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中共三大会址半日游

作者:百合花 显示图片

      中共三大会址位于广州市十一区之一的越秀区,科普一下广州的十一个区,分别是:越秀区、海珠区、荔湾区、天河区、白云区、黄埔区、花都区、番禺区、南沙区、从化区、增城区,其中比较中心的几个区是:越秀、海珠、天河、荔湾、白云。中共三大会址所在的位置是东山口,坐地铁:1号线的东山口站E出口再步行900米左右到达;坐公交:坐813路到恤孤院路下车即到。个人建议坐地铁走过去比较快捷方便,而且沿途很多小店以及美丽的风景,可以边吃喝边玩,出了地铁口先往左走(署前路),可以看到对面就是东山百货,再转左是公交车一路车总站,往庙前直街走不远,就可以看到广州七中红色的砖墙,然后转到恤孤院路,走约两百米就到了中共三大会址。(详细路线可以看下图)


       特别提醒一下小伙伴们,如果要想参观中共三大会址及春院,记得在微信上搜索“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公众号,提前预约参观时间。


这个是培正小学外墙(恤孤院路的围墙),比较有特色的浮雕外墙,加上红墙及大屋檐,感觉省一级小学的那种读书氛围特别浓郁。


逵园,后面会介绍到,坐落在中共三大会址旁边,如果从地铁站走过了,会先看到逵园。


中共三大会址前面的鲜花,遇到一只白色蝴蝶游戏花丛中


看到这个学校,就要转到恤孤院路了。

       东山以前是属于单独的一个区,叫做“东山区”,位于越秀区和天河区之间,后来被并入了“越秀区”。来广州的你肯定有听过这到两个称谓,一个是“东山少爷”,另一个是“西关小姐”,我就来说说这两个称谓
的由来吧。
       东山少爷: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广州城市发展重心渐渐东移。原来是荒凉之地的东山,因为美国人在这里建了东山第一座教堂(东山教堂后面有介绍),而有留洋经历的开明人士也慢慢在教堂周围聚焦,他们的身份一般是华侨、教授、医生、洋行买办、高级从政人员、实业家等,他们一般都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在当时是全广州乃至全中国最优秀的分子。他们通常都接受了西式的教育,有很多当时思想开明的新派男性,生活也比较西式化,所以这里的青年才俊就有了“东山少爷”的说法。
       西关小姐:城西的西关是中国最早与洋人做生意地区,富商尤其多。且因为早与洋人打交道,这样的家庭风气开化。出身于这些家庭的千金,穿着打扮摩登时髦,是广州最明显受到西方文化影响群体,特别是她们当中有不少人受西洋教育甚至到过欧美留学,于是对她们就有了“西关小姐”之称。
        因此,民国时期广州素有“有钱住西关,有权住东山”的说法。


       走在恤孤院路上,先看到的就是这个大门广场,通过花圃围栏旁边的通行道刷预约二维码即可进入参观。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共2层,里面收藏了很多会议相关文件及物件,接下来让我们重温一下100年前中国共产党在广州东山召开的第三次会议的背景和内容吧。
      一、中共三大召开的历史背景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对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动力和前途等基本问题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在列宁和共产国际的指导、帮助下,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党的最低纲领(现阶段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和最高纲领(最终奋斗目标),通过了《关于“民主的联合战线”的议决案》。中共西湖会议决定在孙中山改组国民党的条件下,由共产党少数负责人先加入国民党,同时劝说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组织下,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出现,充分显示了新登上政治舞台的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但在帝国主义和军阀的残酷镇压下,工人运动遭受了严重的挫折。血的教训使共产党人认识到:工人阶级必须联合其他阶级共同奋斗,结成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才能最终取得革命的胜利。
        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在经历了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果实、护国运动和护法运动失败及陈炯明的武装叛乱后,思想产生重大的转变,重新寻找革命出路,表示愿意接受苏俄政府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改组国民党,赞成中国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进行党内合作,共同开展国民革命运动。

      


广州工人游行示威支援五卅运动图片
       1925年5月30日,上海学生两千余人在租界内散发传单,发表演说,抗议日本纱厂资本家镇压工人大罢工、打死工人顾正红,声援工人,并号召收回租界,被英国巡捕逮捕一百余人。当天下午,万余群众聚集在英租界南京路老闸巡捕房门首,要求释放被捕学生,并高呼“打倒帝国主义”等口号。英国警方竟然开枪,造成13人死亡,数十人重伤,150多人当场被捕,造成震惊中国和世界的“五卅惨案”。
       在中共共产党的领导下,各地纷纷支援,举行成千上万人的机会、游行和罢工、罢市,掀起的反帝浪潮席卷全国。五卅惨案的消息传到南方,在广州和香港爆发了规模宏大的省港大罢工。6月30日,中共广东区委领导广州、香港两地10万余人举行游行示威,积极声援上海的五卅运动。


二七惨案图片
       二七惨案也叫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1923年2月1日,京汉铁路工人在郑州举行京汉铁路总工会成立大会,遭到北洋军阀吴佩孚的武力阻挠。总工会决定举行总罢工表示反抗,并将总工会移至汉口江岸办公。2月4日总罢工开始,前后不到3小时,全线客车、货车、军车一律停运,长达1000多公里的京汉铁路顿时瘫痪。2月7日,武汉各工团代表和江岸工人1万多人举行游行示威。吴佩孚在帝国主义支持下,命令部下血腥屠杀工人。同日,郑州、长辛店等地工人也遭到镇压。
在这次惨案中,京汉铁路工人被杀40余人,伤数百人,被捕入狱40余人,还有1000多工人被开除。江岸分会委员长、共产党员林祥谦,湖北工团联合会和京汉铁路总工会法律顾问、共产党员施洋,先后惨遭杀害。二七惨案后,总工会为了保存力量,待机再起,下了复工令,工人们忍痛复工。二七大罢工是中国工人运动第一次高潮的最高峰。罢工失败后,全国工人运动暂时转入低潮。


       彭湃(1896.10.22-1929.8.30),乳名天泉,原名彭汉育,曾用过王子安、孟安等化名,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城郊桥东社人。出身于一个工商地主家庭。1921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4年初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10月,在广东海陆丰(今汕尾市)地区领导武装起义后,建立了海丰、陆丰县苏维埃政府(这是中国第一个农村苏维埃政权)。1929年8月30日在上海龙华英勇就义,时年仅33岁。
      2009年9月10日,彭湃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澎湃的儿子彭士禄:4岁成孤儿,8岁入狱饱受摧残,后经过中共共产党的培养,成核潜艇专家。


历史为什么选择广州?
       我之前看过孙中山人物传纪,大家都知道孙中山出生在广东省广州府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孙中山先生领导成立的同盟会,于1912年推翻了统治中国267年的清朝,同时,也推翻了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共和国。孙中山先生是中国近代民族民主主义革命的开拓者,中国民主革命伟大先行者,被尊称为“国父”,深受后辈敬仰。
       但由于受到帝国主义、和国内封建主义的强大压力与革命党本身的涣散无力,孙中山被迫在清帝退位后,于1912年2月13日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让位于袁世凯,4月1日正式解职。
       1919年10月10日,孙中山将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并公布明确以三民主义为宗旨的新规约(即民权、民生、民族)。
       1923年2月,在革命军驱逐陈炯明叛军之后,孙中山回到广州,第二次在广州组织政府 。4月1日回迁到这里重开大元帅府 。在此期间,孙中山同时还创立了广东大学(即中山大学的前身)和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简称"黄埔军校") 。之后,孙中山组建了北伐军,平定商团叛乱,改组国民党 。
         广东是孙中山先生出生地,也是他最重要的革命根据地,所以历史选择了广州。


中共共产党早期组织分布图


马林与孙中山先生会见


二、中共三大的召开

        先来看看中共一大和二大的召开
       


      1921年7月23日至8月初中共一大在上海及浙江嘉兴召开
       会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规定党的纲领是: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即直到消灭社会的阶级区分;消灭资本家私有制,没收机器、土地、厂房和半成品等生产资料,归社会公有;联合共产国际。


     这是位于浙江嘉兴南湖的红船


       1922年7月16日至23日中共二大在上海召开
       党的二大的主要功绩是,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指明了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方向,表明了共产党已经接受了列宁关于殖民地革命的理论,并将这一理论与中国的革命实际初步结合起来,为党确立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奠定了基础。同时,为了把党建设成为一个革命的群众性的无产阶级政党,大会提出了两个重要原则:一是党的一切活动都必须深入到广大的群众里面去;二是党的内部必须有严密的、高度集中的、有纪律的组织和训练,并要求“个个党员不应只是在言论上表示是共产主义者,重在行动上表现出来是共产主义者”。这些对党员条件、党的各级组织的建设和党的纪律的具体规定,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政治上、理论上和组织上完备的建成。它客观地反映了一个无产阶级政党的形成过程。大会的缺点是对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和农民同盟军问题还缺乏认识。


       进入正题:三大的召开
       20世纪20年代初的中国仍然处于军阀割据、四分五裂的状态。为推动中国革命继续向前发展,中共中央机关从上海迁到广州。同年6月12日至20日,中共三大在广州恤孤院后街31号(现恤孤院路3号)召开。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等至少40名来自全国各地及共产国际的代表出席大会。       


       1938年,日军飞机轰炸广州,会址建筑被毁无存。1972年,经调查确定会址大致位置。2006年1月,经考古发现会址建筑墙基,确定会址准确位置。同年7月,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对公众开放,由中共三大会址遗址广场、中共中央机关旧址——春园、中共三大历史陈列馆组成。(春园后面介绍)



 


       大元帅府位于广州市海珠区,原建筑还在,值得去参观参观。看图片感觉100年前的珠江南岸有多荒凉啊!现在住江边的可是无敌江景房,贵得很咧



春园(后面有多图介绍)


     参加中共三大会议的部分代表



     雕像人群中站起来的是陈独秀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4年1月20日至30日在广州举行。这次会议是在改组国民党和推动国共合作的背景下召开的。按照中共三大的决定,共产党员李大钊、谭平山、毛泽东、林祖涵、张国焘、李立三、瞿秋白等20多人参加了会议。李大钊被孙中山指派为大会主席团成员。孙中山主持开幕式并致开会词。谭平山任共产党党团书记,并代表国民党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在大会上作工作报告。


       1924年1月28日李大钊以《中国国民党总章》章程审查委员的身份,就共产党加入国民党的问题做开诚布公的说明。(字写得很整齐)


         1924年(民国十三年)1月,在广州召开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党纲、党章,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同时创办黄埔军官学校,训练革命武装干部。陈炯明的叛变使孙中山陷于极为困难的境地,他决心接受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欢迎李大钊等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中国国民党。5月,孙中山在广州黄埔长州岛创立陆军军官学校,为建立革命军队打下基础。


     周恩来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   


    1926年,周恩来主政东江期间与邓颖超在汕头的合影   


叶挺将军
       皖南事变——了解中国历史的都知道,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在历史上一共有过两次合作,第一次是北伐战争(1924年1月—1927年7月),第二次就是抗日战争(1937年8月—1946年6月),但是蒋介石一直对于共产党都是持有敌对态度的,根本没有想过和共产党平定国家乱局,组建共同政府。
       蒋介石一直秉承着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在1941年1月,国民党顽固派在蒋介石的授意下制造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叶挺所领导的军队被国民党团团包围,部队奋战五天五夜最后叶挺不幸被捕。
      1946年3月4日,经中共中央多方面的努力下,叶挺终于重获自由,终于能够见到多年没有见面的妻子了。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一个月后,叶挺和妻子还有爱女扬眉、幼子阿九一同因遭遇飞机失事身亡了。


  1926年10月10日,北伐军占领武昌城,1927年1月1日,国民政府从广州迁至武汉。


       1924年3月8日,广州劳动妇女举行“三八”节纪念会,由何香凝主持,会上提出了“打倒帝国主义”“保护妇女儿童”的口号,这个是中共妇女界首次举行的“三八”节纪念活动。


       1921年6月,马林首次来华时寄给住在印尼的儿子的照片


大会宣言


纪念馆中的仿民国建筑墙


发现两位帅哥:
        刘尔崧,广东紫金人。字季岳。1918年入广东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读书,任校学生会主席。五四运动时,参加领导广州爱国学生运动。1921年春参加广东共产主义小组。历任青年团广东区委书记、中共广东区委工委书记、中华全国总工会执行委员、广东省工代会主席、省港罢工委员会顾问,曾出席中共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长期从事职工运动,组织领导广州工团军参加平定广州商团叛乱和讨伐陈炯明的东征战役以及北伐战争。1927年,在广州"四一五"反革命大屠杀中被害。
      阮啸仙,广东河源人。中国共产党早期的党员之一,广东青年运动的先驱,大革命时期著名的农民运动领袖,第一任中央审计委员会主任, 人民审计制度的创建者和奠基人。
五四运动校学生会主要负责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广州地委书记并代粤区执委会书记, 1926年被任命为国民党中央农民运动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被选为中央委员。曾任中共广东省委农委书记、建立仁化县安岗苏维埃政府,被选为主席。出席过党的六大,当选中央委员,任中共赣南省委书记、赣南军区政治委员。1935年2月,阮啸仙领导的赣南省委机关部队被敌围困,3月6日在战斗中壮烈牺牲,时年38岁。
2009年阮啸仙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共中央机关迁至广州,春园即为党中央的活动地。中共三大期间,是大会代表居住的地方,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出席会议代表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等住在春园24号2楼。现建筑物外貌保存完好。1993年,作为旧民居建筑,被公布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就在中共三大会址旁边,可以问问保安或者看导航去。沿着恤孤院路走到河边,右拐经过一栋现在用于左幼儿园的楼房就到了。


春园与隔壁栋别墅的小巷子


春园的正面,好洋气的别墅啊


喜欢一进门的这个窗户


一楼的饭厅


毛主席住的地方


小巷子种的绿植充满生机


超级喜欢这个楼梯照,可惜没有穿旗袍的模特来给我拍


太阳穿过白纱照进来,这种感觉很美好,虽然旁边是假花,经过太阳的照耀仿佛已经活过来啦


穿过三楼的门花,楼外的绿荫已经溢满屋


很有民国的feel。


李大钊寝室


三楼大厅


二楼阳台看出去的新河浦风光


二楼阳台蛮舒服的


有个不算小的后院,东山豪宅标配,前有花园,后也有花园。这栋楼尽头的两个房间风景都不错,有270度的风景可以看到。


春园前花园


这个是从三大会址侧门出来的一栋楼


中共三大会址侧门旁边的房子


中共三大会址侧门旁边的房子


中共三大会址侧门旁边的房子


中共三大会址侧门旁边的房子


中共三大会址侧门旁边的房子


恤孤院路旁边的房子


恤孤院路旁边的房子


恤孤院路旁边的房子


恤孤院路旁边的房子


恤孤院路旁边的房子


培正路


培正路


培正路


新河浦路


逵园(一楼有展览),开馆时间不清楚,我去的时候是不开的。


逵园


七中


恤孤院路


逵园


逵园


逵园前面的绿化带


恤孤院路


新河浦路


一家公司的前院玫瑰花开得好灿烂


灿烂的三角梅与太阳争艳

     东山堂位置在广州市越秀区寺贝通津9号,原名为东山浸信会堂,宣统元年(1909)由外国传教士创建。东山堂是基督教堂,就在广州七中的后面,如果坐地铁走路的话,从地铁站到东山堂的路线如下图(沿着庙前直街走,等看到七中大门时,从七中旁边一条路走过去大概100多米就到了):



教堂正面


圣诞节快到了,圣诞树已经差不多弄好了


喜欢这个小亭子


十字架


侧面的圆顶凉亭


这里又有圣诞树


鱼池


茶花开得灿烂


圣经展览室(没开)


厕所前面的玻璃连廊不错


蓝雪花


座钟


过滤饮水用机


教堂侧面铁艺楼梯挂花




       逛完东山堂已经是中午,要去吃午饭啦,半日游结束,喜欢的小伙伴可以去东山口转一转可以拍拍东山区的一些洋房,可以去中共三大会址和春园参观一下、可以去附近的庙前西街逛吃逛吃、、、、,总有你喜欢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