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心心念念的想去卢森堡,想去最美的欧洲“阳台”看看,想让平静的心泛起“波澜”,预防一下日渐衰老的心脏。
卢森堡大公国,简称卢森堡。又被称为“袖珍王国”、“千堡之国”。
卢森堡可以说是个弹丸小国,它被比利时、法国和德国包围着,是现今欧洲大陆仅存的大公国(以世袭大公为元首的国家),国土面积2586.3平方公里,相当于我国的一个县,不足上海市的一半。
它真的很小,小得像是童话世界里走出来的小人国。
别看它小,却是一个神秘、充满厚重历史和浪漫气息的小国,众多城堡像一颗颗闪亮的宝石般点缀在其国土上。
这里有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语言。
官方语言是法语、德语和卢森堡语。因此这里的每个人至少要学会三种语言。
国人日常交谈用的口语是本国的卢语,小学同时用德、法两种语言授课。
广播用德语和法语,电视用法语。
报纸用德文出版,杂志用德、法文出版,但学术杂志只有法文了。
日常生活中,各种票证、车票、单据、招牌、餐厅的菜单都是用法文。
法庭审讯犯人使用卢语,宣判用法语,判决书用德文打印。哈哈……真热闹!
真应该花两天的时间,来看看这个安静的小国,一定会让你不虚此行。
维安登城堡(Château de Vianden)
地址:Montée du Chateau, 9408 Vianden, Luxembourg
营业时间:10:00--16:00
门票:10欧元
耳听器:2欧元(中文)
维安登城堡坐落于维安登小镇的山顶上,它依山势而建,是一座用石头建材建造的古老城堡,目的是保护罗马帝国免受野蛮人的入侵。
它被称为欧洲中世纪保存最完整的古堡。
维安登城堡被视为中欧最杰出的罗曼式-哥特式城堡之一,位居世界十大古堡之列。
城堡是以公元四世纪罗马时代的一个要塞为基础,在11到14世纪扩建成中世纪时欧洲非常著名的山顶城堡。尽管历经岁月沧桑,现在的维安登堡是经过修复的城堡遗址但依旧华贵壮观,气势非凡。
城堡一共有四个门,外围由石墙保护,并有壕沟及塔楼作为防御措施。
购买门票。
中文讲解器。
导览图。
现今我们所见的维安登城堡是卢森堡地区最大和最重要的城堡之一。它被认为是该地区防御系统的核心,并在历史上多次成为军事要塞。
走入厚重的防御城门变被锁入围墙之中。
进入城堡,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哥特式拱顶的武器大厅。
里面展示了用来防御的兵器和盔甲。
大炮和炮弹。
屋顶的装饰。
这是箱子,打开它需要这么繁琐的机关吗?
骑士厅。这里陈列有14世纪骑士的银色盔甲。
城堡里展示了各个时期的城堡规模,还有视频讲解。
旁边有个房间展览的是一些出土文物及日常生活用品。
双层礼拜堂,城堡主人在上层做礼拜。
向下看,下层是供佣人们做礼拜使用的。地位分明。
科尔兹厅。
为纪念“维安登城堡之友”协会副主席杰米·科尔兹(JEMMY KOLTZ 1909-1989)
走在幽暗的古堡里,感觉古堡的每一砖每一瓦都充满了故事,仿佛每一块石头都在诉说着过去的历史和传奇。
这里是宴会厅。
装饰着家族盾徽的壁炉。
卧室。
木床的雕塑。
阿本斯厅(三百多平米的节庆厅)。
大厅里有许多挂毯,挂毯既能起到装饰作用,又能显示主人的财富和地位。
家谱厅。
房间里展示了菲利普·威廉和莫里斯的画像与盾徽。
厨房和炊具。
餐厅。
饮水是个大问题,于是智者们就在岩石中开凿了这口53米深的水井。
即使被围困,也有水喝。
骑士大厅里的盾徽最吸引人的眼球。
两个盾徽都是菲安登的城徽。
酒窖。
酿酒和储酒的地方。
来到拜占庭画廊,两侧共有十扇精美的三叶窗。
近距离的欣赏别致的防御塔楼、高大的墙壁、厚重的防御门,感受浓郁的中世纪氛围。
俯瞰维安登镇的全貌,美景尽收眼底,树林和蜿蜒的Sauer河谷。
卢森堡大公宫Palais Grand-Ducal
卢森堡是现今欧洲大陆仅存的大公国,大公爵宫是卢森堡大公国最高统治者居住的地方,卢森堡大公在这里履行着大公国元首的职责。
建于500多年的欧式古典建筑,外表庄严、气派、上档次,是王权的象征。
奇怪,怎么连守卫的士兵都没有?还准备和卫兵合影,再看看换岗的仪式呢。
我们来到了卢森堡最大的一座宪法广场(Place de la Constitution),广场高高耸立的英雄纪念碑高12米,是1923年完工的,当时是为了纪念一战中所阵亡的3,000名卢森堡士兵,而在二战被毁坏之后重建的。
碑顶上站立着象征胜利的胜利女神像(手捧着金色花环的少女,所以也称为金色少女像)。象征着胜利的女神位于最高点,守护着城市的自由与和平。
纪念碑的底部还有反映战争的雕像。
从广场向对岸远眺,是观看大峡谷、欣赏阿道夫大桥的最佳位置。
外形壮观的阿道夫桥,跨越峡谷,高46米、长84米,宽17米,有24个桥拱,是一座由石头砌成的拱桥支架构成独特造型的桥中桥,桥上有步行道和自行车道。
该桥建于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悬于绝谷上,攀过峭壁,是连接新、老城区的要道。
雄伟壮观的夏洛特女大公桥(Grand Duchess Charlotte Bridge)又称彩虹桥,红色的桥身像一道彩虹跨越大峡谷。
该大桥建成于1966年,长355米,宽25米,高85米,桥架采用钢铁结构。
在夏洛特桥旁矗立着夏洛特女大公像,夏洛特女大公享有90高龄,统治卢森堡亦达近50年。经历了一战和二战的痛苦的她,不屈不挠,带领人民进行了坚苦卓绝的斗争。
人民对她的爱戴不仅仅反映在塑像上英武的面庞,亦在雕像基座上的一排法文:我们爱你。
走在卢森堡的街道上,整洁、干净,安静,没有喧哗,很舒服。
虽然是冬季,没有鲜花,但可以用彩色的纸灯来装饰啊。
行走在不宽敞的小巷之中,感受卢森堡浓厚的历史氛围。
城市雕塑。
卢森堡城市法院楼群。
卢森堡国立历史和艺术博物馆。
卢森堡圣母教堂Cathédrale Notre-Dame
免费参观。
圣母大教堂建于17世纪,是著名的晚期哥特式复兴时代的风格。
文艺复兴时的最初建筑是教会学校,1935年扩建时,在其上端加了三个尖顶的帽子,于是就改成了供奉圣母玛利亚的圣母教堂,是卢森堡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东大门是奥古斯特·特雷蒙特设计的青铜大门,六块浮雕,雕刻精细。
东大门的前方有一尊“圣母圣子”塑像。
1953年4月,卢森堡大公与比利时约瑟芬·夏洛特公主在教堂内举行了隆重的婚礼。
一进教堂,高雅大气,富丽堂皇。
祭坛上供奉的是衣着华丽的圣母抱着圣婴的雕像。
拱门式的建筑结构,上面的宗教壁画吸引人的眼球。
雪花石膏雕塑,很精美,雕梁画柱。
高大的玫瑰花窗玻璃,每个花窗都讲述着圣经的故事。
教堂精致的壁画和挂毯。
教堂有两个风琴。
教堂地下有皇室的墓穴。
我们从教堂北部门出来,呵!漂亮的大门!这是文艺复兴时期艺术风格与巴洛克式风格相结合的产物。
圣弥额尔教堂Église Saint-Michel
免费参观。
这是一座天主教堂,建于1688年,是卢森堡最古老的宗教场所。
教堂建筑主要建于 1688 年,具有典型的罗马式、哥特式和巴洛克式元素。
教堂幽暗,装饰有特色,为哥特式弩。
令人惊叹的彩色玻璃窗。
教堂装饰。
风琴。
卢森堡国家军事历史博物馆(National Museum of Military History(MNHM) Asbl)
营业时间:10:00--18:00
门票:5欧元
来卢森堡旅游的人们,大多都不知道这里有个军事历史博物馆,我们特意来这里参观,感觉真的不错。
从地图上看,卢森堡位于欧洲西北部,被比利时、法国和德国包围着,东邻德国,南毗法国,西部和北部与比利时接壤,无论是2000年前的罗马凯撒军团,还是1500年前的法兰克人,又或者是哈布斯堡王朝、西班牙帝国,甚至是法国和德国,都曾经是卢森堡这一国家的历任“主人”。
卢森堡之所以被轮番占领,主要是因为卢森堡就是德法两国的交通要道,地势险要,丘陵叠嶂,一直是战事必争之地,同时还是西欧地区重要的军事要塞,有北方直布罗陀的称号。
卢森堡位于战略地点,法国、德国和荷兰都非常重视,因此战事多,城堡就多。
这里有个小商店,也是售票处。
购票后,顺利进入。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8月2日,德意志帝国执行施里芬计划迅速占领了卢森堡并入侵比利时和法国,打开了西线战线。
1940年1月,卢森堡在与德国和法国边界地带开始修建防御工事,共修建了41混凝土堡垒,其中18座防御面对德国方向,5座防御面对法国方向,称之为“舒斯特防线”。
第二次世界大战,1940年5月10日凌晨,136个师、2500多辆坦克与3000多架飞机组成的纳粹德国联合集团军群,正式向卢森堡发起进攻。“舒斯特防线”没有起到一点作用。
卢森堡的王室与高官早已经跑到了法国,其余军民因为没有主心骨进行组织反击,卢森堡军方深知抵抗强大的德军如同以卵击石,为了保护自己的国土和人民免遭战乱之苦,几乎没有抵抗就宣布投降,被迫作为同盟国参战,成为二战中唯一一个零伤亡的参战国。
展览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展示卢森堡建国以来的军事历史,另一部分则主要纪念卢森堡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朝鲜战争期间为盟军作战的人们。
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现。
通过大型立体模型介绍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卢森堡军队的发展。
展品包括武器、军事装备、轮式和履带式车辆等,展示士兵的日常军事生活。
各种战役中的物资、军装等军需品。
武器展厅。
后勤保障。
战场上迅速、准确的救护,可以降低士兵的伤亡率,恢复部队的战斗力。
展厅里还展示了士兵的一些个人物品、照片等。
展示士兵的日常训练。
展柜里居然看到了中文,一些图片和杂志。
这个展厅里全是各式各样的徽章。
上下楼窄,但参观几乎没有什么人。
制服展厅。
这个展厅展示的颇为震撼。
描述的是,美国第五步兵师部队在1945年1月18日夜间,通过迪基希越过绍尔河,这里模仿的是军队在寒冷的冬季行进中的艰辛。
双方军队在极寒的条件下作战,暴风雪和冻雨冰霜覆盖的大部分士兵的装备,这些情景都真实地进行了还原,通过人物的表现很有战场的氛围。
博物馆超过3000平方米的展览空间和众多按真人比例制作的立体模型,让人能够深入了解士兵和平民所陷入的悲剧。
出门投币可以获得纪念币。
参观完博物馆,感触颇深,这些武器和装备的背后,是无数士兵的牺牲和付出,是无数家庭的悲痛和苦难。
和平是来之不易的,是建立在无数人的牺牲和付出之上的。
让我们一起珍爱和平,维护和平,制止战争,让明天的世界充满阳光和爱。
新明斯特大教堂neimënster
免费参观。
大教堂曾多次被毁,后又重建。
最新一次建成是2004年。
黄墙灰顶,外表古朴典雅,独特的哥特式建筑风格。
教堂的内部装饰庄严。
花窗讲述着圣经故事。
壁画。
古风琴。
来参观教堂不是目的,而是在它的周边就是最美的欧洲阳台了。
曾经去过德国的布吕平台,今天来卢森堡看看被誉为最美的欧洲阳台。
啊!这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从新明斯特大教堂出来,就可以看到千年历史的古防御城墙了。
古防御城墙是公元963年始建,依借峡谷的天然岩石开凿和建造了壁垒、炮门和隐蔽通道,最后建有23公里长的地道网和暗堡,24座坚固的堡垒。
建在不同地理层面的防御通道,工程复杂浩大,被誉为“北部直布罗陀”。
在世界大战期间,有近三万五千人在此躲避空袭。
1994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
风景走廊(Le Chemin de la Corniche)就位于Grund区阿尔泽特河畔的防御城墙这里。
宏伟高大的城墙外观随处可见战争的痕迹,彰显着战争曾经给人们带来的苦难与悲痛,是曾经硝烟四起的佐证。
原来有陡峭台阶,失去防御功能之后拆除了外侧的保护墙,自然而然的形成了趋缓的360度观景平台。
顺着古代要塞、峡谷边的坡道边漫步。
虽说道路有点坡度,还有点不平坦,但风景这边独美!
居高临下,一览Grund河谷的秀美景色。
无愧于欧洲最美阳台的美誉,山、水、城、景、教堂融为一体,如诗如画,令人心旷神怡。
这让我想起了屠格涅夫 《春天的黄昏》的诗句, 金黄色的乌云在静息着的大地上飘扬; 寥阔的无声的田野, 在闪耀着露珠的光芒; 小溪在峡谷的阴暗处潺潺滚流……
啊!如梦幻世界一般,让人如痴如醉。
一边是山崖,一边是幽静的小城,中世纪风格的建筑,层次高低,错落有致,青色的尖顶塔楼,灰色的砖石民宅,真是让人迷失在这童话般的世界里了。
清澈的溪水缓缓流淌。
风景走廊,远离喧嚣,享受宁静。
河水静静的流淌,目睹人们在这里安逸祥和的生活,心中为和平高歌。
登高远眺,卢森堡拱形高架桥。卢森堡高架桥,建于1859-1861年间。
桥长近300米,距地面45米高,有24个拱形桥洞。
高架桥在河谷中矗立,非常壮观。
夜色降临,热闹的卢森堡自由大街几乎没有行人了。
昏黄灯光下的古堡散发着辉煌的光。
卢森堡这个美丽安静的小国,就是一个世外桃源。
这里的山峦起伏、绿树成荫,让人仿佛置身于一幅山水画中。
这里有无数的城堡,是探险家们的乐园。
喜欢探险的我,下次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