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安徽行---泾县 查济古镇

作者:木叶纷纷 显示图片

一早,在黄山北站乘高铁去泾县


高铁站内吃早餐


汪一挑混沌



28分钟到达泾县站,整个车站空荡荡的,为啥呢


车站左拐就是客运站


一个半小时一趟车,所以,要了解清楚车次时间



泾县的查济古镇,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保存有古代建筑140余处,是目前保存较为完整的古建筑群。金庸(查良镛)先生评价这里“但见山水格局,果然气象万千”。


村民以查氏最多,查氏先祖自山东济阳迁徙而来
据说许溪两岸是本是两个村子,一村因查姓而取名查村,一村因纪念祖籍济阳而取名济阳村,后来撤乡并镇,两村各取一个字,合称“ 查济 ”。


黑瓦白墙,标准的徽派建筑。




已有160年树龄的桂花树,是查济四树之一(桂花树、大樟树、板栗树、大梓树)


查济古镇游览图,看清楚才可以一丝不漏哦


公交车到游客中心购门票后还再坐10元电瓶车进到查济古镇村口(走路也不太远)


进村第一桥,横跨在许溪之上财神桥和桥边的财神楼,始建于明中期,桥上坐落一面照壁和供奉土地爷的神龛,如水上闸门,留住财气,故名财神桥。





照壁书“紫气东来”,典故来自春秋时期的函谷关事件,当时,函谷关令尹喜看到天空中的一团紫色,他因此断言:“必有圣人过关”。后来,果然是老子骑青牛从东方而来。




进村第一祠宝公祠,又名敦素堂,始建于明洪熙年间(公元1425年),毁于太平天国战火,清同治年间重建。


宝公祠是为纪念中兴五世祖查宝源而建造的。查宝源有“华封三祝”之称:即多财、多寿、多男子(高寿八十八岁,有子十人,孙五十余人,曾孙不计其数。这在封建社会是族兴人旺的重要象征)宝公祠一共出了浙江按察使、官至三品的查绛,神童孝廉、著名学者查三聘,“狱中无冤”之称的清官湘潭县令查大期,明威将军、广西中标游击查道生,更有名垂史册、列传《清史》的查崇华。


帅气的马主策马从画家村的大路驰骋而来(速度很快,没有拍到)结果在祠堂门口看到,骑马照相10元一次



宝公祠正立面凹形大门,两侧花砖贴面墙,祠堂侧立面是常见的马头墙,气势非凡。


是旗杆还是拴马桩?


宝公祠最大的特点就是汉白玉柱础石,直径达一米,雕刻有龙凤鸟兽图案,可见精雕细凿


大厅内的防腐防蛀银杏木柱多达十二根,可见财大气粗。


古建专家组组长罗哲文考察后不禁赞叹:“这祠堂柱础之大,梁坊雕刻之精,可以和故宫媲美。”



祠堂大厅顶梁上方的大型木浮雕“双狮滚绣球”,中间是镂空的绣球,可谓巧夺天工


十里查村九里烟,
三溪汇流万户间。
寺庙亭台塔影下,
小桥流水杏花天。
就是对查济古村落真实的写照。据说古代的查济有一百零八座祠堂,一百零八座庙宇,一百零八座桥梁,孝子坊、贞节坊、官宦牌坊十八座。村外钟秀、石门、巴山、平岑四门,有如松、青山、巴山三塔,村内岑溪、 许溪、石溪三条小河穿村而过


溯根问源金庸的先祖是从这里走出去的,他小时候曾随父亲回过查济祭祖


因为三条溪水岑河、许河、石河穿镇或环镇而流,故而查济古镇水灵轻巧,秀色可餐




村口处有一座小佛塔,八方形石柱,阴线条刻着佛陀坐在莲花上,为嘉庆十五年十二月十七日所立


溪边的凤翥堂,建于清嘉庆年间,正屋二进五间,设计科学合理,是皖南民居的典型代表



傍边是凤翥堂客栈兼饭庄











查济古村有两家米糕店。查济的米糕味道清香,食之甜而不腻、糯而不粘。










广源楼客栈位于许溪S湾边,登高可以清楚看到大自然和人工巧妙融合的惊喜






登上广源楼观景台,(5元/位)展眼四望,大半个古镇尽在眼底













偷来网上一张全景图










老字号豆腐坊



豆腐坊家里四代都做豆腐,一天要打70多斤豆子来做豆腐,最原始的制作工具,做出了最醇香的豆腐。


再加一个蛋饼


豆腐坊属于前店后坊的建筑,建于清后期。大门为典型的商铺门,后居为四水归堂的格局,集中体现了商人聚财的思想。


豆腐脑是咸辣的


豆腐坊的几十年不变的老味道,赢得众多乡亲和游客的认可。


豆腐坊门前的美人蕉,就如几十年的豆腐坊一样红红火火



这里是查济古村比较繁华的商业地段



网红店----刘小姐的店



















天申桥建于明崇祯年间。此桥名来自《诗经》:“保佑命之,自天申之,千禄百福,子孙千亿”



原来是两座桥,兄弟两人各建一座平拱石桥,以方便年迈小脚的母亲出行,后来兄弟俩将桥面连为一体,人们又称它为“双桥合璧”。



像这样的石板平桥,比比皆是,真正的,推窗见流水,出门见平桥








红楼桥是一座拱高十米的拱桥,始建于明朝,清嘉庆年间重修,因桥边一座二层小红楼而得名。




桥身垂下的绿萝,飘飘洒洒,犹如绿色珠帘







站在桥上看许溪,一溪清流护两岸老宅


傍边的小红楼是家咖啡馆


Stayinmind驻念咖啡馆



洪公祠,又名树滋堂,始建于明朝,扩建于清初,是查洪源后裔为纪念中兴五世祖查洪源所建。祠背倚岑山南麓,前临许溪、红楼桥,有衔山吞水之势。洪公祠的后裔里出过进士查耀文、查秉钧。查秉钧之孙查全兴便是向邓小平谏言恢复高考的第一人,也是中科院院士。





祠堂内墙壁上有朱熹手体的“忠孝廉节”四个墨书大字。



从柳新生艺术馆的小路上去就是水朗巷,里面有查济唯一的元朝建筑,也是安徽很少的元朝建筑之一的德公厅屋。



德公厅屋座西朝东,门楼始建于元朝顺帝十年(1333年)。既是一座厅屋的大门,又是一座可以独立的牌坊。此牌坊是元顺帝敕封“永德公”为“明羲官”而建造的牌坊。





十年动乱中惨遭破坏的不可复制的宝贵文物


幸好鲤鱼跳龙门砖雕高高再上,红x兵放弃而得以幸免


德公厅屋”还有挂面技艺展示,原来挂面是查济传统技艺的美食,主要技艺程序有十二道,查长江高祖父是查济挂面技艺传承人,咸丰年间流落到河南驻马店,手工制作的挂面成为贡品。以后查长江携带挂面技艺还乡,将此工坊复原,解放后“德公厅”曾用作挂面手工作坊,所以现在“德公厅”内挂有“老查记”贡面字样,现场向游客出售挂面,以示这段纪念有趣历史



参观完祠堂继续向深处逛去,这里有私宅,有客栈,有田园,一样风光无限,秀丽万千








然后由这个路口出来,继续逛许溪街


以洪公祠为界,离开许溪拐入内街许溪巷



狭长的石板路,有老宅,有短墙,有田园,虽然没有潺潺流水相伴,但有草木清香暗涌,依然灵动而幽静






老宅新貌的神隐咖啡馆招牌是板栗泥珍珠奶茶,走累了,就来歇歇脚,喝杯怡情下吧,当然,我还是喜欢坐在户外绿荫下,听风,看云、暗嗅老村隐隐的古香





平凡小居客栈







古瑞斋艺术馆也叫走马楼,院子里摆满了各种石器,屋里挂满了琳琅字画



二楼的秀楼


有几百年的历史木刻,精美细腻,保存完好是因为有独特的防腐措施。





漫山遍野的竹林,也给村民带来无限的想象力和小福


石板小巷连起古镇家家户户


曲径通幽知何处?
闻香潜行风暗度
转角忽见旗高帜
原是栗饼刚出炉


查济古村的特色小吃——桂花板栗, 拐弯吃到了秋天第一个桂花板栗酥





石板路历尽千载,但依然平整锃亮。



村内处处是巷道,但进入巷道如同走进迷宫,一个人漫步在幽深静谧的小巷,虽然没有丁香式的浪漫,也有穿越迷宫式的惊喜




在村子里认真找一找这清水墙的手印,写满了谜团与疑惑,谁来解密呢?




洪公祠为界,另一条沿许溪缓缓流动的路是画家村


查济村现在是远近闻名的“画家村”,这其中的变化,离不开一个关键人物——柳新生先生。
柳新生先生是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水彩画、水粉画画家,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柳老就已经开始在查济村写生,出于对查济丰富的写生元素的喜爱,柳老请全国的一些名画家、美术院校来查济村写生上课。艺术家们扎根古村,在古老质朴的生活中获取灵感,创作出众多以查济村为题材的艺术作品,久而久之,画家村应孕而生了,据介绍,查济至少有200多家写生合作单位。


村口的望溪亭

















许溪上游“宝鱼凼”,将石条在溪流平缓处搭放成一长形方框。湍急的溪流从上漫过,淘冲带走了杂垢,形成一个两平方的水塘,方便村民洗涤,深受村民喜爱,被称为宝鱼凼












且慢茶室,但好像没有主人在经营








查济又号称板栗村,秋栗成熟之时,品尝桂花香板栗一定是吃货们必做的一件事。板栗酥真的很好吃
查济四树之一板栗树


板栗十分好吃,但板栗花却平平无奇,就像一根根的狗尾巴花,但她有一种驱蚊子的神奇妙用


等4/5个月后,长长的花穗就长成了园滚滚的小胖子了



一根竹竿就可以硕果累累了


秋天来查济捡板栗,可是一件有趣但很棘手的活哦




好多画家们,在这里圈地建房,过上了世外桃源的生活。








这家的仿木桥很有趣




走近一看,大门紧锁,草木凋零,看起来好久没有人打理了


可以居精品客栈,好像也停业了







原来画家的桃源胜景都改成民宿了














这家民宿有两只萌哒哒的小白猫



再往后是安舍精品民宿











清境民居




古色古香很是气派





镇口桥


镇口桥,明万历年间理学名家查铎修建,原为铎官桥。桥上左侧即查铎故居处,此乃一方风水宝地,左有青龙,右有白虎,背依岑山,为锁住水口,特建此桥,也是此桥得名之由来。


查铎故居


画家村村尾群山苍翠,碧水长流更多慧眼独具的艺术家们纷纷在此大兴土木,建楼修阁










村子尽头的云龙亭



亭边是几条石板简易搭建的麟趾桥,为查济村的风水桥,桥名来自 《诗经》“麟之趾”


傍边的云龙亭则为风水的续补


麟趾桥后就是进山的小路了


从麟趾桥拐出大道,去文殊院、大梓树等


经过农舍和田园







找了两次大梓树都错了



经村民指点这棵并不繁盛的树才是查济四树之一的大梓树。此树是明嘉靖年间查铎栽种,距今500多年。


天家山下的文殊院


文殊院是泾县宝胜禅寺的下院,2010年般若殿举行奠基仪式,历经6年的时间建成山门、文殊殿、藏经楼三重殿宇。水西书院复建之后,查济文殊院作为其中重要的讲学场所,讲堂、僧寮、斋堂等一应俱全。



发丰井,呵呵呵,发疯井,这名字好记。两眼井,于明末开凿,井有两口,一饮一用。清《泾县志》记载:“井水甘美,日供千家饮不竭,可疗热疾。”


前行是悦桂山庄,建于古镇上的五星级私人会所,内有文昌宫、大夫第、进士第


《生活启示录》里胡歌饰演的鲍家明的家在这里取景


镏公厅堂为纪念中兴七世祖而建。现为泾县家风馆。



镏公厅屋前的半月塘,引发丰井活水入塘,故塘水十分清澈


二甲祠,又名光裕堂 ,建于明末清初,为纪念中兴六世祖查沂主而建,建筑面积1100平方米。五凤楼式门楼、構雕细镂的木雕、石雕以及“见木不见砖”的建筑风格是该祠的最大特点。
二甲祠前是明清官道,宣州至池州两地的官道穿村而过。



“钦点翰林”的金漆红匾,是光绪二十四年查济最后一届钦点的翰林查秉钧。


这里也是老年活动中心兼业余舞台,若有20个游客,老人们就会表演节目


  

从查济四大古树之一的大樟树的侧面进入步行街



步行街是顺应旅游而新建的商业街,主要是客栈、餐馆和超市,清一色的徽派建筑,整齐有序,但少了点古朴的味道。




小学也在步行街上


挺漂亮的校园


晚饭大众了这家评分挺高的饭店


臭鳜鱼的确好吃,送的米酒也好喝


饭罢,天色已暮,华灯初上,晚风清爽,闲步消食吧
















唯一的一家青旅,位于古村的前段,门前一架白色木香,绿叶如帘,迎风飘曳,花开时节,十分浪漫

这是今天住的过客旅人青旅的老板,一个喜欢古风的文艺小青年,和门前美人绿鬓般的木香很衬


跟着买菜回来的老板来到客栈 


门前木香的架子景区在修整,准备将古香的木架改成时尚的水泥架,唉!


生生将古装美人改造成时尚女郎,期待十一以后的新颜





公共区域的咖啡座


一墙的文创产品


老板的琴台和歌台,晚上老板就会抱着吉他浅吟低唱






和老板聊一聊音乐







老板很有才华,琴棋书画都有涉猎



老板做咖啡拉花





17号下午请老板拉一个人像咖啡28元一杯,结果做好后,没有时间品尝了,需赶4.30分的班车回黄山

28元一杯,结果做好后,没有时间品尝了,需甘4.30分的班车回黄山


16号中午在青旅拼饭,一人30元


小老板厨艺不错,可惜不用公筷,有点不习惯,只吃了面前的皮蛋和几块莲藕,


和路上遇到的陕西姑娘在这里一起住床铺房,有独卫40元一天,超值


站在窗口嘚瑟下




傍边的精品房





公共区域天天晚上都会放电影


下午4点离开查济古村,到高铁站


经过王稼祥故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