,至今还保留着过桃花节、祭桃花神的古老习俗。这就是丙中洛的桃花岛。此岛并非金庸小说中的桃花岛,但它仍然是众多游客趋之若鹜的向往之地。
怒江第一湾位于云南省怒江州贡山县丙中洛镇日当村附近,是怒江大峡谷中最具代表性的景观之一,来到怒江一定要领略“天下第一湾”的风采。
怒江流经云南贡山县丙中洛乡日丹村附近,由于王箐大悬崖绝壁的阻隔,江水的流向从由北向南改为由东向西,流出300余米后,又被丹拉大山挡住去路,只好再次调头由西向东急转,在这里形成了一个半圆形大湾,称为怒江第一湾。湾中心有一个村子叫坎桶村,这里江面海拔1710余米,气势磅礴,湾上怒江台地平坦开阔,高出怒江500米(还是低于怒江边上的G219国道),构成三面环水的半岛状小平原。小平原四周景物宜人,每到农闲季节或节假日,人们便到这里泛舟过溜,对歌起舞。
湾中心有一个村子叫坎桶村,这里江面海拔1710余米,气势磅礴,湾上怒江台地平坦开阔,高出怒江500米,构成三面环水的半岛状小平原。小平原四周景物宜人,每到农闲季节或节假日,人们便到这里泛舟过溜,对歌起舞,坎桶村堪称峡谷桃源,处处是田园风光。
怒江第一湾的周边是满山的苍翠,俯瞰下来,江水似乎静止了。在这里,能看到高山、深谷、森林、草甸、河流、国道,不同的自然风貌汇聚于此。
远征军回国渡口景区。这里还有一座连心桥。二战中,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怒江上下,很多地方都留下远征军英勇抗日的悲壮事迹,这里是远征军从缅甸回国的渡口之一。
怒江的溜索在方便两岸各族人民的往来和交流的同时,在抗战时期也曾发挥过重要作用,如1942年6至9月,正是怒江水位最高、水流最急的季节,中国远征军第五军、第六军及交通运输队7000余人,从缅甸撤回祖国,分三路翻越高黎贡山抵达怒江西岸,靠篾溜索顺利飞渡怒江回国。
距怒江第一湾景点大概38公里有条“贡独公路”通往独龙江。独龙江位于云南和西藏交界处,怒江最北的贡山县,是我国独龙族的唯一聚居区,也是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的核心区之一。这里是我国最后一个通公路的少数民族地区,由于长期与世隔绝,被誉为“西南边陲最后的秘境”。因为时间的关系舍弃了。而且怒江大峡谷一路还舍弃了老姆登等景点。
江中松,是一株立于怒江水中礁石上的一棵云南松,距怒江州府六库238公里;距贡山县城丹打10公里。松树植根于一个梯形的巨石上,树根盘住巨石并顺着石壁延伸至江中。四面环水、独树一帜,任凭风吹雨打、日晒和江水的侵蚀,四季常青。关于它水中一景的形成有一个凄婉的爱情故事,又被称为“爱情树”。
在高黎贡山山脉中段3300米的峰巅,有一巨大的大理岩溶蚀而成的穿洞,洞深百米,洞宽约40余米,高约60米,沿着怒江北上,百里之外,就可看到这个透着白云蓝天的石洞,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做石月亮。可惜,来时小雨,回程山顶被浓雾笼罩,没能看到传说中的石月亮。
飞来石,位于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福贡县匹河怒族乡,据说这块巨石在1983年3月19日凌晨2时30分从天而降,傲然屹立于一块近80平方米的扁型磐石上,巨石的重量约为500吨,高3米,直径约2米多。当时,磐石上建有一幢民族中学三合小院校舍,巨石飞落后立于院中,除北边小平房屋檐与飞石紧靠稍有损坏外,周围建筑毫发无损。我竟然没找到合适的停车地点……。
沿峡谷的泸水、贡山、福贡等几县境内生活着傈僳族、怒族、独龙族、藏族等少数民族,给怒江大峡谷增添了不少乐趣。
高山、深谷、飞瀑、大江,养育和锤炼了怒江大峡谷的各民族儿女。这里居住着傈僳族、怒族、独龙族、普米族等12个民族。
双纳瓦底至大兴地之间,有一段傈僳语称为“腊玛登培”,意思是“老虎跳”。
峡谷更窄,陡峭石壁高1500米,两岸距离最窄处只有10米。
若原计划成行,应该是先看金沙江“虎跳峡”,再观怒江“老虎跳”。
江边怪石嶙峋,有一块黑色巨石稳立江心,虽常受激流冲撞,却傲然不动。
“老姆登”是怒族语的音译,意思是“人喜欢来的地方”。若去老姆登有两样是峡谷中看不到的:一是老姆登教堂,二是高黎贡山的皇冠峰。
美丽公路的一个景点 —— 伟人峰,当然这是一个拟人化的山体形象。
我是两次在这里停留,怎么也没看出个所以然来。
怒江美丽公路起于云南怒江州泸水市六库镇,止于贡山县丙中洛镇,全长288.3公里。
蜿蜒于怒江大峡谷之中的公路边,竟然全程伴有绿色步道。这可是骑行者和徒步旅行者远行的梦想天堂!
绿道是怒江美丽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特色亮点,是怒江美丽公路的慢行系统,与公路或并行或分离,太牛了!
怒江、绿色步道、G219……
登埂澡塘位于六库12公里的怒江西岸。下雨天封路不让进,晴天后再来,还是封路。因为停车下来询问时,竟然短信接到违章停车的警告,还在没有被处罚。
跟怒江仅仅一臂之隔的天然免费温泉。热泉沿江出露,在约200米江岸范围内,有大小泉眼18处,故有“登埂温泉18塘”之说,水温50℃,有的高达72℃,是附近群众“阔时节”和春节期间传统聚会、沐浴、对歌、跳锅庄的场所,相传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距离登梗澡堂1公里有个半山温泉酒店,房间中可以泡温泉观怒江。过这里再向南就离开怒江大峡谷了。还可以沿怒江顺G219国道继续南下。
290公里从南到北穿行于怒江大峡谷谷底,惊涛骇浪的怒江一路伴随着,两岸的高黎贡山和碧罗雪山高耸入云,望天只有一条缝。“V”字型大峡谷的谷底,几乎没有一点点平坦地面,柏油公路的多数地段是在江边石壁上开凿出来的。
江面在怒江州北部最高处海拔1400米,南部最低处海拔仅700米。北高南低,落差极大,江水以每秒6至7米的流速奔腾咆哮而下。有万马滩、尖山滩、阎王滩、勐姑滩等70多处急流险滩。峡谷幽静深邃,怒江奔腾咆哮,令人震撼。
怒江没有船。惊涛怒浪上小船无法横渡,上下航行更不成。G219国道公路沿怒江岸盘行,时左时右。在福贡和贡山还有四座公路桥,更多的是不同时期建造的索桥。而最早的索桥是用藤、竹制成的绳索以及铁链等架设而成,所以又称吊桥、悬索桥、绳桥。
在过去缺少过江桥梁的时期,怒江各族群众依靠溜索这一古老的渡河工具,征服天堑阻遏,“过江靠溜索”曾是怒江两岸群众出行的重要方式。1980年代最多,共有61对跨江溜索,成为怒江交通一道独特风景。
傈僳语称“溜索”为“娄痕”。怒江境内的溜索分为平溜和陡溜两种。平溜只有一股溜索,又叫单溜,两头稍高,中间凹,但是比较费力;陡溜用双股溜索,称双股溜,又叫剪刀溜,主要架设在江面较宽,来往人较多的地方,一来一往,一头高一头低,高低对倾,速度快,省力,但是在下雨天滑的时候,容易被撞伤。过溜索时将溜梆架在溜索上,把溜绳从溜梆孔中穿过,在腰部、臀部各绕一圈,最后一圈紧套在脖子上,以仰卧似的姿势,双手紧握溜梆,双脚一蹬,纵身一跃,便飞速滑过江面,快要滑到对岸时,随着溜索的上倾,溜梆会慢慢停住,这时,需要一面脚蹬溜索,一面用双手向上攀,滑到溜桩的时候就可以解下来溜了。怒江境内的溜索最初都是竹篾溜,每半年需更换一次,安全系数极低。1957年原碧江县人民政府在子里甲拉门尼的怒江边架设了第一根钢索溜索,木质溜梆也换成了滚珠轴承铁滑轮。目前尚存的几条溜索,已全部改为钢丝溜索。而且“溜索”已渐渐变成民族传统体育活动项目和外来旅游者猎奇的目标。
二十一世纪初,政府在怒江上先后建造70多座各类桥。
这座老桥已经不让汽车行走了。
2016年12月5日这一天,是怒江交通发展史上特别值得记住的日子:当天,怒江州在云南省率先完成“溜索改桥”工程,只留下几对溜索作为怒江特色旅游项目,从此,溜索这一古老的渡江工具被永远锁进了历史的箱子里!
六库镇是怒江州和泸水市政府驻地,也是进入大峡谷的必经之地。六库名字的来历有多种说法,至今无解。这里傈僳族原住民认为,六库来自傈僳语译音,意为“龙洞”。如今的六库城从北到南,登埂怒江大桥、小沙坝大桥、重阳桥、中交怒江连心桥、向阳桥、六库怒江大桥、通达桥、丙舍坝桥和南坝怒江大桥9座跨江桥梁依次分布。
保泸高速上的怒江大桥。
沿G219国道顺怒江一直南下,在保山潞江镇可以在两个地方一睹云南最长的怒江大桥。
潞江坝服务区看到的怒江大桥,是目前跨越怒江大峡谷的第一长桥,为预应力混凝土连续钢结构特大桥梁,全桥总长为2202.08米,也被称为云南跨江第一长桥。
G320国道服务区(名字忘了)看到的怒江大桥。
2005年10月23日,中国最美的峡谷排行榜在北京发布。评选出的中国最美的十大峡谷分别是:雅鲁藏布大峡谷、金沙江虎跳峡、长江三峡、怒江大峡谷、澜沧江梅里大峡谷、太鲁阁大峡谷、黄河晋陕大峡谷、大渡河金口大峡谷、太行山大峡谷、天山库车大峡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