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9月18日,日本驻中国东北地区的关东军突然袭击沈阳,以武力侵占东北,拉开了中国人民抗战的序幕。1956年也是在沈阳,新中国政府对最后一批在押的日本战犯进行了公开的审判,由此为中国人民抗战画上了胜利的句点。
审判日本战犯特别军事法庭旧址陈列馆位于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黑龙江街77号。沈阳审判日本战犯特别军事法庭旧址是新中国审判日本战犯现存的唯一旧址,保存完好。旧址陈列馆记录了1956年6月9日至7月20日新中国最高人民法院特别军事法庭开庭审判36名侵华日本战犯的重大历史事件。
陈列馆是一座古式檐闷顶二层小楼,建筑上沿袭了苏联风格,又融合了中国古典建筑元素,保留了当年的月亮门、月亮窗、红柱子等原有建筑风格。陈列馆建筑始建于1954年,为中国科学院东北分院的俱乐部。1955年,成为利群电影院。 之所以选择这里“一方面是由于场地的大小、结构都很适合;另一方面还是出于安全保密的考虑。当时审判日本战犯都是从电影院的后门出入,而距电影院后门不远就有一个螺旋型的防空洞,从抚顺押解来的战犯进入法庭前都临时押解在那里,既安全又可保密。”审判日本战犯特别军事法庭旧址与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存在直接联系的物质遗存,具有重要的历史节点纪念价值。
1956年,中国政府在此成立特别军事法庭,对包括中将师团长铃木启久、伪满洲国国务院总务长官武部六藏等36名战犯进行审判。
1957年,由沈阳市电影公司接管,更名为北陵电影院。
2002年,北陵电影院停业。停业以后的北陵电影院,一度被荒废。
2006年,沈阳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赵长义主持召开了办公会议,研究了审判日本战犯特别军事法庭专题博物馆工程的建设工作。
2011年,经过近五年的充分调研、反复论证和酝酿,沈阳审判日本战犯法庭旧址陈列馆建设正式立项。在市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协调下,“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组织筹备工作人员加紧办理各项工程的相关手续并积极投入到现场施工中。
2012年7月,完成了正门仿古修缮工作,再现了1956年原有的法庭外貌。
2014年初,完成了建筑主体加固工作,在保留建筑风格的同时改善了建筑部分老化问题。
2014年5月18日,沈阳审判日本战犯法庭旧址陈列馆正式开馆。
2019年10月7日,审判日本战犯特别军事法庭旧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陈列馆门厅和平钟声壁画。
走进陈列馆门厅,“正义审判”四个大字格外醒目,用繁体字书写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特别军事法庭”牌匾悬挂在展厅门前。1956年4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关于处理在押日本侵略中国战争中战争犯罪分子的决定》。同年6月9日~7月20日分别在沈阳和太原对关押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日本战犯进行了审判和惩处。中国政府成立特别军事法庭,在沈阳审判的有36名日本乙级战犯,包括曾任伪满洲国国务院总务长官武部六藏,日本陆军中将第117师团长铃木启久,日本关东军“731部队”少佐支队长榊原秀夫等人。历史在这里写下了重重的一笔。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以侵略者的彻底失败而告终,战争罪犯也被押上了历史的审判台。继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德国纽伦堡国际法庭、中国国防部军事法庭、苏联伯力军事法庭以及美、欧、亚各受害国审判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特别军事法庭,于1956年6月9日至7月20日分别在沈阳、太原两地对45名在押的日本战犯进行了审判,其中在沈阳审判的有36名。
这次审判,是新中国政府依照国际法,彰显国家主权,在不受任何外来因素干扰下所进行的真正体现中国人民意志和愿望的审判!是正义对邪恶、和平对战争、光明对黑暗的审判!是令亿万人民扬眉吐气的一个历史片段!
陈列馆的展区面积1100多平方米。展览全面介绍了日本投降以后,战犯在沈阳接受审判前后的整个过程。展览共分为“审判背景”、“审判准备”、“庄严审判”、“尾声”等四个部分。
正义审判不容辩驳,历史不容否定。在日本右翼势力甚嚣尘上的今天,重温这次审判显得更加必要。
新中国在1956年对日本战犯的审判,是国际社会对二战战犯审判的延续,也是中国人民对抗日战争胜利的一个重要总结。其价值不可磨灭,也不应该被忘却。
一排排的文字,一张张的照片,一幕幕的画面,让世人了解日军战犯对中国所犯下不可饶恕的侵略罪行。同时让人民记住这一切,我们有过耻辱,也有过骄傲。中国人民为了和平不屈不挠英勇斗争,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这批战犯也应受到了中国人民的判决。
“面对如山铁证,受审战犯全部认罪。他们万万没想到,中国人民以德报怨,没有判处他们一例死刑。”曾作为当年审判工作人员的权德源老人回忆起峥嵘往事,感叹“终生不忘”。
1956年6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特别军事法庭正式开庭审理藤田茂、铃木启久、榊原秀夫等8名军队系统日本战犯,判处铃木启久有期徒刑20年,其他7名战犯分别被判处12—18年有期徒刑。1956年7月1日,特别军事法庭又在沈阳公开审理武部六藏、古海忠之、岐部与平等28名日本战犯,这些战犯分别被判处12—20年不等的有期徒刑。
在陈列馆正厅内,复原了当年的审判庭场景,审判席、被告席、公诉人席、证人席、辩护人席均按照当年陈设布展,正厅上方的大屏幕播放着当年审判日本战犯时的纪录片。
陈列馆正厅。正中央高高悬挂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国徽下面正中前排是三位审判长座位,审判员、书记员、证人、辩护律师、翻译等人位列两旁,正对审判长的是被审判的日本战犯的位置,在其后则是来自各界的代表和群众。整个审判庭布置威严有序。心中觉得它是那么样地威严、高大、宽阔、肃然。置身其中,时光仿佛倒流。
1956年7月2日,受审的是伪满战犯是古海忠之。法庭调查时,第一个出庭作证的是溥仪。溥仪在证人席上站稳之后头一句话是:“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大的汉奸爱新觉罗·溥仪。”自我介绍后,溥仪从兜里拿出书面材料,揭发伪满洲国国务院总务厅长官武部六藏以及其辅佐者古海忠之,操纵伪满政权奴役中国东北人民的罪行。
侵华日军59师团中将师团长藤田茂在法庭上如是供述:我当联队长时,曾有两次直接下达在战场上杀害俘虏的命令。在中条山作战时,曾下过把被捕的8名俘虏作为教育士兵的活靶杀掉的命令。1939年8月15日在泽州作战时,曾下过杀害19名俘虏的命令。
藤田茂在法庭上忏悔,“我的罪行是极其严重的,认罪是一辈子的事情,只要我一息尚存,我将牢牢记住被害者们诉自心里的话。……侵略战争,绝对不能允许再度发生,也不能让后一代人再走这一条错误的道路。”
与国际社会对法西斯战犯审判有显著区别的是,沈阳审判中所有战犯对罪行供认不讳,甚至有人哭倒在地要求对自己处以死刑。
审判大厅的北侧设置了一个特殊展厅,还原了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审判场景。
1946年5月3日至1948年11月12日,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在日本东京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首要甲级战犯的国际大审判。这些人中包括东条英机、松井石根、土肥原贤二等对中国和亚洲乃至全世界犯下累累罪行的战犯。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由美国、中国、英国、法国、苏联、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荷兰、印度、菲律宾11国指派的11名法官组成。中国法官梅汝璈代表中国方面参加东京审判,任中国驻国际法庭法律代表团团长,首席检察官和首席法官。被告28人,除松冈洋右等3人已死亡或丧失行为能力外,实际受审25人。起诉书控告被告自1928年1月1日至1945年9月2日期间犯有破坏和平罪、战争罪和违反人道罪。
1948年11月12日法庭宣布判处东条英机、广田弘毅、土肥原贤二、板垣征四郎、松井石根、武藤章、木村兵太郎绞刑,木户幸一等16人被判处无期徒刑,东乡茂德被判处20年徒刑 ,重光葵被判处7年徒刑 。
至1964年3月,被判刑的日本战犯均被分批提前释放。这些被释放的日本战犯,真心悔罪。他们回到日本后,组建了“原日本战犯中国归还者联络会”,以“反对侵略战争,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中日友好”为宗旨,积极促进中日民间的友好交流与合作。担任首任会长的,便是此前在沈阳接受过审判的原日军中将藤田茂。
这次正义审判的亲历者及后代们都认为,历史证明,沈阳审判在新中国司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重大意义。其之所以成效显著,是因为中国政府宽严相济、人道主义的改造、审判工作与中国人民的博大胸怀。如今,它的亲历者和见证者大都离开人世,但新中国为改造战争罪犯灵魂、构建中日友好氛围、追求和平的努力和成果彪炳史册、震古烁今。愿以史为鉴,珍爱和平。
最后一个展厅的大型壁画——抗日烽火
沈阳审判日本战犯法庭旧址陈列馆是历史审判、正义审判的见证,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崛起的一个标志。但日本政府的一伙人至今军国主义阴魂不散,企图否认二战胜利成果,美化战争侵略史,妄想阻止历史车轮前进的人,只能会被碰得头破血流!将当年审判日军战犯的特别军事法庭作为纪念馆,让中国人民甚至那些国际友人来到这里了解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滔天罪行,感受历史的审判,增强我们自信心,珍惜现在,开辟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