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着今日身体大腿肌肉还那么酸爽,脑袋里的记忆还比较鲜活,把此次奥太娜雪山之行简单记述下来,并总结此次登顶失败的原因及对目前国内几座普通型入门级雪山难度进行简单的分析,详见文末。
奥太娜位于青藏高原东麓,四川阿坝州黑水县德石窝村(也叫日南村),比起隔壁的网红打卡点达古冰川和黑水彩林奶子沟它更小众一些。但我对奥太娜并不陌生,当年选择登第一座雪山时就在奥太娜与四姑娘山大峰之间徘徊,最终因奥太娜暴雨塌方而选择了大峰。详见游记《寂静的山——记2017四姑娘山大峰》@https://www.mafengwo.cn/i/7384724.html
关于奥太娜的海拔一直都有争议:在官方和许多文章里写的海拔是5200米左右,但它从地图等高线上和众多去过的登山者实测只有4800米左右。
三奥雪山是当地居民心中顶礼膜拜的“神山”,主峰奥太基群山之父海拔5286米,奥太美群山之母海拔5257米,奥太娜群山之子海拔4780米,三座独立的雪山皆为金字塔型山峰成“品”字形并列相连。由于他们名字都有奥故被称为“三奥雪山”
它是国内最入门级的雪山,攀登高度4800米,接近性好。几乎适合大部分能逐渐适应高原气候,且高反影响小的人。
☑4000-5500米的海拔
☑良好的接近性
☑无需跨越冰川
☑无技术攀登路段
☑成熟商业化的路线
加之对应入门级雪山的宣传如下:
1、车子可以开到徒步起点的大本营(海拔约3800米),无需过多浪费体力。
2、从大本营到山顶(海拔4800米),只有五公里,坡度上升1000米相对较缓,不需要使用太专业的装备,鞋子防滑,衣服防水(冬天必须备冰爪)。
3、只需要六个小时左右就能登顶完成挑战。
虽说奥太娜是一座入门级雪山,但你别被“入门级”三个字给误导,它依旧对体力有一定要求,只是相对其他雪山来说,算很友好了。
但我的确是让“最入门级”这四个字自我忽悠了,以至于太轻视它,这也是未登顶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
奥太娜之行从一开始就一波三折,确定得也很匆忙,几乎是说走就走,从确定到出发不足一周时间,为安全考虑最终选择有向导与领队的商业团队。原本计划重庆往返三天时间安排较合理,但当天就听说奥太娜封山不让走了,户外俱乐部退还了报名费用。难道此次计划还未出行就夭折?
当即又找到了成都的户外俱乐部说目前还可行,于是报名从成都出发。出发前又经历了数次封山风波,户外俱乐部不得不考虑了备选方案“巴谷多”雪山,封山的阴影一直全程跟随。
巴谷多也属于入门级雪山,是奥太基的守护神。其山势平缓,顶峰海拔4400米。
出行前两天朋友四月突然感冒发烧,差点取消行程并退出,一通折腾第二天退烧后确定出发,最终拖着并未全愈的病体加入了登山之行,她说自己可能与奥太娜无缘。
因集合时间是早上8点,于是提前一天到成都入住,入住酒店选择了集合点迎宾路地铁站附近的青桐城市酒店。步行去酒店的路上阳光普照,让人的心境充盈而喜悦。
到了成都,火锅可以安排上,这家酒店附近的万杰老灶火锅味道还很不错,菜品新鲜,价格适中,周围没有什么旅游点,附近居民应该是常客,算是当地人的餐馆吧,据说有10多年历史的老火锅店了。
早上8点在迎宾地铁口集合,见到了此行的领队叶离,小伙子很阳光又有点腼腆,从事户外行业3年了与所有小伙伴,1领队+5队员集结完成。领队兼驾驶员,上都汶高速,沿清澈秀丽的岷江而上,途经大禹故里、过汶川、茂县,奔赴我们今天的目的地——阿坝黑水县日南村。
刚上车,领队就问大家是否有登雪山或高海拔徒步的经验,结果是除了我,其他小伙伴都是第一次爬雪山。然后领队介绍奥太娜的大致情况,强调高海拔爬山与城市爬山不一样,奥太娜难度有点大,总之说了许多就是难度不小。而我很不以为然,有点觉得领队把奥太娜的难度说得太高了,有点夸张,唬人来着。总之这不就是一个入门级又入门级的雪山么?海拔不过区区4780米,这些年高原长线随便拿一个垭口出来海拔也在4800-5000米,也不就是又翻一个垭口罢了。我为自己的自以为是,轻率与傲慢无知,付出了未能登顶的代价。这样傲慢的心态也是此次失败的重要因素之一。
今天车程310公里,路况很好,畅通无阻,中午12点就到了黑水县城芦花镇。大家一致决定就在黑水县城午餐后,再到村里。
下图是进入阿坝地界后,出现在车窗前面的一座不知名的雪山,让人感觉眼前一亮。川西的雪山总是让户外徒步的人又爱又恨,爱恨交织,爱它的巍峨壮观、挺拔身姿与绝美容颜,恨它的难以接近,身体没有经历一次地狱般的磨砺,真的很难一睹它的神仙尊容。
从黑水县城到日南村约半小时车程,全是窄窄的盘山公路,仅容一辆小车通过,错车很是不便,不过都是硬化的水泥路,路况还挺好,牛羊悠闲地卧在马路上休息,打喇叭也不管用,非得人下车去撵。都不带怕人与车,看来平日里是休闲惯了的,与人相处和谐。
下午不到2点,我们便到了村里,海拔3000米,村子依山而建,村民的藏式木屋稀稀拉拉驻立在山腰上,目测也就十多家人,一个静谧的小村子。我们准备入住村里的三奥红叶客栈。进入小院后房门紧锁,领队联系了客栈老板,他还在后面的山里放牛,提议我们去达尔神观景台玩一会儿。
从村里到达尔神观景平台停车场开车只需几分钟,然后沿木栈道上行,栈道两旁还有没有融化的积雪,天空湛蓝,万里无云。
步道两旁的大树光秃秃的,只剩枯枝在寒风中摇曳,还有绿松萝附在光秃秃的树枝上随风起舞,但凡有绿松萝存在的地方,都能证明这里的空气质量非常不错。因为它太挑剔环境了,不易存活。
在达尔神观景平台能看到三奥雪山全家福,远处的三座雪山从右往左,依次是海拔5286米的群山之父奥太基,中间是海拔4780米的神山之子奥太娜,最左边的是群山之母奥太美海拔5257米,平常不轻易得见,而我们幸运地看到了三奥神山的全家福。
达尔神观景平台处有中国国家地理在此对三奥雪山进行拍摄的一个拍摄点,日落时的日照金山很漂亮。
在藏经佛典里对奥太基神山有这样一段充满神奇色彩的描述:“在远古时代,在嘉戎的东方,有个叫措曲(黑水县)的地方,黑水民族遭外族入侵,征战连连,民不聊生,生灵涂炭。三奥原本是天界的祇,神威无比的勇士奥太基带领措曲族人把敌人赶走后,为永保美丽家园不再遭受外族侵犯,带领妻子奥太美,儿子奥太娜,化身成三座不可逾越的雪山,挡住自然灾害和妖魔鬼怪,固守“措曲”这座美好家园,造福子孙后代,为此藏民把三奥奉为神山。三奥雪山就是保护神的同义词。古老的自然崇拜和悠久的宗教文化,从保护神中衍生出神山、神水、神花、神草崇拜,造就了三奥雪山的神奇特质。
每当节日、婚庆、收播,当地藏民都要对着神山祈祷,祈求神山给予保佑,来年风调雨顺、吉祥如意!
虽然今天阳光普照,是个难得的艳阳天,但观景平台的风很大,多吹一会儿让人有点吃不消。沿木栈道而行,是一条环线,可以回到下面的停车场。
环道下行或从观景台横切就进入了一片经幡的圣地,每一片经幡随风飘扬都完成了一次祈祷,功德无量。
回到村里,客栈老板还没有回家,邻居卓玛阿姨很是热情,邀我们去她家的小院坐坐,晒晒冬日的暖阳,她热情地把丰收的山核桃拿出来砸开了请我们吃,还有晾干的原味葵花子,都是自家种的,很是香脆。她家也有客户大通铺,可以接纳游客入住,与她聊聊天时间过得很快,太阳下山时,客栈老板也回来了。
客栈老板也是我们第二日登山的向导,我们住在他家。他一回家就开始不停的忙碌,生火烧水做饭,给我们准备晚餐——藏式火锅。特制的铜锅,一层层的各种蔬菜、肉类、蕨类、菇类,最诱人的是上面的农家腊肉。
现在的藏家的藏式小楼几经改造与当初原始的房屋结构与用途都不一样了。三层小楼,楼下已经改造住人,人畜已经分开,二楼是客厅、厨房与住宿,三楼是佛堂。客厅里比较冷,大家都到厨房烤火,见证这生活的烟火气息。
藏式火锅的菜铺好后,加上葱花香料再加入滚烫的开水,铜锅中间加入红红的木碳,一锅冒着汩汩热气,沸腾的藏式火锅就好了。菜品都是自己地里的,还有山里采摘的野货,原汁原味,大饱口福之欲,吃得酣畅淋漓。
蛮蛮老是关心着向导自家晚上吃什么?很好奇他的晚餐会是什么?来来回回不停地在客厅与厨房间穿梭,终于发现向导在喝自家自酿的青稞酒,就那么把两根竹子管子插在坛子里,哧溜吸上一口,很满足的样子。按捺不住好奇心,征得向导同意,斗胆也去吸了一口,嗯!就是我们平常醪糟酒酿的味道,但是不甜,且更清淡一些。
晚餐后在客厅小坐一会儿,客厅里挂满了各个户外俱乐部的旗帜,看来在这里落脚的户外人还比较多。客厅还配有音箱可以K歌,还有一把损坏的吉它,装模作样地拨弄一番。今天要早点休息,明早凌晨2点半还要起来冲顶。
日南村海拔3000米,居然失眠了。因为怕冷,床上的电热毯被我调整得太热,几乎一夜未眠。
迷迷糊糊到了凌晨2点半起床吃早餐,3点半从客栈出发,计划凌晨4点到大本营开始攀爬,预留了6个小时的冲顶时间。结果计划没有变化快,早上就听向导说昨晚奥太娜又封山关闭了,而且还上了锁,不能通行,除非有当地向导带路才行,但仍然不能大张旗鼓,只能悄悄地进。没有当地向导的队伍就不要想去爬山了。让我们沿途都保持安静不要讲话,感觉我们这那像是去爬山,像半夜去偷渡一样。
结果在进山大门前还真遇上了一队等待开门进去的队伍,以为他们没有向导想蹭爬,双方没有好好交流,他们也没说清楚是在等自己的向导,结果直到他们向导来了,我们才进去,耽误了近半小时。
在车上时就感觉自己今天的状态有点不好,咽喉轻微疼痛,还伴有恶心晕车的感觉。距离大本营停车场约700-800米的地方,他们的长安车由于冰面打滑又搁置在公路中间,拦住了去路,我们的车停下后要在冰面上起步,可就难了。夜间、倒车、又是弯道、又是冰雪路面、心都提到嗓子眼了,晕车瞬间没有了,精神百倍,反反复复倒了几次都未成功。最终我们弃车步行去大本营登山口,经过这一番折腾,我们到登山口已经凌晨5点15分了,比计划的时间4点钟晚了整整一个多小时,只剩不足5小时时间。这也为此行冲顶时间不足留下了隐患。
今天在山脚起步就感觉不在状态,没走一会儿就感觉热,停下来脱羽绒服,向导与队友就超越了我,至此在上山的整个途中就再也没有见到向导。这是与爬二峰时一样,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没有紧跟向导。
向导看我换衣服后掉队,还回头问我有没有不适?还能走不?我当时还挺自信的说:“没事,我跟得上”,他仍不放心,通过对讲机通知书领队还有一个女生掉队在后面了,让他赶紧跟上来看看情况。
凌晨5点半,一个人孤零零地行走在伸手不见五指,漆黑一片的山间,仅靠头灯微弱的灯光指引向前,独行于黎明前的黑暗中倒没有什么惧意,只是感觉步伐无力,像灌了棉,迈不动。
虽然已经看不见前面的队友了,我仍是不紧不慢地走着,想着自己根据自己的节奏慢慢走就好。
没走一会儿,大约6点钟又感觉饿了,于是又停下路餐补充能量。走啊走,不知走了多久天还是黑漆漆一片,什么时候天才亮啊?
这次戴了两层手套,一点儿也不灵活,路餐时取了外壳,结果一会儿手就冻僵了,想想领队一会儿就会跟上来收尾,可以帮忙从背包中取出来。自己拿手套又会停下来耽误时间,已经能远远看到领队的头灯了,可是他一直没跟上来,最终不得不停下来,自己取。
直到7点钟,才追上了大病初愈拖着病躯的朋友四月,至此与她便前前后后并行着。在已经过了第一个平台的碎石路上领队才气喘吁吁地跟了上来。他连声说:你们是我带队以来遇到的最强奥太娜小分队!真的不等我呀!我6点半停好车,你们就已经到了停车场能看到的山顶了,如果不是向导提醒有个女生掉队,我真不想上来了。你就是那个女生吗?
嗯嗯,我们走了一半了吗?我问
没有,才三分之一,就照现在的速度,还有3个小时今天能够登顶。领队很肯定的说,正是这一番话又一次误导了我。仔细分析一下,2小时走了三分之一,如果要登顶还需4个小时,或者3小时后面就要加快速度才行。并且做时间控制与预判,某个时点必须要达到某个点,以保证在预计的时间内完成冲顶,然而我全程都没有做这个时间节点的控制,任由自己信马由缰。
由于我们是最强奥太娜小分队,然后领队居然下撤了,让我们队尾的人自行上山,他留点精力开车回成都。没有向导与领队带路,虽然不至于迷路,但还是走了些冤枉路耽误时间。
在第二个平台上方追上了前面队伍的一个队员,这时天已经亮开了,朋友四月两人还是平台下方,此时的她已经疲惫不堪,浑身体乏力,走在崩溃的边缘,感冒初愈的身体完全被拉爆了。于是在等待她的同时拍了几张照片。
想着凭借自己多那么一点点徒步的经验,剩下的路程鼓舞着她陪着她,其实今天我自己的状态也不好,完全走不起自己的速度,稍快一点点就有恶心的感觉。如此怎能帮到她呢?
在上面大声给四月喊着“加油”,不知道在身心俱疲,生不如死的她听来是不是让人心烦意乱的躁音,关切地等待着她,四月上来时脸色苍白,只剩大口喘气,生无可恋,这个陡坡四月完全是被身边的朋友连拉带拽给拖上来的。
剩下的路就是我们看着前面的足迹,摸索着往前走,有些路面脚印凌乱不知道该跟谁的足迹,自我分辨着往前走,特别是经过一片积雪覆盖的乱石堆,好几条脚印根本不知道那条是对的。你也不知道积雪下是石头还是大坑,像无头苍蝇一样乱转,左右腾挪,兜兜转转终于转出来了,时间又过了半个小时。
到第三个平台又追上了前面队伍的两名队员,慢慢走着,离垭口越来越近了,据说还有1公里,时间9点还有一个小时,时间应该还够。
那个红衣女生对身边的伙伴说:今天怎么着也要上去,登顶是送给自己21岁生日的礼物。嗯,我觉着这个生日礼物有点特别,也很有纪念意义。
离垭口又近了一些,后面的缓坡走得很费劲,走走停停,但是又追上了前面队伍的2个队员。身边的四月说:我再也不要来爬雪山!累得想死的心都有了,而且还生不如死,花钱买罪受是为了什么呢?打死也不来了!
结果回家的第二天她刚恢复点儿原气就豪气冲天地说:“走!又冲雪山!老子要冲个顶!”
看来苦难已经过去!
离垭口很近了,已经能看到垭口上的队员在冲顶了,正以为胜利在望,就看到四月的妹妹蛮蛮已经冲顶下撤下来了。再一看9点45分,马上就到下撤时间了。
蛮蛮看到四月的时候大喊了一声:“姐儿,我冲顶了!”
蛮蛮的声调有点沙哑与异样,略带哭腔,但透出掩饰不住的激动与喜悦,又透露出被绝望折磨濒临崩溃,一次次想要下撤,又咬牙坚持完无休止的攀爬后冲顶成功后的幸福感,在心间像棉花般充盈。
突然心中一动,有多久没有这种感觉了?第一次获得某种殊荣或挑战自我成功后的悸动!忘不了自己第一次冲顶大峰成功后的喜悦,想来蛮蛮此时的感觉也许就如同当年的自己一般,也许她更感性所得的感悟更多一些。
而现如今的自己,好似触感已经麻木,很少能有什么让自己情绪波澜起伏。
据说目前的距离到冲顶还有一个小时,空气稀薄地带的山顶可以领略雪山群峰的浩瀚,漫步冰雪世界,观赏奥太基、奥太美、姊妹山、九华山等群峰盛宴。
四月决定不走了,就此下撤,她拖着感冒初愈的身躯能走到垭口下方的这个位置,真的很不错了!如果不是身体抱恙,她一定可以冲顶。
就如此放弃了吗?虽然今天有点儿高反,状态不是很好,明明自己的体能还可以冲顶,只是速度的确慢了一点儿。有点不甘心与遗憾,于是又往前走了一段儿。向导说下撤了,我自持曾经爬过大二峰,觉得这不算什么。向导说这不一样,在下面一个劲儿让下撤,让我赶紧回来。其实我也没有一定要去冲顶,只是想再上一个平台看看,目前垭口已经冲了一半了,想想能不能冲上去。
记得当年徒步雨崩时,不也说入门级徒步吗?海拔没有超过4000米,我也走得生无可恋,差点拉爆,就曾感叹每一场徒步都不可小觑,同时总结出“入门级”三字有欺骗性,但却没有吃一堑长一智。
看见前面队伍的队员仍然在往前走,问她们不下撤吗?回答说她们向导在上面,她们还要去登顶(就是将登顶作为自己21岁生日礼物的女生),祝福她登顶成功,实现自己的愿望。
他们当天就住在黑水,所以没有去管雪山的关门时间。
看见山尖上的山顶了,原来它就在那里!
事后蛮蛮谈到在冲顶那一刻的感受:雪山群峰浩瀚壮观又美丽,雪风特别大,瞬间带走体感温度很冷,又有点儿懞。当向导念念有词地向神山抛撒隆达时,目睹那些纸片随风飘散投入到山的怀抱时,感觉自己好像一下子到了一个特别神圣的地方,那一刻突然百感交集、思绪万千,所有的都化作滚烫的眼泪夺眶而出,忍不住轻声啜泣,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中无法自拔。
生活也好,工作也好,徒步也好,爬山也好,所有的都是一种修行吧!
撒“隆达”是藏文化中一种非常神圣且重要的祈福仪式,也被称为“风马”。“隆”在藏语中是风的意思,“达”是骏马的意思,这种仪式通常在翻越高山垭口或敬祝山神时进行,通过风的力量,代替自己念经传颂,为自己和家人送去美好的祝福,以及向山神和上天表达敬意,并祈求福运。
在垭口与山顶乘风放飞,纷纷扬扬的隆达承载着个人的心愿,飘扬在天空当中。表达着对神山圣湖的敬意,也是向诸神祈求福运,当这些“龙达”在空中飞舞,再被清风带着飞向远方时,就象征着祈福的愿望被送往远方。
他们相信世间的苦难是有一定量的,他们相信每朝拜一次,世间的苦难便少了一份.........
此次奥太娜小分队5人中3人登顶,2人下撤。
然后在下撤途中难得地拍了几张人像,一路下撤,现在才有心情好好地欣赏一下周围的风光,停下来拍拍照。
然后一路下撤,乱石堆因为有向导的带路走得异常轻松,上来时走了冤枉路又费马达又费电,时间与体能被无谓消耗掉了不少。
以为下山很轻松,下到第一个平台才发现从大本营到第一个平台的路有多陡,早上顶着头灯,黑灯瞎火的看不清周围的地形地貌,这个看清上山的碎石路不亚于72道拐,整个沿山体层层叠叠成之字形盘旋上升,看得倒吸一口凉气,怀疑自己是怎么走上来的。
选择跟向导走捷径,走野路子直接下70%倾斜度的陡坡,垂直向下,坡陡路滑,不时有积雪、暗冰、砂石,稍不注意就摔跤滑到,惊险万分。这下不完的砂石陡坡,又一次让人走到绝望与怀疑人生。
下午1点,经过3小时,终于回到大本营停车场,结束了今天8个小时的暴走。天空仍然那样蓝,阳光明媚,仿佛一切都不曾发生,酸爽的身体提醒着我们刚结束了一场雪山攀爬。
想着刚出发时,领队玩笑说:奥太娜有腿就行。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网络上开始盛传爬大峰与奥太娜有腿就行,曾几何时人们对雪山的认知如此轻率了?
真正的是缺乏对一座亿万年形成的雪山最起码的尊重与敬畏。
如果以后谁再给我说,奥太娜这座入门级雪山,有腿就行,很简单!我真的会冲上去抡他两巴掌!
此次奥太娜雪山行,自己也被曾说过的无知言行劈啪打脸。
只想说:不要小瞧任何一座雪山,那怕它是入门级又入门级的,那怕它不到5000米。缺少对大自然的敬畏,太低估了奥太娜,以至未能被神山接纳。
心存敬畏,方能行有所止!
总结本次奥太娜登顶失败的原因:
1、轻视“入门级”雪山,自以为是,无知又傲慢,当做一个垭口来看待。
2、犯了与登二峰同样的错误,没有紧跟向导
3、明知下撤时间10点,却没有时间控制与预判。
4、缺乏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
5、身体状态轻微高反,体能有点差,以至于5小时未能完成。
什么是“入门级雪山”?所谓入门级应具有以下5个特点:
1) 良好的接近性。从城市出发只需要1-3天即可到达登山的大本营。
2) 无需跨越冰川。冰川会增大山峰的难度,如果一座山峰有冰川,那么就会涉及到结组行进,冰爪的使用,滑坠,冰镐使用等一系列的事情,难度和危险都会增加。
3) 无技术攀登路段。所谓技术路段,就是指需要使用绳索、主锁、上升器、下降器等技术装备才能够完成的路段,一般是陡峭的雪坡、峭壁,入门级山峰也不应该有这样的路段。
4) 丰富的向导资源、成熟的商业化线路。一定要找一个经验和体能都比自己强不少的登山好手带队前往。这个人可以是职业的高山向导(领队),也可以是拥有很多座雪山经验并且熟悉你即将攀登的山峰的朋友,或者是居住当地拥有很多次登顶经验的村民都可以,他们不但能够带路而且能够在碰到问题的时候提供帮助。
5) 4000-5500米的海拔。海拔超过5500米的山峰都拥有冰川而且需要设置多个营地,这样的话就不适合作为入门级别的山峰了,而且5500米以上的高海拔山峰对于装备和经验都有较高的要求,也不合适作为入门级别的山峰。
目前国内入门级雪山有如下几座:巴谷多、奥太娜、大峰、二峰、哈巴。我们再看看几座雪山难度的比较:
【装备】
冰爪、雪套、登山杖、墨镜、雨衣、头灯必带
【衣服】
上衣:要做到里面是速干,外面防风,中间保暖的穿衣法则。速干衣、防风外套、保暖羽绒服、抓绒衣服
下装:保暖速干裤子、软壳冲锋裤一件
头部:抓绒帽、鸭舌帽(散热、速干)、头巾(非必备)
手部:厚手套
脚部:中高帮防水登山鞋、厚袜子(羊毛袜最佳)
【路餐】
带1顿路餐,高热量粮食准备(能量胶,巧克力,士力架,盐丸等),功能性饮料准备(电解质水,可乐,红牛等),保温杯
【其他】
药品:正气水、葡萄糖、感冒灵、布洛芬、碘伏、棉签、创口贴
杂类:垃圾袋、充电宝、个人洗漱用品、纸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