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堂村游玩攻略

作者:青云文旅 显示图片

杨家堂村,这个位于浙江省松阳县三都乡的古村落,需要我们穿越约8公里的狭窄山路才能抵达。它静静地坐落在环形的山凹中,左右两翼山峦如臂膀般环抱,仿佛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在这个地无三尺平的地方,20多幢土木架构的清代民居沿着山坡一级级向上延伸,上下屋高低落差约2至3米,展现出一个巨大的建筑立面,宛如松阳县的金色布达拉宫。

杨家堂村坐东朝西,根据五龙抢珠的地形设计,位于对面山、屏风山、祖坟山、大山脚、上山头五座大山合拢形成的坡地中。一条小溪如玉带般环绕村落,见证着这个村庄的历史与文化。据记载,该村建于1655年前后,已有350多年的历史。清朝顺治12年,宋显昆最早定居到杨家堂。对于村名的来历,松阳县地名志中称:因村中有三棵交叉的樟树,故最早叫樟交堂,后改为杨家堂。

走进杨家堂,你会被那些鳞次栉比的清代乾隆年间的古建筑所吸引,每一座建筑都仿佛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高高的马头墙翘首相对,仿佛在向人们展示着它们的威严与地位。在这些古民居中,几乎每家大院中都有学报、官报,虽然由于时间久远,已经没有一张是完整的了,但它们依然默默地诉说着杨家堂村的历史和文化。

杨家堂的墙体文化十分丰富,从一个侧面真实反映了当时人们的一种生活信仰、艺术追求。在6号房中的春夏秋冬画面中,虽然秋景已经无法看清,但春夏冬的景象却依然如画。4号房大门顶的朱子治家格言和2号房大门顶上《程子四箴》保存尚好,2号房天井南北侧的诗文则是乾隆的七言古诗。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是杨家堂村民们的骄傲,也是我们了解过去、感受历史的重要窗口。

从杨家堂的墙体文化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160年前,杨家堂的宋氏祖辈们就开始重视文化教育。他们的重视并不仅仅停留于思想上,而是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如前面提到的蔡氏老太在丈夫早逝、家境贫寒的条件下,仍要求二个儿子“日耕夜读”,可以看出这位伟大母亲的思想是多么开放,对世界的认识是多么的高瞻远瞩。

在这个古老的村庄里,每一座建筑、每一处风景、每一个故事都仿佛在呼唤着我们走进过去、感受历史。让我们在这个金色的布达拉宫里寻找那些过去的痕迹,感受那些沉甸甸的历史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