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爸妈旅游甘肃之天水(麦积山、伏羲庙、南北宅子)

作者:jade 显示图片

        时光缓缓流到2023年,被禁锢已久的我们终于可以重启旅游模式了!
        那么2023年的第一站我们该去哪呢?当然是甘肃!那里有高山、那里有大漠、那里有黄河,那里还有厚重的历史!2023年9月2日,带着70+的爸爸妈妈,我们出发啦!
       天水是我们甘肃之旅的第一站,天津到天水足足8个小时的高铁很累人,通过这次出行我们一家达成共识,5小时以内坐高铁好,超过5个小时还是选择软卧比较舒服。
       天水南站建在高台之上,面对连绵的山脉,下车后打车至天水火车站旁的酒店,为了第二天能早早坐上火车站始发的34路公交车直达麦积山。


      天水火车站属于麦积区,附近有一条步行商业街很繁华,可惜有点吵,睡眠不好的不要定步行街旁的酒店——比如我,夜里11点了外面搭的舞台还在唱歌,实在不堪其扰。
    

      9月3日一大早,我们顺利坐上34路,出发啦!在车上还在研读麦积山攻略的老爸老妈,简直佩服他们老当益壮的学习精神麦积山是四大石窟中他们唯一没踏足的,今天终于要集齐四大石窟了,俩人跟小孩一样兴致勃勃。


       一路畅通无阻风驰电掣,不到一个小时我们抵达麦积山入口。大家一定要买往返15元的电瓶车哦,从景区入口到麦积山脚下距离不短,而且都是上坡路,沿途并无风景,还是节约体力为要。网上预订门票+往返电瓶车95,扫码进入,父母门票免费,电瓶车不免。


       下了电瓶车,迎面就是如高高柴垛的麦积山,这里可以仰望西崖大佛,“西方三圣”,右侧的菩萨已损毁。


      再往前走一点转到了东崖,可以看见东崖大佛,“东方三圣”。  准备开始爬栈道了!


      9月份虽然不是淡季,但人不太多,不会拥挤人挨人。麦积山的栈道还是挺狭窄的,不敢想象要是旺季什么样。我觉得麦积山与另外三大石窟最大不同是它独特在栈道式游览方式,上上下下中有种寻宝在乐趣!


      栈道的路线景区规划的很清楚,但要吐槽的是洞窟的编号并不是顺序的,也没有找到规律。游览的路线从东向西,瑞应寺——下七佛阁(29窟)——中七佛阁(9窟)——千佛廊(3窟)——上七佛阁(4窟,也称散花楼),再穿过一个小小的石洞到西侧,继续牛儿堂,过了牛儿堂就是一路向下了。 
       景区令人感观不好的是大部分石窟都用铁丝网牢牢挡住,我们必须紧贴铁丝网格的眼找好角度才能观看造像,不太明白这是出于什么目的,云冈和龙门也都是露天的,可人家露的很天然啊,只在洞窟口设置一个栏杆不让进入,也并没有像麦积山一样遮挡。
      先是爬着爬着与东崖大佛平齐,仅仅是停留下来拍照的功夫,下方的楼梯交通就阻塞了,下面的人一直喊“走啊走啊”,这还不是旺季呢!东崖大佛分别是释迦摩尼(17米),文殊菩萨、普贤菩萨。


     抵达中七佛阁,好歹没被铁丝网框住。


    中七佛阁始建于北周,后世多有重修,前有楼阁遮挡,并开七龛,分别塑一佛二菩萨或二弟子。从西到东的七佛:




       这个窟我能判断出来背光肯定是清朝重修的,看那两个杨柳青年画胖娃娃,和大鹏鸟啥的也太不搭了。佛龛顶还画着两个年画胖娃娃双头鸟,喜感十足。



       这个胁侍菩萨太潇洒了,我感觉他两手如果不损毁的话肯定要插兜了





     出了中七佛阁要爬一段特别陡特别高的台阶才能到千佛廊,为我老爸老妈点赞!



     也为我自己点赞,拖家带口的不容易


      千佛廊共计14间36.5米,这是中国石窟中唯一的长廊。千佛分上下部分,上面两排92身,下面四排205身,全为石胎泥塑。上排表层经宋朝重修,下排为北周原作。千佛并不雷同,每个佛的发式、手印、坐式、衣着都有细微差别。


    穿过千佛廊即抵达上七佛阁,也称“散花楼”,据说将花瓣临空撒下,花瓣会随着气流缭绕而上,出现“天女散花”的景象。
     散花楼是麦积山规模最大、位置最高的殿堂式崖窟,是北周大都督李允信所建,是中国现存仿宫殿式佛窟中最大的一个。
     这里的七间佛龛有塑像42身,多为一佛二弟子六菩萨或一佛八菩萨,宋明清都有重修,已非原貌。
各龛外装饰有天龙八部的浮塑,过道旁有两尊高4.2米的宋塑金刚力士,健壮得很,必须模仿一下!


      这位妆金的佛祖肯定是清朝重修的,云冈石窟也见过类似的。


     这位阿难小弟的小兜兜嘴太可爱了


       第7龛龛外顶部残存壁画一幅,车马行人图。当时的工匠考虑到观赏者仰视的角度,采用了散点透视和焦点透视,使观赏者从不同角度欣赏都呈现不同的走向和姿态。


      前5龛门口上方有“薄肉塑”伎乐飞天五组,均为北周原作。每组4身,面部、四肢等肌肉裸露的部分为浮雕,其余衣服彩绘,有的手持乐器演奏,有的手捧贡物飞舞,飞旋于鲜花与祥云的虚空之中。“薄肉塑飞天”,全国仅此一处。
      照片看不太出来,现场能观察到小脸、小脚丫都是凸出来的,非常立体。



      以上即为东崖除特窟的精华部分了。穿过一个”小有洞天“的小洞抵达西崖。”小有洞天“长约10米,仅容一人。相传明朝有一个官员,来麦积山游玩,当时从东崖到西崖是崖面上部钉一个木桩,木桩上有一个铁链,人抓着铁链荡过去的,他荡过去以后低头一看,不敢回来了,官府紧急召集匠人开凿了这个小洞,这个官员才爬回了东崖。要说这位大人也算是最初的驴友了,为了旅游也是拼了



      牛儿堂,崖阁式洞窟,前有窟廊,后凿一窟二龛,中窟为一佛二弟子四菩萨,经宋明重修,但仍保持着原风格。中窟外两侧各开一圆拱形大龛,每龛内一佛二菩萨。中龛外右侧,塑一脚踩卧牛的天王像,身穿铠甲、两眼圆睁,威风凛凛。




    除了几个大型的窟龛,其他都是这样保护的,拍照艰难



      过了牛儿堂一路向下了,楼梯还好并不陡,慢慢走老人也没问题。




     丹霞与绿树相互映衬,再加上灿烂的阳光、舒爽的微风,太舒服啦!


       路过西崖大佛,比东崖大佛早近百年,中间阿弥陀佛高13米,左为观世音菩萨,右为大势至菩萨。观世音菩萨已损毁,能看到石胎和北宋重塑时为减轻泥层重量而打的木桩。
       麦积山石质酥松,不易于塑像,于是匠人采用了石胎泥塑的方法。先在崖壁上雕凿出大致的石头轮廓,然后将泥塑固定在石胎上。为了将泥胎固定在石胎上,工匠们采用了打木桩、捆铁丝,以及在泥中添加棉花、糯米汁、鸡蛋清等,捣匀后捏制成泥坯,阴干后涂上底粉、施以彩绘。



      165窟正在整修,透过脚手架艰难拍到宋代重修的供养人,瓜子脸丹凤眼,四瓣小嘴,穿的也是普通人家的衣裳。




        这是我最喜欢一尊菩萨,西魏塑造,曰“沉思菩萨',他沉静又优雅,看着他心就慢慢静下来……



        从早上9点抵达麦积山入口,沿途逐个欣赏,除了特窟基本都看了一遍,等出了栈道已是下午一点,用时4个多小时。再回首遥遥一望,又不敢相信刚才是从这些弯弯折折的栈道走过的了!




      按照原计划第二站去伏羲庙,它属于秦州区,离麦积山非常远,打车在100元左右,要40多分钟。公交车的话需要倒车,需要2个小时,果断打车了。
      下午2点抵达伏羲庙,先从旁边的饭店吃饭、补充能量,稍微休息一会,3点进庙去看伏羲始祖!很巧的是正好赶上秋祭,庙前广场舞台有秦腔演出,大日头底下得有好几百个观众,绝对是真爱了。
     伏羲庙门票网上购买10元,爸妈免费。
     


       中国远古有“三皇五帝”之说,其中伏羲是三皇之首。相传伏羲之母在天水雷泽踩到了一个巨人的脚印,12年后生下了人首蛇身的伏羲氏,于是我们就是龙的传人了,这也说明了中国远古时期母系氏族“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社会现象。天水市有一个称呼叫“羲皇故里”,也是来源于此。
     伏羲庙建于明代,距今600多年,参观路线是戏楼——牌坊——大门——仪门——先天殿——太极殿——钟亭、鼓楼。


    


       伏羲始祖,很接地气的长相


        殿内有一个龙马像,龙马本是龙,确实马的形状,浑身有麟,长着翅膀,鳞片下藏着八卦图。有一天伏羲看见渭河岸边的一个洞里飞出了一匹龙马,他看到了龙马身上的图案,受到阴阳变化的启发,创造了八卦。


       大殿两侧的石雕。



      伏羲庙偏小,也没照什么照片,半小时我们就出来了,顺便去了庙后面的天水市博物馆,个人认为乏善可陈。
      然后我们又去了南北宅子,可能是这类的民俗博物馆看太多了,石碾子马车啥的,也没什么触动,不过宅子占地倒是很广,还有一个地下藏宝洞连接两府,有点意思。






      逛到5点,公交车回天水火车站。天水火车站虽然不大,建得挺别致,门口还有著名的马踏飞燕站岗


     

       第二天早晨饭后无事,我们溜达到渭河岸边,怎么说呢,我以为西北应该是缺水的城市,可现实啪啪打我脸啊,渭河水量充沛的不行。



      岸边还有一段有轨电车非常现代。


      再次来到天水南站 ,发现广场上的园艺整的真不错啊,正是昨日爬过的麦积山呢!留影完毕,与天水挥手作别,如果没有意外这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来天水啦,不堵车的天水加油啊,早日混到天天堵车的大城市